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所谓“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打不开电脑、不会上网、不会讲英语的人被称为“现代文肓”。目前,大学生中“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不懂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令人十分担忧,因为( )</p><p>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p><p>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③离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民族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p><p>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不懂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漠视,不利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②③适合题意;①④和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这说明</p><p>①文化创新发展要植根自己文化土壤 </p><p>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③应反对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p><p>④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中国诗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这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我们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选项①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于它</p><p>①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智力支持 ②始终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③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 ④可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精神动力而不是智力支持,①不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并不是始终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不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所以要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③正确;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可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所以要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8月28日,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北京召开项目启动仪式,年底将与广大观众见面。《国家保障》的追求就是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不仅展示一件件陈列品,而且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文化的传承。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的血脉相连,从而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国家宝藏》能够体现</p><p>①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p><p>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p><p>③传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p><p>④科技是培育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p><p>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特点、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的知识。通过国家珍藏的文物,展现中华文化,体现了文物是文化的载体,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故选项A正确;③排除,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④与材料无关。故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红军长征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其铸就的长征精神成为今天激励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巨大动力。这表明长征精神</p><p>①凝聚着不屈的时代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p><p>②根源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p><p>③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p><p>④是人民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长征精神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是人民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选项①②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扶贫攻坚中,重庆巫溪县聚焦“精神扶贫”, 实施了“扶志工程”, 是到贫困群众逐步树立起自尊、自立、自强的脱贫之“志”, 全面提升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以精神扶贫成效助推物质扶贫的成果,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现状。这说明( )</p><p>①经济发展取决于文化,精神落后是贫困落后的根源 </p><p>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精气神” 需要人们自觉培养 </p><p>③消除贫困必须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 </p><p>④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才能培育贫困群众脱贫精神。</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以精神扶贫成效助推物质扶贫的成果,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现状。这说明文化对经济发展有反作用,消除贫困必须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同时说明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精气神” 需要人们自觉培养,全面提升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有助于贫困问题的解决。②③项符合题意;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文化,①项说法错误;培育贫困群众脱贫精神的方式方法很多,并不完全依赖于产业繁荣发展,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公益广告《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和民间俗语“吃什么补什么”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科技发达和文明进步的今天,保护野生动物已成为世界潮流,但仍有不少人还认为食用和药用野生动物可以大补。这说明( )</p><p>①饮食文化中也存在腐朽文化 </p><p>②对饮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我们要鉴别并加以改造、剔除</p><p>③吃不吃野生动物既是科普问题,也是文化观念问题 </p><p>④对落后饮食文化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考查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中“不少人还认为食用和药用野生动物可以大补”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是饮食文化中的糟粕,我们要鉴别并加以改造、剔除,故入选;①④表述错误,食用和药用野生动物可以大补的观念属于落后的饮食文化,对待落后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对其进行改造和剔除;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公益广告《我是谁》讲述了6位平凡的基层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故事。该片用温暖朴实的镜头语言传递出“我是中国共产党,我一直就在你身边”的理念。这则公益广告一经播出就获得了网友的一致好评,一时圈粉无数。这则公益广告的成功给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是( )</p><p>①要始终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②要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p><p>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要把弘扬优良传统作为根本任务</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公益广告《我是谁》讲述了6位平凡的基层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故事,一时圈粉无数,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始终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在材料中未涉及,应排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培育“四有”公民为根本任务,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莫高窟到兵马俑,从北京天坛到安阳殷墟,从曲阜孔子庙到布达拉宫……这些壮美风景令人敬畏。从老人家常去做的中医针灸,爷爷奶奶随口哼唱的昆曲、粤剧,到生活中的珠算、皮影戏……我们感知到,中华文化已融入民族的血液。可见( )</p><p>A. 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p><p>B. 中华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p><p>C.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p><p>D. 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我们感知到,中华文化已融入民族的血液,表明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A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B说法错误;C D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铁流滚滚、鹰击长空,大国重器排山倒海,有力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激起了无数国人的爱国之心。由此可见</p><p>①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p><p>②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p><p>③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p><p>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①错误,排除;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④错误,排除;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说明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③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期,电视节目《中国茶时间》在德国热播。