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同步训练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br />A.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br />B.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br />C.否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r />D.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的物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5/94c8bdca/SYS201702111504384171584181_ST/SYS201702111504384171584181_ST.001.jpeg" width="238" height="14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理在事先<br />B.我在故我思<br />C.存在就是被感知<br />D.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漫画中的公鸡的“论调”显然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观点也是主观唯心主义,因此二者对应,本题应选C项。A、D两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项属于唯物主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古代欧洲,有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特(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下列观点与其观点相同的是( )<br />①气者,理之依也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③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④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这首诗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①②与其观点相同;③属于机械唯物主义观点;④属于唯心主义观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与“理生万物”观点相一致的是( )<br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②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③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④存在就是被感知<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题中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它一致的是①②;③④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与“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这一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有( )<br />①万物之生,俱得一气②未有此气,已有此理③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④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①③<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说明火离不开薪,精神离不开形体,这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气”这一中国古代哲学理念属于唯物论,故选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是说理生气,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②不选;③说明道离不开器,入选;④把心当成万物的主宰,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选,本题正确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br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br />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br />C.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br />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孟子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老子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两者的共同点都认为思维决定存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公孙龙有一篇谈论石头属性的哲学论文《坚白论》。在文中他辩言,对于一块白色而坚硬的石头,人们可以看得到“白”,但看不到“坚”;可以摸得到“坚”,但摸不到“白”。“白”不一定是石头的“白”,“坚”也不一定是石头的“坚”。故“白”与“坚”都是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这一观点是( )<br />①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形而上学的观点<br />④辩证的观点<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公孙龙“离坚白”,见离不见合,见异不见同,割裂了二者的联系,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坚与白是客观存在的,可以独立于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是客观唯心主义。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下列观点中与柏格森的观点所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br />A.存在就是被感知<br />B.天地合气,万物自生<br />C.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br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强调事物及其状态依赖于人自身的主观精神,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符合题意。B、C均属于唯物主义观点;D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柏格森的观点( )<br />①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②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属于可贵的猜测③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没有任何可取之处④触及了世界的本原问题,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柏格森的观点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把意识看作世界的本原,但其中包含着可知论的成分,故①④正确。②是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评价;③中“没有任何可取之处”的说法太绝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br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上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并列的两大独立的基本派别<br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总是从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br />C.辩证法属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属于唯心主义<br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哲学中存在的“两个对子”的关系的理解。虽然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中存在“两个对子”,但从独立的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故A错误;B将“两个对子”的关系颠倒,错误;在哲学史上,既有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也有辩证法与唯心主义的结合,既有形而上学与唯物主义的结合,也有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的结合,故选D,C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列宁说,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它却是生长在结果实的、活生生的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br />A.唯物主义的观点也不完全是科学的<br />B.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br />C.唯心主义是被无数实践证明了的空洞的学说<br />D.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没有实际意义</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唯心主义是一朵“花”说明其存在也有可供借鉴的地方,这一花朵“不结果实”说明它的基本观点又是错误的,故选B。A、D表述错误,C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两种观点体现了( )<br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r />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r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r />D.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联系</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这两种观点阐述的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体现了变化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这属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五行学说。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这种观点(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5/94c8bdca/SYS201702111504391745424170_ST/SYS201702111504391745424170_ST.001.jpeg" width="278" height="1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把具体形态归结为世界的本质,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br />B.与“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包含同一本原<br />C.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方向,但本质上是不正确的<br />D.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材料中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项前半句正确,后半句应为“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B项中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认为该观点“本质上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故选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德国的费希特则认为,自我意识或精神自我的创造性活动是经验的唯一源泉。这两种思想都( )<br />A.认为客观事物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br />B.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br />C.不承认思维决定存在<br />D.不承认存在决定思维</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材料中柏拉图的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费希特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两种思想均不承认存在决定思维,故选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的活动反映其世界观。