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高二(下)期中政治试卷(文科)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必将开辟中国道路新境界,书写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这表明“四个全面”战略 思想( )<br />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②对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③决定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④能为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具体方法<br />A.①②<br />B.②④<br />C.①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①正确,“四个全面”战略 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②正确,“四个全面”战略 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指导作用;③错误,决定了说法错误;④错误,说法有误。能为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而不是具体方法。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这一问题上,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 )<br />A.朴素唯物主义<br />B.不可知论<br />C.主观唯心主义<br />D.客观唯心主义</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B符合题意,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不可知论;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是因为它们( )<br />A.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br />B.都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br />C.都是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br />D.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正确,只有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故入选;B错误,哲学都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精华,故排除;C错误,哲学有科学和不科学之分,而且这不是成为精华的原因,故排除;D错误,哲学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但这不是成为精华的原因,故排除。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报道,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开始改变鸟类、松鼠和蚊子等多种动物的基因。气候变化对动物习性的影响会反映到遗传上,从而改变动物的基因和进化方向。这一事实说明( )<br />①要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认识把握事物<br />②事物的运动变化依赖于人的意识<br />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br />④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永恒的有条件的<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①符合题意,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开始改变多种动物的基因,这说明要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认识把握事物;②说法错误,事物的运动变化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③符合题意,材料表明气候在变,动物习性、动物基因都在变,这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④说法错误,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永恒的无条件的;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第九号台风“灿鸿”来袭,中央电视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息。人们能够根据台风预警信息,将台风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说明人能够( )<br />A.根据需要改变事物发展方向<br />B.征服和改造自然<br />C.自由选择事物之间的联系<br />D.认识和利用规律</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表述错误,“根据需要改变事物发展方向”是唯心主义的观点;B表述错误,人应该顺应、服从和保护自然,征服自然的说法不科学;C表述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自由选择事物之间的联系;D符合题意,人们能够根据台风预警信息,将台风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说明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当你回想起过去的时光,是不是都觉得很美好?但有一些往事其实并没有你想得那么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凯里。莫尔维基教授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回顾往事时,会倾向于记住更美好的经历,从而产生一种不客观的“怀旧偏好”。这说明人的意识活动( )<br />A.具有目的计划性<br />B.具有自觉选择性<br />C.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br />D.对生理活动具有反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与题意无关,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但题目没涉及到,故排除;B正确,根据材料中的“当人们回顾往事时,会倾向于记住更美好的经历”和“与评价当下相比,我们回忆过去时更难想起那些不愉快的经历”信息可知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故入选;C错误,意识依赖于物质,且题目没涉及到,故排除;D不符合题意,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但题目没涉及到,故排除。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们都知道如果身上痒,通常抓几下就能解决问题。但这究竟是何原理?美国科学家通过实验,揭开了“抓痒”的奥秘。原来抓痒能让向大脑传递刺激的神经 细胞变得“迟钝”,从而减轻痒感。这一事实表明( )<br />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r />③人们可以创造和发现规律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①与题意不符,题意不是在强调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②正确,科学家通过实验,揭开了‘抓痒’的奥秘。”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可被创造;④正确,‘抓痒’能让向大脑传递刺激的神经 细胞变得“迟钝”,从而减轻痒感,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科大潘建伟院士领衔“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荣获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该项目为我国在新兴的量子信息产业抢占先机、成为领跑者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潘建伟团队分别于2007年制备出六光子纠缠、2012年制备出 八光子纠缠,并一直保持着纠缠光子数目的世界纪录。潘建伟说,“要实现有实用价值的量子模拟机和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起码要实现几十到上百个量子比特的纠缠。”这表明( )<br />①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基础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r />③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r />A.①②<br />B.②④<br />C.①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①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正确,“要实现有实用价值的量子模拟机和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功能”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错误,真理是有条件的;④正确,“2007年制备出六光子纠缠、2012年制备出 八光子纠缠,并一直保持着纠缠光子数目的世界纪录”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3月1日,随着配套工程完工,山东最后一个供水城市威海引进长江水,标志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供水目标全部实现。这说明( )<br />A.基于主观目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br />B.想象的联系可以代替事物固有的联系<br />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br />D.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的联系</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也具有客观性 B错误,“代替”说法有误;C正确,随着配套工程完工,山东最后一个供水城市威海引进长江水,标志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供水目标全部实现,说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D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让城市融入大自然,某市把山水林湖田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在于( )<br />①尊重了事物运动规律 ②坚持了系统优化的方法<br />③把握了矛盾的特殊性 ④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①符合题意,“把山水林湖田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合理性在于尊重了事物运动规律;②符合题意,“把山水林湖田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的合理性在于坚持了系统优化的方法;③不合题意,材料内容未涉及矛盾的特殊性的内容;④不合题意,“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样描写时间的味道时间是食物的挚友,也是食物的死敌。”对“时间的味道”的描述说明( )<br />①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②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br />③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④矛盾的普遍性离不开矛盾的特殊性<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①正确,时间是食物的挚友,也是食物的死敌,体现了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②错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③正确,“时间的味道”的描述说明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④错误,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发表演讲时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自己的选择。