山西省怀仁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位德国记者认为,美国的软实力甚至比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要强大。美国的文化,不论是粗俗的还是高雅的,都强烈地向外散射……美国的软实力遍及世界各个角落。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p><p>  ①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p><p>  ②坚决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拒绝外来文化</p><p>  ③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软实力</p><p>  ④加强文化交流和融合,全面吸收外国文化</p><p>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美国的软实力甚至比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要强大,体现了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对综合国力的重要性,选项C符合题意;②错误,不能拒绝外来优秀文化;④错误,不能全面吸收外国文化。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名句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 )</p><p>A.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p><p>B.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C.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p><p>D.文化使人不可战胜</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这些名句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不符合题意。B错误,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假如你要写一篇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小论文,可以运用以下观点( )</p><p>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对文化遗产要挖掘、开发、利用和保护</p><p>③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④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其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故要对对文化遗产要挖掘、开发、利用和保护;故②③④选项入选。①选项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浙籍、华裔王先生尽管已在美国定居了几十年,但还是“乡音难改”、“乡俗难舍”,过春送节要贴春联、吃元宵、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p><p>A.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 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更新</p><p>C. 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难以抹去 D. 人总是被动地接受文化的熏陶</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浙籍、华裔王先生尽管已在美国定居了几十年,但还是“乡音难改”、“乡俗难舍”,过春送节要贴春联、吃元宵、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即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难以抹去;故C选项入选。A、B选项没有体现。D选项表述错误,人们可以积极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加快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河南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定文化产业增加值到2015年占GDP比重达到或超过5%。这说明</p><p>①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文化力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p><p>③文化即经济、政治的总和 ④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文化产业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文化是除经济、政治之外的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关、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故①③项错误。题中之义表明文化力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本题选C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深刻影响着当代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p><p>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p><p>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③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p><p> ④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深刻影响着当代学子,说明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②符合题意,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白居易有诗:“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有诗:“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两句诗都体现了对_______的讴歌。</p><p>A.文化创新 B.文化交流 C.文化传承 D.文化融合</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是( )</p><p>①民族文化高于世界文化</p><p>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p><p>③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根本不同</p><p>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之所以要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这是因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故②④入选。①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③选项错误,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其个性。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艺术编织丝路美景、交流描绘人文风采”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外文化展示周”于2012年8月25日至9月7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来自中国及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的美术精品和歌舞在此进行交流。此次“中外文化展示周”活动的举办( )</p><p>①能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p><p>②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世界文化的繁荣</p><p>③有利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p><p>④说明我国注重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选项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表述错误。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在此次“中外文化展示周”中,来自中国及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的美术精品和歌舞在此进行交流。该活动的举办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世界文化的繁荣,有利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故②③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目前其在世界许多地区“生根发芽”,并有“茁壮成长”的趋势。这一趋势有利于( )</p><p>①中华文化向外辐射,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贡献</p><p>②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p><p>③中华文化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p><p>④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目前其在世界许多地区“生根发芽”,并有“茁壮成长”的趋势。这一趋势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使中华文化向外辐射,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贡献;故①②④入选。③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丝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G20峰会上无处不闪耀着丝绸元素。在为峰会准备的纪念礼丝巾中,充分融合老龙凤、蝴蝶、青花瓷等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风韵,表达方式采用国际视野,成为传递中国文化的最佳载体。由此可见</p><p>①文化创新应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 ②丝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p><p>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纪念礼丝巾充分融合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元素,成为传递中国文化的最佳载体,这说明文化创新应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①正确;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错误;纪念礼丝巾表达方式采用国际视野,这说明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正确;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科学技术是( )</p><p>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p>③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④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深入生活,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故④正确,催生了新的文化产业,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①错误,②正确。技术是文化的具体内涵之一,而不是文化多样性的根源,排除③。故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要通过宣传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和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 )。</p><p>①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②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p><p>③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④具有不确定性</p><p>A.①②③  B.②③④ </p><p>C.①③④  D.①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 A</p><p>【解析】</p><p>试题分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以经形成就具有固定性,很难改变。故④项错误。本题选A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菜根谭》中说:“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要做到“近之而不染”必须( )</p><p>A.立足实践,推动文化创新  B.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p><p>C.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D.回避生活中的道德冲突</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题干说要做到“近之而不染”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故B观点符合题意,A、C观点与题意不符,D观点错误,生活中的道德冲突是无法回避的,故答案应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油画《父亲》是中国当代人像油画里程碑式的作品。作品震颤人的心灵,令人难忘。在大巴山的乡村,作者罗中立曾长久生活在一个叫邓开选老人的身边,闻着老人的烟叶,听着老人的故事。正是作者丰厚的生活经验成就了《父亲》深刻的艺术性。这启示我们( )</p><p>A. 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 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p><p>C. 文化创新源自艺术家的艺术天分 D. 文化创新取决于艺术家的执著努力和勤奋</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油画《父亲》的作者罗中立曾长久生活在一个叫邓开选老人的身边,闻着老人的烟叶,听着老人的故事。正是作者丰厚的生活经验成就了《父亲》深刻的艺术性。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故B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D选项表述均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这说明文化( )</p><p>①是一种物质力量</p><p>②是一种精神力量</p><p>③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p><p>④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p><p>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为考生记忆知识点,较为简单。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由此可以推断出②③④符合题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因此①不符合题意;答案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年各地各级各类学校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格调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师生的高尚情操,展示师生的才能,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热爱艺术、勤奋学习的热情与活力。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举办表明( )</p><p>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p><p>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p><p>C.文化与教育相互交融</p><p>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举办与社会实践无关,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举办是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举办并没有涉及教育,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举办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故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4年9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时指出: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这表明:( )</p><p>A.