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4:12

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意识的本质同步训练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说:“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对马克思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br />A.有人存在就一定会有意识<br />B.意识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br />C.脱离了社会也可以形成意识<br />D.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是强调意识是社会实践发展的产物,脱离了社会实践就不可能产生意识。A、C两项观点错误。材料强调了意识和社会的关系,没体现意识与自然界的关系,故D项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边漫画告诉我们(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5/94c8bdca/SYS201702111504446091940379_ST/SYS201702111504446091940379_ST.001.jpeg" width="185" height="1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r />B.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br />C.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br />D.意识具有目的性</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漫画中两个人分别认为是3根和4根的原因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导致的,体现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B、C、D都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这段话生动的说明( )<br />①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②关于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③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④上帝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①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但是有了人脑也不一定产生意识,因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所以②错误;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意识具有能动性,所以③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最近,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能记录大脑高级活动的系统,目的是帮助心理学家通过脑活动的电子图像确认做梦人的梦中情形。通过大脑的活动了解梦中的情形,说明梦作为一种意识( )<br />A.是人脑的机能<br />B.其内容源于人脑<br />C.是社会发展的产物<br />D.其形式是客观的</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梦作为一种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但这种反映是虚幻的,甚至是歪曲的,A正确;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B说法错误;C与题意不符;D说法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北京市从2016年开始,高考语文(文理同卷)分值由150分增为180分,文、理科综合分值由300分增至320分。英语考试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满分为100分,降低50分。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后,社会对语文分值增加、英语分值减少反响强烈,多数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表示赞成,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表示反对。这说明( )<br />①人们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②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③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对社会客观实际的主观映象④人们的立场和实践不同,产生的认识一定不同<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②错误;人们的立场和实践等不同,对同一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往往有差异,但④“一定不同”说法过于绝对,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 )<br />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br />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br />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br />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起源。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意识,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B、C、D三项说法均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制造出电脑,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导弹、宇宙飞船等能够自动控制,达到预定目的。因此,有人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这一观点( )<br />A.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r />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br />C.否认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br />D.肯定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生理基础。电脑是由人制造的,并根据人设定的程序运行,并不具有意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故选B项;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br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br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r />C.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决定作用<br />D.价值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对放学铃声和考试铃声的两种不同反映,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其不同是因为受到了主观因素的影响,B项正确;A、D两项与题意无关,C项说法错误,均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作家莫言于当地时间2012年12月10日前往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领受了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委员会表示,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瑞典文学院的新闻公报中则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莫言的小说( )<br />①是文学家创作激情和灵感的生动再现②丰富的内容来自客观的现实的社会生活③是对社会历史的直接体现和感性体验④是对现实社会生活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br />A.③④<br />B.①④<br />C.①②<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莫言的小说是对社会生活的创造性的反映,②④可选;①表述不科学;③错在“直接体现”上。</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下列体现意识产生的是( )<br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③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r />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②③<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材料强调意识的产生,①②符合要求。③揭示的是其本质;④是从生理基础角度理解意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因为( )<br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r />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r />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br />D.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和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A、B、C不能回答“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说明( )<br />①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②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④意识与物质同时产生<br />A.①②③<br />B.②③<br />C.②③④<br />D.①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说明物质决定意识,①正确;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②③正确。④表述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窝蚂蚁有的多达万只,但多而不乱,它们各司其职、分工明细:蚁后的任务是产卵、繁殖;工蚁负责建造、觅食、运粮、育幼等;兵蚁则负责抵御外侵、保卫家园。对于这种既没有谁挑肥拣瘦,也没有互相扯皮、内耗,大家配合默契的行为,有人认为某些动物还是有意识的。这种认为某些动物有意识的观点( )<br />A.