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5:50

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同步训练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星球日报网2014年7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由1000颗恒星组成的最小、最黯淡的星系,该矮星系围绕银河系运动。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 )<br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②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br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的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①③<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发现了一个客观存在的星系,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故①④正确。这里并没有提到人类社会,故③不选。②不符合题意,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雷同”现象,新华社撰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br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br />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br />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br />D.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表明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故本题选A项。B、C、D三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天人合一”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连,不可分割。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引导人们( )<br />①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br />③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造福人类④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引导人们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与自然和谐相处,①④当选。②错在“创造”,③错在“征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应该这样认识物质概念( )<br />①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它是在概括万事万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客观实在这一共同根本特性的基础上形成的③它是世界的本质④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③④<br />D.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概念,考查学生对物质概念的理解能力。①是对物质概念的正确表述,②是物质概念的形成,③不是从物质概念上讲的,④说法错误。故选A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________为前提( )<br />A.承认自然、社会的可知性<br />B.承认自然、社会的永恒性<br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r />D.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客观性。A项明显不符合题意;B项观点不科学;C项不是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前提;只有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才是唯物主义的正确态度,因此正确答案应为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下列体现了客观实在性的有( )<br />①党的十八大通过的决议②2012伦敦奥运会③中华人民共和国④科学发展观⑤学校<br />A.①②③<br />B.②③⑤<br />C.①③④<br />D.③④⑤</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客观实在性。①④是第二性的东西,属意识范畴,因此不符合题意;②③⑤都是物质的,具有客观实在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应为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被古人称为“玉轮”“桂宫”的月球,随着航天观测的不断深入,确认其组成物质和地球基本相同。这有力地证明了( )<br />A.物质世界是永恒不变的<br />B.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br />C.自然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br />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B两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舍去,D项符合要求。</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进化论指出:现代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马克思主义又进一步揭示,劳动在由古猿向人的进化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说明了( )<br />A.生物的祖先是非生物<br />B.没有人自然界依然存在,没有自然界人也能产生<br />C.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r />D.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生物进化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都说明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D项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不科学,C项与材料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说明( )<br />①物质是客观的、可知的②客观实在是物质区别于意识的特性<br />③物质是抽象与具体的统一④客观实在是世界上一切现象的共性<br />A.①②<br />B.②④<br />C.①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③④观点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0年12月20日,欧洲科学家首次长时间捕捉到反物质。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反物质( )<br />A.不属于物质的范畴<br />B.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br />C.属于意识的范畴<br />D.是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反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句名言:“水是万物之源。”此观点有合理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br />A.不能把世界看成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r />B.否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r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br />D.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水是物质的具体形态,认为水是万物之源,是典型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能够充分说明这一论述的是( )<br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br />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④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br />A.①②③<br />B.①②③④<br />C.①②④<br />D.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④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1年1月1日,新出版的美国《细胞》杂志发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的新发现:首次从分子水平发现运动有益心脏健康的机理,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疗法。这种观点坚持了( )<br />①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②物质具有可知性<br />③人的意识决定科学研究的进程④科学研究是人的意识的产物<br />A.①<br />B.①②<br />C.①②③<br />D.①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③夸大了人的意识的作用④观点错误,排除。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天文学家观察研究表明,宇宙空间93%的元素是氢,另外还有无数的其他物质充满星际空间。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br />A.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出现的<br />B.劳动在古猿向人的转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br />C.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br />D.物质是世界的本原</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材料强调世界的本原是物质,选D;A、B、C都是强调的是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不能体现,要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的共同点是( )<br />A.都承认人类社会的物质性<br />B.都肯定了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br />C.都肯定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r />D.都否认了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材料强调二者的共同点,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属于唯心主义观点。ABC选项目都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符合题意,要排除,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在部署2011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时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坚持群众自愿、量力而行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农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生计,不能脱离实际急躁冒进。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br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br />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br />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br />D.