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4:08

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净月实验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三秋桂子,十里河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这是北宋词人柳永呤咏杭州的佳句。柳永曾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期,他游历杭州山水名胜,感受杭州风土人情,深深爱上了这座风光秀丽的城市,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望海潮》。这说明( )<br />①文化来源于实践<br />②文化反映生活<br />③文化由文人创造<br />④文化引领生活<br />A.①②<br />B.②④<br />C.①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柳永曾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期,他游历杭州山水名胜,感受杭州风土人情,深深爱上了这座风光秀丽的城市,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望海潮》。这说明文化来源于实践,文化是生活的反映。故①②选项正确入选。③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海会舟山,岛约世界”,2016年国际海岛旅游大会在舟山召开。舟山将围绕“海盗、生态、海鲜、玉村、民俗文化、佛教文化”等特色资源,打造六大特色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这表明( )<br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r />B.经济带动了文化进步<br />C.文化是精神活动的载体<br />D.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题干“打造六大特色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故A选项符合题意,应选;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排除;C说法明显错误,排除;D说法错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和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可能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或者是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但对于他的家书,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推崇备至。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智慧的书。这说明( )<br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br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br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br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br />A.②③<br />B.①④<br />C.①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题目中,曾国藩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智慧的书。这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也表明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故①④选项正确入选。②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③选项错误,只有健康向上的文化对人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异国他乡,一声平常的问候,不经意盼举手投足,一副耳熟能详的对联,都是一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佳酿,令人心醉。材料体现了( )<br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br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br />③文化背景的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br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特点。“一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佳酿”,既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也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③与题意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儒家强调人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性,这是中国人信奉的主流人性论。不仅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如此。美国人也仍然信奉仁义礼智信,英国人也绝不可能反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企业文化最自由的谷歌公司也有董事长、总经理这样的君,公司内部的运作也必然依循孔子讨论的君臣伦理,“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主要说明( )<br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br />②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br />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br />④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①②<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题目中,儒家强调人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性,不仅中国人信奉的主流人性论,外国人也同样如此,这说明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也说明了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故①④选项正确入选。②③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在2009年获得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证书。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它( )<br />A.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br />B.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br />C.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作用<br />D.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说法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排除;B说法错误,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排除;D说法错误,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国际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必要条件,它可以( )<br />①促进文化交流,尊重差异,和睦相处<br />②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br />③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br />④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r />A.①②<br />B.②④<br />C.③④<br />D.①③</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良好的国际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必要条件,它可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交流,尊重差异,和睦相处,故①②符合题意,应选;③说法错误,发展文化事业可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排除;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强化学校语言文字教育。坚持把学校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普及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这主要表明( )<br />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r />B.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br />C.教肓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特征<br />D.教育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题干中“强化学校语言文字教育。坚持把学校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普及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说明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C不符合题意,排除;D说法错误,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br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br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br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公众的审美需求<br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br />A.③④<br />B.①②<br />C.①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传播。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体现了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现代传媒的作用在材料中未涉及,应排除①;②说法错误,错在“取代”;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连接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世界各国。同时,外国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西亚的乐器、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这说明( )<br />A.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br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br />C.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r />D.外出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途径之一</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B、D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强调的是商业贸易对文化传播作用。题目中,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世界各国。同时,外国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西亚的乐器、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这说明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故C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对于国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习俗,寄托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列关于民族节日说法正确的是( )<br />A.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r />B.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r />C.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br />D.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节日。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说法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说法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D说法错误;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C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收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告诉我们( )<br />A.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br />B.要继承传统文化<br />C.应该全部抛弃传统文化,重新创造新文化<br />D.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收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强调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告诉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故D选项正确入选。A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B选项只强调继承,没有强调发展。C选项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家领导人在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座谈会指出,我们要坚守文艺理想、坚持文艺品位,秉持人民情怀、植根生活沃土,使文艺创作获得旺盛的生命力。这一要求给我们的启示是( )<br />①文化创新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br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br />③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br />④文艺创作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要坚守文艺理想、坚持文艺品位,秉持人民情怀、植根生活沃土”,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文艺创作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③④正确;材料强调文化创新要植根于生活沃土,而非说明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①不符合题意。材料说明的是如何进行文化创新,而非说明文化创新的作用,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振兴乐坛、培养巨星为己任,以真声音、真音乐为唯一宗旨,《中国好声音》在四季后仍然风生水起。然而《中国好声音》在2015年遭遇版权问题,改为《中国新歌声》。这启示我们( )<br />①应该坚持文化创新,重视原创性<br />②应坚持正确的方向,发挥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br />③汲取外来的文化并进行全盘继承<br />④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应是汲取外来优秀文化并进行批判继承而不是全盘继承,③说法错误;④与题意不符,应排除;材料中《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在于坚持文化创新,重视原创性,坚持正确的方向,发挥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级动画大师宫崎骏以清新的艺术风格,精湛的艺术功底和充满孩童般的想象与构思,宣扬生命的真善美、和平与环保等充满正能量的主题,站在时代的前沿。