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6:38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小组赛历尽坎坷垫底出线,淘汰赛疯狂逆袭,决赛中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问鼎奥运冠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女排精神。下列关于“女排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有</p><p>①“女排精神”属于意识范畴,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p><p>② 女排夺冠既是“女排精神”的体现,又是意识决定论的表现</p><p>③ 只要拥有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做任何事情都会成功</p><p>④“女排精神”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意义</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女排精神”属于意识范畴,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意义,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说法错误,我们既要坚持物质决定论,又要坚持意识的反作用论,排除;选项③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4月27日,在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取得了“天舟一号”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由此可见</p><p>①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p><p>②人能利用规律造福人类</p><p>③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p><p>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卫星对接成功,说明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但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人类认识和利用规律办事,①项与题意不符;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总是统一的,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会受到惩罚。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认为“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p><p>①前者正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p><p>②后者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p><p>③二者的观点对于世界本源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p><p>④二者的观点在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认为“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他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的观点对于世界本源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并没有涉及到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②③适合题意,排除④;前者只看到了物质决定意识,没有涉及到意识的能动作用,排除①;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提“新口号”,出“新主意”,因其脱离实际.且过多过滥,结果必然是“落实难”。这从哲学上告诉我们(    )</p><p>A.实事求是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p><p>B.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   </p><p>C.必须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出发        </p><p>D.错误的思想意识对事物发展不起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从实际出发的有关知识。材料中“有些领导干部提的“新口号”、“新主意”脱离实际”表明他们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B项中“真实反映”的说法是错误的,不能入选;C项的做法是从主观出发的表现,是错误的,不能入选;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反作用,D项中“不起作用”的说法错误,不能入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范畴的认识正确的有(  )</p><p>①物质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集合 </p><p>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p><p>③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p><p>④物质撇开了事物的具体形态,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的概念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故②③入选。①选项表述错误,物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的集合。④选项中“不可捉摸的”的表述错误。选B。</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45.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p></td><td style="width:202.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具体的物质形态</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2" style="width:1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p><p>别</p></td><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特性</p></td><td style="width:145.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p></td><td style="width:202.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存在状态</p></td><td style="width:145.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生不灭、永恒存在</p></td><td style="width:202.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有生有灭</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②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李克强总理用“骑自行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稳’不意味着不动,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这说明</p><p>A. 只有保持性质的稳定才有利于事物的发展</p><p>B.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不可分割的</p><p>C. 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认识和改造</p><p>D.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稳中求进,稳中有为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不可分割的。B项符合题意;对于事物的发展要具体分析,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A项说法错误;规律能够认识,但不能改造,C项说法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p><p>A.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影响方法论</p><p>B. 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p><p>C. 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p><p>D.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影响行动的结果</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课本基础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材料中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是错误的,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落成启用。它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将实现大天区面积、高精度的天文观测。这表明(    )</p><p>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r />②科学实验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p><p>③实践具有历史性,人们的实践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br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③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其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将实现大天区面积、高精度的天文观测。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故①④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边漫画告诉我们(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621aaed4/SYS201801021928057276949438_ST/SYS201801021928057276949438_ST.001.png" width="212" height="1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p><p>B.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p><p>C. 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p><p>D. 意识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根据上述漫画中的文字“有时真的搞不清”可知,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识可能会有所不同,故选项B正确。选项A体现的是意识的本质,故排除。选项CD虽然也是意识的特征,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2016年6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出席第十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时表示,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动发展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和创新驱动转变,使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p><p>材料二 2016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时隔12年夺得奥运会冠军,再次登顶。