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平罗中学高二4月月考政治试题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田忌赛马”“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揠苗助长”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br />A.产生于经典的寓言故事<br />B.源于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r />C.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出来的<br />D.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凡是精神层面的,如文化、意识、思想、哲学等都是来自于实践,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必须通过实践这一渠道,主观才能接触到客观,才能反映出来。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年,马克思在图书馆博览群书时有人问他,涉猎那么多门类的知识能用得上吗?马克思反问,你愿意只在自己的一块草地上赏花吗?正因为马克思知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所以他才不会安于“在一块草地上赏花”。材料告诉我们( )<br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r />B.方法论影响世界观<br />C.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r />D.方法论形成世界观</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题目中,马克思明白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应该加强理论学习,故涉猎的许多门类的知识,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故A选项表述正确入选。B选项强调的是方法论与题意无关。C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我们不能指望哲学能获得任何高级品牌的知识,并将其作为立足点据以批评全部日常生活的知识。哲学所能做的充其量不过是通过内在的精审细究去考察和纯化我们的普通知识,采纳借以获得普通知识的那些原则,并且更审慎更严谨地应用这些原则。”可见( )<br />A.哲学就是人们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br />B.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r />C.科学家只要认真学习哲学,就能取得辉煌成就<br />D.没有哲学的发展就没有具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不仅仅是对自然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更不是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错误;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科学家们只有掌握正确的哲学思想,并勤于实践,大胆探索,才可能取得成绩,C说法错误;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就没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D错误;B项正确体现了题意,可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漫画表明(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086ac924/SYS201708151018578625100158_ST/SYS201708151018578625100158_ST.001.png" width="268" height="12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存在决定思维<br />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r />C.思维决定存在<br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漫画说明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或存在决定思维,A符合题意;漫画讲的是物质和思维的关系,B与A比较不是最接近的,不选;C错误;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们常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物理学家加来道雄通过实验给出了结论:从物理上讲,时间就一直在那,但在人的感觉上,具体的时间不断地从脑子里“漏掉”了。加来道雄的“时间”观点( )<br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立场<br />②体现了存在决定思维<br />③坚持了唯心主义的立场<br />④认为客观事物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但在人的感觉上,具体的时间不断地从脑子里“漏掉”了,其实时间就一直在那。说明了存在决定思维,坚持了唯物主义的立场,①②正确;③④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首位“太空教师”女航天员王亚平进行的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为全国青少年演示讲解了失重环境下的基础物理实验。太空授课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成功进行说明( )<br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r />B.哲学是具体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br />C.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进行具体科学研究的基础<br />D.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太空授课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成功为全国青少年演示讲解了失重环境下的基础物理实验,说明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br />, D正确;A不符合题意;具体科学是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B错误;应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科学研究,C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br />①实践性②科学性③阶级性④革命性<br />A.①②③<br />B.①②④<br />C.②③④<br />D.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实践性的特点,也体现了其科学性和革命性,①②④符合题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没有涉及阶级性问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所作的“宇宙起源”的演讲中指出:“我们的宇宙在大爆炸中产生,这个过程不需要上帝帮助。”上述论断说明( )<br />①神创论对世界本质问题的回答是错误的<br />②世界上的任何物质具体形态都是永恒的<br />③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br />④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②③<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我们的宇宙在大爆炸中产生,这个过程不需要上帝帮助。”坚持了唯物主义,反对了唯心主义,①④正确;物质是永恒的,但物质的具体形态却是有生有灭的,②说法错误;③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古诗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br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br />②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r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r />④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空手把锄头、桥流水不流”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④符合题意;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本身说法错误;③与材料无关,排除。该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痛饮绿色》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086ac924/SYS201708151018582139595776_ST/SYS201708151018582139595776_ST.001.png" width="154" height="15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①要遵循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r />②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br />③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br />④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要节约资源<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漫画《痛饮绿色》的主要意思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掠夺,导致地球干裂,绿色消失,自食其果。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①③正确;②和④不是哲学方面的启示,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由中美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通过给蚊子注射一种细菌,使其与蚊子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使蚊子具有抗疟原虫的免疫能力,且这种免疫能力能传给后代。从理论上讲,这将导致携带疟原虫的蚊子越来越少,有助于从根本上遏制疟疾。上述事例说明( )<br />①科技进步正改变着自然界的客观性<br />②人能利用规律创造条件造福人类<br />③人类能创造出世界上不存在的物质<br />④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上述事例说明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创造条件,造福人类。②④符合题意;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科技的进步改变的是自然界的面貌,但改变不了自然界的客观性,①错误;物质是客观的,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③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京剧中用虚拟手法以鞭当马,并运用许多丰富多彩的舞蹈动作来表现人物骑马的情景。京剧的表现手法说明( )<br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br />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br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br />④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用虚拟手法以鞭当马,并运用许多丰富多彩的舞蹈动作来表现人物骑马的情景,说明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②④正确;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错误的意识是歪曲反映,①错误;③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人类是使用语言的唯一物种。但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公布的日本京都大学对于鸟类鸣叫的研究成果显示,孟加拉燕雀的叫声同样拥有它们的语法规则。