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5:49

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同步训练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br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r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br />C.自然界具有物质性<br />D.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孟浩然诗句的意思是世界是经由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在今天超越昨天、明天又超越今天的历史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进步的,故B项正确。A、C、D三项没有体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历史上,我国的草原曾经非常葱郁茂盛;而今,草原退化成“风吹草低见沙梁”,这表明( )<br />A.事物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br />B.物质是运动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br />C.事物的运动变化具有相对性<br />D.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和人的意识无关</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材料所呈现的事实是一种运动变化,而不是发展。故选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用小松树的成长比喻新事物的成长过程,“时人不识凌云木”是因为( )<br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③新事物最初往往比较弱小④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的<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人们不认识、不接受新生事物是因为新生事物最初比较弱小,力量不够强大,①错误③正确;新生事物的发展壮大有一个过程,②正确。④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鲁迅在《集外集·说魻》说:“最人涅伏,吐故纳新,败果既落,新葩欲吐。”任何组织、任何事业,只有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长生不已,保持旺盛的活力。这表明( )<br />A.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r />B.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没有什么区别<br />C.吐故纳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r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新事物与旧事物相统一的过程</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考查发展的实质。A项正确体现了题干的内涵。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有区别的,故B说法错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矛盾运动,故C项错误;事物发展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D项表述不科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把西藏近年来的巨大变化浓缩成5句话:“从黑暗走向光明,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发展的过程是( )<br />①一种连续且不间断的过程②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和上升的过程③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④新形式代替旧形式的过程<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③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发展观点的理解。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②③当选,答案为B;事物的发展是连续与不连续的统一,①错误;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不能以事物形式的新旧来判断,④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br />①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②新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③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④旧事物因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自取灭亡<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①观点错误,新事物不是新出现的事物,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故排除。新事物本身的变化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增添了旧事物不具备的新内容,这些是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根本原因,故②③入选。④观点错误,旧事物不会自取灭亡,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新事物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才能打败旧事物,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28年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经过从动物实验到人体实验的长期反复过程,1942年,青霉素成为人类战胜病菌的有力武器。但是,青霉素不能治疗结核菌等病菌的感染。之后,人们又发现了金霉素等,形成了抗菌素家族。这表明( )<br />①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②新事物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③新事物在与旧事物的斗争中成长④新事物发展要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br />A.①③<br />B.②④<br />C.①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青霉素和金霉素都属于新事物,它们所适用的“药用范围”不相同,所以我们不能因为青霉素的“不万能性”就否定了它的“新事物”属性而认定它是旧事物,故选②④,不选①③。</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br />A.塞翁失马,焉知非福<br />B.同病异治,异病同治<br />C.牵牛要牵牛鼻子<br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全诗主要体现了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项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观点;B项体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C项体现的是抓主要矛盾的观点;D项体现的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故选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并称之为“发展”。该观点(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5/94c8bdca/SYS201702111504514632509414_ST/SYS201702111504514632509414_ST.001.jpeg" width="307" height="20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正确,因为它肯定了先进信息技术在人们命运中所起的积极作用<br />B.正确,因为它正确理解了发展的实质<br />C.正确,它肯定了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内在联系<br />D.错误,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科学算命”是以新的形式掩盖旧的内容,故D项符合题意要求。</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3年3月8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在北京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这一重要成果对于最终揭开宇宙起源和演化之谜有着重大意义。该消息在国际高能物理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有评论认为,该成果将是中微子物理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一成果可用于证明( )<br />A.自然界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br />B.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br />C.人类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br />D.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对于最终揭开宇宙起源和演化之谜有着重大意义”体现了自然界的发展,故选B。A不选,自然界本身的运动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光明和黑暗是站在人的立场上所作的判断;C不选,此项研究不针对人类社会;D不选,这一结果可表明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但不能用来证明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城市越来越大,汽车越来越多,会讲英语的人越来越多……”谈起中国这些年的变化,加拿大DPA工业有限公司总裁韦恩·麦克金农用了一连串的“越来越”。这一连串的“越来越”反映了( )<br />①认识的发展②实践的发展③自然界的进化④社会的进步<br />A.①②③<br />B.①②④<br />C.①③④<br />D.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韦恩·麦克金农所讲的一连串的“越来越”反映的是社会的变化,③明显与题意不符,排除③,选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鲇鱼效应”是渔民发现的一种使捕获的鱼保持鲜活的方法,打捞到船舱里的鱼时间一长容易萎靡不振,死亡率高,而放入几条凶猛的鲇鱼,就把整个鱼群激活了。“鲇鱼效应”体现的哲理是( )<br />A.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br />B.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br />C.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br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此题以“鲇鱼效应”为试题背景来考查联系和发展的关系。材料中“凶猛的鲇鱼”“把整个鱼群激活了”凸显的是联系的作用,A、B、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因此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金牌美不过人性”,在关注金牌的同时,更多的是回归“精神”、回归体育真意,关注大众体育普及。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了( )<br />①客观一旦有变化,意识会立即反映出来②事物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③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r />A.①③<br />B.②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特性和发展观点,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人们对金牌认识上的变化,说明了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③④正确;①说法错误,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违背了事物运动的规律。故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清代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从哲学角度看,《暮春》这首诗主要说明了( )<br />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br />B.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br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r />D.人与自然是协调发展的</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是说只要把根留住,等待来年的春风,花儿就会重新开放。这体现了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白炽灯到荧光灯再到LED灯的发展过程,从一个侧面表明( )<br />白炽灯、荧光灯与LED灯优缺点对比</p><div><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30.5pt; margin-right:auto; margin-left:auto;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53.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88.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优点</p></td><td style="width:188.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缺点</p></td></tr><tr><td style="width:53.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白炽灯</p></td><td style="width:188.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光色和集光性好,生产成本低,价格便宜</p></td><td style="width:188.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热发光,只有极少一部分能转化为有用的光效,使用寿命一般在1000小时左右,颜色单一</p></td></tr><tr><td style="width:53.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荧光灯</p></td><td style="width:188.