该节目从德国观众身边的中国元素入手,发掘中国文化的亮点,从而更新了观众对中国形象刻板的认知。这体现了</p><p>A.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p><p>B.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能增强文化认同感</p><p>C. 文化传播能加深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理解</p><p>D. 大众传媒能消除不同民族文化间的隔阂</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电视节目《中国茶时间》从德国观众身边的中国元素入手,发掘中国文化的亮点,从而更新了观众对中国形象刻板的认知,这体现了文化传播能加深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理解,C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在材料中都未体现,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有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复杂形势清醒准确的判断,对大局科学的驾驭和把握,对治国理政方略科学的谋划和制定,对内政外交国防纵横捭阖的运筹,都是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和运用,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下列对材料认胡正确的是</p><p>①我国的理论创新是为了适应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需要</p><p>②我国的理论创新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p><p>③我国的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丰富</p><p>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哲学发展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都是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和运用,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说明我国的理论创新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我国的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丰富,故选项②③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错误,我国的理论创新是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需要,排除;选项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国古代天道观源于原始社会。当时人们知识匮乏,认为有一种超越人类的力量在支配着万物,这种超人的力量便是天。孟子把天与人的心性联系起来,到西汉为董仲舒所继承并加以体系化,构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成为当时专制政权统治的理论基础。材料表明</p><p>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哲学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p><p>③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④人们的世界观可以上升为哲学</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我国古代天道观源于原始社会”说明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故选项③符合题意;“孟子把天与人的心性联系起来,到西汉为董仲舒所继承并加以体系化,构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说明人们的世界观可以上升为哲学,故选项④符合题意;选项①②说法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本草中国》采用电视剧的发行方式,将成为中国纪录片史上第一个多平台、跨媒体播出的纪录片,预计收视范围覆盖全国超10亿人。同时为响应国家文化“走出去”的号召,《本草中国》与DisCovery和美国INC电视联播网等海外机构合作,通过海外发行和传播,完成在世界范围内为中医药文化“正本清源”的崇高使命,成为中华文明的又一张闪亮名片。这样做的依据是</p><p>①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的功能 </p><p>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有文化</p><p>③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p><p>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草中国》走向世界,是因为《本草中国》能够借助互联网等平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展示中华软实力。①③项符合题意;②④项与题意无关;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战狼Ⅱ》的创作团队以亚丁湾撤侨为原型,深入非洲实景拍摄,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作品以其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这告诉我们</p><p>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p><p>②面向世界是文化创新重要途径</p><p>③优秀的文艺作品能转化成物质力量 </p><p>④优秀的文艺作品能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战狼Ⅱ》的创作团队以亚丁湾撤侨为原型,深入非洲实景拍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作品以其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表明优秀的文艺作品能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应排除;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忧国忧民、兼济天下、志存高远……这些中国传统文人崇高博大的文化精神是通过具体的人格与行为来体现的,而优秀的人格和社会作为,也在不断丰富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这表明</p><p>①人们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文化的 </p><p>②通过社会行为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p><p>③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p><p>④优秀文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些中国传统文人崇高博大的文化精神是通过具体的人格与行为来体现的,表明通过社会行为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②正确且符合题意;而优秀的人格和社会作为,也在不断丰富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表明人们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文化的,①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休谟认为,在心灵面前,除了知觉以外,就再也没有任何事物了。因此,世界上存在的只有心里的知觉、感觉,此外是否有真实的存在,那是不可能知道的。休谟的观点</p><p>①否认了认识世界的可能性</p><p>②陷入到主观唯心主义范畴 </p><p>③将客观精神看作了世界的主宰</p><p>④回避了哲学的基本问题</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 “世界上存在的只有心理的知觉、感觉,此外是否有真实的存在,那是不可能知道的”的观点,陷入到主观唯心主义范畴,否认了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而不是客观唯心主义,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休谟的观点并没有回避哲学的基本问题,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黄帝内经》记载:“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一观点</p><p>①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带有机械性</p><p>②夸大了人的主观精神的作用</p><p>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p><p>④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缺乏科学依据</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近年来,在政治高考试题中,以古文诗词为材料的试题占据了相当的部分,以古文诗词命题,考查的不仅是考生们的文学功底,更是考查对政治教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充分体现学科间知识的交融。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能正确理解题干中古文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排查,从中找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黄帝内经》中的这一句话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该观点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三个主要阶段中的第一个阶段,在历史上起着一定的进步作用,对唯物主义后来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也有局限性: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由此可见,选项③④符合题意;选项①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与题意不符,排除;选项②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2017年的主题是“开展多语教育,迈向可持续未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主题的确定主要是基于</p><p>①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②教育能够在传统中保护母语</p><p>③多语教育能促进文化多样化④不同的语言文化也具有共性。</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国际母语日”2017年的主题是“开展多语教育,迈向可持续未来”,这一主题的确定主要是基于教育能够在传承中保护母语,多语教育能促进文化多样化,使世界丰富多彩。②③项符合题意;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而不是途径,①项说法错误;材料主旨是要保护母语,保持个性,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童年》是台湾歌手罗大佑作词作曲的一首歌曲,欢快的节奏,贴切的歌词,给人希望,让人充满无限的回昧。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在下面《童年》的歌词中,能清晰地体现哲学这一界定的是</p><p>①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②阳光下蜻蜒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p><p>③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④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p><p>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哲学的产生的知识。