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巴西科研人员通过反复研究,在实验室中培养出具有特定DNA序列的蛛丝蛋白,进而制作出人造蛛丝。这种人造蛛丝不仅具有弹性好、韧性大等优点,还能够生物降解,未来有望在纺织材料、医疗和飞机船舶制造等领域得到应用。人造蛛丝的成功研制说明( )</p><p>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创造出理想的世界</p><p>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将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p><p>③发现主观能动性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p><p>④离开了对规律的尊重,就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不能创造出理想的世界,①错误;人造蛛丝的成功研制说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通过实践能够把人们观念中是事物转变为现实的事物,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这一观点说明了</p><p>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②认识能够决定实践</p><p>③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p><p>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这一观点说明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故①④入选。②选项错误,实践决定认识。③选项与题意无关。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屠呦呦科研团队筛选了2000多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经历了190次失败。在抓住乙醚作为溶剂这个关键后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抗疟效果为前者10倍的双氢青蒿素。整个过程说明</p><p>①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限制,是有限的</p><p>②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p><p>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p><p>④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和发展动力</p><p>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①错误,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但整个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人类的认识又是无限的;②正确,屠呦呦科研团队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发明了抗疟效果为前者10倍的双氢青蒿素,表明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③正确,屠呦呦科研团队筛选了2000多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经历了190次失败,表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p><p>④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和发展动力,科学实验只是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强调.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做好各项工作的看家本权。这一要求是基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p><p>①在改造世界过程中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p><p>②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案 </p><p>③防止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所导致的失误 </p><p>④把哲学思想直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④选项表述错误,哲学思想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题目中,用马竞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在改造世界过程中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作用,防止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所导致的失误。故①③选项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可以说明</p><p>①哲学与科学艺术是相互决定的 </p><p>②哲学对艺术和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p><p>③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受哲学思想的影响</p><p>④有了哲学思想,就是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和艺术家</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哲学与科学艺术不是相互决定的关系。④选项表述错误,其表述过于绝对。题目中,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说明了哲学对艺术和科学具有指导作用,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受哲学思想的影响。故②③选项入选。选C。</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7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style="width:130.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具体科学</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width:1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p><p>别</p></td><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研究对象</p></td><td style="width:130.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整个世界</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的某一特定领域</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任务</p></td><td style="width:130.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揭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作用</p></td><td style="width:130.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72.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36.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那种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坦陈,杂交水稻亩产1 000金斤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难度很大。他说:“书本知识很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只有在田里面才能种出水稻,所以非得要到田里面去的。”由此可见</p><p>①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结合才能凸显其价值 </p><p>②认识水平总是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p><p>③真理是随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的 </p><p>④实践是一种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的活动</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书本知识很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只有在田里面才能种出水稻,所以非得要到田里面去的”,这说明知识、技术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的东西,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故题肢①④符合题意;题肢②③本身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和应用:</p><p>①表明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p><p>②表明传统农耕基准仍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指南</p><p>③体现了中国人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p><p>④彰显了中国人探索农耕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创造力</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和生产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表明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①正确;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传统农耕基准不一定适合现代农业的发展,“仍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指南”说法不科学,②不选;“二十四节气”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这体现了中国人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③正确;“二十四节气”体现的是自然规律,不是社会规律,“探索农耕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的说法错误,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以下诗句最能反映这一哲理的有</p><p>①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②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p><p>③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p><p>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体现了水流的湍急,体现了事物是不断运动的。故排除①。④选项错误,该观点体现了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均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②③选项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屈原发出“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天问”,这说明了</p><p>A. 哲学源于人们对万事万物的惊讶和好奇</p><p>B.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C.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D.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产生。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求和思考。屈原发出“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天问”说明了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城镇化即等同于城市建设”,长期以来,这一思维被很多施政者奉为圭臬,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将城镇化目标落实到“人”上面,是对过去“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发展理念的一种纠正;同时强调要带动新农村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这说明对城镇化建设的认识 </p><p>①是一个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过程 </p><p>②是一个产生多个真理性认识的过程 </p><p>③是一个在曲折中不断深化的过程 </p><p>④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过程。材料中强调了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将城镇化目标落实到“人”上面,是对过去“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发展理念的一种纠正,说明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是一个在曲折中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③④正确;①不选,因为任何认识都不能超越历史条件;②不选,因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对一个事物的真理性的认识只能有一个。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边漫画“你站在阴影里,却说太阳对你不公平”中的人物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f0215369/SYS201801021911240933866904_ST/SYS201801021911240933866904_ST.001.png" width="279" height="19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怨天尤人 ②承认环境的制约性,不自欺欺人</p><p>③学会反思自己,客观地看待事物 ④总结经验教训,乐观的接纳现实</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材料中强调了“你站在阴影里,却说太阳对你不公平”的态度是错误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反思自己,客观地看待事物,①③适合题意;②④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p><p>A. 古希腊哲学</p><p>B. 德国古典哲学</p><p>C. 法国的唯物主义思潮</p><p>D. 中世纪经院哲学</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B项正确;古希腊哲学、法国的唯物主义思潮、中世纪经院哲学均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A、C、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苹果的Siri到本田公司的机器人Asimo,开发者们认为他们能为消费者提供具备与人自由交流功能的机器人。然而有些神经科学家却称:机器人永远无法学会对人们、地点和情景的理解——这常常包含漫长的社会历史——而这是人类交流的关键。这里体现的哲学道理有:</p><p>①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具备意识的机器人最终会开发出来</p><p>②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决定了对机器人的研究具有反复性</p><p>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权威科学家的认识才是真理性认识</p><p>④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内容源于劳动和交往而非编程</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机器人永远无法学会对人们、地点和情景的理解”体现了机器人没有意识,因为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内容源于劳动和交往而非编程;“这常常包含漫长的社会历史”则体现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决定了对机器人的研究具有反复性,②④正确,选D;①不选,因为机器人不会产生意识;③不选,因为真理具有客观性,权威科学家的认识也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有这样一段生动的描述: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p><p>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上认识变化所蕴含的道理。</p><p> </p></div></div>
<div><p>【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源于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并推动实践发展。</p><p>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同阶段对自然的认识是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的。</p><p>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呈现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特点。</p><p>④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人类发展的历程,就是探索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过程。</p><p>【解析】此题要求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在人类与自然关系认识上发生变化所蕴含的道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知识范围十分明确,切口较小,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设问要求是分析在人类与自然关系认识上发生变化所蕴含的道理,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由题意可知人类与自然关系认识源于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并推动实践发展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在不同阶段对自然的认识是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的,这说明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呈现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特点,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人类发展的历程,就是探索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过程,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