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选修6专题五第一框现代文明的环境危机同步训练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环境问题的看法正确的是( )<br />A.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问题<br />B.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总数的增加,环境问题会逐渐被解决<br />C.环境问题的种种表现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伦理道德来调节<br />D.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来解决</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统称为环境问题,A不全面。由于世界范围内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总数的激增,才逐渐出现了环境问题,故B项错误。D项是科技万能论,是一种错误的观点。C项认为环境问题不会自动解决,需要人们改变错误的观念,需要正确的伦理道德来调节,是正确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环境意识的灵魂是( )<br />A.环境伦理<br />B.环境科学知识<br />C.环境价值观念<br />D.环境规则</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环境价值观念是环境意识的灵魂。只有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才会有足够的动力采取行动,自觉地把环境科学知识应用于保护环境。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生死之争》告诉我们(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09/dd4200da/SYS201702110907049100114342_ST/SYS201702110907049100114342_ST.001.jpeg" width="215" height="15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应该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br />B.应该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br />C.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br />D.应节约用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漫画显示的内容是墓地与耕地的矛盾,因此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节约用地的问题,故D项符合漫画主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题为《阻击》的漫画,其背景是我国汽车消费税方案进行了调整。新的征收方案增至七档,其中排量小于1L的汽车税率可低至1%,消耗能源多、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大排量汽车采取高税率。其中,排量在3L以上的轿车,将课以最高20%的税率。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09/dd4200da/SYS201702110907051128967237_ST/SYS201702110907051128967237_ST.001.jpeg" width="227" height="17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①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r />②该方案符合环境伦理的尊重自然的原则 <br />③征收消费税可以调节消费行为 <br />④该调整方案有利于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br />A.①②<br />B.①②③<br />C.②③④<br />D.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对耗能多、环境污染严重的大排量汽车和消耗小、污染小的小排量汽车分别增税和减税,是为了通过调节消费行为,保护环境。①与漫画和题干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现代科技运用的问题也凸显出来,这些问题之一表现为安全形势与社会和谐的维护面临新的挑战。具体说来,这些挑战有( )<br />①各种现代化工具和设备的运行,稍有不慎就会发生灾难性的后果 ②工业的发展带来水体和空气污染 ③科技发展的不平衡,可能加剧社会的不平等 ④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危及人自身的尊严、健康、遗传等伦理问题<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③④<br />D.①③</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注意把握“安全形势与社会和谐的维护面临新的挑战”,①是安全问题;③是社会不平等、不和谐;②④与题目要求不符,②谈的是自然生态问题;④谈的是人自身发展问题。故应选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代化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此,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注意( )<br />A.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环境污染程度<br />B.减慢工业发展的步伐,降低经济发展速度<br />C.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br />D.提高科技利用率,因为科技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B、C观点错误,D属于科技万能论的观点,不正确,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新疆乌鲁木齐市响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凡不符合“绿色经济”目标的项目一律不得引进;耗能和污染严重的项目,一律坚决取缔关闭。这一做法( )<br />①会影响招商引资,不利于新疆经济发展 ②是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③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资源、环境、经济“共赢” ④体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br />A.②③④<br />B.①②④<br />C.①③④<br />D.①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①说法错误,从眼前看,可能会影响招商引资,但从长远看,有利于新疆经济的发展。②③④都正确指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意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下列理解与该主题不相关的是( )<br />A.提升生态环境质量<br />B.重视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br />C.挖掘自然资源潜力<br />D.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这个主题是要求我们要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和自然和谐相处和发展,而不是要挖掘自然资源的潜力,所以C项是错误的,不相关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两名小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向社会公众发出紧急呼吁:“口下留情救绿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 )<br />A. 进行国际合作 <br />B.实施清洁生产<br />C.选购绿色产品<br />D.公众认识和参与</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人们的环保意识是我们公众参与环保行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海南省为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省委、省政府已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纳入对市县政府、省直部门和相关企业领导干部的评价考核,今年将进一步提高这项考核在领导干部综合评价考核中的比重。对行政不作为、措施不力、没有完成任务的市县、部门以及有关企业,要追究其主要领导责任,根据情节给予处分。<br />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类怎样才能增强环境意识。</p></div></div>
