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2:06

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节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同步训练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文化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br />①殷周时期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br />②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华文化思想基本形成<br />③秦的统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br />④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进入了全盛时期<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故③项表述正确,可以入选;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故④项表述正确,可以入选;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峰起、百家争鸣,逐步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故①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②项中“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华文化思想基本形成”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篇题为“最牛最奇特汉字”的文章在网上引发关注,“丨gun”、“鱻xian”、“骉biao”等汉子位列其中。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br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br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重要标志 <br />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r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①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说法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重要标志。②④正确且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钱伟长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天下没有别国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这说明( &#xa0;&#xa0;)<br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br />B.汉字的使用表示人类进人文明时代<br />C.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br />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问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问字的使用表示人类进人文明时代,A、B说法错误,应排除。题目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C与题意无关,故选D。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前,“汉字危机”现象不容忽视,由于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面临着提笔忘字的尴尬。必须高度重视汉字书写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汉字是( )<br />①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的文字之一<br />③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 ④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之一,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①③正确;②只是强调了汉字的悠久历史,没有体现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之间的关系;④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之一,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该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纳西文是现今世界上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有“文字活化石”之称。对纳西文字认识正确的有(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08/16c4982d/SYS201702110810357945415074_ST/SYS201702110810357945415074_ST.001.jpeg" width="335" height="15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①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r />②它是纳西族文化的基本载体<br />③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br />④它反映了纳西族的文明进程<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②④<br />D.①③</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文字是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①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标志,纳西文字仅仅是其本民族的文化标志,③错误;纳西文字的出现,反映了纳西民族的文化进程,反映了纳西文化,是纳西族文化的基本载体,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下边这两幅艺术化的中国汉字成语图片,我们能够领略到汉字的独特魅力。通过图片可以看出(&#xa0;&#xa0;&#xa0; )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08/16c4982d/SYS201702110810358622963741_ST/SYS201702110810358622963741_ST.001.jpeg" width="236" height="1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br />B.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br />C.汉字的文化内涵丰富<br />D.汉字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从成语图片中我们能够领略到汉字的独特魅力,体现了汉字的文化内涵丰富,故C正确。A错误,文字是文化的载体。B错误,应该是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错误,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探访文明的踪迹,惟有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不竭,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其有力见证是(&#xa0;&#xa0; )<br />A.汉字和史学典籍<br />B.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br />C.中华文化推陈出新<br />D.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汉字和史学典籍。本题应选A;B、C、D观点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吻合,应排除。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原创的文化题材最大热门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喜爱与鼓励。2014年汉字听写大会的口号是“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个口号是基于汉字( )<br />①是中华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br />②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br />③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br />④是人类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科学技术是中华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不是汉字,①错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而不是汉字,所以④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所以②③符合题意。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丝绸之路”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灿烂的古老文明,只有中华文明浩浩荡荡、奔流不息。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化(&#xa0;&#xa0; )<br />A.注重实用<br />B.博大精深<br />C.源远流长<br />D.风格鲜明</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材料中“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灿烂的古老文明,只有中华文明浩浩荡荡、奔流不息。”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C适合题意;我国古代的科技注重实用,文学艺术风格鲜明,但都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博大精深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但不符合材料,A、B、D排除;本题答案选C。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受到观众广泛关注,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汉字文化的重视。这一活动(&#xa0;&#xa0; )<br />A.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br />B.是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br />C.标志着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代<br />D.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汉字,而不是汉字听写大会活动,故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汉字听写大会活动是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故入选。C选项观点错误,汉字听写大会并没有标志着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代,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汉字听写大会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故排除。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针对生活和网络中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汉字不能沦为“失落的文明”。我们之所以要重视汉字,是因为( )<br />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br />②汉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br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br />④汉字是各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③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我们重视汉字,是因为汉字具有重要的作用,即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②③正确,答案为B。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①错误。④说法以偏概全,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于中华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r />①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br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br />③对待传统文化,应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br />④应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①是错误的;对待传统文化,应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是错误的;②④是正确的,本题是逆向型选择题,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载,早在周朝的时候,学校每年四季释奠于先师,以表尊师重道之意。