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节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步训练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共产党善于汲取古语古训精华,指导实践。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中提到“亲望亲好,邻望邻好。”这对于中国坚持与邻为善,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br />①传统思想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br />②传统文化总是符合时代要求 <br />③传统习俗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br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③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中提到“亲望亲好,邻望邻好。”这对于中国坚持与邻为善,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思想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①④正确且适合题意;②说法太绝对,应排除;本题材料说的是传统思想并未涉及传统习俗,应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是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br />A.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完全继承<br />B.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加以继承和发展<br />C.中国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r />D.现代文化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传统文化的地位</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说法不对,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继承,不是完全继承。题干中“中国是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说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加以继承和发展,B符合题意。C说法不对,传统建筑的继承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D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选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2015年9月起,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将由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这样做是为了(    ) ①呵护民族文化的基因<br />②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br />③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民族复兴的推动力<br />④用先进文化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增加古诗词在小学阶段的篇幅,是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呵护民族文化的基因,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③说法正确;要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需要增加文化产品的多样性,②与题意不符;古诗词属于优秀传统文化,但不能称之为先进文化,④说法错误。该题选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时人们在“二月二”(龙头节)这一天会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以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在今天,我国北方许多地方依旧在这一天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这说明(    )<br />A.文化现象丰富多彩、无处不在<br />B.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br />C.传统习俗是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br />D.祭祀文化是民族节日的重要内容</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古时人们在“二月二”(龙头节)这一天会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以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在今天,我国北方许多地方依旧在这一天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这说明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即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适合题意;A、C、D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依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的《弟子规》是教导儿童为人处世的规范,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经典。对待《弟子规》的正确态度是(    )<br />A.按照传统,承袭规范<br />B.兼收并蓄,为我所用<br />C.批判继承,推陈出新<br />D.立足经典,发展实践</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弟子规》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设问中考查如何正确对待《弟子规》,就是要求回答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所以C符合题意;对待传统文化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A没有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B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不符合题意要求;对待传统文化要立足实践,发展经典,D观点错误。答案选择C。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一些经典名句至今仍家喻户晓,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表明( )<br />①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r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br />③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都起积极作用<br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经济发展是民族生存的基础,②错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故③的说法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下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错误的是(    )<br />A.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br />B.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br />C.传统思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br />D.传统文化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显示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4年10月24日,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准确的入轨,发射圆满成功。从“神州”飞船到“嫦娥”探月,再到“天宫”空间站。中国航天工程的命名融汇了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国航天工程的命名体现了(    )<br />A.中华文化善于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br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r />C.要全面继承我国传统文化<br />D.文化的东西可以直接转化现实</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航天工程的命名融汇了深厚的历史查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表明要善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也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不选;②与“中国航天工说主命名”无关,不选。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身如竹叶心如水,不带江南一线归”。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强调为官始终清廉,刚正不阿。今天我们继续强调干部要清正廉洁,但又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   )<br />A.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br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凝固不变<br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r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继续强调并赋予新的内涵,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D符合题意。A不正确,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B传统文化具体内涵因时而变。C题干没体现。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广西玉林“狗肉节” 已经有几千年的传统,因为过于残忍,今年动物保护主义者和民间习俗捍卫者不出所料地再度爆发了争论,为该不该吃狗肉纷纷激烈交火。对此我们认为(   )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不能取消<br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应继承<br />③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r />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赋予时代内容<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传统文化既包含精华文化也包括糟粕文化,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但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故①说法错误,②说法不合适。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和谐理念是对《道德经》主张清净和顺、谦下不争、反战尚和等思想的继承。这是对(   )<br />A.传统习俗的继承<br />B.传统建筑的继承<br />C.传统文艺的继承<br />D.传统思想的继承</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和谐理念是对《道德经》主张清净和顺、谦下不争、反战尚和等思想的继承”指的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本题应选D。A、B、C观点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吻合,应排除。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种百折不挠的伟大抗战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这说明(   )<br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r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br />C.优秀的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br />D.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抗战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体现了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所以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传统文化的特点,排除A;优秀的传统文化才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B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故排除D。答案选择C。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针对一些地方在语文教材中删减旧体诗词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之所以要重视古典诗词教学,是因为古典诗词(   )<br />A.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br />B.被人们称为凝固的艺术<br />C.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br />D.是中华文化创造的源泉</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古典诗词属于传统文艺,题干中之所以要重视古典诗词教学,是因为古典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A正确。B不符合题意,建筑被人们称为凝固的艺术。C不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D不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中华文化创造的源泉。故本题答案选A。