<div><p>【答案】①健全的环境意识,是准确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的统一。②加强环境科学知识的学习。③环境价值观念是环境意识的灵魂。只有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才会有足够的动力采取行动,自觉地把环境科学知识应用于保护环境。④遵守环境伦理原则和相关的行为规范。环境伦理是环境价值观念的核心。<br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省政府通过行政考核的手段,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增强环境意识,可以从环境意识的内容,即准确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两个方面去思考怎么做。</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结合漫画,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09/dd4200da/SYS201702110907062293634531_ST/SYS201702110907062293634531_ST.001.jpeg" width="227" height="1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拒绝污染项目<br />(1)你认为导致环境污染的因素主要有哪些?<br />(2)人类应怎样增强环保意识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p></div></div>
<div><p>【答案】<br />(1)</p><p>①片面的发展观。②狭隘的人类主宰论。③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幸福观。④科技万能论。</p><p><br />(2)</p><p>①健全的环境意识,是准确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的统一。②加强环境科学知识的学习。③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这是环境意识的灵魂。④要遵守环境伦理原则和相关的行为准则,这是有效保护环境的重要前提。</p><p><br />【解析】本题以漫画《拒绝污染项目》为背景依据,并将相关知识点作命题切入点,着重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并获取漫画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应审准题意,明确设问指向,准确回扣知识,并按要求组织答案。</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2013年1月1日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等共74个城市整点滚动直播当地PM2.5监测数据。公众出行除了关注天气预报外,还会通过微博、手机、电视等多种形式,实时关注另一项重要指标——PM2.5。<br />(1)“PM2.5”数值公布,启示人们应坚持怎样的环境伦理原则?<br />(2)怎样才能使人们更好地遵循环境伦理原则?</p></div></div>
<div><p>【答案】<br />(1)</p><p>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是环境正义原则和尊重自然的原则。</p><p><br />(2)</p><p>①国家要加强立法,严惩违反环境法的行为。②政府要加强监管,加强宣传教育,惩治破坏环境的行为。③公民个人要从自身做起,选择有利于环保的生活方式,要勇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④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世界各国需要共同努力。</p><p><br />【解析】第(1)问依托环境问题考查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比较简单。第(2)问的关键是要多角度思考,从国家立法、政府监管、公民自身等方面进行思考。另外还要联想到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我国七大江河水系(长江、黄河、珠江、辽河、淮河、松花江、海河)均受到污染,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许多湖泊也由于污染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br />材料二 对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和对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导致大量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锐减。目前,地球上10%的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污染和破坏环境,对大自然、对人类自身都造成了伤害。<br />有人认为,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责任主体是那些违反环境保护法的企业。请针对此观点谈谈你的看法。</p></div></div>
<div><p>【答案】①对于目前的环境危机,那些违反环境保护法的企业,无疑要负主要责任,应当受到相应的制裁。而购买其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实际上间接支持了企业的这种行为,也负有道义上的责任。此外,未能及时严格监管的政府部门,负有容忍污染、破坏环境的相关责任;未能对环境问题表示关切并敦促政府采取行动的公民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因为,正是公民和政府部门的这种不作为,为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②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并与自然环境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应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影响,坚决抵制和反对一切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认真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br />【解析】任何企业行为都要对环境负责,政府部门要严格监督执行。</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每年产出约6亿吨农作物秸秆,秸秆处理是个大问题。某市农民过去采取露天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带来了空气污染、资源浪费和耕地质量下降等弊端。现在该市推广了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发电、养殖食用菌、秸秆气化、机械还田等方式进行秸秆转化和再利用,成为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br />(1)结合材料说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br />(2)从环境伦理的角度,比较农民现在和过去两种处理秸秆做法的不同点。</p></div></div>
<div><p>【答案】<br />(1)</p><p>①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②该市推广秸秆利用新技术既保护环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p><p><br />(2)</p><p>①过去焚烧秸秆的做法是破坏环境,没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违背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方式。②现在对秸秆的转化和利用遵循了环境正义原则和尊重自然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以及遵循代际平等的要求;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切实保护了自然生态。</p><p><br />【解析】解答第(1)问的关键:一要回答“关系”,必然要回答出是双方之间的彼此影响;二要结合“材料”,可以边理论分析边结合材料,也可以先理论分析,后结合材料分析。解答第(2)问时,要注意把握两点:一要从理论高度说明这两种做法的不同特点;二要说明不同做法可能带来的各自不同的后果。</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