这从侧面表明( )<br />①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谬误的成分<br />②认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r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br />④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br />A.①②<br />B.②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该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等知识点,①观点错误,真理与谬误是有严格界限的,不能说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②观点错误,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只有正确的认识即真理才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错误的认识没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题干来看,人们的认识在不断的发展,故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漫画《苦恼》喻示着人们不能(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086ac924/SYS201708151018584095790139_ST/SYS201708151018584095790139_ST.001.png" width="152" height="14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一意孤行,不尊重客观规律<br />B.哗众取宠,不回归社会实践<br />C.异想天开,不从客观实际出发<br />D.因循守旧,不发挥主观能动性</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鱼是鱼,蝶是蝶,情况不同。漫画《苦恼》说明了想法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要异想天开,否则会带来无尽的烦恼。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仰望星空”这个词与“脚踏实地”连在一起时才有意义。我们谈论梦想时,不能少了对“实干”的关注,这样“梦想”才不是一个凌虚蹈空的词。这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是( )<br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梦想通过实践才会变为现实<br />B.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变不可能为可能,使理想变成现实<br />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梦想绝不可能超越现实<br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一样的梦想</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仰望星空”这个词与“脚踏实地”连在一起时才有意义,说明光有想法不行,必须实干,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梦想通过实践才会变为现实,A符合题意;B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排除;题意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梦想才可能实现,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实践的社会历史性,D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丹麦女生在使用手机中发现,晚上睡觉若将开着的手机放在离自己很近的位置,第二天早上就无法集中精神上课,这让她怀疑手机辐射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于是,她将研究转向手机辐射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经过实验发现,没有路由器的房间里的水芹和豌豆种子都能发芽并茁壮生长;有路由器的房间里的种子不仅没有生长,甚至大多数都死了。这表明( )<br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r />②怀疑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r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r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丹麦女生经过试验发现路由器对睡眠质量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体现了人们可以认识世界,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正确;经过试验发现结果,获取认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④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①不符合题意;实践才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观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与以前一些研究认为全球变暖会减弱生物多样性不同,英国一项研究显示,从长期来看全球变暖可能会增强生物多样性。不过研究人员也强调,现在全球变暖的速度太快,照此下去短期内肯定会蒙受生物多样性的损失。这说明( )<br />①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r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br />③认识通过推翻已有真理不断向前发展<br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②④<br />D.①③</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英国科研人员的观点说明了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②符合题意;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真理在超越自身中不断向前发展,而不是认识通过推翻已有真理不断向前发展③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检验标准问题,④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086ac924/SYS201708151018586002514320_ST/SYS201708151018586002514320_ST.001.png" width="262" height="1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①外地经验是发展本地经济的重要依据<br />②借鉴外地经验必须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br />③外地经验是我们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br />④只有借鉴外地的经验本地经济才会发展<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漫画告诉我们发展经济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不要盲目照搬外地经验,学习和借鉴外地经验一定要和本地实际相结合,②③切合漫画喻意,可选;本地的实际才是发展本地经济的重要依据,①④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尽管科学家们发现嗜热四膜虫这种单细胞生物有7种性别已经50多年了,但研究人员最近才了解到它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这有助于科学家对DNA重组有更深入的了解。这体现了( )<br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br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r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br />④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br />A.①③<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题意考查的是认识的发展。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无止境,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③ 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位速滑高手说:“一般情况下,速滑转弯倾斜角在45度到60度之间为最佳,这样滑跑起来更省 力更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上的“弯道”超越,也不是蛮跑,同样要讲方法、重技巧。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br />A.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br />B.创造性思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r />C.良好精神状态对人们改造世界有促进作用<br />D.在实践中人们总是能够总结出经验和方法</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规律是客观的,“讲方法、重技巧”是按规律办事的体现,故A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B说法错误,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排除;C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规律,而非意识,排除;D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讲方法、重技巧,而非总结出经验和方法,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你在网上看中一款衣服时,是否想过可以把它从电脑中拿出来试穿?SpaceTop 3D桌面使这一想法成为可能。它使人们能够以操纵现实世界物体的方式去模拟操作网页、文档和视频。这项设计目前虽然还不成熟,但照亮了迈向“质的飞跃”的道路。这表明( )<br />①虚拟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否定和批判<br />②科技的发展有赖于意识的创造性<br />③事物发展是从新事物出现开始的<br />④科技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的发展<br />A.③④<br />B.①②<br />C.①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3D桌面使人们能够以操纵现实世界物体的方式去模拟操作网页、文档和视频”,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所以②符合题意。这项设计照亮了迈向“质的飞跃”的道路,这表明科技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④符合题意;虚拟世界是对现实能动的反映而不是彻底否定和批判,①观点错误。事物发展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从量变开始的,③观点也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打造世界上“最美的脸”,欧洲有人用计算机把大家公认的最美的五官和脸型按照各种比例组合在了一起,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这些原本令众人充满期待的“最美的脸”却很不协调,有的甚至令人越看越厌恶。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br />①“最美的脸”具有最美的五官没有的美<br />②脸的美与五官的美同等重要,不可分割<br />③只有注重五官的美,才能塑造脸的美<br />④脸的美离不开五官之间有机统一的美<br />A.①③<br />B.②③<br />C.