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成安一中、永年二中联考高二(下)期中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哲学和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br />A.哲学是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的学说<br />B.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br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br />D.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说法错误,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 B说法错误,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C说法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不一定是科学理论,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符合题意,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家库恩说:“特别在公认的危机时期,科学家们必须转向哲学分析,作为揭开他们领域中的迷的工具。”此观点表明( )<br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和<br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br />C.哲学是具体科学发展的基础<br />D.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说法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总和; B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说法错误,具体科学发展是哲学的基础,而不是相反;D符合题意,“科学家们必须转向哲学分析,作为揭开他们领域中的迷的工具”,此观点强调哲学的重要性,表明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你的新年愿望是什么?无论如何,当你睁开眼睛,发现雾霾又来了。1月3 日,华北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除了郑州,河南14个地市都遭遇严重污染,由此 引发了人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材料旨在说明( )<br />A.哲学智慧形成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br />B.哲学智慧在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自发形成<br />C.哲学智慧不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br />D.哲学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的变化与发展</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说法错误,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而不是仅仅形成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B说法错误,哲学智慧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哲学家对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C符合题意,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不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D说法错误,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的变化与发展。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恩格斯说:“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正像人们远在散文这一名词出现以前,就已经在用散文讲话一样。”这说明( )<br />A.哲学是在人们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br />B.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br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br />D.哲学是与人类同时产生的</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说法错误,哲学不是自发形成,需要人们去自觉研究;B符合题意,材料中“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说明了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C不合题意,该选项与题意无关;D说法错误,哲学是人类自觉研究的结果,不是与人类同时产生的;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能够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关系的有( )<br />①二者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br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br />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br />④世界观体现着方法论,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br />A.①④<br />B.①②<br />C.③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①说法错误,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抽象的;②符合题意,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③符合题意,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④说法错误,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下列选项中与以上说法相一致的是( )<br />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br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br />C.气者,理之依也<br />D.万物运动皆为心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题干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不合题意,选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不合题意,选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C.不合题意,选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D.符合题意,选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br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r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br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br />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错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故排除;B正确,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故入选;C错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故排除;D错误,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故排除。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r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r />B.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r />C.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br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BC不合题意,均排除;D符合题意,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区别在于( )<br />①承认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②实现在科学基础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③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④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③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①不合题意,“承认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区别,而是其共同特点;②③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区别在于:实现了科学基础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④不合题意,真正的哲学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这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区别。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列宁说,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对此,可以这样理解( )<br />①就根本观点而言,唯心主义哲学是错误的<br />②就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对认识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br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并非对立的基本哲学派别<br />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科学概括和总结<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①符合题意,列宁的描述,是在强调唯心主义的错误,就根本观点而言,唯心主义哲学是错误的;②符合题意,唯心主义作为“一朵无实花”,它还有观赏的作用,所以就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对认识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③说法错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就是根本对立的两个基本派别;④不合题意,该选项与题目主旨不符;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管子》说:“水者,何也?万物之原也。”这种观点属于( )<br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r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r />C.辨证唯物主义<br />D.客观唯心主义</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符合题意,“水者,何也?万物之原也”,这种观点把水当作世界的本原,将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是农历羊年,近日,一些媒体报道,很多中国夫妇为了避生“羊宝宝”选择在马年扎堆生孩子,原因是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属羊的人天生命不好,十个属羊的人里,就有九个命苦的,只有一个大富大贵。上述观点属于( )<br />A.主观唯心主义<br />B.客观唯心主义<br />C.辩证唯物主义<br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羊年出生的十有九个命苦,体现了属相决定人的命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AC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我国人口均衡发展问题日渐严重,人口老龄化压力日渐加大,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适时通过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体现的哲理是( )<br />A.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br />B.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r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br />D.物质决定意识</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错误,正确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B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C错误,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有可能正确,也有可能错误;D正确,随着我国人口均衡发展问题日渐严重,人口老龄化压力日渐加大,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费尔巴哈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br />A.人的认识是无限的<br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r />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br />D.意识与物质不可分</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不合题意,对该观点应作具体分析。就整个人类来说,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但就具体的人来说,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能力则是有限的,至于认识能力有限与否,题中观点也未涉及;B不合题意,“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不同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如果将“反作用”表述为“能动作用”,就可选择;C符合题意,费尔巴哈的观点说明了客观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即客观世界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D表述错误,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离开意识独立存在。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的宏观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但又保持了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主要表明( )<br />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br />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存在的<br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r />D.人为事物的联系不具有客观性</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而不是在概念中运动;B说法错误,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C符合题意,材料中“国家对房地产的宏观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但又保持了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表明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说法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1月2日,我国首架自主设计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正式下线。