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7:01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与“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这是什么观点?</p><p>A.前者是唯物主义与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p><p>B.前者是唯物主义与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p><p>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与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p><p>D.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与后者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形成了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材料中的两种观点就是两大阵营的典型代表思想。“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认为事物的存在取决于我们的感受,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是一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故D符合题意;A、B、C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能控制光线运行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  )</p><p>①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精准预测未来 </p><p>②利学创造往往需要利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p><p>③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的探索  </p><p>④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科学幻想变为觋实。</p><p>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②</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能控制光线运行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科学创造往往需要科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而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的探索,离不开实践中的不懈努力。②③项符合题意;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而不是精准预测未来,①项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本身并不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只有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火星上有生命吗?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探测到了火星上存在着随季节变化的条纹状含盐流水痕迹,还探测到授满水的高氯酸盐分子的存在,由此,科学家们断定“火星表面存在流动的液态水”,新的发现再次激起人们对火星生命的暇想。科学家的发现可以证明(  )</p><p>A.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 存在就是被感知</p><p>C. 哲学始于仰望苍穹    D. 我思故我在</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科学家的发现可以证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A项符合题意;BCD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无关;正确选项为A。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围绕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问题展开了相当规模的讨论。抗日战争开端问题关系到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南京国民政府作用的评价,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历史地位的认识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认识分歧。随着对这些问题全面深入的探讨,史学界普遍认可了十四年抗战的概念。这表明(  )</p><p>①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②人们能在谬误中发现真理,正确认识事物</p><p>③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p><p>④真理是永恒不变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随着对抗日战争问题全面深入的探讨,史学界普遍认可了十四年抗战的概念。这表明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但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①③项符合题意;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人们能在实践中发现真理,不是在谬误中发现真理,②项说法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有事物不存在,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p><p>A. 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p><p>C. 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通过水可以推知酒的好坏,通过山上的状况能够推知百姓的贫富,说明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联系是客观的。B项符合题意;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事物之间存在联系,并不等于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A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联系的多样性,C项与题意不符;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p><p>A. 国务院机构改革</p><p>B. 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p><p>C. 某同学自己认真思考数学题</p><p>D. 农民种地</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这一定义决定了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故A、B、D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排除;C项中,某同学自己认真思考数学题体现的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2017年6月1日,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合作组织通过官网宣布,他们刚确认发现第三次引力波事件。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所作的预测,但引力波带来的认知革命绝不止于此。每次人类获得新的观测工具时,都会发现意想不到的东西,引力波探测器必然会推动物理学进一步发展。材料进一步佐证()</p><p>①实践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因素</p><p>②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p><p>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能认识的事物</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实验证明引力波的存在,说明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故选项②符合题意;引力波被实践证明,说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能认识的事物,故选项④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错误,认识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实践不是认识工具,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这一观点包含的哲理有    (    )</p><p>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p><p>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p><p>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这一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包含着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哲学道理。①②③项符合题意;④项在观点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西爸爸是在一个研究所工作,他们单位的食堂有一个“削面机器人”,每天“兢兢业业、不知疲倦”做削面。“削面机器人”的存在,表明(  )</p><p>A. 人们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p><p>B. 杌器人也具有主观能动性</p><p>C. 机器和人之间没有本质区别</p><p>D. 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具有客观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削面机器人”的存在,表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能够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遵循规律,创造条件,将观念中的东西改造成现实的东西,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A项符合题意;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类特有的,B项说法错误;机器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机器和人之间有着本质区别,C项说法错误;人工化的自然物也是客观的,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说每个人在童年时期会有一个时刻,也许是在某个夏夜,抬头仰望,突然发现了广阔无际的星空。这时候,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的敬畏感,一个巨大而朦胧的问题开始叩击头脑:世界是什么?这种讶异和追问(  )</p><p>①是哲学思想产生的唯一源泉</p><p>②属于一种本能的无意义的思考</p><p>③激发了人们对智慧的追求和探寻</p><p>④触及了哲学关于世界本原的问题。</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在生活和实践中,人们会自觉地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哲学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而反思性是哲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③④项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哲学思想产生的唯一源泉,①项说法错误;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而不是一种本能的无意义的思考,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是因为(  )</p><p>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p>②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③反映时代进步和客观要求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p><p>④哲学是一定时代的文化的反映</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所以要求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因为真正的哲学反映时代进步和客观要求,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③项符合题意;哲学从性质上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因为正确的哲学社会科学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指导作用。①项不是原因,与题意不符;哲学是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的反映,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4月12日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实践十三号”将在轨实现“东方红三号”B平台功能和性能指标考核,开展我国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业务试验,</p><p>探索星地双向高速激光通信技术及应用。“实践十三号”的发射及其试验</p><p>①说明了实践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p><p>②提高了我国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客观规律的能力</p><p>③佐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和人类的主观能动性</p><p>④表明了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源于认识的需要</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实践十三号”的成功发射说明了实践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①正确;人们不能改造规律,②错误;“实践十三号”的成功发射佐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实践十三号”将要开展的试验佐证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③正确;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并不是源于主观的认识的需要,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已开始改变鸟类、松鼠和蚊子等多种动物的基因。