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2:09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下列对“真正的哲学”理解正确的是( )<br />A.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br />B.只有真正的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br />C.真正的哲学将会取代具体科学<br />D.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真正的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A适合题意;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B是错误的;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C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哲学,但不是真正的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D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王健林说:“有自己的目标比如想做首富是对的,但最好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不管你做什么,一定要有梦想,有目标,敢去做,坚持到底。”这种观点体现了( )<br />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br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r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br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比如想做首富”“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是世界观,“敢去做,坚持到底”是方法论,故D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说法错误,世界观不能决定实践的结果,排除;B说法错误,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排除;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温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 )<br />A.机械唯物主义<br />B.主观唯心主义<br />C.客观唯心主义<br />D.辩证唯物主义</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唯心主义的形态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物是感觉的集合”认为自身感觉第一,物是第二,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体现,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C、D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放眼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等。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眼光来看,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r />A.可知性<br />B.客观实在性<br />C.客观存在性<br />D.运动</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直接考查课本基础知识,没有难度,可根据课本知识直接选出即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开源节流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智慧。正是这种智慧,使我们能够趋利避害,未雨绸缪,让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该智慧的哲学依据是( )<br />A.人类能使客观规律主观化<br />B.人类能认识和改造规律<br />C.人类能使自然规律社会化<br />D.人类对规律的客观性和可知性的把握</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人们开源节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利用,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们服务,D符合题意;规律具有客观性,A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改造规律,B错误;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社会化,C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猴赛雷、葛优瘫、小目标、吃瓜群众、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起源于网络,2016年颇为流行的热点事件浓缩概括的关键“热词”走进人们的生活。这表明( )<br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br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r />C.意识活动决定人们的日常生活<br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说法错误,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排除;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排除;C说法错误,意识活动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非其决定性作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猫的报恩》是宫崎骏的一部动画影片。确实,在生活中有一些人因为救助了小动物,而被它们“回馈”野果、猎物等的现象。有人认为,有些动物也是有意识的。这一观点( )<br />A.否认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r />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br />C.是正确的,有些动物确实有意识<br />D.否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意识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上的反映,只有高度发达的人脑才具备进行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动物的大脑没有第二信号系统,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C、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北京市从2016年开始,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增为180分,英语考试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满分为100分,降低50分。对此,多数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表示赞成,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表示反对。这说明( )<br />①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br />②人们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br />③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对社会客观实际的反映<br />④人们的立场和实践不同,产生的认识一定不同<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对高考改革中的语文提高50分,英语降低50分。多数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表示赞成,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表示反对。这说明人们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物质决定意识,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对社会客观实际的反映。②③正确且适合题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①说法错误;人们的立场和实践不同,产生的认识不一定不同,④说法太绝对;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下列对诗句理解正确的是( )<br />①“桥上的风景”是诗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r />②“明月装饰风景”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能动性<br />③“你成为别人的风景”是诗人的—种纯主观想象<br />④“你装饰别人的梦”说明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br />A.①②<br />B.②④<br />C.①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桥上的风景”是诗人对“风景”这个客观存在的反映,故选项①符合题意,应选;“明月装饰风景”是诗人对“明月”和“风景”关系的一种创造性想象,这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能动性,故选项②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③说法错误,“你成为别人的风景”是建立在“你”和“别人”这个客观存在基础上的想象,并不是纯主观想象,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说:“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撸起袖子加油干”强调( )<br />①要把干事业的热情与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起来<br />②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放在第一位<br />③要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保持高昂的精神<br />④要摒弃安于现状的思想,敢于超越客观条件<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撸起袖子加油干需要我们把干事业的热情与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起来,要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保持高昂的精神,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说法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不能超越客观条件,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2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G20会议前发布了“12种最危险的耐药细菌名单”。世卫组织医疗体系和创新助理总干事Marie-Paule Kieny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该名单的初衷“并不是以新的超级细菌来吓唬人,而是旨在向研究人员和制药公司阐明并指出在抗菌药的研发中应该重视什么”。