下列选项中与下面漫画所体现的世界观相同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5/94c8bdca/SYS201702111504393092298580_ST/SYS201702111504393092298580_ST.001.jpeg" width="278" height="22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br />B.存在即被感知,物是概念的集合<br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br />D.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豪华病”讽刺了某些地方国家机关建设超出实际需要的办公楼,从主观喜好出发,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的体现。B项把客观存在当作是人的意志的产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符合题意;A项属于唯物主义世界观;C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D项只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而没有看到静止的相对性,体现的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哲学家认为,绝对精神指万物最初的原因与内在的本质,先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实在。下列选项中,与这种观点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br />A.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br />B.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br />C.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br />D.观乎天文,以察时变</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题干材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A项把“元气”作为世界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项把“理”作为世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描述了运动和静止的联系,与材料不符合;D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br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②一元论和二元论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③<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故选B项。</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下图显示的是某地区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中认为图中说法是唯心主义命题的人所占的比例。<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5/94c8bdca/SYS201702111504394910427141_ST/SYS201702111504394910427141_ST.001.png" width="445" height="2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材料二:王充《订鬼篇》: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br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br />(2)材料一中部分人认为世界上确实存在鬼,这和材料二中对鬼的认识有什么本质区别?</p></div></div>
<div><p>【答案】<br />(1)</p><p>①多数公民知道什么是唯心主义,表明公民的科学认识水平尚可。②公民识别客观唯心主义的能力较高,而识别主观唯心主义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p><p><br />(2)</p><p>①材料一显示有部分人认为世界上确实存在鬼神,这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②材料二分析了产生鬼的原因,认为人们产生鬼的幻觉是由于疾病引起的,即是由具体的物质原因引起的,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这是典型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③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鬼的认识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世界观的对立。</p><p><br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解答第(1)问,首先要识别图中唯心主义命题分别属于哪个基本派别,然后依据所占比例总结调查中反映出的现象;解答第(2)问,首先要识别材料一中部分人认为世界上确实存在鬼,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材料二对鬼的认识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然后说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本质区别。</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认为“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p></div></div>
<div><p>【答案】(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2)从哲学发展过程来看,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也有其正确、进步的因素,不能绝对地说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以往的唯物主义哲学都有其错误的一面。因此,不能说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br />【解析】本题从思维上讲考查辩证思维能力;从知识上看,考查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认识。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但是,唯物主义也有其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其进步性。</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br />(1)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两种哲学阵营?<br />(2)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哪两种形态?基本观点各是什么?<br />(3)它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p></div></div>
<div><p>【答案】<br />(1)</p><p>甲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乙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p><p><br />(2)</p><p>①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感觉、意志、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③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p><p><br />(3)</p><p>分歧是意识和物质(或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p><p><br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基本形态。第(1)问答出甲、乙分别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即可;第(2)问需要指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以及基本观点;第(3)问直接指出根本分歧在于物质和意识(或存在和思维)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br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br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br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p></div></div>
<div><p>【答案】<br />(1)</p><p>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p><p><br />(2)</p><p>答: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p><p><br />【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br />(1)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r />(2)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br />(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欣赏漫画《大树的对话》,有人由此得出结论:凡是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都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非科学的,都是我们应该彻底否定的。请评析这一观点。</p></div></div>
<div><p>【答案】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派别。②实践证明,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正确的,所以硕果累累。但唯物主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对其科学性要作具体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以自然原因去解释自然现象,把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朴素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就是原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但由于它把世界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归结为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因此,既经不起自然科学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另外,它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这种唯物主义还有其不彻底性,即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是唯心主义的。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是唯物主义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它不仅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坚持了唯物主义。③唯心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错误的,因而成为不结果实的花,但作为一个基本哲学派别,它对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全盘肯定,也不能对所有的唯心主义全盘否定。<br />【解析】(1)认为题干说法正确,是未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作一分为二的分析,只看到了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的回答是正确的,而未看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自发性、朴素性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2)认为“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非科学的”,则是只看到唯心主义对世界本原的回答是错误的,未看到它最早提出了人的意识观念,对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辩证法的产生所起的推动作用。</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