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同步训练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八大代表、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李新民说:“我的人生价值在钻台,要像铁人老队长那样,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奉献青春年华。”这番话表明( )<br />①要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人生价值②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③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最根本的是看为家庭贡献了什么④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①②正确切题。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③说法不科学;④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保障,必将进一步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从而更好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三个自信”体现了( )<br />①我国的发展道路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立足于中国实践③正确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决定作用④坚定的理想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br />A.①②③<br />B.①②④<br />C.①③④<br />D.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道路自信表明选择的发展道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理论自信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自实践并被实践所检验,自信表明坚定理想的作用,答案为B;价值观对改造世界具有导向而非决定作用,③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小孩画了一匹长有双翅的绿色飞马,遭到小朋友们的取笑,说世上哪有绿色的飞马?小孩把画拿回家给爷爷看。爷爷一看乐了,问:“你为什么给马画上一对翅膀呢?”小孩说:“我想让它飞遍全世界!”“那你为什么把马画成绿色呢?”“因为它是和平的使者!”爷爷高兴地说:“谁说世上没有绿色的飞马,现在不就有了吗?”爷爷把这幅画寄到世界儿童画展参赛,结果获得了金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br />①创新源于大胆假设和丰富联想②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③要树立创新意识,敢于突破一切成规④事物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br />A.①③<br />B.②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创新需要大胆假设和丰富联想,但创新源于生活实践,故①表述错误。创新并不是突破一切成规,故③表述错误。题意表明,长有双翅的绿色飞马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是创新的结果,而且,这一创新包含了丰富的价值内涵,得到了世界儿童画展的认可,故②④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丁·路德·金有一句名言:“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这一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br />①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②要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③新事物是在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成长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新旧事物的成长过程,故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中讲的名言是针对所有人的,没有指出因人不同而各异的情况,故④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价值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下列属于哲学价值判断的有( )<br />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②这些花儿很漂亮③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④这些水果真香甜<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哲学领域的价值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哲学领域的价值是指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在本题中,①③只是说明了事物的具体状态,并未说明它们对主体的意义。②④中的“漂亮”“香甜”表明了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属于哲学上的价值判断,故选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这一诗句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表明( )<br />A.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索取<br />B.有价值的人生就不应考虑个人利益<br />C.人生的价值亦可表现为精神贡献<br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表现。人生价值既可表现为物质贡献,也可表现为精神贡献。从材料中的“精神财富”可以看出强调的是精神贡献,因此选C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一个珠宝商一生致力于珠宝的真伪之辨,技艺炉火纯青。一天,他看到一个孩子将真假珠宝混在一起当作玩具玩耍而自得其乐。对此,珠宝商感叹不已。这个故事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br />①在生活中人们辨别真伪是没有意义的②游戏并快乐才是人们生活的真实意义③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④不同的价值观念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态度<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③④<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观及其作用。孩子和珠宝商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进而对人生的作用和意义也不一样。题中①②错误,因为辨别真伪是有意义的,游戏并快乐对生活有意义,但是不能说是生活的真实意义,真实意义应该是贡献,通过劳动创造价值。所以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身受重伤不忘保护乘客安全的杭州司机吴斌,三入火海排险救人的北京卫戍区战士高铁成,车轮下勇救学生的老师张丽莉……平凡人的动人事迹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这些普通人就是我们身边“最美的人”。<br />张丽莉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2012年5月8日在交通事故发生的危急时刻为抢救学生被轧断双腿,她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张老师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黑龙江省见义勇为英雄”,并被增选为省残联主席。这说明( )<br />A.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同时也是享受者<br />B.精神贡献往往比物质贡献价值大<br />C.个人做事越轰轰烈烈,人生价值就越大<br />D.人生价值与个人获得的荣誉是成正比的</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人的价值的有关知识。张丽莉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同时又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体现了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A项正确,B、C、D三项均表述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身受重伤不忘保护乘客安全的杭州司机吴斌,三入火海排险救人的北京卫戍区战士高铁成,车轮下勇救学生的老师张丽莉……平凡人的动人事迹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这些普通人就是我们身边“最美的人”。<br />对于这些“最美”的行为,人们也是各执一词。有人为此感动,有人为此遗憾,也有人认为不值。这充分说明( )<br />A.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br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br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br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性。