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2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你最痛苦的时候,窗外的小鸟在快乐的歌唱”这句格言的哲学寓意是</p><p>A. 要学会快乐地面对生活</p><p>B.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p><p>C. 人的可贵之处在于精神</p><p>D. 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就在它的物质性。“你最痛苦的时候,窗外的小鸟在快乐的歌唱”这句格言的哲学寓意是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带领团队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反复筛选、实验,遭遇190多次失败后,才发现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p><p>【1】材料中的信息蕴含的合理文化思考有( )</p><p>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p><p>②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p><p>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全面继承传统文化</p><p>④反对民族虚无主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p><p>【2】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体现出认识论的道理是( )</p><p>①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真理孕育于谬误之中</p><p>②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p><p>③认识依赖于实践,追求真理永无止境</p><p>④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真理发展的周期律</p><p>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p><p>【1】A</p><p>【2】B</p><p>【解析】</p><p>【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错误;。屠呦呦带领团队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发现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体现了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答案为A</p><p>【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体现出认识论道理有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依赖于实践,追求真理永无止境。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由此可见( )</p><p>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p><p>②声称者的“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p><p>③人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往往是不一致的</p><p>④唯心主义在世界观上是错误的,因而其毫无意义</p><p>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客观唯心主义者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本题材料中“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者,①项符合题意;而这些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表明这些人的行为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②项符合题意;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③项表述错误;唯心主义在人类的认识史上具有借鉴意义,④项表述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是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6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经过反复试验研究,成功利用人类的大脑意念遥控活体蟑螂。这只蟑螂借助技术手段,在人脑的指挥下,竟然完成了S形轨迹和Z形轨迹等任务。这说明了( )</p><p>①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决定了实践的进程和结果</p><p>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p><p>③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主动创造性</p><p>④实践需要促使意识活动趋向自主选择和主动创造</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中事例经过科学实验得出科学认识,这表明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②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决定认识,而不是认识决定实践,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会影响实践的进程和结果,但并不会决定实践的进程和结果,①选项观点错误,排除;人的意识无论是否反映事物本质都具有主动创造性,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按照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p><p>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p><p>③水是万物的始基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p><p>⑤物是观念的集合</p><p>A.①→②→⑤ B.③→②→⑤</p><p>C.②→③→④ D.③→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水是万物的始基”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属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这表明</p><p>A. 文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p><p>B. 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p><p>C. 文化与社会发展完全同步</p><p>D. 文化与历史相伴而行,自然形成</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目的表述,“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说明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故B选项入选;A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选项表述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故排除;D选项表述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故排除。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挖土机挖,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p><p>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B.实践的历史性 </p><p>C.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D.实践的社会性 </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愚公生活的年代,没有炸药和挖土机、汽车,故他不会使用这些东西。B说法正确;AC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到卫国,弟子问,人口那么多,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富之”。弟子又问,大家都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就是说,要教育。孔子的主张从哲学意义上讲是因为( )</p><p>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B.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p><p>C.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D. 意识完全依赖于物质而存在</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要发展、要富裕需要靠教育,说明应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一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故C符合题意。A错误,实践是哲学的基础。材料中强调的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的统一,故B、D均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这表明( )</p><p>①绘画是语言艺术,诗歌是造型艺术</p><p>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诗画艺术结合</p><p>③文学和艺术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借鉴</p><p>④诗歌创作和绘画创作可以相互融通</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绘画是造型艺术,诗歌是语言艺术,所以①说法错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不在于诗画艺术结合,所以②错误;材料说明诗与画关系紧密,作为文学的诗和作为艺术的画是可以相互渗透、借鉴的,具有诸多的相通之处,是可以相互融通的,所以③④符合题意;因此,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冰雪是北国的精灵和冬天的使者。围绕着冰雪资源的开发,冰雪旅游、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科技、冰雪商品等一系列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点燃了冰雪消费热。可见</p><p>①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p><p>②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p><p>③文化决定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p><p>④地域文化源远流长且独具特色</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目的表述,“围绕着冰雪资源的开发,冰雪旅游、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科技、冰雪商品等一系列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点燃了冰雪消费热”说明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故①②符合题意;③选项表述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而非决定;④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非源远流长,故排除。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我校2015年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上,泉州高甲戏、南音等传统戏曲文化走进校园,倍受同学们喜爱。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国学也迅速升温。重视传统戏曲、国学等有利于( )</p><p>①全面继承传统思想,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p><p>②形成良好的国学氛围,提升人文素养</p><p>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p><p>④传承国学经典,实现文化的批判复古</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①错误;文化发展既需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也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④错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国学氛围,提升人文素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以下古语蕴含的思想依次是( )</p><p>①“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摘自张载《西铭》</p><p>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荀子》 </p><p>③“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摘自《左传》 </p><p>④“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p><p>A.民本、仁爱、诚信、正义 B.仁爱、民本、诚信、正义 </p><p>C.诚信、民本、正义、仁爱 D.正义、仁爱、诚信、民本</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人类万物都是天地所生,统治者与人民,人与人之间的爱要像爱同胞手足一样,①体现的是仁爱思想;“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说,百姓能够拥戴君王为王,也同样有力量废除君王,就像水可以载动船只,也可以淹没船只,②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意思是,信用是一个国家的珍宝,是百姓所依赖的,③体现的是诚信思想;“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意思是仁爱的人,言行合乎正义,不谋个人私利,宣明大道而不计较功利,体现的是正义思想。B正确且适合题意;ACD说法都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热潮,一浪接一浪。近年来,华韵尚德在德国购买电视时段播出中国节目、凤凰传媒创中国出版业最大跨国并购案、四达时代影视译制基地落户非洲……多家民营文化企业把生意做到海外,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外传播了鲜活、真实的中国文化。这表明</p><p>①文化以物质为载体,中华文化的内涵得到丰富 </p><p>②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是助推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p><p>③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能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p><p>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助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①选项中“中华文化的内涵得到丰富”的表述与题意不符。