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1:42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体现的哲理是( )<br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br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br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br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③④<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蝴蝶效应”表明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即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和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中“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说法错误,排除;选项③中“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确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 )<br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br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br />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br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①说法错误;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但不是所有的量变都是无形的,③说法错误;“青蛙效应”说明了“青蛙效应”说明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②④正确且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象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br />①可以激发人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调控作用<br />②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br />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br />④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可以激发人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调控作用,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③④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br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r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br />C.死生由命,富贵在天<br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小题目考察的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材料“我思故我在”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符合,“未有此事,先有此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排除选项ACD。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凡是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br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r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br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br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它们虽有不同表现,但在世界本原问题的认识上是相同的,即意识是世界的本原。选项A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故排除;选项B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故排除;选项D是不可知论的表现,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39dbad83/SYS201708151259377506605956_ST/SYS201708151259377506605956_ST.001.png" width="121"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r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br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br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说明认识的差异性,即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B说法错误,人们的认识结果是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排除;D说法错误,认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它本身不能改造客观世界,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地面上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水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 )<br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r />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br />C.事物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br />D.认识事物要从整体与部分的统一</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毛竹表面上静止,实际上在地下生根,这种现象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A选项符合题意,应选;B说法错误,量变只有超过一定的限度才会导致质变的发生,排除;C、D与题意无关,材料中没有涉及前进性与曲折性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br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br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br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r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无论是孩子的具体感觉还是远离故土的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故题肢①正确;但由于主体的立场不同、知识的构成不一样,面对同一事物,人们会形成不同的认识,故题肢②正确;题肢③认识对象——月亮是客观的;④题肢认识是主观的,不能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库也叫做国家金库,一般人们以为只是放钱的库房。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国库还可以看成是一个簿记系统,用来记录所有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人们对国库的片面认识是( )<br />A.唯意志主意的<br />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br />C.人脑主观自生的<br />D.脱离客观存在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人们对国库的片面认识也是一种认识,这种认识也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只不过是没有正确反映客观存在而已。故B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错误。不是唯心主义。C选项错误。排除。D选项错误,没有脱离客观存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br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br />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br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r />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①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会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超越自身,但是不是被推翻;“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体现了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让真理超越自身,②③正确,选C。④错误,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而不会超越历史条件。</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br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时代要求开展学雷锋活动。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br />【解析】该题原理指向性明确,就是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做法。学雷锋活动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致,从时代实际出发;雷锋精神和品质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学雷锋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br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理。</p></div></div>
<div><p>【答案】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发面提供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体现了认识对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②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③必须把“纸面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r />【解析】本题以建设法治国家为话题背景,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考查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本题要求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理,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材料中“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表明认识对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只有把‘纸面上的法 ’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党成立之初,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经过90多年的英勇奋斗,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第一天起,她就注定要在风雨中发展壮大,因为她要推翻的一个反动力量十分强大的社会制度。虽然风风雨雨在所难免,但由于她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利益,所以党旗总能历风雨而弥鲜艳。<br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p></div></div>
<div><p>【答案】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程,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不断发展的。②发展的实质是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属于新事物,注定要发展壮大。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党的诞生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利益,所以前途是光明的。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道路又是曲折的。<br />【解析】本题以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为话题背景,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考查发展观的有关知识点。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发展观。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整合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即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其次审读材料找出关键的语句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成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代表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其诞生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其必然会发展壮大。在党的发展历程中,风风雨雨在所难免,但她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利益,党旗总能历经风雨而弥艳。把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组织答案。</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