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5:04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练习(二)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屠呦呦在艰苦的条件下,走访中国各地,从传统中医药典《肘后备急方》中找到灵感,不断实验,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青蒿素”的发现过程说明( )<br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屠呦呦的走访为其成功奠定了基础<br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屠呦呦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实验,对青蒿素的认识得到了深化<br />③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屠呦呦的发现推翻了前人的真理性认识,达到了终极<br />④真理具有客观性,青蒿素能否治疗疟疾是屠呦呦克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认识过程。“青蒿素”的发现过程说明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屠呦呦的走访为其成功奠定了基础,也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屠呦呦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实验,对青蒿素的认识得到了深化,①②符合题意。认识具有无限性,不存在终极真理,屠呦呦的发现并未推翻前人的真理性认识,③说法错误。青蒿素能否治疗疟疾是其本身自然属性决定的,并非屠呦呦克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④说法错误。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晋商并不依靠本地自然资源,而是依靠头脑,最早把南方茶叶、丝绸等贩到北方,又开创了票号。李克强将晋商精神归纳为“无中生有”,并勉励年轻创业者弘扬晋商精神,凭借头脑中的创意“无中生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br />①物质的东西和观念的东西是不可分割的融为一体<br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无中生有”的必要条件<br />③精神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的东西<br />④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结果依赖于主体意识的选择性<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李克强勉励年轻创业者弘扬晋商精神,凭借头脑中的创意“无中生有”,强调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将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无中生有”的必要条件,故②③符合题意。①错误,物质可以独立于意识而存在。④错误,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故本题应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1月世界机器人博览会首次在北京举办。大会的重头戏是机器人创新产品的展示,有机器人书法书写“中国梦”,有机器人足球赛,有机器人教育陪护等等,各种机器人精彩亮相让观众领略科技对生活的影响。这说明( )<br />①智能机器人成为生产实践的主体<br />②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br />③人们可以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东西<br />④科技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人们通过创新研制出机器人,各种机器人精彩亮相让观众领略科技对生活的影响,说明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东西,造福人类,②③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生产实践的主体,①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④错误。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经过科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2015年9月20日,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首飞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这说明( )<br />①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超越客观条件的制约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们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运动的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我国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说明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故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③错误,我们无法超越客观条件的制约。故本题应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知识大爆炸时代,中国科学家的话语权和含金量越来越高。据此回答问题。<br />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施一公领导科研团队系统研究了细胞凋亡的发生和调控机制,清晰地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过程。基于该研究的一项专利成果也已被转化为治疗癌症的新药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br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br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r />③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br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细胞凋亡的发生和调控机制清晰地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过程,说明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该成果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故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意识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③说法过于绝对,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是认识规律的条件之一。故本题应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大力称赞中医药文化:“当年我面临研究困境时,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篙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这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最终成功提取出青蒿素。这表明( )<br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br />②人们可以利用和改变规律<br />③古典书籍是正确认识的来源<br />④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r />A.①④<br />B.①②<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屠呦呦从中医古籍中获得启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最终成功提取出青蒿素,说明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说明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在具体条件中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故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规律。③错误,实践是正确认识的来源。故本题应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这说明( )<br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br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br />③实践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br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的特征的知识。“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①正确且符合题意。题干并未体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也没有涉及到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实现人生价值的作用,②④与题意不符,排除。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一批南开学生发起成立的“闯先生”组织,从大学里搜集创业项目,把它们孵化成企业。“以闯之名,不让青春荒废;以先生之义,让创业不再盲目”。这体现了( )<br />①只有敢想敢闯,才会取得成功<br />②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辨证统一的<br />③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br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物质前提<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③④<br />D.①③</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以闯之名,不让青春荒废”体现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先生之义,让创业不再盲目”体现了要尊重客观规律,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未强调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③不符合题意。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④说法错误。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要巩固改革良好势头,气可鼓而不可泄,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趁热打铁、乘势而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br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r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br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做事情取得成功的前提<br />④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①说法错误,排除。做事情取得成功的前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而不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③说法错误,排除。“气可鼓而不可泄”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②符合题意。“趁热打铁、乘势而上”体现了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④符合题意。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报道,由于人类不加节制的活动,南极冰盖每年消融570亿吨,使海平面上升,地球水域面积扩大,导致雨季延长,各地洪水频发。这一事实告诫我们( )<br />A.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br />B.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客观联系<br />C.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br />D.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运动的规律。由于人类不加节制的活动,导致海平面上升,洪水频发等自然灾害。这一事实告诫我们自然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A说法正确。联系具有条件性,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客观联系,B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要尊重规律,而不是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C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人要正确地改造世界,而不是强调能动地认识世界,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这样一句话:“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br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r />②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改造自然<br />③只有尊重规律才能更好的认识和利用规律<br />④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br />A.①②<br />B.②④<br />C.①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物质运动的规律。文明开始和文明结束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①正确。“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就结束了”,这警示我们要尊重规律,只有尊重规律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③正确。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而不是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改造自然,②说法不准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④说法错误。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夏季,我国南涝北旱形势严峻,各地政府都要求想尽一切办法,关键是要抓好民生工作,重点保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体现了( )<br />①科学的抗灾措施可以改造自然规律,战胜自然灾害<br />②抗击灾害要坚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以人为本<br />③科学抗灾要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br />④看待自然灾害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br />A.①④<br />B.②④<br />C.③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本题考查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材料中“各地政府都要求想尽一切办法”“抓好民生工作”“保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抗击灾害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以人为本,②正确。材料中的“关键”“重点”体现了科学抗灾要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③正确。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造自然规律,①说法错误。材料中未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排除④。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国外媒体报道,加拿大一个科学家小组称,他们已经研制出迄今为止最接近真实大脑的技能大脑模型。这个利用超级电脑运行的模拟大脑拥有一个数码眼睛,可以用来进行视觉输入,它的机械臂能绘制出它对视觉输入做出的反应。这个模拟大脑非常先进,它甚至能通过IQ基本测试。上述材料表明( )<br />A.意识不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可以被机械复制<br />B.人脑将被模拟大脑等机械取代,模拟大脑将会产生更高级的意识<br />C.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出人类所要创造的任何东西<br />D.在模拟大脑的研制过程中,人们充分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加拿大一个科学家小组研制出迄今为止最接近真实大脑的技能大脑模型。在模拟大脑的研制过程中,人们充分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符合题意。意识永远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A说法错误。人脑可以被机械大脑所模拟,但不可能被取代,模拟大脑不会产生人的意识,B说法错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要尊重客观规律,并不能创造出人类所要创造的任何东西,C说法错误。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21世纪信息化时代,让互联网成为了现代生活中除了水、电、空气之外的第四元素,也才有了无处不在的“互联互通”,才有了“互联网+”智慧的无限想象空间与发展机遇。这启示我们( )<br />①承认联系具有客观性的同时,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自在事物的联系<br />②承认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同时,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br />③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br />④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统一,才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前进行和曲折性<br />A.①③<br />B.②④<br />C.②③<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根据材料可知,“互联互通”和“互联网+”的发展得益于信息化时代中的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体现了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和多样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②③符合题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的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故①错误。新旧事物间的对立与统一使事物发展呈现出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材料未体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故④不选。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统筹谋划、合理布局,才能成功推进。既要怀抱理想,又要尊重现实。由此可见( )<br />①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思维方式看问题<br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br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br />④要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br />A.①③<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材料中“系统工程、统筹谋划、合理布局”体现了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问题,①入选;“既要怀抱理想,又要尊重现实”体现了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④入选;题目材料没有涉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②③与题意不符。本题答案选C。</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