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4:06

安徽六安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金融危机使“世界重新燃起了对马克思的关注”。马克思故居开始成为旅游热点,《资本沧》在德国一度成为畅销书,莱比锡大学重新树立马克思雕像……危机使许多人意识到“马克思还活着”。“马克思还活着”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br />A.具有科学性与完整性的特点<br />B.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br />C.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是不断发展的科学<br />D.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物质力量。</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特点,A中“完整性”的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金融危机使“世界重新燃起了对马克思的关注”,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运用于实践、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C符合题意;D中“物质力量”说法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理生万物”。陆九渊则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两人的观点( )<br />①都坚持意识是本原的,但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br />②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r />③折射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br />④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③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题中朱熹所讲的“理”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陆九渊所讲的“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都属于唯心主义,都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①③符合题意;排除②④;故本题答案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没有物就没有影,思想和事实的关系就是影与物的关系。这种观点了( )<br />A.是形而上学的不可知论<br />B.是形而上学的睢物主义观点<br />C.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r />D.正确概括了思想和存在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没有物就没有影”强调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思想和事实的关系就是影与物的关系”说明其没有看到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带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故本题答案选B;A、C、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br />①气者,理之依也<br />②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br />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r />④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br />A.①②<br />B.⑧④<br />C.①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①项强调“理”依赖于“气”,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排除;④项中的“理”指的是并不存在的“客观精神”,④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②项中的“心”与③项中的“理性”指的是人的主观意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运用规律,推动竟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这表明( )<br />①真正的哲学能够直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br />②真正的哲学能够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br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人们提供正确盼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br />④真正的哲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br />A.①④<br />B.①③<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②③适合题意;真正的哲学是一种巨大的社会精神力量,①是错误的;④中的决定性力量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时间去哪了,能否找到它带着现在的记忆回到过去,懂点事,听些话,让爸妈的笑容漫上照颊。时间,或许就在心里,就是—个渐渐懂得了什么是辛苦,什么是责任,什么才叫一个家。……时间哪里都没去,就在原地等待着,等待着看一幕幕花开的芬芳,等待着懂得的人,去做让它都感到幸福的事情。这启示我们( )<br />①明白时间静止的意义能让我们感知亲情的幸福和芬芳<br />②时间处在绝对运动中,一切皆变,只能在回味中流泪<br />③时间的长短有无完全由我们自己随意控制<br />④对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保持和发扬<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说一切皆变,只能在回味中流泪是错误的,②观点错误;时间的长短有无不是由我们自己随意控制的,它是处在绝对运动当中的,③观点错误;①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网络纷纷引用诗句映射当今的雾霾天气——“世界上虽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大街上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网友如此吐槽折射出人类活动没有正确处理好( )<br />A.人与自然的关系<br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br />C.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br />D.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根据题意,题中网友的观点强调雾霾天气造成的影响,雾霾天气是人没有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A适合题意;题中没有涉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而是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题中没有涉及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题中没有涉及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腔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br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r />B.机械运功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br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br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运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题干说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说明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A符合题意,D观点错误;B、C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应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8月7-1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出现持续性降雨天气。宁夏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全区范围连续开展飞机、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共实施火箭增雨作业15点次,飞机增雨作业3架次,累计作业面积9.5万平方千米。这次降雨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降水量极大,土壤含水量明显增加,山区墒情得到极大改善。这表明( )<br />A.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br />B.规律是不变的,可变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br />C.人们可以把握规律、改造规律<br />D.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A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B、C是错误的;D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与漫画《立即表态》反映的哲理相同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f2db6dc5/SYS201702111743396382430999_ST/SYS201702111743396382430999_ST.001.png" width="249" height="24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存在即被感知<br />B.水是万物的始基<br />C.天地台而万物生<br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本题漫画中一位权威人士在讲话,说“公鸡能下蛋”,其追随者便异口同声地高喊“我们亲眼见”。这明显与事实相违背,属于主观主义的观点。A项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符合题意;B、C两项中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不合题意;D项中的观点是强调规律的重要性,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是A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br />A.人与人的关系<br />B.社会与自然的燕嚣<br />C.人与世界的关系<br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漫画《期望》从哲学派别上看,“期望蒿草能长成栋梁”属于(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f2db6dc5/SYS201702111743398056412303_ST/SYS201702111743398056412303_ST.001.png" width="168" height="1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r />B.主观唯心主义<br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r />D.客观唯心主义</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从哲学派别上看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期望蒿草长成栋梁”是从主观愿望出发,不是从实际出发。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适合题意;A、C、D项没有体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0时3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川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二十七号卫星送入太空。这次发射的遥感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7次飞行。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成功发射遥感卫星要正确处理( )<br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r />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br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br />D.