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2:05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居民的投资方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股票市场的投资规模变动如下图所示由D1向D2移动(P为投资收益率,Q为投资规模)。下列可能导致这一现象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39dbad83/SYS201708151259423738801326_ST/SYS201708151259423738801326_ST.001.png" width="162" height="11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①公民投资股票的风险消除,收益稳定<br />②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br />③居民当前的可支配收入增加<br />④政府债券的同期利率水平提高<br />A.②③<br />B.③④<br />C.①②<br />D.①③</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国家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有利于拓展企业的盈利空间,从而带动股民的投资热情,故选项②符合题意,投资与收入有密切联系,故选项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说法错误,投资均有风险,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债券的风险低于股票,若其利率水平提高,资金会由股市流向政府债券市场,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情况,2017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促进经济发展。该政策的传导路径是( )<br />①政府投资增加,形成新需求<br />②生活消费需求增加,内需扩大<br />③劳动者收入增加,购买力提高<br />④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就业增加<br />A.财政赤字增加→①→④→③→②<br />B.财政赤字增加→①→②→③→④<br />C.财政赤字增加→③→④→②→①<br />D.财政赤字增加→②→④→③→①</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2017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促进经济发展,故可以得知,财政赤字增加会增加政府投资,形成新需求,从而使企业也扩大规模,就业增加,使劳动者收入增加,购买力提高,从而使消费者的生活消费需求增加,内需扩大,拉动经济增长。故其传导顺序为①→④→③→②,故A入选。其他选项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策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下列选项不属于依法行政要求的是( )<br />①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八大届六中全会<br />②审计署依法审查各部门各行业工作<br />③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民法总则草案<br />④住建部清查各地产建设投资情况<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是一道反向选择题,审计署、住建部属于行政机关,②④体现了依法行政的要求,不选;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均不是国家行政机关,①③没有体现依法行政的要求,应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期,H市召开座谈会,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民主党派意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和建议。这一做法是基于( )<br />①党外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br />②民主党派作为合法政党可执掌部分国家政权<br />③各民主党派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br />④社会各界理应为政府工作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的政党制度的知识。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和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这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要求,是社会符界为政府工作提供智力支持的体现,①④正确。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不能执掌国家政权,②错误。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③错误。故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曾因“市场经济地位”不被承认,饱受反倾销调查之后。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规定,中国从2016年12月11日开始自动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然而,美国、日本、欧盟等少数世贸组织成员却以“市场扭曲”“产能过剩”等为由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此我国应该( )<br />①严厉抨击以大欺小的霸权和强权行径<br />②坚决反对不履行国际义务的失信行为<br />③积极引导全球治理变革以提升国际地位<br />④采取措施进行反制以维护国家经济主权<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此题考查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美国、日本、欧盟等少数世贸组织成员却以“市场扭曲”“产能过剩”等为由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此我国应该坚决反对不履行国际义务的失信行为,积极引导全球治理变革以提升国际地位,故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以大欺小的霸权和强权行径和我国的经济安全,故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br />(1)“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 )<br />①表明我国古代科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r />②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br />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文化自信<br />④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示世界文化包容性<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br />(2)“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 )<br />①来自实践,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促进作用<br />②具有科学性,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r />③作为自然规律,支配着自然界的变化发展<br />④对人的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因而是真理<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r />(1)C<br />(2)A<br />【解析】本题以“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为话题,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传统文化的继承、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二十四节气”不属于古代科技成果,①不选;“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后,世界各国人民可以共享这一文化成果,这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②正确;“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这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文化自信,③正确;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世界文化包容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选。(2)“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说明“二十四节气”来自实践,“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说明它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促进作用,①正确;“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说明它具有科学性;人们利用它指导实践,说明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人们利用自然规律为生产生活服务,并没有体现“二十四节气”作为自然规律支配自然界的变化发展,③不选;对人的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的认识不一定就是真理,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对生产生活有正确指导作用的认识才是真理,④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用唯物论分析该诗句,正确的一组是( )<br />①“桥上的风景”是诗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r />②“你成为别人的风景”是诗人一种纯主观想象<br />③“明月装饰风景”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能动性<br />④“你装饰别人的梦”说明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形成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你成为别人的风景”不是一种纯主观的想象,②错误;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④错误。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8世纪欧洲人发现澳洲大陆之前,认为天鹅只有白色品种,因为他们只见过白色的天鹅。欧洲人发现澳洲之后,惊讶的发现居然还有黑色的天鹅。一只黑天鹅突然间就推翻了人们久远以来的固有结论,从而引发了对认知本身的反思。上述材料说明( )<br />①得到多数认识主体认同的判断才具有真理性<br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br />③同一事物因为人的理解的不同而不同<br />④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如果不同客观实际相符合也不是真理,①说法错误。事物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但不会导致该事物的变化,③说法错误; 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镜面效应”描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种“奇怪”现象,即良好的企业发展态势并不必然造就稳定且高绩效的员工队伍,企业发展态势和员工心理几乎不成正比,而是构成反面对称。这启示企业(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39dbad83/SYS201708151259431519384263_ST/SYS201708151259431519384263_ST.001.png" width="239" height="1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矛盾无处不在,要持续激发负工的工作热情<br />B.部分决定整体,要注意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br />C.具体分析问题,要致力于增强企业的扩张力<br />D.树立创新意识,要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良好的企业发展态势并不必然造就稳定且高绩效的员工队伍表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应该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A题肢正确,入选。部分不能决定整体。B题肢错误。C题肢中增强企业的扩张力与题干无关。材料没有体现创新精神,D不选。因此,正确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50周年诞辰。回答下面小题。<br />(1)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特色的基础上,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在中国服装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山装虽然已退出了常式礼服的历史舞台,但它的设计理念对今天的文化创新仍具有借鉴意义。中山装设计理念的借鉴意义表现在( )<br />①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br />②以世界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成果<br />③要深深根植于自己民族丰厚的文化土壤<br />④应立足于多样性这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br />(2)孙中山先生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提出的“天下为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思想,时至今日,仍未过时。从这个角度而言,纪念孙中山,不仅是纪念那一代人的血与火,更是审视当今的中国与世界。孙中山的上述思想之所以仍未过时,是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br />A.正确预见了社会发展的趋势<br />B.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br />C.正确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践<br />D.超越了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p></div></div>