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光效是白炽灯的5倍,使用寿命是白炽灯的8倍</p></td><td style="width:188.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产过程中和废弃后有汞污染,灯光有闪烁现象,影响视力</p></td></tr><tr><td style="width:53.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LED灯</p></td><td style="width:188.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能耗为白炽灯的1/10,节能灯的1/4,使用寿命超过10万小时,无毒、环保</p></td><td style="width:188.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产成本较高,价格较高</p></td></tr></table></div><p>①新事物是旧事物积极因素的总和②事物变化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③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④事物的发展必须经过辩证的否定<br />A.①④<br />B.②③<br />C.①②<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新事物并不是旧事物积极因素的简单相加,①错误。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②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吕氏春秋·察今》记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流水。流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以下选项,与荆人教训具有相同哲学寓意的是( )<br />A.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br />B.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br />C.九河盈溢,非一块所防;带甲百万,非一勇所抗<br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观点,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体现的是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讲的是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B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体现了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原始人的石刀、石斧,到传统手工工具,到近代机器工具,再到现代的机器人,生产工具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这说明( )<br />A.没有前进的、上升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社会<br />B.生产工具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唯一动力<br />C.唯物辩证法从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上理解发展<br />D.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无限发展过程</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通过生产工具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的事例,要求我们分析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B错误,C、D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一种新的祭祖方式在网络上悄然流行。网上祭祖这种方式既节省时间又经济环保,尤其是为许多远在异乡的游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下面对这种祭祖方式看法正确的是( )<br />①网上祭祖是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②网上祭祖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③网上祭祖作为新出现的事物要被大众接受需要一个过程④网上祭祖发展的速度慢,不可能成为新事物<br />A.①③<br />B.②③<br />C.①②<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该题易误选①,新出现的事物未必是新事物,只有那些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才是新事物;④观点错误。②③是对网上祭祖的正确看法,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0年着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继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继续增进农民福祉。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br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r />B.一切从实际出发<br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br />D.物质决定意识</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D属于唯物论,B、C不能体现;题干观点强调联系和发展的观点。</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 />材料一温州市是我国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最活跃的地方,但民间资本一直没有找到投资的出路。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民间资本在金融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p><div><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right:auto; margin-left:auto;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95.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980年</p></td><td style="width:334.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苍南县金乡农村信用社实行存贷款浮动利率,温州金融改革自底层开始</p></td></tr><tr><td style="width:95.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984-<br />2001年</p></td><td style="width:334.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984年9月25日,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由私人开办的金融机构——“方兴钱庄”,但第二天就被迫摘牌。后来相继成立诸多城市信用社和农村合作基金社,终因管理不善、不良资产比例高等原因陆续破产,温州民间金融开始走下坡路</p></td></tr><tr><td style="width:95.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01-<br />2008年</p></td><td style="width:334.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温州作为全国唯一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启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但因种种原因,改革并未深入实施</p></td></tr><tr><td style="width:95.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11-<br />2012年</p></td><td style="width:334.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在国家信贷收紧和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温州市一些背负巨额债务的中小企业主“跑路”、“自杀”,掀起了一场温州式“金融风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批准《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p></td></tr></table></div><p>材料二民间信贷危机不只是温州的问题,全国各地都有。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在温州开展金融综合改革,切实解决温州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仅对温州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全国的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会议要求从体制机制创新、构建金融体系、改进金融服务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等方面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会议审议批准了《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这标志着由国家层面设计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大幕终于拉开。<br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温州民间金融改革的历程。<br />(2)结合材料二,说说意识的作用在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中是如何体现的。</p></div></div>
<div><p>【答案】<br />(1)</p><p>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从改革开放初期温州金融的底层改革到《方案》的出台,说明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温州民间金融改革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最终在国家的支持下设立综合改革试验区。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温州民间资本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积累,为国家在温州设立试验区奠定了基础,而试验区的设立又必将引导和促进民间金融的规范发展。</p><p><br />(2)</p><p>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针对温州和全国各地出现的民间信贷危机问题,国家在温州开展金融综合改革,主要是探索民间金融改革的经验。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国家选择在温州进行金融改革试验,体现了自觉选择性;温州金融改革为全国改革提供经验体现了主动创造性。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方案》的通过,对指导温州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p><p><br />【解析】回答第(1)问,要注意发展的观点主要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发展的道路和趋势、发展的状态等,结合材料一一分析即可。回答第(2)问,需明确意识的作用包括人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进行分析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发展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就是发展。”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p></div></div>
<div><p>【答案】(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因此,发展体现了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2)但是,并不是一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都是发展,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有前进的、向上的,也有倒退的、向下的。而只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才是发展,反之,则不是发展。(3)题中的观点肯定发展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正确的,但认为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都是发展,是不科学的。<br />【解析】这是一道辨析题,弄清楚发展和事物根本性质变化之间的关系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温家宝总理在科学技术大会上强调指出,科技实力决定国家命运。一部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科技进步史。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谁不重视科技,谁就要被淘汰。只有高度重视自主创新,才能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的现代化事业才有光明的前景。<br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在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p></div></div>
<div><p>【答案】(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发展必须要有创新。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新理念、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革命性力量,也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动力。(2)当今世界正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和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如果只靠引进,将逐渐拉大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只有提倡创新精神,坚持发展的观点,才能给我国的各项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br />【解析】此题考查发展的实质,强调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性,组织答案时要体现发展和创新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同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