对同一种行为,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评价,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个性差异,B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有一首名为《未选之路》的诗,诗中写道:两条路分散在树林里/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br />①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②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和决定作用<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要读懂材料,这是在强调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生有不同的影响作用。②与题目无关;④说法错误,价值观对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不能说起决定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2年7月21日,暴雨袭击北京城。暴雨中奋斗在抗汛第一线的人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生的价值,井盖旁、十字路口、立交桥下……他们用血肉之躯救起一名又一名被困者,救出一辆又一辆被淹的车辆。抗汛英雄们的事迹表明( )<br />①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决定作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脚踏实地,从点滴小事做起④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br />A.①②③<br />B.①②④<br />C.①③④<br />D.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②错在“决定”上,应排除,故选C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河南省濮阳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主任科员李权卿,在无数次与爆炸打交道的人生经历中,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被人们称为“与死神打交道的人”。上述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br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③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④获得社会的尊重是奉献社会的基础和前提<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③<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人的价值等知识。材料没有涉及不同的价值观,②排除;奉献社会是获得社会尊重的基础和前提,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3年8月8日,“2013北京榜样”大型评选活动投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88岁的陈锦陶老人是年纪最大的榜样候选人代表,同时她也是北京光爱学校年龄最长的志愿者。老人不顾年岁已高,多次坐车去学校为孩子们捐赠文具、生活用品等,甚至还把自己老家的房子卖了捐钱给光爱学校。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br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物质贡献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④人的价值就是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br />A.②④<br />B.③④<br />C.①③<br />D.①②</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并非主要指物质贡献,②错误;人的价值就是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④排除。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山东省文登市环山街道办事处宋家沟小区,有一位名叫林基文的退休老教师,他20多年如一日地为小区义务修路、扫街,小区内的一条主路因此被大家称为“老林路”。材料中的林老师( )<br />①因为得到大家认可而实现了人生价值②通过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实现了人生价值③因为创造了价值而实现了人生价值④因为满足了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实现了人生价值<br />A.①③④<br />B.①②③<br />C.①②④<br />D.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就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②③④当选。一个人价值的大小主要是看贡献,不是看索取,所以①不妥。应选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3年8月13日,陕西省公安厅公布了全省公安机关自6月份以来破获的包括氢氧化钠制毒牛肚、溴酸钾“漂白”毒馒头、非法添加剂制毒粉条、用工业盐加工猪肉、化学品造出毒醋、用明矾做伪劣蜂蜜等在内的8起危害食品安全的典型案例。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源于一些黑心厂商不顾一切的追逐利益。这主要说明( )<br />①错误的价值观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②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④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为了利益,一些企业不顾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肆意生产有毒食品,体现了①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雅安芦山地震救援行动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坚守“永不放弃”的求生理念,不管发生多大灾难,我们都可能从废墟的阴暗中爬出;只要坚守“永不抛弃”的救援理念,不管过去的时间多长,我们都可能从废墟中发现生命的迹象。上述材料与下列流行语对应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br />A.中国式——善于把握主要矛盾<br />B.接地气——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br />C.零距离——量变是质变的基础<br />D.正能量——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永不放弃”的求生理念、“永不抛弃”的救援理念,都坚持了正确价值观,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0年12月,随着“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在全国的广泛深入开展,神州大地上掀起了“评选模范、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热潮。由此可见( )<br />A.价值观正确反映了客观存在<br />B.价值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br />C.价值观对社会发展有导向作用<br />D.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具有导向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不一定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A、B观点片面;C项叙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理解的公平、正义往往是一种平均主义。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现在人们理解社会公平、正义有两个基本的价值取向,第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就是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第二个基本价值取向是为每个社会成员自由充分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机会平等。这表明( )<br />①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历史性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③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导向不同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br />A.①②③<br />B.①③④<br />C.①②④<br />D.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不同时期对公平、正义有着不同的理解,这说明价值观的时代性和历史性,表明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这要求我们对价值观的理解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材料没有涉及不同的价值观,③不符合题干指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胡锦涛主席在江西考察时提出,领导干部一定要对群众有感情、对工作有激情、对事业有痴情,始终保持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体现了( )<br />A.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br />B.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有不同的价值观<br />C.人们的价值观不是一成不变的<br />D.