<div><p>【答案】<br />(1)B<br />(2)A<br />【解析】本题以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与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1)②选项表述与题意错误,对待外来文化不能全盘吸收。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题目中,孙中山的上述思想之所以仍未过时,是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要深深根植于自己民族丰厚的文化土壤。故①③入选。选B。(2)根据题目的表述,孙中山的上述思想之所以仍未过时,是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正确预见了社会发展的趋势。故A入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故B排除。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表述与题意无关。故C排除。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毛泽东同志指出,领导群众进行一切实际工作时,要取得正确的领导意见,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br />A.解剖麻雀,抓好典型<br />B.统筹兼顾,适当安排<br />C.因材施教,因地制宜<br />D.与时俱进,开拓创新</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一般号召”强调注重共性,关注矛盾的普遍性;“个别指导”强调关注个性,注重矛盾的特殊性。因此材料体现的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故A选项符合题意,应选;B选项强调的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强调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符合题意,排除;D强调的是创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 />粮食足,天下安,为促进粮食安全,保障有效供给,2016年12月19日至20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br />材料一: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国玉米、小麦、稻谷库存量创历史最高纪录。我国农业出现了粮食增产、进口量增加和库存量增加的“三量齐增”现象。进口农产品被大量消费,自己增产却存进了仓库,我国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为此2017年粮食工作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着力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br />材料二:会议指出“一带一路”战略给我国农业“走出去”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资源丰富。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卡塔尔等国构建多层次政府间政策交流机制和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鼓励企业向加工、物流、码头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种子研发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关键领域投资,积极参与推动改革和完善全球农业治理,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农业新秩序。把“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放在重要位置,保障粮食安全。<br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2017年粮食工作主线、目标和导向的合理性,并据此就如何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提出合理建议。<br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和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p></div></div>
<div><p>【答案】<br />(1)</p><p>合理性:①我国农业出现三量齐增,供给与需求不匹配;②生产决定消费,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可以提高消费质量和水平;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质量是企业信誉和形象的重要体现,提质增效有利于企业价值的实现和形象的树立。收入是消费的基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农民收入增加。④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p><p>合理建议:①国家在遵循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着力深化农业体制机制改革,解放束缚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②落实自主创新战略,依靠科学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通过农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素质。③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坚持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④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培育现代农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p><p><br />(2)</p><p>①政府要履行各项职能,通过促进农业发展、培育现代农民、搞好农业设施,保障粮食安全。②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搭建政策交流机制和联动机制,实现合作共赢,维护我国国家利益。③抓住发展机遇,应对各项挑战,明确国际竞争实质,藏粮于技。④在独立自主,粮食自给的基础上,参与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农业治理体系和国际经济秩序。</p><p><br />【解析】此题以粮食和农业问题为背景,分别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角度,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企业的经营、影响消费的因素、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宏观调控、政府职能和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1)此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企业的经营、影响消费的因素、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宏观调控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该题有两个设问,第一小问设问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2017年粮食工作主线、目标和导向的合理性,属于原因类题。分析材料,抓住2017年粮食工作主线、目标和导向,对应考虑经济学观点,可从生产决定消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质量是企业信誉和形象的重要体现、收入是消费的基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角度分析,联系材料组织答案即可。第二小问设问指向是就如何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提出合理建议,属于措施类题。针对2017年粮食工作主线、目标和导向,可从国家在遵循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落实自主创新战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等角度分析,联系材料组织答案。(2)此题考查政府职能和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审读设问时注意知识范围是运用政府职能和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是说明如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属于措施类题。分析材料,可从政府要履行各项职能、维护我国国家利益、明确国际竞争实质,藏粮于技、在独立自主,粮食自给的基础上,参与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农业治理体系和国际经济秩序等方面分析作答。</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 />中国古诗词中既有修身明志的警言佳句,也有风花雪月的绵柔细语,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基。<br />《中国诗词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激发了大众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甚至诗词创作热情,增加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自豪之情。《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吸引了国内媒体的关注,也引起了外国媒体的报道。<br />(1)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央视播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积极影响。<br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如何正确对待中国古诗词。<br />(3)请写出两句包含辩证法思想的中国古诗词,并指出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p></div></div>
<div><p>【答案】<br />(1)</p><p>①彰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提升公民综合素质,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③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发展;④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p><p><br />(2)</p><p>对待办法: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生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它需要吸收、保留和改造中国古诗词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我们要克服中国古诗词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p><br />(3)</p><p>古诗词: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发展的观点;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矛盾的特殊性。</p><p><br />【解析】本题以《中国诗词大会》为材料设置情景,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的传播及辩证否定观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央视播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积极影响,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结合材料可从彰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等角度说明即可。(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如何正确对待中国古诗词,写出两句包含辩证法思想的中国古诗词并分析其哲理,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第一问时,需要明确答题范围为辩证否定观,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然后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中国古诗词进行分析;考生在分析说明第二问时,需要注意题干的限制是辩证法,然后结合所学文学知识写出诗句并分析其哲理即可,难度不大。</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政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