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2:58

四川省三台中学高二上学期政治开学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br />①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州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实现了自动交会对接<br />②2016年10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br />③淘宝商家积极备战即将到来的双十一购物节<br />④2016年10月19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在北京举行<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②③<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的内涵,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题时要注意与课本知识的结合。<br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意识形态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根据文化的定义可知题肢①④属于文化现象;<br />题肢②属于政治现象,并非文化现象,排除;<br />题肢③属于经济现象,排除。<br />所以答案是:D。</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5月5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将展出橄榄核雕、菩提、南红、琥珀蜜蜡、手串、手把件、紫砂壶艺、翡翠、白玉、砚台、唐卡、书画、青金、松石、红木、折扇、核桃、沉香、精品瓷器等丰富的文玩艺术,让人们感受到橄榄核雕的魅力。这表明( )<br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br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br />③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br />④文化对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知识。<br />材料中橄榄核雕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手工艺人现场展示非遗手工艺品制作,表明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也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故①②正确;<br />材料中并没有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问题,所以③与题干不相符,排除;<br />不同性质的文化作用不同,只有积极健康的文化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故④表述错误,排除。<br />所以答案是:A。</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当地时间2016年8月5日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拉开帷幕。里约奥运会和残奥会吉祥物(见右图)分别代表了巴西的动物和植物,体现出桑巴国度的热情与奔放。相关产品一经推出,就深受消费者喜爱。这说明(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23/b4b4ea1e/SYS201802232347118885944842_ST/SYS201802232347118885944842_ST.001.png" width="132" height="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文化创造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br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r />C.优秀传统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br />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知识。<br />题肢A错误,综合国力的基础是国家的经济力,并不是文化创造力,故排除;<br />材料是强调里约奥运会和残奥会吉祥物分别代表了巴西的动物和植物,体现出桑巴国度的热情与奔放,受到消费者喜爱,拉动了经济的发展,C符合题意;<br />题干是体现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并不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故B不符合题意,排除;<br />题干没有强调文化的来源,故D与题意不符,排除。<br />所以答案是:C。</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苹果公司北京时间2016年9月8日发布iPhone 7系列,iPhone7和iPhone7 Plus同时亮相,one more thing也意外惊喜出现。有人说:“苹果的电子产品引领了世界潮流,它不仅仅是一件产品,更是一种信仰。”这句话说明( )<br />①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物质产品承载着文化的内容<br />②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并能促进文化的发展<br />③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br />④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是能够产生经济效益<br />A.①④<br />B.②③<br />C.①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br />选项②说法错误,因为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故排除;<br />选项④说法错误,因为文化的作用是双重性质的,故排除;<br />选项①③说法正确其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每年一度的网络文化季已经成为全体苏州网民们的盛大节日,也成为了传播苏州城市形象和声音,弘扬社会正能量,集聚群体智慧和助推产业升级转型的品牌活动。这说明( )<br />A.新兴媒体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br />B.网络文化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文化<br />C.大众传媒是以互联网的全面推广为标志的<br />D.现代网络科技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知识。<br />材料强调每年一度的网络文化季对于苏州的意义,不仅能传播苏州城市形象和声音,弘扬社会正能量,而且能集聚群体智慧和助推产业升级转型。说明了新兴媒体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A项符合题意;<br />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文化是指能够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B项说法错误;<br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C项说法错误;<br />现代网络科技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手段而不是途径,D说法错误。<br />所以答案是:A。</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br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br />B.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br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br />D.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知识。<br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强调文化的作用,说明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B适合题意;<br />A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br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C、D是错误的。<br />所以答案是:B。</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金寨县考察时说,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表明( )<br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br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br />③文化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br />④文化决定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br />A.①②③<br />B.②③④<br />C.①③④<br />D.①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br />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能够影响人的三观,形成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①②③符合题意;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但是不起决定作用,④排除。<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br />①孟母三迁 ②乡音无改 ③卧薪尝胆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③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的知识。<br />材料中体现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的知识。选项①④体现潜移默化;<br />选项②体现的是深远持久的特点;<br />选项③与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没有关系,故排除。<br />所以答案是:B。</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古代两河流域人的天文历法、古埃及人的建筑科学、古希腊人的哲学与艺术等成就,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繁荣。这表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 )<br />A.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br />B.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br />C.促进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前提<br />D.推动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需求</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知识。<br />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故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促进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前提,B适合题意;<br />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曾在2015年5月访问俄罗斯时指出,文化就像一个绵延不断的河流,源头来自远古,又由许多支流、干流汇合而成,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折射出( )<br />①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认同其他民族文化<br />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推动文化发展繁荣<br />③文化交流是中俄经济、政治合作的基础<br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知识。<br />认同本民族文化必须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认同其他民族文化”表述错误,①排除;<br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而非基础,所以“文化交流是中俄经济、政治合作的基础”的说法错误,③排除;<br />绵延不断的文化河流是由许多支流、干流汇合而成,这说明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能够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和人类文明进步,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④正确。<br />所以答案是:D。</p><p>&#xa0;</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 />“要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在2015年12月20至21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这句看似简单朴实的话,却触动着众多文化学者、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心。<br />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其诞生至今,城市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还有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等,系在它巨大的肌体中。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文物建筑是承载这种气质和精神的物质载体。如果城市文脉断裂,城市的风采、特色和精气神也将因此黯淡。如何才能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学者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尊重历史,尊重先人的智慧,尊重先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br />“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 2015年出了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选取了一百多个传统村落实地走访拍摄,通过找寻一个个家庭、一个个宗族的故事,探索、发现、研读着属于我们共同的文化过往,敲打着每一个游子、过来人的心胸,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古建筑专家眼里,它是“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在历史学者心中,它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古村中发生的历史故事给后人深刻启迪;民俗学者评价,它展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传统文化习俗中蕴含的强大道德力量带给人们直观的感悟、深切的感受……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它则点燃了埋藏在内心深处、感时溅泪的那份情愫、那丝愁绪。<br />(1)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文化遗产,是提高中国文化自信、树立城市精神的重要举措。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br />(2)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记住乡愁》这档节目的意义所在。</p></div></div>