这值得中国动画创作人员学习与借鉴的是( )<br />A.从外来文化中寻找创新源泉<br />B.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就能激发创作灵感<br />C.在文化创作中体现时代精神<br />D.在文化创作中要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世界级动画大师宫崎骏宣扬充满正能量的主题,站在时代的前沿,表明在文化创作中应体现时代精神,C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A说法错误;D与题意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000年历史。围棋是整个中华民族血脉交织、沁骨人髓的情愫。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由游戏到思想,围棋的思维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藏了东方文明最原始的能量。材料说明( )<br />①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br />②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br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r />④围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围棋已有5000年历史,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由游戏到思想等,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故题肢③正确;围棋是整个中华民族血脉交织,沁骨人髓的情愫,蕴藏了东方文明最原始的能量,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故题肢②正确;题肢①在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题肢④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长征精神不仅是我们的立国精神,而且仍然是我们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这是因为长征精神( )<br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br />②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br />③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br />④能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是因为长征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能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故③④符合题意,应选;①说法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排除;②说法错误,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典故中不能直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 )<br />A.愚公移山<br />B.屈原投江<br />C.苏武牧羊<br />D.岳母刺字</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A体现的是自强不息,不是爱国主义,B、C、D都是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0月2日至9日.以“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时代赞歌”为主题的《中国民歌大会》在央视综合频道和综艺频道播出,来自全国的34组演唱者为观焱献上了一道“国庆综艺大菜”。《中国民歌大会》从传统民歌文化切入,通过准确的思想定位、精心的总体设计、丰富的艺术手段、精美的舞台呈现,体现出民歌与祖国山川、人民生活劳作的紧密关系,全方位展现了中国民歌艺术的魅力。收获观众好评无数。《中国民歌大会》之所以收获观众好评无数,是因为( )<br />①借助现代传媒这一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提升了中国民歌艺术的魅力<br />②中国民歌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br />③《中国民歌大会》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br />④《中国民歌大会》集中展示了民族文化,集中表达了民族情感<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①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大众文化。《中国民歌大会》之所以收获观众好评无数,是因为它通过准确的思想定位体现出民歌与人民生活劳作的紧密关系,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现代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重要途径,①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新闻舆论媒体应当站在人民的立场,表达人民的思想和感情,反映人民的呼声和愿望,做到党媒要姓党。这要求党媒( )<br />①大力发展文化市扬和文化产业,拒绝大众文化<br />②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r />③大发展教育事业,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br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髙文化产品质量<br />A.①②<br />B.②④<br />C.①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党的新闻舆论媒体应当站在人民的立场,做到党媒要姓党,这要求党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髙文化产品质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错在“拒绝大众文化”;③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我们的文化自信( )<br />①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br />②是对传统文化的自我肯定<br />③来自于对时代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br />④是对外来文化的自觉排斥<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自我肯定,②说法错误;对外来文化,要充分吸收其有益成果而不是自觉排斥,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们通过文学艺术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从丰富多彩的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树立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 )<br />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br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br />C.文化建设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建设<br />D.弘扬民族精神能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A正确且适合题意;B说的是文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不适合题意,应排除;C将文化建设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完全等同,说法错误;D表明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未体现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坦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br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坦县派出所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br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br />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p></div></div>
<div><p>【答案】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穷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br />【解析】题目限定了答题的知识范围,要求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的合理性,答题时要明确知识范围,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结合材料,从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分析说明。</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爱国,这是我们对自己祖国最质朴的感情。爱国是情感,更是责任。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的传承者。为了纪念抗战胜利,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践行爱国行动,某校准备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br />(1)从“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角度出发,分析弘扬爱国精神对社会的意义。<br />(2)请结合《文化生活》知识,为材料中的学校拟定两个具体的活动主题。</p></div></div>
<div><p>【答案】<br />(1)</p><p>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弘扬爱国精神,可以激发社会向善的力量,培养健全的人格。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弘扬爱国精神,可以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爱国精神,能促使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p><p><br />(2)</p><p>①举办一次“弘扬爱国精神,争做文明市民”图片展。②举办爱国志士先进事迹报告会。</p><p><br />【解析】本题以某校准备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该题命题指导思想是重视基础、回归教材,总体来看设置比较科学,体现了重点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1)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角度出发,分析弘扬爱国精神对社会的意义。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角度,故考生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着重需要从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三个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文化生活》知识,为材料中的学校拟定两个具体的活动主题。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举办一次“弘扬爱国精神,争做文明市民”图片展或者举办爱国志士先进事迹报告会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要。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br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如图幅。书中收录3505种中草药,附方40000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br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冯洪钱是如何在兽医中草药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p></div></div>
<div><p>【答案】深入兽医药研制和畜病治疗第一线,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广泛收集整理我国传统兽医中草药及药方,在继承传统中实现创新。收集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在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推进创新。<br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设问指向冯洪钱是如何在兽医中草药领域取得重大新成果,试题类型为措施类试题。首先我们要依据设问检索知识库,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包含有哪些知识要点(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等),然后提取材料关键词,通过关键词引出知识点,对接原理,正确调用知识。从材料中“访过数百个兽医站、搜集民间处方”体现了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在继承传统中实现创新;“追踪国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在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推进创新。</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历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节,及凌云常虚心”的自然形态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所倾倒,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书卷与美谈。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郑板桥的题竹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br />(1)有人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顽强的竹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请你说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br />(2)请你列举一句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诗句。</p></div></div>
<div><p>【答案】<br />(1)</p><p>竹子虚心而有节、朴实而坚贞、坚韧顽强、生生不息等特征与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相吻合。自古以来,人们常常把竹子人格化为。</p><p><br />(2)</p><p>略</p><p><br />【解析】(1)有人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顽强的竹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本题请考生说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本题的知识范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要求考生分析竹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考生可结合材料从竹子的特征和中华民族精神相相吻合的角度来分析说明。(2)本题请考生列举一句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诗句,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只要围绕彰显中华民族精神这一主题,列举一句诗句,只要言之有理中,就可得分。</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净月实验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