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6:06

河北省邯郸三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成功首播后,在全社会迅速掀起了一股手写汉字的热潮。这是基于汉字</p><p>①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p><p>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p><p>③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p><p>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不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慕课”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M”代表Massive(大规模),其课程不限制学生人数;第一个“O”代表Open(开放),不分国籍,均可参与;第二个“O”代表Online(在线),学生能在线听课、讨论互动、完成作业;“C”代表Couise(课程)。这表明,现代信息技术</p><p>①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p><p>②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p><p>③提高了教育门槛,促进教育发展</p><p>④能超越时空局限,推动文化共享</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依托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超越时空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教育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②不符合题意;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的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能超越时空局限,推动文化共享。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p><p>①乡音无改   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③卧薪尝胆        ④孟母三迁</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的大意是说,跟善人一起,就像到了长满香花草的房子里,时间久了之后,也不觉得香了,因为已经与它同化.而跟不善的人一起,就如同走入出售鲍鱼的店里,时间久了,也不觉得臭了,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选项①不符合题意,“乡音无改”强调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排除;选项③不符合题意,“卧薪尝胆”强调文化塑造人生,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这反映了</p><p>A. 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p><p>B. 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p><p>C. 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p><p>D.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大道鲁商》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反映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部分展示,不是全方位展示,A不符合题意;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C错误。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互联网直播终端由PC端走向移动端,网络直播进入“全民时代”的间时也乱象频出,有的直播平台靠低级趣味博取眼球,有的传播违法违规内容,还有的平台违规开展新闻信息直播。为此,政府应该</p><p>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引导 </p><p>②提高个人眼力、拒绝文化污染 </p><p>③限制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p><p>④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市场对文化生活的影响。①④说法正确,针对部分直播平台靠低级趣味博取眼球,违法违规内容,政府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引导,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②公民要提高自身修养,增强抵御不良文化能力,本题主体指向政府,故排除;③“限制”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最近一段时间,《人民的名义》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讨论,并被认为是并被认为是“近年来尺度最大的反腐剧”。年轻人交往的需要,直接推动了这部剧走红。以至于有人说:不看《人民的名义》,已经没法跟人聊天了。从达康书记的表情包到以各种人物搭档偏好为分类的“粉丝团”,年轻人通过剧作细节的标签化,分享和巩固着自身的价值观念。这种分享甚至超越年龄层,成为年轻人与父母、长辈、领导上司之间沟通的一个契机。这体现了</p><p>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的需要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动力 </p><p>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并推动政治的发展 ④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错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③选项错误,文化有优秀与糟粕之分,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推动政治的发展。题目中,从达康书记的表情包到以各种人物搭档偏好为分类的“粉丝团”,年轻人通过剧作细节的标签化,分享和巩固着自身的价值观念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故①④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文化名人屡屡被某邻国争抢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出现这现象,是因为</p><p>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历史文化成就</p><p>②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p><p>③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表达民族情感</p><p>④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增强民族自豪感</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选项②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集中表达民族情感的是庆祝民族节日,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这表明</p><p>①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p><p>②文化就是人们创造的艺术品</p><p>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p><p>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材料“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选项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古有“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的爱国情怀,今天我们爱岗、敬业、诚信、友善也是爱国的体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p><p>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英勇战斗,为国捐躯</p><p>③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情感,无明确的具体标准</p><p>④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内涵。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具有明确的具体标准,③错误。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问委员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完成下面小题。</p><p>【1】【1】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p><p>①对于展现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p><p>②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p><p>③集中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p><p>④有利于我们全面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2】【2】“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中国人认知天象、物候、时令和大自然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二十四节气”及其申遗成功佐证了</p><p>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p><p>②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标志</p><p>③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p><p>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A. ①②</p><p>B. ②③</p><p>C. ①④</p><p>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1】A</p><p>【2】【2】C</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根据题目的表述,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对于展现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故①②选项入选。③选项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选项错误,过于夸大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作用。