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受“农耕文化”和“国家伦理”观念的影响你,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租房,往往不惜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这说明( )<br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br />②传统文化不能顺应时代变迁,应该摒弃<br />③传统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br />④人们的传统观念应该因时而变<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②错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③错误,传统文化是影响人们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农耕文化”和“家国伦理”观念也会影响到现代人的购房,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①④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为政贵在行”的思想。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蔚然新风。这主要说明(   )<br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r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r />C.传统习俗在社会变革中发展<br />D.传统思想是一种凝固的艺术</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为政贵在行”的思想。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蔚然新风。这主要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适合题意;A、C正确不适合题意;传统建筑的继承被称为凝固的艺术,D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说传统民居占用了太多的土地资源,在人口日益众多的今天,我们应将其彻抛弃和改变,这种说法是(   )<br />A.正确的,因为传统文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br />B.正确的,因为传统建筑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br />C.错误的,因这传统建筑包含着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r />D.错误的,因为传统文化是财富,我们应全盘吸收</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题干说法是错误的,故AB排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意义重大,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D项认为全盘吸收是不对的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过“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br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br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br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br />D.违背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由题干中守旧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表述可看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都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故本题选D项。A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说的是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B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说的是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应坚持的原则。C项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说的是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具有时代性,但也有自己的稳定性。所以ABC三项都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故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便是有识之士所遵从的信条。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家风”系列报道后,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br />请你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311.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网友观点</p></td><td style="width:148.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p></td></tr><tr><td style="width:311.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甲: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诗礼传家的内涵会随时代变化,但不管如何,诚信、正直、勤奋等核心的价值观念应被长久坚守。</p></td><td style="width:148.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p></td></tr><tr><td style="width:311.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乙:社会在发展,家风可以注入新的元素和时代精神。</p></td><td style="width:148.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p></td></tr><tr><td style="width:311.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丙:传统的家风强调长幼尊卑的秩序和礼节,但将这些礼节苛求后辈都做到,则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p></td><td style="width:148.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p></td></tr><tr><td style="width:311.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丁:向上、向善的家风,于家庭、于个人都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好的家风也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p></td><td style="width:148.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4)</p></td></tr></table><p> </p></div></div>
<div><p>【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又能够因时而变。(2)对待传统文化要不断的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3)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4)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个人发展起积极作用。<br />【解析】作答时注意本题的答题范围为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要求是对网友观点进行分析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需要对甲乙丙丁观点进行逐项分析,结合观点内容,可以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以及应发挥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个人发展起积极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并归纳总结答案。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材料一:孔家店在五四运动时期曾被砸烂,孔老二在“文革”期间曾被批倒批臭过。但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却一直生生不息,像是变成了我们的血液,在我们的全身奔涌流淌……<br />材料二:韩国人十分重视长幼尊卑,家长在家里仍然是绝对的权威。一些韩国人每年二月和八月初一,都要按照从中国传过去的传统方式到文庙祭祀孔子。人们头戴儒冠,身穿黑色古代祭服,毕恭毕敬地向孔孟行礼。中国封建时代的县学和书院,现在都已荡然无存,而韩国还完整地保存着281所乡校和84所书院。他们在这里设立“忠孝教育馆”,开展有关儒学的学术活动。至今,韩国的社会共同道德仍然是中国宋代时期提出的“八德”:“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中国的《朱子家礼》在元代时传入朝鲜,现在仍然是韩国人家庭伦理的规范基础。<br />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p></div></div>
<div><p>【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它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因此,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 文化,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 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使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 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br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原则,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同时还要革故鼎新,要注入新的内容,体现时代精神。</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秦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与凤翔),成熟于秦。秦腔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 秦腔所演的剧目多是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剧目超过1万本。因时代久远,散佚颇多。据统计,仅存约4700多个,而这些剧至今还以惊人的速度继续流失,如果现代社会不能正确对待秦腔,不对秦腔进行创新改造,予以发展,历代人民用心血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将永诀于世。<br />(1)什么是传统文化?<br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有什么意义?</p></div></div>
<div><p>【答案】<br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br />(2)①从民族、国际、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p><p>②从个人角度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p><p><br />【解析】准确表述传统文化的含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关于这两点,教材都有明确理论表述,具体即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从民族、国际、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从个人角度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正式通知,确定马年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时间缩短至4天。中国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传承千年一直沿用至今。面对近日空气污染严重的现状,许多市民自觉减少燃放烟花爆竹。同时,针对当前可吸入细颗粒物 (PM2.5)为特征污染物危害区域性大气环境,严重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十条措施,涉及严控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等。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实行严格的监测和预警制度,及时通报空气质量,力争用五年或更长时间使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br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这种传统习俗的认识。</p></div></div>
<div><p>【答案】①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作为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传 统习俗传承千年一直沿用至今,说明春节文化还保留着基本特征;面对近日空气污染严重的现状,许多市民自觉减少燃放烟花爆竹,说明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 变。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就能 对社会和人起着积极的作用。④传统习俗应该与时俱进,对待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这种习俗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对其积极向上的内容 加以保护发扬,对其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加以改造剔除,以促进春节文化的传承。<br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这种传统习俗的认识。对于材料中“中国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传承千年一直沿用至今”,学生可从传统习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角度去说明;对于材料中“中国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传承千年一直沿用至今,但面对近日空气污染严重的现状,许多市民自觉减少燃放烟花爆竹”,学生可从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特征角度去分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我们庆祝春节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但燃放烟花爆竹这种庆祝方式污染环境,理应自觉减少燃放或不燃放,对此,学生可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加以分析说明。</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