材料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br />①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客观与主观的高度统一<br />②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人们更加合理地展开实践活动<br />③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br />④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可以依据事物的自身性质建立新的联系<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该名单的初衷是“旨在向研究人员和制药公司阐明并指出在抗菌药的研发中应该重视什么”这说明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人们更加合理地展开实践活动,故选项②符合题意,应选;发布了“12种最危险的耐药细菌名单”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指出发布该名单的初衷是什么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故选项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说法错误,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的高度统一,不是客观与主观的高度统一,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人们根据事物间的固有联系而建立新的联系,不是依据事物的自身性质而建立新的联系,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多年来,国家不断调整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起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胎子女”,本世纪初又开始实行“双独二胎”,2014年再过渡到“单独二胎”,2016年二胎政策全面放开。这表明( )<br />①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br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调整政策的前提和基础<br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br />④政策制定要坚持与社会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r />A.①③<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选项①说法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不是循环的过程,排除;选项②说法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调整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排除;选项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选。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进行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考也在不断深化改革——从80年代的“大文大理”、90年代的“3+2”模式、2000年的“3+综合”模式、现在各地探索不分文理的“3+3”模式,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从认识论角度看( )<br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r />②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r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br />④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br />A.②③<br />B.③④<br />C.①②<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选项①说法错误,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排除;选项②属于唯物论,而不是认识论,排除;选项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选。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作为一名公民,应多些理性,少些冲动。要从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是因为( )<br />A.真理的具体性<br />B.真理的客观性<br />C.真理的条件性<br />D.真理的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对一个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谣言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因此我们要从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在通常情况下这句话没有错: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其营养价值越高,味道越好;长期放置,其色香味形等会变差。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情况说明( )<br />A.真理具有普遍性<br />B.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r />C.人们无法把握真理<br />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材料中强调了对于不同的食物而言新鲜的价值也不同,说明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强调真理的普遍性,排除;C说法明显错误,排除;D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人们常抱怨“现在的西红柿没有以前的味道”。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美联合科研团队历时4年多,对100多种番茄进行了多次严格的品尝实验和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控制风味品质的部分基因位点丢失是导致番茄口感下降的重要原因。这一发现为番茄风味改良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这说明( )<br />①科学实验是人们能够正确认识番茄口感下降问题的基础<br />②影响番茄风味的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其认识的反复性<br />③发现番茄风味品质的调控机制是该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br />④科学家们的自觉能动性是能否成功改良番茄风味的前提<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材料表明科学实验是人们能够正确认识番茄口感下降问题的基础,影响番茄风味的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其认识的反复性,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③说法错误,改良番茄风味是该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能否成功改良番茄风味的前提,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有“滴血认亲”,现有“喝奶认亲”。日前,江苏警方破获了一起盗羊案。民警从被盗者的羊群中,牵来几只产完崽的母羊带到偷羊者所圈的羊群中,几只饿得直叫的小羊羔见到母羊,立刻扑了上来,各找各妈,各吃各奶。犯罪嫌疑人见此不得不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br />A.事物间的联系是固定不变的<br />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br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br />D.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有条件的</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喝奶认亲”表明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有条件的,故D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说法错误,联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排除;B说法错误,联系具有条件性,排除;C否认联系具有客观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上强调,二十国集团是每个成员的二十国集团。中方将保持开放、透明、包容姿态,同各成员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把二十国集团维护好、建设好、发展好。这体现了辩证法中的( )<br />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br />②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br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r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选项③属于唯物论,而不是辩证法,排除;选项④属于认识论,而不是辩证法,排除;选项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应选。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诗文是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道德精华、思想精华和价值精华,中小学语文教材在吸收世界文明发展成果的同时,要将传统文化精品,装进青春的行囊,让他们走得更远,更为开阔。这启示我们( )<br />A.要勇于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br />B.要树立信心,正视眼前的困难<br />C.要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br />D.要抓住机遇,促成事物质变</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材料启示我们要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真金不怕火炼,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加强协调,金砖国家合作就一定能乘风破浪、穿云破雾。这一判断坚持了( )<br />A.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r />B.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r />C.共性和个性一的统一<br />D.整体和部分的统一</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加强协调,金砖国家合作就一定能乘风破浪、穿云破雾”,说明这一判断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又体现了发展观的是( )<br />①邯郸学步 ②一箭双雕 ③吐故纳新 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r />A.①③<br />B.③④<br />C.①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由此判断③④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又体现了发展观;邯郸学步体现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排除;一箭双雕是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br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十四节气”是基于中国农业社会的客观实际探索而形成的。