思维和意识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者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是二者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成功发射的遥感卫星要正确处理好物质和意识关系,A适合题意;B、D不是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C是片面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提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这一观点( )<br />①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r />②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br />③坚持了难物主义的根本方向<br />④看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目中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看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③④适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①是错误的;②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中父亲的做法(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f2db6dc5/SYS201702111743400069365198_ST/SYS201702111743400069365198_ST.001.png" width="356" height="1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①忽视了静止的条件性、暂时性和相对性<br />②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br />③忽视了运动的无条件性、永恒牲和绝对性<br />④体现了物质的唯—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小树是在不断长高的,漫画中父亲忽视了树这一物质的静止的条件性、暂时性和相对性,①项符合漫画主旨;事物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漫画中父亲的做法仅仅看到当前的联系而没有看到长远的联系,将时间、地点、条件人为割裂开来,忽视了运动的无条件性、永恒牲和绝对性,③项符合漫画主旨;②④两项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是C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挤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们需要经过这个阶段完成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完成的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任务。这一事实说明( )<br />A.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r />B.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br />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r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主观意识的产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B适合题意;A、C不适合题意;D是唯心主义,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时镜照檐楹”首诗所蕴含的哲理主要有( )<br />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br />B.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br />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br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性</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作答时注意本题为反向选择题,要求选择与诗中蕴含哲学不一致的。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水打荷叶”的景象,衬托出荷塘的幽静,即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适合题意;A、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行理论认为宇宙从大爆炸中诞生时产生了等量的正物质和反物质,但我们很难在宇宙中找到反物质。近期,欧洲科学家成功制造出多个反氢原予,并使其存在了0.17秒,这是物理学界的突破性发现,也是人类首次捕获到反物质。材料表明( )<br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r />B.反物质是人类意识的产物<br />C.物质是人类创造出来的<br />D.物质的唯—特性是可知牲</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题干说欧洲科学家成功制造出多个反氢原子,并使其存在了0.17秒,这是物理学界的突破性发现,也是人类首次捕获到反物质,材料表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A观点符合题意;B观点是错误的;该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C观点错误;物质的唯—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观点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达尔文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还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br />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br />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br />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br />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②的说法错误,自然选择说应该是生物进化的外部原因,不是根本内因;④的说法正确但不是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观点;①③的说法符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观点;故本题答案选A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br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br />B.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r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br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的观点是片面强调运动,否认静止的诡辩论,A适合题意;B、C是唯心主义观点,不适合题意;D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不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的是( )<br />A.民间的“实惠”思想<br />B.《老子》的思想<br />C.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思想<br />D.《本蕈纲目》的思想</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知识概括和总结。民间的“实惠”思想没有系统化理论化,排除A;B观点是意识现象,符合题意;C观点是自然科学知识,D观点是医学领域。</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 />材料一: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br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br />(1)材料一中的哲学家属于哪种哲学派别?谈一谈该哲学派别的主要观点。<br />(2)材料二中的哲学家属于哪种哲学派别?谈一谈该哲学派别的主要观点及其局限性。</p></div></div>
<div><p>【答案】<br />(1)</p><p>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p><p><br />(2)</p><p>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做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p><p><br />【解析】(1)该题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熟练掌握和理解,能对题中观点准确解读,抓住关键字眼进行分析。“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感知决定一切,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绝对观念是世界的本原,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再总结二者的共同点。(2)该题首先要判断题目观点属于哪一派别,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根据“气”进行判断,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做世界本原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该观点的局限性要根据课本内容回答。</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伪大师”大行其道,深层次原因之—便是科学精神和信仰的缺失,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信仰。根据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远低于美国25%的人群比例,同时也低于中国接受高等8.93%的人群比例。<br />有人认为: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请谈谈你的看法。</p></div></div>
<div><p>【答案】(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伪大师”大行其道,深层次原因之一是人们科学精神和信仰的缺失,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信仰。(2)但唯物主义有三种具体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科学的,而旧唯物主义都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因此认为“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具有片面性。(3)从哲学发展史看,唯心主义对人的认识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唯心主义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思想,与唯物主义在互相斗争中共同发展。因此,认为“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也是片面的。<br />【解析】本题是观点评析类试题。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我们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要辩证的分析,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不足。</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关于世界的客观性的课堂讨论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br />甲同学: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之前,是客观的;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就不具有客观性了。<br />乙同学:自然界是客观的,社会则是主观的。<br />上述观点是否正确,请谈谈你的看法。</p></div></div>
<div><p>【答案】(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自然万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在人类产生之前和之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客观的。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自然及其属性与规律都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自然界是客观的。(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因素。所以社会也是客观的。甲乙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br />【解析】本题是观点评析类试题。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解答时要端正态度,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六安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