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有两个关键的界定:对实践的追问以及关于世界的思考,③④正确;①②没有明显的思考的因素。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日月星辰,天际浩渺,总是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想。当日全食出现时,本来明亮的天空刹那间一片漆黑,如同夜幕降临,群星隐现,万物俱寂。古代的人对此茫然无助,而现代的人却对日全食充满了懂憬,一个月前就买好观测设备,等待这一天文现象的到来。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表明</p><p>A.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 思维先于客观存在而存在</p><p>C.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 思维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古代的人对日全食茫然无助,而现代的人却买好观测设备,等待这一天的到来。这说明现代的人对日全食出现的时间等已能够做出正确的反映,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的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A项正确;思维不能先于客观存在而存在,B项错误;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不是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角度来看的,C项不选;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思维活动不能说具有社会历史性,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网吧和各类文化娱乐场所的快速发展,农村文化生活迅速丰富发展起。同时,农村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近年,一些农村地区封建迷信出现大回潮,朝山进香、修坟建庙、看相算命等活动泛滥;因此很多人为了讨个好风水就设法外迁,选新址建新房,对耕地保护带压力;同时,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及邪教色彩的落后腐朽文化和有害信息乘隙传播蔓延,严重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政府有必要加强农村文化生活的引导与文化市场的管理,把“无形手和有形手”结合起, 向农民传递美,传递正能量,让农民提高对“中国梦”的认识,引导新时代的“农民梦”,以更高的热情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梦。</p><p>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实现我国的“农民梦”。</p><p> </p></div></div>
<div><p>【答案】①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农民兄弟中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p><p>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具备这种优良品格和精神活力,才能把梦想变成现实。 </p><p>③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注入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民族精神日益丰富,让农民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斗志。</p><p>④立足于中国农村的实践。从农民的生活实际情况出发,逐步实现农民的向往,让农民梦想成真。</p><p>【解析】本题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实现我国的“农民梦”,需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在农民兄弟中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需要继承和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需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注入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民族精神日益丰富;需要立足于中国农村的实践,从农民的生活实际情况出发,让农民梦想成真等角度进行回答。</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条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文化日益多样化、精神产品不断丰富、文化消费水平稳步提高。《人民日报》发表的《不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文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国家的发展就会失去支撑,民族的振兴也就无从谈起。我们必须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出发,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p><p>请就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提几点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①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p><p>②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p><p>③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实践,要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p><p>④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投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p><p>⑤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p><p>【解析】本题以我国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出发,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就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提几点建议。本题综合性相对较强,需要考生对文化生活教材结构体系非常明确,然后结合材料多角度发散思维进行作答。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首先需要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其次,可以从增强公共文化投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第三,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角度说明要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第四,可以从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的角度说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最后,可以从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p><p>从《论语·颜渊》的“克己复礼为仁”,到儒家经典《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学精神几乎渗透到国家与国民的脊髓。从孔子时代的子贡,明清之际的晋商、徽商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经济的崛起,以儒家的“经世致用”哲学在经济领域的成功运用,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儒商文化。儒商文化提倡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在约束儒商自身诚信经营、重义轻利的同时,也提高了儒商的信誉,降低了社会交易的成本和风险,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p><p>有人认为:“复苏儒商精神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该观点。</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儒商文化所提倡的在道德基础上发展经济,对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积极作用。</p><p>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儒商文化的具体内涵要因时而变。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也会起阻碍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p><p>③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弘扬儒商精神,应该立足社会实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反对文化守旧主义、封闭主义。</p><p>【解析】试题分析:该题是评析题,学生需要对题中观点进行全面的、辩证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明确该观点的合理之处与不合理之处,并加以分析阐释。题中观点认识到了儒商精神对推动当今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要发扬和提倡儒商精神,这体现了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儒商文化是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作用要辩证的认识,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对于儒商文化,要继承、发展与创新,这是正确的态度。</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 王守仁认为,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p><p>材料二 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p><p>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p>材料一和材料二各体现了什么样的世界观?根据所学知识,评价上述观点。</p><p> </p></div></div>
<div><p>【答案】(1)材料一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二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p><p>(2)①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他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错误的。②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不科学的。</p><p>【解析】试题分析:</p><p>(1)通过审读设问可以看出,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生活与哲学,考查的知识指向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本题属于识记类主观题,解答本题时可根据教材知识从主观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p><p>(2)通过审读设问可以看出,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生活与哲学,考查的知识指向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本题属于评析类主观题,解答本题时可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从材料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材料二看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等角度对上述观点作出评价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