思想意识是永恒的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p><p>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D.传统文化在今天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爱好和平的思想,古已有之,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答案B正确;A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D“促进作用”的说法不科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人们就会想到提高精神生活的享受。外出旅游就是最好的方式。但游山玩水绝非闲暇无聊之举,乃是高度文明的表现。游山玩水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对于陶冶性情,开阔心胸,培养自己乐观向上的个性也大有裨益,令人不知不觉间得到思想的启示或精神的享受。这说明</p><p>①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人们应该自觉主动地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p><p>③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高度发达的程度</p><p>④文化消费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p><p>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高度发达的程度与我们的社会现实不符合。故③项错误。游山玩水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对于陶冶性情,开阔心胸,培养自己乐观向上的个性也大有裨益,令人不知不觉间得到思想的启示或精神的享受。说明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人们应该自觉主动地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文化消费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本题选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的本质是一种傲慢的态度,也是一种学术浅薄。”反对文化中心主义( )</p><p>①是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 </p><p>②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p><p>③是尊重差异、平等相处的要求   </p><p>④是承认各国文化具有优劣的表现</p><p>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文化中心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不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不利于文化之间的交流。反对文化中心主义是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是尊重差异、平等相处的要求,选A。④错误,各国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我们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于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2011年4月22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有评论说,失去正义和道德的看守后,人性的残忍和暴虐,便随时等待机会发泄。这表明人们的文化素养( )</p><p>A. 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p><p>B. 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p><p>C. 完全由社会不良环境决定</p><p>D. 纯粹受偶然的境遇影响</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的做法,是在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之下做出的荒唐举动,这充分说明了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即人们的文化素养核心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A选项入选。B选项与题意无关。C、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群众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祈福贺新春。庆祝民族节日是( )</p><p>①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历史成就的重要标志</p><p>③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群众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祈福贺新春。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①③入选。②选项错误,文化遗产是历史成就的重要标志。④选项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商品流通,而商品流通往往带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如流行世界的牛仔裤和可口可乐,都被视为美国文化的代表,这说明商业贸易( )</p><p>A. 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 B. 决定文化传播的发展</p><p>C. 导致强势文化侵略和吞并弱势文化 D. 是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商品流通,而商品流通往往带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如流行世界的牛仔裤和可口可乐,都被视为美国文化的代表,这说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故A选项入选。B选项中“决定”的表述错误。C选项错误,不会导致强势文化侵略和吞并弱势文化。D选项错误,文化传播的手段是多样的。</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2" style="width:5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colspan="3" style="width:229.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商业贸易</p></td><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人口迁徙</p></td><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教育</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大众传媒</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位</p></td><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p></td><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p></td><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义</p></td><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p></td><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地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p></td><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点</p></td><td colspan="3" style="width:229.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4" style="width:3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载体,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传播途径,实现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无论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都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针对有关经济发展会导致西藏传统文化“消亡”的言论,杜布吕(曾任法国参议员)强调:“文化如果不能和社会发展一同前进,结果只能是进入博物馆,不会给人民带来福祉。”这表明( )</p><p>A.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p><p>B. 传统文化落后于时代,所以要创新</p><p>C. 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p><p>D. 传统文化的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文化如果不能和社会发展一同前进,结果只能是进入博物馆,不会给人民带来福祉。”这表明传统文化应该与时俱进,即传统文化的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故D选项入选。A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B选项表述错误,排除。C选项错误,对待传统文化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社会文化生活有浓郁书香的氛围。放眼历史,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书香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回到现实,一个缺乏书香气息的社会,是功利和浮躁的社会,也是缺乏创新和活力的社会,因此,政府当下提出“建设书香社会”。</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意义。</p><p> </p></div></div>
<div><p>【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建设书香社会,减少浮躁,有利于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p><p>(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建设 有实力和有活力的国家。</p><p>(3)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提升全民族的精神境界。</p><p>【解析】本题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社会文化生活有浓郁书香的氛围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教材,查的是考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其意图在于了解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答案的组织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故本题考生在充分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可以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以及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作答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的学者认为儒学有功于中国,孕育出汉唐盛世;有的学者认为儒学危害中国,是落后的罪魁祸首。儒学在两千多年中,对中国的盛世是否有过贡献?现在如何公正地评价当时的批儒?这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儒学,儒家精神,对现代有没有价值?能不能经过转换,服务于现实?也需要研究。</p><p>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待儒学我们应持的态度。</p><p> </p></div></div>
<div><p>【答案】①儒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的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因此,我们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p><p>②面对儒学,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其中符 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展,使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对于其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p><p>【解析】本题以儒学,儒家精神,对现代有没有价值之问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紧紧围绕教材重点内容命题,有利于绝大多数考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就感,同时也有一定的区分度。</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待儒学我们应持的态度。本题考查的是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等相关知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的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因此,我们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然后从两个方面展开说明,首先,面对儒学,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其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展,使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其次,考生需要说明对于儒学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即可。</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它以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相融合,加上国际化的创作,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乡、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p><p>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8分)</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舌尖上的中国》受到热捧的原因之一就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2分)</p><p>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舌尖上的中国》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2分)</p><p>③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舌尖上的中国》对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2分)</p><p>④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舌尖上的中国》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2分)</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舌尖上的中国》为材料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注意运用文化创新的主体、途径相关知识去组织答案。首先,要明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要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其次要走群众路线,人民群众从来就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最后要从两个基础途径入手去作答,《舌尖上的中国》对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并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做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