下列说法与这一观点相一致的是( )<br />①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br />③量腹而受,量身而衣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③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符合题意,“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②不合题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说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体现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③符合题意,“量腹而受,量身而衣”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不合题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启示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要( )<br />A.敢于否定一切<br />B.有批判性思维<br />C.善于肯定一切<br />D.理论联系实际</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表述错误,“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B符合题意,在工作和学习中要敢于怀疑,说明要有批判性思维;C表述错误,“肯定一切”与是形而上学的观点;D不合题意,材料内容未涉及理论联系实际。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漫画《躲雨》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7/00080a21/SYS201707191754330593439318_ST/SYS201707191754330593439318_ST.001.png" width="275" height="20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①要学会统筹考虑以实现整体最优目标<br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质的飞跃和发展<br />③要善于在矛盾的斗争性中把握矛盾的同一性<br />④要始终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和服务于集体利益<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②④<br />D.①③</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漫画中的三个人,只有一把伞,通过统筹达到了三人都不受雨淋的最佳状态,实现了最佳效果,说明他们正确处理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斗争中把握住了统一;②不合题意,处理问题的过程没有体现事物发展的内容;④不合题意,处理问题的过程没有涉及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关系。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下列选项中能够表达材料蕴含哲理的是( )<br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r />B.节外生枝<br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r />D.因小失大</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不符合题意,选项体现了联系的观点;B.不符合题意,选项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C.符合题意,选项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而题干中的数学题正是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D.不符合题意,选项体现了主次矛盾的关系。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答记者问时指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困难和希望并存,希望大于困难,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上述分析体现了( )<br />①事物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br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r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r />④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①正确,困难和希望并存,希望大于困难,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体现了事物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正确,困难和希望并存,希望大于困难,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说明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④不符合题意,与题意主旨无关;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回顾历史,大会充分肯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法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伟大贡献,展现了我们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坚定决心,激发了中国人们开创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决心,这体现了( )<br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br />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④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和目的决定的<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③④<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①符合题意,“大会充分肯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法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伟大贡献,展现了我们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坚定决心”体现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故入选;②符合题意,“大会充分肯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法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伟大贡献,展现了我们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坚定决心,激发了中国人们开创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决心”体现了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故入选;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故排除;④说法错误,社会历史的发展受客观规律支配,认为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和目的决定的观点属于唯心史观,故排除。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十八届 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br />A.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r />B.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r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br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正确,这是继十八届 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说明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错误,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与题意不符,题意主旨不体现群众观点;D与题意不符,人口政策调整是上层建筑的调整,不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总结,历史上凡是新兴大国崛起,都会同已有的霸权国展开霸权之争,最终通过一场全球性战争,导致霸权的更迭。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完全不同于历史上新兴大国的争霸崛起,历史逻辑决定不了现实逻辑。这表明( )<br />A.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br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r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有主体差异性<br />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BD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强调的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C正确,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完全不同于历史上新兴大国的争霸崛起,历史逻辑决定不了现实逻辑,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有主体差异性。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曾有人问一位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这段简短的对话告诉我们( )<br />A.个人选择应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br />B.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是不同的<br />C.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br />D.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D符合题意,大海是由一滴滴水组成的,而一滴水离开大海就会干涸。说明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们的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等活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A、B、C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徐立平,入厂28年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他忍受病痛的折磨,刻苦攻关,设计发明了 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他的行为表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br />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是社会对自己价值承认的前提<br />③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取决于社会所提供的客观条件<br />A.①②<br />B.①<br />C.③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①表述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符合题意,徐立平设计发明了 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表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对自己价值承认的前提;③符合题意,“他忍受病痛的折磨,刻苦攻关”,表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表述错误,社会所提供的客观条件只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外部条件,不是决定性因素。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故本题选D</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国范围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我国贫困人口大量减少,但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br />材料一: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近年来政府大力支持惠农产业,但因市场信息不对称、项目不符合当地实际等原因,农民实际收益有限,一些群众对政府的扶贫项目极其排斥。针对这种现状,当地政府改变扶贫策略:不再要求农民“认领”扶贫项目,不主动资助农民创业,而让其完全成为农民个人行为、市场行为;为那些有基础、有干劲、有思路的农民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其申请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观念一变天地宽,该县的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br />材料二:有人认为,落后地区的贫困,归根到底是由当地落后的文化习俗造成的,如人们不思进取,坐等救济,早婚,多子,不重视教育等观念导致“懒生穷”°<br />另有人认为,贫困地区文化习俗落后的根源,恰恰在于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落后的经济状况,不是“懒生穷”而是“穷生懒'。<br />(1)结合材料一,分析当地政府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是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br />(2)请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评析材料二中两种不同的观点。</p></div></div>