肯定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r />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br />C.否认了物质决定意识<br />D.否认了意识是高等动物大脑才有的机能</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动物没有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前苏联有个名叫朗道的人,6岁被人们称为“神童”,12岁进入大学,同时学习两个系的课程。他在物理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62年获得了诺贝尔奖金。正当他年富力强时突遇车祸,脑部受到了严重损伤,失去了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然后,虽然他又活了6年,但再也不能进行科学研究了。这说明( )<br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r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br />C.意识是大脑长期发展的结果<br />D.只要有健康的人脑,就会有正确的思想</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不是源泉,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有健康的人脑不一定就有正确的思想,A、C、D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0年12月14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在会上作了题为“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的报告,提出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对经济增长进行预测说明( )<br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br />B.意识根源于人脑<br />C.对未来的预测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r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A排除;意识根源于客观存在,是人脑的机能,B排除;D不能体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0年开播的江苏卫视《密室疗伤》节目,播出后,却因近乎残忍的画面、让人压抑的情节,令人“毛骨悚然”,国家广电总局已叫停该节目。另外还有一些“恐怖灵异类”音像制品,也禁售,因为其内容是( )<br />A.如实反映了当代现实<br />B.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r />C.人脑主观自生的产物<br />D.人脑对客观外部世界的歪曲反映</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恐怖灵异类”音像制品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D项正确。A、C两项错误;B项不能体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0年新出现了一批网络新词:“蒜你狠”、“豆你玩”、“苹什么”等。这表明( )<br />A.艺术创作是主观活动,不受客观所制约<br />B.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br />C.意识可以直接改变物质的存在方式<br />D.艺术创作可以创作出新的事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网络新词源于客观现实,选B。A、D是主观唯心主义;C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面对孔子标准像,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这表明(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5/94c8bdca/SYS201702111504453952927626_ST/SYS201702111504453952927626_ST.001.jpeg" width="100" height="16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①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③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并无客观根据④“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②③观点错误,排除。</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中国古文“月”字,旨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br />结合材料,从意识的本质角度谈谈你对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的认识。<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5/94c8bdca/SYS201702111504454786253370_ST/SYS201702111504454786253370_ST.001.jpeg" width="64" height="1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xa0;</p></div></div>
<div><p>【答案】(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富有创造力的人脑是产生中国探月形象标识的生理基础。(2)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形成的主观映象。现实生活中的“圆月”、“脚印”等为中国探月形象标识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总之,中国探月形象标识是客观存在通过探月实践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创造而形成的。<br />【解析】此题考查意识的本质,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799年,有三个猎人曾在法国南部的森林里发现并抓住了一个年约十二岁,被人遗弃或误入森林而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来的野孩子。这个野孩子不久又逃回森林。几个月后又被抓回,他的性情十分凶猛,总想逃走。第二年他被送到巴黎,收养在国立聋哑学校。这个野孩子的行为和精神状态如同白痴。经过专家鉴定,他的白痴并非天生。经过六年的训练和教育,这个野孩子的智力才有所恢复,达到6岁儿童的水平,直到40岁死亡时,其智力仍然停留在这一水平上。<br />有了健康的人脑是否就有了意识?“意识只是自然的产物”对不对?为什么?</p></div></div>
<div><p>【答案】(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更是社会和劳动的产物。正是社会性劳动才促进了人脑的形成,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而缺少社会性劳动,健康人脑也会退化,意识活动无法进行。(2)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有了高度复杂的人脑,仅仅为人们的意识活动提供了生理基础。离开社会实践,意识就无从产生。一旦脱离了社会,就只会形成动物或者类似动物的习性,而不会形成人的意识能力。即使原来生活在社会中,而后来与社会隔绝,也会丧失正常人的智力、技能、习惯、性格、情感。(3)只有把自己融入社会中,多与别人进行思想交流,才能丰富我们的大脑,锻炼我们的思维,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br />【解析】此题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并不一定就有人的意识,需要在社会实践中沟通、交流。要结合材料中的“野孩现象”进行总结。</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简要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div></div>
<div><p>【答案】(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更是社会和劳动的产物。正是社会性劳动才促进了人脑的形成,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而缺少社会性劳动,健康人脑也会退化,意识活动无法进行。(2)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有了高度复杂的人脑,仅仅为人们的意识活动提供了生理基础。离开社会实践,意识就无从产生。一旦脱离了社会,就只会形成动物或者类似动物的习性,而不会形成人的意识能力。即使原来生活在社会中,而后来与社会隔绝,也会丧失正常人的智力、技能、习惯、性格、情感。(3)只有把自己融入社会中,多与别人进行思想交流,才能丰富我们的大脑,锻炼我们的思维,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br />【解析】此题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并不一定就有人的意识,需要在社会实践中沟通、交流。要结合材料中的“野孩现象”进行总结。</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若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br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p></div></div>
<div><p>【答案】材料说明了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会产生。<br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只要结合材料紧扣教材基础知识可轻松答出。</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所以有了人脑也就有了意识。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以上观点。</p></div></div>
<div><p>【答案】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各种意识是客观事物通过人的实践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成意识。②如果没有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人脑就没有反映对象,也就不会产生意识。题中观点虽然认识到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认为有了人脑也就有了意识的观点是错误的。<br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形成。从物质基础看,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从本质上看,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意识的形成,不仅要有人脑,还要有客观事物通过实践作用于人脑。</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意识的本质同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