气候变化对动物习性的影响会反映到遗传上,从而改变动物的基因和进化方向。这一事实说明</p><p>①联系具有普遍性                            ②事物的运动和静止依赖于人的意识 </p><p>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④事物的运动既是永恒的又是有条件的</p><p>A.①②  &#xa0;          B.③④                 C.①③  &#xa0;&#xa0;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题中材料“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已开始改变鸟类、松鼠和蚊子等多种动物的基因”,体现了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故①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题中材料“气候变化对动物习性的影响会反映到遗传上,从而改变动物的基因和进化方向”,说明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故③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物质决定意识,运动是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故②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事物运动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一幅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静止</p><p>①与运动相互依存       ②就是绝对的不运动</p><p>③是运动的普遍状态     ④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事物的空间位置相对不变  </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该对联描述了舟与洲、鸽与阁的动静关系,这体现了运动与静止是相互依存的,相比较而存在,①符合题意;洲不行、阁不飞描述的是事物的空间位置不改变,体现了静止的状态,④符合题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③错误;静止是相对静止,②错误。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表明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p><p>A. 物质性    B. 能动性</p><p>C. 客观性    D. 主观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C适合题意;真理属于意识的范畴,A不适合题意;B、D是认识的特点,但不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说风动,一僧说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与慧能观点一致的是(  )</p><p>A. 东汉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p><p>B.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p><p>C.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p><p>D.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仁者心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脱离物质谈运动,认为一切事物的运动不是物质在运动,而是人们的“心”在运动,是主观唯心主义。A选项观点不符合题意,“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把运动归结为概念的运动,是脱离物质谈运动,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客观唯心主义,排除;B选项观点不符合题意,“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化,是绝对精神的运动,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排除;C项观点符合题意,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心灵决定事物及其状态,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选项观点不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唯物主义的观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根本上说是它坚持</p><p>A.科学的观点      B.唯物的观点</p><p>C.辩证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根本上说是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故D正确且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真正的哲学是</p><p>①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p><p>②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p><p>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p><p>④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p><p>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故题肢①②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指望得到神的恩赐;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这是因为</p><p>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p><p>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决定</p><p>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p><p>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与之相适应,因此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指望得到神的恩赐;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故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排除;B选项说法错误,世界观与方法论不是相互影响或相互决定的关系,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p><p>A. 自然界有着自己的意志    B. 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p><p>C. 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中    D. 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干意思是耕作不违农时,才可以收获吃不完的粮食。按照时令砍伐树木,才可以得到用不完的木材。说明,人在改造客观世界时必须遵循客观规律。AB项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明月何皎皎。几千年前,中国人根据对月亮形象的观察给月亮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上面有月宫,琼楼玉宇;有仙子,美丽的广寒宫住嫦娥;有伐桂的吴刚,有捣药的玉兔,那里是一个天上人间。</p><p>请简要分析“人们能够给月亮编织出美丽故事”所体现的唯物论道理。</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根据对月亮形象的观察和现实生活给月亮编织故事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p><p>②人们对月亮编织故事说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主观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具有能动作用。</p><p>【解析】本题要求请简要分析“人们能够给月亮编织出美丽故事”所体现的唯物论道理。</p><p>本题的思路可从如果没有月亮还能编织出关于月亮的美丽故事吗?入手,得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的道理;关于月亮的故事并不都是真实的,为什么编织的那么美丽呢?可推导出因为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主观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p><p>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lt;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提出要自觉运用党建基本规律指导基层党建实践,顺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着力解决党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更大力度管党治党,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针对基层党建的老大难问题,应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方法,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学会用抓经济工作的方法抓党建工作,从根本上取得实质性突破。</p><p>(1)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如何实现全面从严治党。</p><p>&#xa0;</p><p>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p><p>2012年,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p><p>2013年,中央首轮巡视启动,从此巡视成为新常态;</p><p>2014年,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深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教育;</p><p>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p><p>2017年,十九大报告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贵在“全面”、重在“从严”,新时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然要“全面”、要“从严”。</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尊重规律,从实际出发。解决党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自觉运用党建基本规律指导基层党建实践,推进从严治党。</p><p>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更大力度管党治党,层层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党建工作。</p><p>③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特党建工作的责任压力转化为内驱动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学会用抓经济工作的方法抓党建工作,从根本上取得实质性突破。</p><p>(2)①实践足认识的基础,党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化;</p><p>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全面从严治党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p><p>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告诉我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p><p>【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如何实现全面从严治党。</p><p>本题知识要求和问题指向都很明确,可通过认真阅读材料,从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解决党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坚持从实际出发,自觉运用党建基本规律指导基层党建实践,推进从严治党;党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层层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党建工作;党能够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学会用抓经济工作的方法抓党建工作,从根本上取得实质性突破。</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p><p>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诗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的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人。</p><p>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p><p>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说明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p><p>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p><p>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p><p>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说明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p><p>要认真阅读材料,找到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的结合点说明即可。</p><p>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