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选修2专题二第三节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同步训练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剩余价值的产生( )<br />①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br />②是在流通过程中资本家的贱买贵卖 <br />③是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 <br />④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的<br />A.①④<br />B.②④<br />C.③④<br />D.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的来源。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故①④正确。流通过程是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不能创造剩余价值,故②③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资本家拒不执行8小时工作制,而是要求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有时甚至超过14小时。这种榨取剩余价值的方法被马克思称为(    )<br />A.相对剩余价值生产<br />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r />C.科学生产<br />D.血汗生产</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的理解。在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故本题应选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br />①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r />②科技进步而使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的结果 <br />③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br />④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科技进步等因素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②③正确;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超额剩余价值,①错误;④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故选C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曾经引用过这样一句话:“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资本家为了利润,为什么敢冒绞首的危险呢?这是由________决定的。(       )<br />A.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br />B.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br />C.来自流通中发生的价值增殖<br />D.来自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决定因素只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即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相对剩余价值上生产的实现是通过 (    )。<br />A.降低工人工资<br />B.延长劳动时间<br />C.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br />D.延长必要劳动时间</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相对剩余价值:指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的。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生产条件下,资本家试图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个别老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当每个企业都用袭击的生产技术时,此时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减少,商品价值会下降。当生活资料以及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用于补偿劳动力在生产所需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就会降低,用于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就就会减少,而生产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这种因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的相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资本家可以通过引进最新技术,完善经营管理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可以生产相对剩余价值。</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商业利润和银行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br />A.商业销售人员和银行资本家创造的剩余价值<br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银行存贷款利息的差额<br />C.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r />D.商业职工、银行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随着生产的扩张,产业资本家需要资金、需要由商场代理商品销售等工作,所以必须将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分割出一部分,在商业、银行、借贷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因此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剩余价值是(           )<br />A.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之间的差额<br />B.商品的价值和新价值之间的差额<br />C.商品的价值和购买生产资料的价值之间的差额<br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差额</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只有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br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br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br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br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联系教材可知A项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其特殊性在于(         ) ①生产出生产资料              ②创造出剩余价值 <br />③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④创造出商品的价值<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对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要深入分析、理解和把握,否则会混淆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劳动、劳动力等概念,误认为劳动能形成商品的价值,生产出生产资料而错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资本家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主要有(          ) 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②扩大再生产 <br />③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④平均剩余价值的生产<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联系教材知识可知①③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要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必须(     ) ①不改变工作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br />②增加雇佣工人,改善生产条件<br />③延长劳动时间  <br />④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①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②③均不属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所以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br />A.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br />B.雇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了劳动力自身的价值<br />C.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了剩余价值<br />D.雇佣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都被资本家无偿占有</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通过马克思对劳动时间的叙述我们可以分析资本主义工人工资的实质,雇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形成的价值等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即工资,也明确了剩余价值来源:剩余价值=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劳动力自身的价值。</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联系,说法正确的是 (         )<br />A.资本循环是资本周转的一次重复<br />B.资本周转是资本循环的一个过程<br />C.资本周转是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br />D.资本循环使三种形式的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存在,在时间上相继转化</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的循环和周转是相互联系的,资本的连续循环就是资本周转。D项说的是资本循环的特点。A、B两项表述不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r />A.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归所在企业资本家所有<br />B.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归农业资本家所有<br />C.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br />D.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全部新价值</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资产阶级之间进行利益分割。不是归产业或农业资本家一人独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 (            )。 ①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②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③资本主义条件下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④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式<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①③</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②错误。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式有历史阶段性,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占据主要地位,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占据主要地位,④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 )<br />A.商品价值<br />B.剩余价值<br />C.劳动力自身的价值<br />D.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部分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商品的价值则包括不变资本的价值、可变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br />A.超额剩余价值<br />B.绝对剩余价值<br />C.相对剩余价值<br />D.剩余价值</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的价值只能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资本主义企业中,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资本主义工资是 (    )。 ①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劳动力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br />③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的绝大部分 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br />A.①④<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资本主义企业中,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创造出价值,包括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而工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          )。<br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br />B.同一部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br />C.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化的结果<br />D.无数资本家追逐超额利润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利润率的相关知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体现劳动与劳动力不同的观点是 ( )。<br />①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br />②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条件,劳动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br />③劳动不是商品,但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则可以成为商品<br />④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和资本主义工资理论,科学地解决了李嘉图体系所无法解决的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br />A.①②③<br />B.②③④<br />C.①③④<br />D.①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要正确的区分劳动和劳动力。</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1年,某公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平均每个月亏损几百万元。2012年,该公司毅然调整生产线,把原本单一的三种产品增加到十六种。同时请专业顾问对职工进行技能培训,企业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企业购销的管理,使资本周转速度大幅度提高。经过一系列的整改措施,该企业快速地从困境中走了出来,不仅扭亏为盈,在2012年上半年还实现了超过5个亿的营业额的可喜成绩。<br />(1)根据材料说明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br />(2)企业为什么要加快资本周转的速度?</p></div></div>
<div><p>【答案】<br />(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生产周期的长短、企业内部管理状况、市场供求状况以及生产资本的构成。 <br />(2)在资本完成一次周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增加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br />【解析】本题要求从材料中归纳出影响企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以及资本周转速度快慢对企业的影响。回答本题,只需要结合材料,运用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分析即可,没有必要过多地论述。</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日本将在2025年拥有100万个工业机器人。按照一个机器人能完成10个工人的工作量计算,届时这100万机器人相当于1 000万产业工人,这一数字相当于目前日本全部劳动人口的15%。对于日本的企业来说,使用机器人工作,除了应对劳动力的短缺问题外,还能大量地减少工资、保险金、退休金的支出。根据上述材料,试运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的理论分析:机器人的广泛运用,是否意味着对工人的剥削减轻了?</p></div></div>
<div><p>【答案】(1)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资本家为了组织生产需要从市场上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种商品。工业机器人属于生产资料,它本身并不创造剩余价值,只有使用机器人的劳动者的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2)普遍使用先进的工业机器人,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在劳动者工作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相对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是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最主要采用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可见,机器人的广泛运用、劳动复杂程度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劳动者所受剥削程度的降低,而是在同样的时间内,在同一劳动者身上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br />【解析】本题以机器人的使用为背景考查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机器人仍旧是生产资料,机器人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相对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采用最主要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漫画《资本之舞》,回答: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是如何分割的?</p></div></div>
<div><p>【答案】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剥削集团之间进行瓜分。①产业资本家通过投入产业资本参与剩余价值的瓜分,瓜分的结果是得到产业利润。(3分)②商业资本家通过投入商业资本参与剩余价值的瓜分,瓜分的结果是得到商业利润。(3分)③银行资本家通过投入借贷资本参与剩余价值的瓜分,瓜分的结果是得到利息。(3分)④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参与剩余价值的瓜分,瓜分的结果是得到地租。(3分) 误区:资本家的利润是从贱买贵卖中获得的<br />【解析】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的分割这一知识点。回答本题要读懂漫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提示。既然回答剩余价值是如何分割的,而在漫画中涉及四个方面即: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银行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那么从以上四个方面回答剩余价值的分割,根据已掌握的课本基础知识回答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悉,随着国内经济下滑加速,钢铁业2012年1至5月利润下降了56.9%,全行业面临亏损。而下游施工企业拖欠货款,应收账款周期被拉长。双重挤压之下,钢铁物流企业资金链条紧张。伴随着经济下滑、风险加大,银行方面“雨天收伞”的自保行为加剧了资金困局。今年仅半年时间,银行顺周期收缩信贷并提高风险对价,上海和苏州两地贷款规模分别压缩了23%和31%,致使行业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不足。因此,近期要通过政府、银行和钢贸企业之间的共同努力来调整结构,化解当前遇到的困难;其次是要从长远考虑,钢贸企业要努力建设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和企业资本周转有什么关系?</p></div></div>
<div><p>【答案】在资本完成一次周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增加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使资本周转速度加快,从而提高经济效益。<br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物流企业和企业资本周转的关系。依据材料进行分析。</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试述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及其对社会主义企业资本运用的意义。</p></div></div>
<div><p>【答案】产业资本循环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具有三种循环形式。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及其循环的三种形式,在空间上是并存的,在时间上是继起的。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互为前提,相互依存。 马克思关于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条件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资本运动中的各种矛盾,而且作为适用于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对社会主义企业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企业的资本总量,必须合理分配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三种资本的循环必须保持其连续性。只有遵循资本循环的客观要求,才能加速企业资本周转,提高经济效益。<br /><br />【解析】马克思关于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条件的分析,揭示了资本运动中的各种矛盾,理解、把握这一问题,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合理运用资本要素、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