②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对推动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意义。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二十四节气”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为全国所采用,其完备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造福人民。<br />【解析】本题以“二十四节气”为话题背景,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意识的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等有关知识点。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解答时首先明确唯物论的知识主要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然后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分析意义。回答时按照世界观、方法论、材料分析的顺序进行。</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民日报》载文指出,80年前的那场伟大远征,创造了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坚定执着顽强进取的伟大史诗。经过长征,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指引这条道路的正确理论。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我们党在思想上不断成熟,成为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国革命赢得最后胜利的中坚力量。<br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谈谈党是怎样在长征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p></div></div>
<div><p>【答案】①真理在实践中得到认识和发现。经过长征,党找到了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和指引这条道路的正确理论。②真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长征的胜利,使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③真理在实践中得到发展。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使党的思想不断成熟,为抗日战争胜利和中国革命赢得最后胜利提供了中坚力量<br />【解析】本题以长征为话题背景,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考查真理的有关知识点。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谈谈党是怎样在长征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经过长征,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指引这条道路的正确理论”,表明真理在实践中得到认识和发现;“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表明真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我们党在思想上不断成熟,成为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国革命赢得最后胜利的中坚力量”,表明真理在实践中得到发展。</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空气质量总体向好,但大气污染问题仍然比较严重。随着“雾霾”等恶劣天气与社会大众的接触越来越“亲密”和频繁,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举国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进一步防治大气污染、消解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再次成为2017年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br />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恶化形势,一个区域“单兵作战”的方式,难以有效掌握空气污染状况,需要建立多个区域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通过跨区域的污染信息数据共享交换,为后续的污染预警、应急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并且,造成雾霾天气的污染源是多样性的,涉及燃煤排放物、建筑工地扬尘、道路渣运车等方方面面,也需要多个区域、部门联合治理。<br />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应怎样联防联控。</p></div></div>
<div><p>【答案】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②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单兵作战”难以有效掌握空气污染状况,需要建立多个区域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造成雾霾天气的污染源是多样性的,需要多个区域、部门联合治理。④系统具有整体性,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加强联防联控有利于提高治理环境污染的有效性。<br />【解析】本题以治理环境污染为话题背景,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考查联系的有关知识点。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应怎样联防联控,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联系的知识。然后考生可以从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条件性、联系的多样性、系统的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说明即可。难度不大。</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 />材料一:近年来,青睐海外网上购物的“海淘族”越来越多。扩大内需,既要开掘潜在消费力,也要留住现实消费力。从文化历史中不断探寻品牌价值,并结合精细的做工,是欧美国家奢侈品遵循的创新之道,也是中国奢侈品牌的软肋所在。乔布斯的经营哲学是生产出处于“艺术和科技交汇点”的产品;瑞士钟表业的“工匠精神”:员工像对待艺术品一样对待每一款产品,将自己的灵魂和思想融入其中。<br />材料二: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弘扬工匠精神。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普通工人李世峰,凭着一把得心应手的榔头和对技术的执着,成为我国飞机制造领域知名的钣金工大师。榔头在他的手里是那样的听话和灵活,在加工零件时想敲哪儿就敲哪儿,想敲成什么样就敲成什么样。当然,这样的高超技术不是天生的,用李世峰自己的话说,他的技术是用数十年如一日平凡的坚持、磨炼,敲榔头敲出来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正是经过一次又一次难活、苦活的磨炼,李世峰的钣金工技术才日益精湛,零件一次交验合格率多年来一直是100%,人们称为出神入化的榔头大师。平凡岗位上的李世峰,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平凡。<br />(1)结合材料一,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解读瑞士钟表业的“工匠精神”。<br />(2)李世峰出神入化的高超技艺,是用数十年如一日平凡的坚持、磨练,敲榔头敲出来的。从事物发展的状态角度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给你带来的启迪。</p></div></div>
<div><p>【答案】<br />(1)</p><p>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员工把生产的每一款产品都看作是艺术品,而不是普通的产品,这样的生产势必计划周密,过程专注,工艺精益求精。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员工把生产过程看作是一个主动创造而不是机械复制的过程,就会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自己的劳动产品,进而使每一款产品具有艺术特性。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工匠精神”造就了瑞士钟表业的经久辉煌。</p><p><br />(2)</p><p>①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我们要在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中推动发展,在永无止境中不断砥砺自我、超越自我。②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脚踏实地,在点滴小事中促进自己的成长与成熟。③事物的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实现,我们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培养匠人品质,善于把握人生中的每一次机会。</p><p><br />【解析】本题为综合性问答题。试题立足能力考查,紧扣时政热点;试题考查的主体知识、阅读容量、题目类型、设问表述和难易程度都凸显考纲精神。这启示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既要做到常练基础知识、积累答题技巧,还要做到主干知识系统化,特殊考点加以巧记。同时考生也要关注社会,熟知时政热点、紧跟时代步伐。试题分设二个小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量变与质变的有关知识点。(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 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解读瑞士钟表业的“工匠精神”,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意识的能动作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然后分层解读材料,以此为逻辑线索,具体分析材料中是如何体现这些观点的。员工把生产的每一款产品都看作是艺术品,而不是普通的产品,这样的生产势必计划周密,过程专注,工艺精益求精,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员工把生产过程看作是一个主动创造而不是机械复制的过程,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自己的劳动产品,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工匠精神”造就了瑞士钟表业的经久辉煌,说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本题要求考生从事物发展的状态角度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李世峰给你带来的启迪,属于启示类的解答题。数十年如一日平凡的坚持体现了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我们要在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中推动发展,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序才能引起质变,所以考生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分析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