据统计,国内有22个省市、200多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了研制。这主要体现实践的特征是( )<br />A.客观物质性<br />B.社会性<br />C.主观能动性<br />D.历史性</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实践的客观物质性;B符合题意,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国内有22个省市、200多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了研制,体现了实践的社会性;C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实践的主观能动性;D不合题意,实践的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0月26日,巴基斯坦等国发生8.1级地震。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br />A.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br />B.有些自然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有些则无法掌握<br />C.地震的出现是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并无规律可循<br />D.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终归会改变地震发生的规律,趋害为利</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符合题意,“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B说法错误,自然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C说法错误,一切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也会有其自身的规律;D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改变地震发生的规律”的说法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同志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下列诗句中与此哲学寓意相近的是( )<br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br />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br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r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A.不合题意,选项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不合题意,选项体现了前途是光明的,道理是曲折的;C.不合题意,选项体现了发展的观点;D.符合题意,选项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性。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真理是相对的,之所以为“真”都是相对一定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可能是谬误。这主要说明真理具有( )<br />A.客观性<br />B.具体性<br />C.条件性<br />D.反复性</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BD均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强调真理是有条件的; C正确,“真”都是相对一定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可能是谬误。这主要说明真理具有条件性;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人民银行决定2015年11月12日,发行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为更好地保护人民币持有人的利益,需要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钞票的防伪技术和印制质量,保持人民币防伪技术的领先地位。这说明( )<br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们在运动中把握规律和改造规律<br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br />A.①②<br />B.②④<br />C.①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为更好地保护人民币持有人的利益,需要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钞票的防伪技术和印制质量,保持人民币防伪技术的领先地位,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也说明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表述错误,规律是客观的,因此“改造”规律的说法错误;④表述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发观,环形RNA分子是人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程序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特征,这一研究发现大大颠覆了人们对经典基因表达模式的理解。上述材料表明( )<br />①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br />③真理总是包含着谬误而存在 ④实践永远是正确的、客观的<br />A.①③<br />B.①②<br />C.③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环形RNA分子这一研究发现大大颠覆了人们对经典基因表达模式的理解”,说明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也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③表述错误,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因此真理包含着谬误的说法错误;④表述错误,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但实践并不永远是正确的。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r />A.客观实在性<br />B.运动属性<br />C.客观存在性<br />D.可知性</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所以正确答案为A;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这句话的片面性在于( )<br />A.看到了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改变的<br />B.承认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联系<br />C.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br />D.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物质是不可改变的,可以改变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认为物质是可以改变的,其实是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AB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时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要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重视发展理念是基于( )<br />①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br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br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规律为前提<br />④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①正确,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说明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②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是强调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而不是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③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不涉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④正确,重视发展理念是基于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法制”到“法治”,再从建设“法治国家”到建设“法治中国”,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推进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实现了两次重大飞跃。这两次重大飞跃印证了( )<br />①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②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br />③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 ④认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③④<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推进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实现了两次重大飞跃”,这两次重大飞跃印证了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说法错误,参加实践不一定能获得真理; ④说法错误,真理性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选:A。</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到严峻的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br />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br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违背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因此,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合理开展经济活动.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研究把握和利用规律,搞好生态文明建设.③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br />【解析】本题属分析说明的题型,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本题答题范围限定比较明确,涉及到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要素,结合材料这些知识要素组织问题答案即可。从题目的设问可以看出,组织答案时,偏重于方法论即如何做方面。如: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解答这类题要特别留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从材料中找答案,同时,答案的组织偏重于方法论意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千年古城扬州,贯穿城区东西向的交通主干道只有文昌路一条,随着城市发展,原有的道路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群众出行的需要。2014年9月19日,历时三年建设的扬州瘦西湖隧道正式通车,这对于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缓解城市交通瓶颈的制约,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br />瘦西湖隧道穿越国家5A级风景名胜瘦西湖,景区内唐城、宋城等历史文物众多,搞大开挖行不通,工程设计者依据扬州古城池演变的历史和考古规律,采取“单管双层”的盾构方法,把掘井打到﹣10米以下,从而兼顾了节约成本、集约资源、保护文物三方诉求。<br />隧道所在地层为硬质黏土层,针对此类地质的施工在世界上尚属首次,无成功经验可借鉴。为此,施工方成立科研团队攻关,通过对盾构机冲刷系统、泥水分离系统的改造,终于解决全黏土层盾构泥水处理这一世界级技术难题。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瘦西湖隧道建设工程。</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扬州交通需要,结合景区构成和地质状况制定和实施隧道工程,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设计建设瘦西湖隧道,完善了城市交通网络,缓解了城市交通瓶颈的制约,体现了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br />【解析】(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扬州交通需要,结合景区构成和地质状况制定和实施隧道工程,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设计建设瘦西湖隧道,完善了城市交通网络,缓解了城市交通瓶颈的制约,体现了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陲,风景秀丽,四季如春,但资源贫乏,基础产业薄弱,科技和教育事业都比较落后。根据这种状况,该地区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建立了绿色经济产业带、民族文化特色区等。几年的实践经验证明,这一战略符合地的经济情况,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br />该地区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时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div></div>
<div><p>【答案】(1)该地区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从该地客观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客观情况的政策.根据该地属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特色文化区.根据风景秀丽,但资源贫乏、基础产业薄弱,发展绿色经济产业。(2)该地区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3)该地区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时,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4)该地区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br />【解析】本题题目类型措施类,答题范围生活与哲学,要求说明该地区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时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设问把知识范围指向到“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故涉及知识有:从该地客观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客观情况的政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并分别结合材料分析。</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