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到传统节日,总有一些东西使我们的心变得柔软。有对于家人与故乡的眷恋,还有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珍视。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千百年的年俗。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新的基于互联网的年俗文化正逐渐形成:在网上采购年货,在群里拜年、抢红包、晒晒年夜饭,看看网络春晚,网上订张机票或者电影票……</p><p>针对传统年俗的变化,有人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节日会迸发出新的生机。</p><p>请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支持此观点。</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具体内涵因时而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节日文化得到不断发展,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节日文化的有效传承。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让传统节日有了更广博的共享空间。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发展,使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p><p>【解析】本题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新的基于互联网的年俗文化正逐渐形成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支持观点: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节日会迸发出新的生机。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设问进行充分解读,即要求考生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该观点的正确性。本题通过让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社会热点进行分析,考查的是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故首先,可以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角度,分析说明其具体内涵因时而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节日文化得到不断发展,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其次,可以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角度分析说明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节日文化的有效传承;第三,可以从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的角度分析说明互联网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让传统节日有了更广博的共享空间;最后,可以从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的角度分析说明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发展,使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是“九一八事变”发生86周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并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回答新的历史命题。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坚定不移向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以更大发展成就告慰先辈、告慰历史,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时代舞台上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境界。</p><p>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学生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②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③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中学生既要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④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⑤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p><p>【解析】本题以2017年是“九一八事变”发生86周年,借此机会应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回答即可。即首先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中学生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其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即中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第三,可以从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学生既要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最后,可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角度说明中学生应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p><p>材料: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中华文化一绝。2017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一首首动人心扉的诗词让我们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一个个与古诗词结缘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传承数千年文化的力量:有的选手放弃比赛回家陪伴病重的母亲,身患重病的普通农民更从诗词中获得与癌症抗争的力量,有的中学生以读诗为乐、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成长……</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古诗词涵养个人心灵的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中国古诗词的传承能为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国民素质。</p><p>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古诗词中蕴含的古人智慧对个人素养产生持久的影响。</p><p>③古诗词中的情怀对个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在生活中践行古诗词中所包涵的优良品格与修养。</p><p>④优秀文化可以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古诗词中的品格和修养提高个人的精神境界。</p><p>【解析】本题以《中国诗词大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中国古诗词的传承能为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国民素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古诗词中的情怀会对个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文化可以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古诗词中的品格和修养对提高个人的精神境界起到促进作用等角度进行说明。</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我国百年漫画史中,若论漫画艺术的影响力,恐怕没有哪一个时代能与抗战时期漫画的波澜壮阔、尖锐愤慨相比。</p><p>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广大爱国漫画家以笔为枪,投入到这场“殊死的漫画大战”中。漫画随着炮火发展到全国,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成为漫画家们的绝好创作资源,他们饱蘸着辛酸、血泪和愤怒描画那些作品,铸就了抗战漫画这一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他们不顾自身安危,采用壁画、布上漫画、招贴等形式使漫画走近众,推动了抗战救亡运动的发展。</p><p>抗战漫画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充满民族自信,将抗战必胜和侵略者必败的信念表现得非常充分,抗战让漫画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改变,空洞的题材被抛弃,对外国技巧的模仿被改变,漫画家在战火中更加明白了漫画艺术的使命,从而成长为民族而战的文化战士。</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抗战实践与抗战漫画的关系。</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抗战漫画诞生于抗战的烽火,漫画家在抗战实践中创造出了特有的漫画形式。(3分)</p><p>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抗战实践让漫画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改变,推动了抗战漫画的发展。(3分)</p><p>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或: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抗战漫画对抗战救亡运动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分)</p><p>【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属于分析说明类非选择题。本题限定的知识点为:文化创新。设问指向分析抗战实践与抗战漫画的关系。学生只要清楚一点,即抗战实践属于社会实践,而抗战漫画属于文化创新。转换思路,即可用“文化创新和社会实践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来回答问题。</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北省邯郸三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