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4:04

山西省新绛县20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月1日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预计1日8时至2日8时,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东部和中南部、山东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对此,人们不可回避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生态环境为什么如此恶劣?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这表明( )<br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br />②哲学思想产生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br />③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br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br />A.①③<br />B.②④<br />C.②③<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哲学的起源的知识。①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没有涉及到真正的哲学的作用的知识。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题目中,人们不可回避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了哲学思想产生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故②③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这说明( )<br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br />B.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br />C.哲学能够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br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重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是基于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哲学的研究对象,排除;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排除;D说法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非所有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代人把日全食称“天狗食日”。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上述观点属于( )<br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r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r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r />D.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材料中考生的行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学者海尔布隆纳在他的著作《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中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 )<br />①直接理论来源是细胞学说和进化论<br />②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br />③是以往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思想结晶<br />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的理论基础<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思想结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的理论基础,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排除;选项②说法错误,中国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br />A.物质和意识密不可分<br />B.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r />C.物质具有不可知性<br />D.物质是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总和</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B选项表述正确入选。A错误,物质不依赖与意识。C错误,物质是可知的。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br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r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br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br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荀子的话是指天地不会因为人的喜恶而改变其状态,这体现的是事物的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符合题意;A、B虽然都体现出物质的客观性,但是没有D那样更直接体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不选;除了人以外,世界的事物都是没有意志的,因此C错误。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截止2017年3月,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已发生14次。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这告诉我们( )<br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br />②运动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br />③运动是物质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br />④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不存在<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地球“震动”是常态说明地球处于绝对的运动状态,表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基于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7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体现了政府在决策中做到了( )<br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r />②发挥意识的促进作用<br />③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r />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①③</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的知识。选项②说法错误,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故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因为应该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故排除。选项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高考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专家、家长、教师等各抒己见,莫衷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br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br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他会在发展中不断被推翻<br />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br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影响认识的因素的知识。选项①说法错误,因为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可能不同而不是总是不同,故排除。选项②说法错误,因为那些被实践反复证明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 )<br />①因人而异的 ②具体的 ③有条件的 ④客观的<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①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材料中三角形内角和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和不同,体现了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选 A。③不选;④错误,真理具有客观性,不会因人而异。</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加强网络文明建设,需要人人来做网络谣言的粉碎机。从哲学角度看,网络谣言( )<br />A.不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br />B.是主观臆造的联系,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br />C.没有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br />D.作为错误的认识不是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网络谣言的产生,是主观臆造的联系,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说法错误,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排除;C说法错误,谣言的产生、传播都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排除;D说法错误,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我国国力提升以及世界局势的巨大变化,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势在必行。从裁军三十万,到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的成立,再到重新调整划设战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改革稳扎稳打,向强军目标迈进。这说明,我国在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坚持了( )<br />①客观和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r />②系统内部结构有序和优化的趋向<br />③整体性质决定于部分性质的观点<br />④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的方法<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排除;材料中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从强军这一整体目标出发,从裁军到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再到重新调整划设战区,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把各个要素统筹考虑,优化组合,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有序和优化的趋向,②④符合题意;题肢③说法错误,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故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br />A.事物的运动和变化<br />B.新事物否定旧事物<br />C.事物的前进和上升<br />D.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正确且符合题意;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既有前进的、上升的,也有倒退的、下降的,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A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应排除;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质变,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56门礼炮呈八字形等距排列,意指中国人民经历了漫长的八年抗战;每28门礼炮同时鸣放为一响,代表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走过28年风雨历程。其中的寓意说明( )<br />①任何事物都有个变化发展的过程<br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br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r />④事物的发展必然经历由错误到正确的过程<br />A.①④<br />B.①③<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此题考查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主旨是解题的关键。材料中的寓意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有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故①③符合题意;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故②错误;事物的发展不一定经历由错误到正确的过程,故④错误。故选B。</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 />材料一:为了发展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我国科学家制定出了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并制定分步推进的相应计划。搜集了大量有关航天的知识和信息,通过综合深入分析,对航天发展的规律认识越来越深刻。<br />材料二:近年随着我们航天技术的日渐成熟,科学家们以饱满的爱国热情投入到研发飞船的实践中,先后有神一到神十的成功发射,特别是神十的成功飞天,大大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步伐,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br />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如何体现意识作用的?</p></div></div>
<div><p>【答案】①人通过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为了发展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我国科学家制定出了航空抗天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并制定分步推进的相应计划。搜集了大量有关航天的知识和信息,通过综合深入分析,对航天发展的规律认识的越来越深刻。②人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搜集了大量有关航天的知识和信息,通过综 合深入分析,对航天发展的规律认识的越来越深刻。③人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近年随着对航天发展的规律认识的越来越深刻。随着我们航天技术的日渐成熟,先后有神一、神二、神三、神四,特别是神五的飞天。大大的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步伐,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科学家们以饱满的爱国热情,投入到研发飞船的实践中,先后有神一、神二、神三、神四,特别是神五的飞天。<br />【解析】略</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 />“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习近平指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补齐“短板”,其中必须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br />运用整体和部分的有关原理说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p></div></div>
<div><p>【答案】①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作为关键的部分,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着决定作用。③我们要坚持整体和部分相统一,立足整体;重视部分,用局部促进整体的发展。要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实现共同富裕。<br />【解析】本题知识指向明确,要求考生用整体和部分的有关原理说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作为关键的部分,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着决定作用。考生从整体和部分两个角度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西省新绛县20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