②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表述文化交流。题目中,多家民营文化企业把生意做到海外,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外传播了鲜活、真实的中国文化。这表明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能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助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故③④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国庆期间境外游依旧火爆,而中国游客强行冲入企鹅群中与之合影等行为引发网友争论。对于近年来中国游客多次被指境外不文明行为的评价中,网友观点不尽相同。你认为正确的是</p><p>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习俗等差异,产生不同行为是正常的</p><p>②游客代表国家形象,理应提高自身素质</p><p>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出游地所在国的文化习俗</p><p>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人们文明行为有差异,但本质是相同的</p><p>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极少数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是其文化素养和文明修养缺失的体现,游客代表国家形象,理应提高自身素质;文化是民族的,不同民族文化有着自己的个性与特征,但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不同民族的人们文明行为有差异,但本质是相同的,故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是其文化素养和文明修养缺失的体现,是值得批判的行为。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与出游地所在国的文化习俗无关,故③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月14日,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省遵化市清东陵景陵妃园寝出现被盗事件曝光,引发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世界各地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举措。例如在法国,人们视遗产为生命,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公立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在意大利,人们坚持与遗产的消失抗争,该国对文化损毁方面的修复技术在世界都属一流……,这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应该( )</p><p>A. 树立文化自信意识,加大对公益文化基础设施投入</p><p>B. 树立文化自强意识,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p><p>C. 树立文化自觉意识,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p><p>D. 树立文化自尊意识,对建设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文化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应该树立文化自觉意识,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C适合题意;加大对公益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国家,排除A、B两项;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是文化自觉和自信的表现,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的文化企业面临巨大挑战,全国 500 多家出版社的收入总和,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的年收入;国产电影一年的票房,比不上好莱坞几部大片的票房。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p><p>A. 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总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p><p>B. 文化企业要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收入水平</p><p>C. 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标志</p><p>D. 必须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C错误;国产电影一年的票房,比不上好莱坞几部大片的票房。这启示我们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D适合题意;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A说法正确但不是启示,排除;B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2年6月5日是第40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 你行动了吗?”主题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贡献。南安一中高二(1)的同学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出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p><p>【交流感悟】</p><p> 同学们就自行车这一出行工具展开讨论:</p><p>甲同学:1860年第一代自行车出现后,就深受富有阶层的青睐,将其当作寻求刺激的冒险玩具。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自行车因其安全、轻快、便捷,倍受中国老百姓的追捧,成为平民化的交通工具。</p><p>乙同学: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大发展,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驾车出行舒适、高效、时尚,自行车这种出行工具逐渐 “失宠”。</p><p> 丙同学: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的今天,自行车这种“落后”的交通工具因其占地少、投资小、节能环保,还可减少交通拥堵等优点,重新受到人们的眷顾。</p><p>(1)他们的讨论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p><p>【理性分析】</p><p>同学们通过调查了解,目前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的弱势地位越来越突出:公益性自行车停放场所普遍缺乏;自行车的路权严重受损,许多自行车道被用作汽车泊车位;汽车文明欠缺,骑车人存在安全隐患等等。</p><p>(2)请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解决绿色出行难的问题。</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对出行工具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3分)(若回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亦可)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人们对出行工具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3分)</p><p>(2)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政府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骑车环境。(3分)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政府要大力开展绿色出行及交通文明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绿色环保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3分)</p><p>【解析】</p><p>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认识论与辩证唯物论,第一问:体现类试题,角度是认识论,通过审题,考生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角度作答。第二问:唯物论,主要有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知识点,联系材料作答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家风是指传统家庭的传统道德,有些传统道德并不一定适合现代家庭,如过去传统家庭的家风都强调尊卑、等级,要求家庭的晚辈无条件地服从长辈,这些理念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平等、民主是相悖的。所以,家风也要与时俱进。</p><p>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社会生活,才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良好的家风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社会的价值取向,良好的家风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最富成效的载体。</p><p>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良好的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p><p> </p></div></div>
<div><p>【答案】(1)良好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良好家风体现着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良好的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个人价值取向在家庭层面的具体体现。</p><p>(2)良好的家风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最富有成效的载体。良好的家风建设能够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贯穿于社会生活中。</p><p>(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和发展。</p><p>【解析】本题以良好的家风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载体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良好的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时要把握材料关键信息“家风要与时俱进”“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良好的家风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最富成效的载体”,调动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0月15日文艺座谈上的妙语部分摘录</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top"><p>1<br /> </p></td><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top"><p>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br /> </p></td></tr><tr><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top"><p>2<br /> </p></td><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top"><p>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br /> </p></td></tr><tr><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top"><p>3<br /> </p></td><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top"><p>文艺市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br /> </p></td></tr><tr><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top"><p>4<br /> </p></td><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top"><p>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br /> </p></td></tr><tr><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top"><p>5<br /> </p></td><td style="width:343.9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top"><p>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br /> </p></td></tr></table><p> </p><p>结合材料,请你阐释习近平主席妙语摘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创新、文化发展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p><p>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根基。</p><p>③文化市场的发展必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p><p>④文化发展要树立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始终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p><p>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阐释习近平主席妙语摘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考生在解答时,要联系所学文化知识,然后对应解读即可。“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说明在文化创新中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句主要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根基;“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说明文化市场的发展必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说明文化发展要树立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始终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说明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