②④<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该题考查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等知识点,题干说把大家公认的最美的五官和脸型按照各种比例组合在了一起,可结果却让人们大跌眼镜,说明只有五官的美是不够的,还不能形成“最美的脸,说明“最美的脸”具有最美的五官没有的美,脸的美离不开五官之间有机统一的美,故①④符合题意,③观点错误,只有注重五官的美,还不能塑造脸的美,②与题意不符,题干强调的是最美的脸,故答案应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br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r />②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br />③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br />④事物的质变必须在量变的基础上进行<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题干考查的是唯物辩证法道理,①③属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方面的知识。城镇化以及人们对城镇化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积极”稳妥“扎实”与“顺势而为”“水到集成”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故选②④。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想让雾霾早日消散、蓝天永驻,不能只靠坐而论道等风来,更应以事在人为的决心,人人参与,从“少开一天车”、“少放一个鞭炮”做起。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br />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br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r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r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成功的基础<br />A.①③<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想让雾霾早日消散、蓝天永驻,不能只靠坐而论道等风来,更应以事在人为的决心”强调了实践的作用,①正确;从“少开一天车”、“少放一个鞭炮”做起体现了要坚持量的积累,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③正确;②不选, 因为材料强调了量变的重要性;④不选, 因为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的心灵和身体在不停地进行对话。如果人的心情愉快,常常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体内就会分泌出具有活跃脑细胞、增强体质功能的荷尔蒙。这段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br />A.事物的存在并不是客观的<br />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r />C.意识能动的认识世界<br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心情影响身体状态,说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符合题意;事物的存在是客观的,A项说法错误;题干没有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意识改造世界的作用,C项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 />材料一:中国梦凝聚了十三亿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br />材料二:改革催生中国梦,中国梦就是改革梦。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br />(1)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实现中国梦为什么要弘扬中国精神。<br />(2)结合材料二,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br />(1)</p><p>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中国梦的实现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挫折,弘扬催人向上、使人奋进的中国精神,有利于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精神动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p><p><br />(2)</p><p>①“摸着石头过河”是指去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知;“顶层设计”强调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②实践决定认识。“顶层设计”要以“摸着石头过河”为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人们才能进一步谋划出“顶层设计”。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发展起促进作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④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互作用,推动中国梦的实现。</p><p><br />【解析】(1)问属于为什么问题,要求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精神属于正确的思想意识,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不仅能提供科学指导,而且能调节和控制生理机能,振奋精神,增强力量,战胜各种困难,实现中华民族复兴。(2)问要求结合材料二,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的关系。“摸着石头过河”是指去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知;“顶层设计”强调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其实就是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去分析。</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2016年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努力目标是助力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选择是坚持自身的和平与发展,同时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br />专家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正逢其时。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地球村”“休戚与共”等成为描述时代特征的高频词。面对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性、利益的共同性、挑战的共同性、治理的共同性,单一国家的命运叠加为人类的共同命运。这一理念顺应时代潮流,引领全球治理,体现国际责任,占领国际道义和集体行动的制高点。<br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知识,分析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正确性。</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顺应了时代潮流。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维护世界的繁荣与稳定。③规律是客观的,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展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中国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br />【解析】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包含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等,分析某一行为的正确性即分析其合理性,可以从必要性和重要性等角度的进行分析,而必要性主要是分析其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由材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正逢其时,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地球村’‘休戚与共’ 等成为描述时代特征的高频词”,“这一理念顺应时代潮流”可知,提出该理念的必要性一是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是规律是客观的,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相结合,结合材料阐述即可;由材料“这一理念顺应时代潮流,引领全球治理,体现国际责任”能够思考到该理念的重要性,即有利于世界的繁荣与稳定,而该理念是一种意识,因此可以结合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进行阐述。</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4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再次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 />改革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和互动至关重要,需要更高层次的统筹协调,使改革更加科学系统、富有成效。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注定充满荆棘,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期望更高,改革的迫切性也更强。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对利益关系的触及将越来越深,对此要有足够思想准备。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br />结合材料,从辩证法总特征角度,说明我们应如何认识和对待改革。</p></div></div>
<div><p>【答案】①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全面认识改革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②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相互联系,我们要坚持整体和部分相统一,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认识改革,加强高层次的统筹协调,使改革更加科学,富有成效。③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在改革中坚持创新,推动经济体制等方面的改革。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改革符合客观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我们要对改革充满信心;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改革中难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改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我们要热情支持改革,做好思想准备面对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br />【解析】属于措施类试题。辩证法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从联系观点来看,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全面认识改革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要坚持整体和部分相统一,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认识改革,加强高层次的统筹协调,使改革更加科学,富有成效。从发展观点来看,发展的实质要求我们在改革中坚持创新,推动经济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对改革充满信心;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做好思想准备面对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