而孔子这位中国第一位私人教师,以创立儒家学说、培育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而著称于世。在孔子逝世后的第二年,诸侯即开始祭孔,绵延两千多年至今。这说明(&#xa0;&#xa0; )<br />A.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r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r />C.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br />D.各地文化之间不存在相同点</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根据材料“在孔子逝世后的第二年,诸侯即开始祭孔,绵延两千多年至今”可知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故选项B正确。选项AC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因为各地文化之间虽然有着各自不同,但是也有共性,故排除。答案选项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维护汉语的规范性和纯洁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要求一些不规范的英文生造词、直接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用法必须剔除出中文出版物。清除这种“不中不西”的词汇是有道理的,因为(&#xa0;&#xa0; )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br />②任何一种语言都要拒绝外来词汇<br />③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br />④文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②③<br />D.①③</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态度不正确,不选;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④错误;清除这种“不中不西”的词汇是维护汉语规范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手段,表明文字在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性,①③当选,所以正确选项是D。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2014年度规模最大、水准最高、影响最广的国家级文化娱乐赛事之一。央视之所以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基于汉字(&#xa0;&#xa0; )<br />A.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br />B.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br />C.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br />D.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使中华文明得以传承,题干中央视之所以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基于汉字所起的作用,而不是强调它的地位,A正确,C不符合。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文字,而不是汉字,B不符合设问。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是史书典籍,D不选。本题正确答案选A。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xa0;&#xa0; )<br />A.孔子的“仁政”思想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者所借鉴<br />B.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多<br />C.文化具有继承性<br />D.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被本土化</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强调的是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强调的是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却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由此可见,A项中的观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B项中的“方言多”说明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区域性特征,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C项中的表述亦未涉及中华文化源泉流长、一脉相传的特征,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D项中的观点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特征,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xa0;&#xa0; )<br />A.博大精深<br />B.源远流长<br />C.民族性<br />D.世界性</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这”指代茶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的过程,这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答案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A不符合题意;选项C和D不是中华文化所具有的特点,因此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数字化时代,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调查显示,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写字不规范,正成为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br />有专家建议,书法课程应该纳入国民教育,各地各学校应多举办书法比赛、书法公益讲座、书法作品展等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写字方法,感受汉字之美,把书法艺术发扬光大。<br />简要说明材料所蕴含的《文化生活》知识。</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br />②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br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br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br />【解析】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要阐释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各地各学校要举办各种与书法有关的活动,要回答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材料一 与其他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消亡或中断所不同,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 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具有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br />材料二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经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br />(1)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br />(2)结合材料一、二回答,我们作为青年学生能够为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做些什么?</p></div></div>
<div><p>【答案】<br />(1)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p><p>②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独有的包容性,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p><p><br />(2)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 聪明才智。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推陈出新,博采众长。④培养创新精神,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等。 <br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以及结合实际说明我们青年学生作为祖 国的建设者、文化的传承者所担负的责任。第(2)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温总理说:我知道商签协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 是正因为我们是兄弟 , 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问题总会可以解决的。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 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温总理向中外记者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的无穷魅力。<br />请用《文化生活》 的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蕴涵着无穷的魅力?</p></div></div>
<div><p>【答案】(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一是因为汉字和史书典籍的传承。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2)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蕴涵着无穷的魅力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 文化在 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br />【解析】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材料一: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黄帝的乐官就到新疆“取竹”,创造出12根律管。这虽然只是古老的传说,但在新石器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已有了音乐文化的交流。 材料二:夏代,曾有许多少数民族到夏王朝来表演乐舞。周朝设有专门掌管少数民族音乐的官吏。魏晋南北朝是各民族音乐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少数民族诗歌,如《敕勒歌》等都是音乐史上的优秀作品。<br />材料三: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在音乐体系上,分别采用中国、欧洲和阿拉伯等不同的音乐体系。<br />(1)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br />(2)结合材料三,谈谈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原因的理解。</p></div></div>
<div><p>【答案】<br />(1)①中华音乐文化,从公元前2000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开始,历经几个朝代的不断发展而延续不断,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p><p>②中华音乐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优秀的音乐作品,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p><p><br />(2)①材料三说明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②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分别吸收和借鉴了其他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坚持了兼收并蓄的原则。③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br />【解析】(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结合材料分析,中华音乐文化,从公元前2000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开始,历经几个朝代的不断发展而延续不断,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音乐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优秀的音乐作品,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分别吸收和借鉴了其他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坚持了兼收并蓄的原则。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节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同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