价值观的导向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三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社会发展,体现的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滇池、太湖、巢湖等湖泊和一些内陆河流经常暴发蓝藻灾害,主要是因为当地部分污染严重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将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里,导致水质严重恶化。上述事实告诉我们( )<br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r />B.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br />C.必须用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指导人们的行为<br />D.价值观从性质上看有正确与错误之分</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材料强调部分企业没有坚持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故选C。A、B观点错误,排除。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政府发布《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首次明确提出了“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目标。《纲要》规定,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要重点抓好三种不同类型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一是对主要生态功能区包括江河源头区、重点水源涵养区等实施抢救性保护;二是对重点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实施强制性保护;三是对生态良好地区的生态环境实施积极性保护。针对江河源头存在滥伐森林、陡坡耕作等破坏生态系统的状况,我国及时成立了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br />结合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事实,说明人们价值观的转变。</p></div></div>
<div><p>【答案】(1)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2)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向来存在着用什么价值观作为指导的问题。(3)在江河源头滥伐森林、陡坡耕作,加快了土壤侵蚀,破坏了生态系统。这种做法只注重了森林草场的经济价值,却忽视了它们的生态价值,从而损害了人们的根本利益,促使人们价值观的转变。(4)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价值、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的重要表现。<br />【解析】(1)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2)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 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向来存在着用什么价值观作为指导的问题。(3)在江河源头滥伐森林、陡坡耕作,加快了土壤侵蚀,破坏了生态系统。这种做法只注重了 森林草场的经济价值,却忽视了它们的生态价值,从而损害了人们的根本利益,促使人们价值观的转变。(4)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价 值、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的重要表现。</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向自然界索取,忽视对自然的保护。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对野生动物的肆意捕杀,破坏了生态环境,使人类不得不自食其果——厄尔尼诺、拉尼娜、赤潮现象的出现,洪涝灾害、泥石流、酸雨的频繁发生,土地荒漠化的加速以及蝗虫肆虐、鼠害蔓延、甲流感流行,自然界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人类进行报复,人类也在为种种过失而付出代价。在沉痛的教训面前,人们认识到:必须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切实措施,治理环境污染,退耕还林还草,维护生态平衡。<br />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p></div></div>
<div><p>【答案】(1)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它在人们头脑中一经形成,便指导着人们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人们的实践活动,错误的价值观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这就是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3)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只注重向自然界索取,忽视对自然的保护,这种片面的价值观,导致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对野生动物的肆意捕杀,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受到惩罚。在沉痛的教训面前,人们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为此,人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治理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br />【解析】此题结合当前出现的自然灾害现象,来告诉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不应为了经济利益而破坏大自然,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坚持正确的科学的生态价值观。</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4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代表们就此纷纷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br />请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说明我国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div></div>
<div><p>【答案】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在经济发展中,消耗大量土地、资金、劳动、资源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体现了片面的急功近利的价值观,不仅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最终也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不可取的。节约型经济发展方式既重视经济的增长,又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和谐发展。<br />【解析】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在经济发展中,消耗大量土地、资金、劳动、资源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体现了片面的急功近利的价值观,不仅 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最终也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不可取的。节约型经济发展方式既重视经济的增长,又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 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和谐发展。</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代表座谈会上,李长春强调,“双百”人物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孕育、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中,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学习宣传“双百”人物活动,大力宣传“双百”人物,使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深入人心、世代相传,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br />结合上述材料,从价值观的角度谈谈学习“双百”人物先进事迹的依据。</p></div></div>
<div><p>【答案】(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双百”人物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一笔新的宝贵财富,评选“双百”人物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评选“双百”人物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塑造美好人生。青年学生要自觉树立正确价值观,克服错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br />【解析】此题以社会热点“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注意知识范围是从价值观的角度,谈“依据”其实就是谈“原因”,即“为什么要向他们学习”,主要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上去分析。</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