<div><p>【答案】<br />(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有昨于提高市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增强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有利于推动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④文化塑造人生,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市民的素质。<br /><br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为人们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活氛围。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交往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唤起人们在生活中对真善美的追求。③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起积极作用。《记住乡愁》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记住乡愁》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人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中升华感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br /><br />【解析】(1)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文化遗产,是提高中国文化自信、树立城市精神的重要举措。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发挥文化的精神力量作用,提高市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增强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发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作用,推动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发挥文化在综合实力竞争中的管理权限作用,提升城市竞争力;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市民的素质。<br />(2)本题要求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记住乡愁》这档节目的意义所在。可运用文化影响人的来源、文化对人影响的方式、文化影响人的特点、优秀文化墪人生等知识,说明央视《记住乡愁》这档节目有利于为人们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活氛围;有利于唤起人们在生活中对真善美的追求;有利于使人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中升华感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等价值观;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r />所以答案是:(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有昨于提高市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增强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有利于推动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④文化塑造人生,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市民的素质。<br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为人们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活氛围。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交往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唤起人们在生活中对真善美的追求。③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起积极作用。《记住乡愁》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记住乡愁》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人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中升华感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 />(1)2016年(丙申)年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于2016年3月8日至10日在陕西西安举行。中华民族始祖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华胥文化对中华民族具有根基意义。华胥陵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陵,是维系海内外炎黄子孙缅怀始祖功德、弘扬民族精神、激励爱国热情的精神纽带。华胥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一大渊源和基础,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文化的本源和民族文化的母体。<br />请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对举办“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活动”的理解。<br />(2)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对于很多人来说,过年少了爆竹声,年味就淡了许多。然而,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也很明显。广州决定从2013年起,停办已连续举办了18年的春节焰火晚会,郑州取消了2013年元宵节焰火晚会,并倡议市民尽量不要燃放烟花爆竹。春节要不要禁放爆竹,在网友中引发了热议,也产生了一些分歧。<br />正方:燃放烟花爆竹既污染又浪费,要禁。<br />反方:不燃放烟花爆竹没有年味,不要禁。<br />结合材料,请你在正方或反方中任选一方,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论证该观点。</p></div></div>
<div><p>【答案】<br />(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举办“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活动就是要保留华华胥陵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陵中的文化载体。因为它们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基因。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举办“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活动就是要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给我们的启示、精神上的享受。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举办“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活动有助于中华儿女体会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文化价值。④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或交往活动、交往方式)。举办“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活动、铭记传统美德,有助于人们坚守高尚的道德准则和正确的处事方法。⑤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举办“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活动,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r /><br />(2)正方:①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利于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②有利于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培育文明风尚。③有利于催生新的庆祝方式,培育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p><p>反方: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燃放烟花爆竹,代表人们辞旧迎新和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有利于营造节日氛围。②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燃放烟花爆竹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p><p><br />【解析】(1)本题要求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对举办“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活动”的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主要有文化影响人的来源、方式、特点及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结合材料逐一说明。举办“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活动”,有利于保留华胥陵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陵中的文化载体;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给我们的启示、精神上的享受;有助于中华儿女体会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文化价值;有助于人们坚守高尚的道德准则和正确的处事方法;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r />(2)如选择正方,可从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培育文明风尚;转变庆祝方式,大胆创新,培育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等方面说明理由。如选择反方,可从民族节日的重要性、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方面说明燃放烟花爆竹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br />所以答案是:(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举办“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活动就是要保留华华胥陵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陵中的文化载体。因为它们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基因。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举办“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活动就是要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给我们的启示、精神上的享受。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举办“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活动有助于中华儿女体会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文化价值。④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或交往活动、交往方式)。举办“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活动、铭记传统美德,有助于人们坚守高尚的道德准则和正确的处事方法。⑤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举办“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活动,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r />(2)正方:①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利于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②有利于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培育文明风尚。③有利于催生新的庆祝方式,培育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p><p>反方: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燃放烟花爆竹,代表人们辞旧迎新和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有利于营造节日氛围。②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燃放烟花爆竹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p><p>&#xa0;</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省三台中学高二上学期政治开学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