<div><p>【答案】<br />(1)</p><p>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政府制定扶贫计划,改变扶贫策略,科学谋划该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政府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釆取措施,改变了该县贫困落后的面貌,正确发挥了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作用。</p><p><br />(2)</p><p>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精神的贫困会导致物质的贫困,“懒生穷”的说法有一定合理性。②物质决定意识。经济贫困会导致文化落后,如果将“懒生穷”理解为经济贫困的根源在于落后的文化习俗,夸大了意识的作用。</p><p><br />【解析】(1)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政府制定扶贫计划,改变扶贫策略,科学谋划该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政府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釆取措施,改变了该县贫困落后的面貌,正确发挥了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作用。(2)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精神的贫困会导致物质的贫困,“懒生穷”的说法有一定合理性。②物质决定意识。经济贫困会导致文化落后,如果将“懒生穷”理解为经济贫困的根源在于落后的文化习俗,夸大了意识的作用。</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 />材料一: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 古为新'<br />材料二:有人认为古建筑保护影响了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影响经济建设步伐。但是实践证明,如果古建筑运用得当,它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我们应该把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经济利益与文化价值并重。<br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否定观,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贯彻“与古为新”的合理性。<br />(2)结合材料二,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城镇化和古建筑保护之间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br />(1)</p><p>①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与古为新,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是对其的发展。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坚持与古为新,就是坚持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p><p><br />(2)</p><p>①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城镇化与古建筑保护会在一定时期、一定情况下产生冲突;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城镇化过程中,如果古建筑运用得当,就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使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p><p><br />【解析】(1)①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与古为新,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是对其的发展。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坚持与古为新,就是坚持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2)①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城镇化与古建筑保护会在一定时期、一定情况下产生冲突;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城镇化过程中,如果古建筑运用得当,就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使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一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br />材料一:疟疾几千年来一直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疟疾的传统疗法是使用氯喹或奎宁,但在上世纪60年代,由于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产生抗药性,这种方法成功率不断降低,疟疾感染率呈上升趋势。1971年,屠呦呦团队尝试从中药里提取和分离抗疟有效成分,用低沸点溶剂处理青蒿,得到的提取物疗效更高更稳。1972年,中科院用当时最先进的“X﹣衍射法”帮助确定青蒿素提取物的立体化学结构,发掘出全新的抗疟药﹣﹣青蒿 素。1973年,屠呦呦团队研发出青蒿素第一个衍生物双氢青蒿素,使抗疟疗效提高10 倍。今天,人们对抗疟新药的研制正在向更高水平发展。<br />材料二: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说到广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青蒿素的研发工作,但我不是以获得诺贝尔奖为终极目的。我唯一的追求是:抗疟、治病。”<br />“我还要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br />“我唯一不感谢的,就是我自己。因为痴迷青蒿素,我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情感投入到科研当中,没有尽到为人妻、为人母的义务和责任。”<br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实践是如何推动认识发展的。<br />(2)材料二中屠呦呦的感言,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値有哪些后示?</p></div></div>
<div><p>【答案】<br />(1)</p><p>①认识产生与实践的需要。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产生抗药性新问题的出现,推动人们不断研制新药;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X﹣衍射法”等实验工具和方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新药研制;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研制抗疟新药的实践提高了科研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抗疟新药研制的不断深化。</p><p><br />(2)</p><p>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p><p><br />【解析】(1)①认识产生与实践的需要。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产生抗药性新问题的出现,推动人们不断研制新药;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X﹣衍射法”等实验工具和方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新药研制;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研制抗疟新药的实践提高了科研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抗疟新药研制的不断深化。(2)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 />“供给侧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何谓供给侧改革?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与需求侧相对应的就是“供给侧”。<br />材料一:以前我国产品供应丰富,但老百姓消费动力不足,所以要刺激需求;现在大家口袋里有钱了,消费动力上来了,国内供给,尤其是优质产品供给不足,要求必须加强供给侧改革。根据现实的经济现状,我们国家把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消化房地产库存和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供给侧改革最为关键的4个“歼灭战”。<br />材料二:加强供给侧改革,需要加强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简政放权,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与服务,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br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我国提出“侧改革”改革及采取的措施体现的方法论原则。<br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史观有关知识,说明在供给侧改革中要求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的原因。</p></div></div>
<div><p>【答案】<br />(1)</p><p>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加强“供给侧”改革的举措。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要根据变化的经济形势确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对策。③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需要把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消化房地产库存和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p><p><br />(2)</p><p>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政府简政放权,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就是为了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变化,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以促进“供给侧”改革。</p><p><br />【解析】(1)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加强“供给侧”改革的举措。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要根据变化的经济形势确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对策。③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需要把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消化房地产库存和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径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政府简政放权,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就是为了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变化,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以促进“供给侧”改革。</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