为了更好地提高作战水平、为国争光,在备战期间,女排团队制定了严密、详实、科学的生活和训练计划;重点研究巴西、美国等女排强队的技战术特点;深入研究女排运动的规律。在长期的女排运动中,中国女排形成了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不仅使中国女排不断创造辉煌,而且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磅礴力量。</p><p>(1)请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为什么要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p><p>(2)结合材料二,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意识的作用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的,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p><p>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p><p>③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我国在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成果。</p><p>(2)为了提高作战水平、为国争光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重点研究强劲对手的特点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深入研究女排运动规律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这些都体现了意识在人能动地认识世界中的作用。</p><p>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在女排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我们一定能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体现了这一点。</p><p>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高昂的精神能催人向上,使人奋进。女排精神是一种高昂的精神,对我国女排运动员和教练员有强大的激励作用,从而能不断取得辉煌的成绩体现了这一点。</p><p>【解析】本题材料一以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为背景材料,材料二以弘扬中国女排精神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教材考查的是考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其意图在于了解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答案的组织能力。</p><p>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为什么要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对给出的材料要进行认真分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作答。材料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的,故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故可以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我国在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成果,故可以从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情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本题问要求考生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意识的作用的。本题着重考查了意识的特点以及作用的相关知识。即首先,从意识的特点的角度来看,为了提高作战水平、为国争光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重点研究强劲对手的特点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深入研究女排运动规律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这些都体现了意识在人能动地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次,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女排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我们一定能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最后,可以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女排精神是一种高昂的精神,对我国女排运动员和教练员有强大的激励作用,从而能不断取得辉煌的成绩。</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为更好地促进新经济发展,国家发改委组织调研组于2016年4月13〜15日赴深圳市开展了系列调研活动。在深圳期间,调研组分别召开了深圳市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业座谈会,赴华为公司等企业和园区进行实地考察。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听取有关方面对国家加快培育新经济的意见和建议,深化了对发展新经济的认识。</p><p>材料二:习近平指出,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相关规划和扶持政策。</p><p> “幸福9号”取自“幸福就好”的谐音,是某企业打造的一种养老新模式。它通过“互联网+养老”发展养老服务业,依托网上商城、居家养老服务店、老人乐园三大平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养老产业生态链,提供衣、食、用、行、康、乐等服务,全面满足老年人需求,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精彩。</p><p>材料三:“网络民主”一般是指公众以网络空间为场所,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数字互动,积极表达政治意愿、参与政治事务的一种新型民主形式。“网络民主”增加了行政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为社会公众参与体制内民主拓宽了渠道创新了形式。 但是,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在提供一些真实、有效信息的同时,还会掺杂许多谣言。谣言可能会误导公众,使公众为谣言所左右,导致政治判断和评价发生偏差。</p><p>(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对国家发改委的做法加以说明。</p><p>(2)结合材料二,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分析“幸福9号”养老模式的构建。</p><p>(3)有人说“谣言倒逼真相”,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 结合材料三,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理由。</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国家发改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对新经济发展的认识。</p><p>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国家发改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p><p>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国家发改委通过调研,深化了对发展新经济的认识,目的是推动新经济发展。 </p><p>(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幸福9号”养老模式将互联网与养老联系起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用、行等全方位服务,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这种联系虽然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建立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仍然具有客观性。</p><p>②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幸福9号”立足整体,搭建三大平台,构建养老产业生态链,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统一。(系统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幸福9号”依托三大平台构建的产业生态链,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体现了系统优化的方法。)</p><p>(3)答案一:赞同。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总是在与谬误的斗争中向前发展的。决策者通过分析谣言,澄清事实,可以揭示事物真相。</p><p>答案二:不赞同。谣言是对客观事物的虚假和歪曲的反映,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谣言可能会误导公众,使政治判断和评价发生偏差。</p><p>【解析】本题材料一以为更好地促进新经济发展,国家发改委赴深圳市开展了系列调研活动为背景材料,材料二以我国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相关规划和扶持政策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对国家发改委的做法加以说明。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在充分解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首先,国家发改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对新经济发展的认识,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角度分析;其次,国家发改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考生可以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国家发改委通过调研,深化了对发展新经济的认识,目的是推动新经济发展,可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的角度进行分析。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分析“幸福9号”养老模式的构建。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的表述,“幸福9号”养老模式将互联网与养老联系起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用、行等全方位服务,考生可以从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幸福9号”立足整体,搭建三大平台,构建养老产业生态链,考生可以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本题第三问要求考生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谣言倒逼真相”这一观点。解答本题考生可以从赞同或者不赞同的角度任选其一进行分析作答。如果赞同,则主要可以从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总是在与谬误的斗争中向前发展的。决策者通过分析谣言,澄清事实,可以揭示事物真相的角度进行说明;如果反对,则主要从谣言是对客观事物的虚假和歪曲的反映,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谣言可能会误导公众,使政治判断和评价发生偏差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