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B不是哲学依据;C、D不符合题目要求。</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br />①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②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③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生产关系④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r />A.①②③<br />B.①②③④<br />C.①②④<br />D.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是客观的,①②③正确,④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4年5月,云南省民政厅统计:由于2014年降水少、河道来水少、气温高、蒸发大,导致目前楚雄、保山等7个州市34个县遭受旱灾,共119.97万人受旱,31.73万人因旱需救助、21.07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89.44千公顷、绝收5.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73亿元。这说明( )<br />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br />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r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br />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项明显错误,人与自然完全可以做到和谐相处;B项错误,人们是可以改造自然的,并不是无能为力;C项符合题意,应选;D项观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3年4月3日,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日内瓦欧洲核子中心,首次公布其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18年之后的第一个实验结果——已发现的40万个正电子可能来自一个共同之源,即脉冲星或人们一直寻找的暗物质。<br />丁肇中团队发现宇宙中“暗物质”存在新线索进一步佐证了( )<br />①暗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可知性②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③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的④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通过实验发现“暗物质”存在的新线索,说明暗物质是物质的,可知的,也进一步证实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①④正确;②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的是认识自然不是改造自然;③与题意不符,暗物质早就存在,并不是新事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天人关系是我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儒家认为,世间万物皆自然所生,人作为自然所生之物应从属于自然、参与自然的演化与发育。下列选项中,与此观点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br />①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br />③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r />A.①④<br />B.②④<br />C.①②<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自然界的客观性,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①②蕴含哲<br />理与此一致,当选;③是唯心主义观点,④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不符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1年1月,霍金近十年的大作《大设计》中文版面世,霍金完全否定了上帝创造宇宙一说。他在书中写道:“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br />(1)“上帝创世说”属于什么观点?<br />(2)“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人创造的”,请你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论证这一命题。</p></div></div>
<div><p>【答案】<br />(1)</p><p>上帝创世说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p><p><br />(2)</p><p>①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③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p><p><br />【解析】此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知识。认为是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这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在论证“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人创造的”这一命题时要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三个角度进行阐释。</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上个世纪末,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曾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最后一次对接飞行,阿尔法磁谱仪实验是这次飞行的重要目的之一,其目的是证实宇宙是否存在“反物质”。另据报道,科学家已经用实验证实了“反物质”的存在,例如发现反粒子具有与正常粒子相同的质量,但带有相反的电荷。<br />(1)材料中的“反物质”是物质吗?<br />(2)“反物质”的存在是否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p></div></div>
<div><p>【答案】<br />(1)</p><p>材料中提到的“反物质”不同于哲学上讲的物质,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p><p><br />(2)</p><p>哲学上讲的物质是指万事万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自然科学中的“物质”与“反物质”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反物质”的存在不仅没有否定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原理,而且更进一步证实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p><br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概念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理解。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是对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概括,而不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材料中讲到的“反物质”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它的存在正好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有人说:“自然现象不依赖人的意识,具有客观实在性,因而是物质现象,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因此不可能依赖人的意识,社会现象不是物质现象。”这种说法对吗?谈谈你的认识。</p></div></div>
<div><p>【答案】(1)物质是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现象具有客观实在性。在人类产生后,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必然是有意识的,但人的意识并没有改变自然现象的客观实在性。因此说自然现象是物质现象是正确的。(3)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社会现象从本质上讲也是物质现象。<br />【解析】这是一道谈认识的主观题,题中承认自然现象是客观的,是物质现象,是科学合理的,在回答的时候肯定这一合理性,并要说明理由,同时认为社会活动不是物质现象是错误的,这就要求说明错误的理由,需要用到社会的客观性的有关知识来答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不得不说:“(天主教)信仰并不反对生物进化论。”但又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p></div></div>
<div><p>【答案】(1)这则材料说明,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证明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2)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客观过程,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自然界既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是人的意志的产物,本来就是客观的,这已被大量的科学实践证明,保罗二世也不得不承认。(3)保罗认为“人的精神和灵魂是上帝创造的”,这否定了世界的客观性,是唯心主义观点。<br />【解析】本题实际就是一个辨析题,辨析罗马教皇的观点,他承认了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认为人类的精神和灵魂是上帝创造的,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所以我们用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客观性来作答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东西,这是否意味着自然界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呢?</p></div></div>
<div><p>【答案】人确实能制造出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东西,但是,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也就是说人们改变的只是自然物的具体形态、具体属性。因此人们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东西,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仍然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r />【解析】本题仍然是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的问题,人可以在意识的支配下去改造世界,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东西,但这种改造仍是以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的,并且这种改变,也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具体形态,而物质不变,仍然是客观的</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同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