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张家口第一中学高二上周练一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事后诸葛亮”,但它一旦产生又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成为“事前诸葛亮”。哲学要成为“事前和事后诸葛亮”,就必须( )<br />①真正地让人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推动时代进步<br />②正确地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成为科学的科学<br />③始终决定当前和未来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趋势,当好社会变革的先导<br />④如实反映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改造世界<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哲学要成为“事前和事后诸葛亮”,也就意味着要成为真正的哲学,真正地让人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推动时代进步,如实反映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改造世界。故本题①④入选。②选项中“成为科学之科学”表述错误,③选项表述错误,哲学不能够始终起决定作用。故排除。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6月27日,法国新锐哲学家夏尔•佩潘接受采访时说,随着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多哲学问题,比如克隆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问题,挑战了伦理道德,值得哲学家思考。哲学家通过思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 )<br />①对科技发展过程中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br />②科技时代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br />③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怎样的方法论<br />④具体科学研究要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r />A.①④<br />B.②③<br />C.①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的,所以哲学是探究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故②③选项表述正确;①选项缩小了哲学研究的范围,材料强调的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而非具体科学是否需要哲学指导的问题,故排除④。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事后诸葛亮”;但它一旦产生又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成为“事前诸葛亮”。哲学要成为“事前诸葛亮”,需要( )<br />①正确地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②以具体科学为基础<br />③反映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④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br />A.①③<br />B.①②<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哲学要成为“事前诸葛亮”,需要正确地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反映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故①③入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观点本身没有错误,但是表述与题意不符。故排除②。④项说法太笼统,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每个人皆有他自己的尊贵之处,只是不去思考罢了)只要养成思考的习惯,生活的质量自然会随之提高,生命的内涵也将更为丰富。哲学是我们品味人生的开始。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要( )<br />A.正确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br />B.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r />C.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关系<br />D.发挥真正的哲学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材料主要说明了哲学对人生的意义,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选项表述正确;A、B、C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是遭人误解最久、最深的一门学问。可以说它不是科学,也可以说它是最抽象的科学。这句话中前后两个“科学”分别是指( )<br />A.具体科学朴素的、零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r />B.具体科学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br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之科学<br />D.现世的智慧,文化的活的灵魂科学之科学</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是系统的。故A、C、D三项说法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谢某一直痴迷于风水之术。其妻墓地前有棵樟树。他认为樟树影响了其妻墓地的风水,便私自进行砍伐,不料却触犯了刑法。2014年9月,当地法院以非法采代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判处谢某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从哲学上看,谢某的行为表明( )<br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r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br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br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总结</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谢某自己认为其妻墓前的樟树影响了其妻墓地的风水,故私自进行了砍伐。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的哲学原理。故A选项表述正确。B选项错误,哲学来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C选项表述错误。D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万物的本原是一,一产生出二,从一和二产生出无穷的数。从数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面,从面产生出体,从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形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气。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br />A.世界是理念的摹本<br />B.阴阳二气充满太虚<br />C.物是观念的集合<br />D.人是万物的尺度</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材料中的观点把数作为看作是世界的本原,把数看成是先于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神秘实体,数是高度抽象的,他是最高级智慧的标志,即神。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A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正确且适合题意;C选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选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选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不适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 )<br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r />B.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br />C.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br />D.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景物属于物质的范畴,情感属于意识到的范畴。题目中,“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体现了意识决定物质。一个属于唯物主义,一个属于唯心主义,二者的根本分歧就在于物质还是意识是世界的本源问题,故C选项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人的一切观念,无论如何复杂、高超玄远,归根结底都是从感觉或原始印象引申出来的。这一观点属于( )<br />A.朴素唯物主义<br />B.主观唯心主义<br />C.客观唯心主义<br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休谟认为,人的一切观念,无论如何复杂、高超玄远,归根结底都是从感觉或原始印象引申出来的。这一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意识是这个世界的本源。故B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故B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自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后,第一次出现了( )<br />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自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故①④入选。②③选项错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这二者就早已经存在了。故排除。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韩国总统朴槿惠酷爱中国哲学,曾在韩国文艺月刊《月刊随笔》上发表题为《遇见我人生的灯塔——东方哲学》的文章。哲学如灯塔是指( )<br />A.哲学对人生发展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br />B.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br />C.哲学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br />D.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指导</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将哲学比喻为灯塔,是强调了哲学的作用,即哲学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C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说法错误,哲学有正误之分,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科学对人生发展才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排除;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哲学的指导作用,而非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排除;D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哲学的指导作用,而非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6月,湖南刘大爷家的空调自燃引发大火,家里人熟睡毫不知情。家里的泰迪狗发现火情后拼命挠门叫唤,将主人惊醒,全家人才幸免于难。泰迪狗英勇救主人的行为( )<br />①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②是动物的本能的体现<br />③说明动物心理具有能动作用 ④体现了一切物质都具有相应的反应特性<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②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泰迪狗发现火情后拼命挠门叫唤,将主人惊醒,全家人才幸免于难、泰迪狗英勇救主人的行为,体现了一切物质都具有相应的反应特性,这里属于动物的本能反应。故②④入选。①③选项观点错误,动物只有第一信号系统,并没有第二信号系统,动物心理并没有能动作用,人的意识才具有能动作用,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69年屠呦呦从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2000余方药基础上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1972年从该有效部分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挽救了无数的生命。青蒿素的研究过程表明( )<br />①民间方药是青蒿素研制成功的来源<br />②青蒿素实验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br />③青蒿素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br />④民间方药是在对抗疾病中获得的主观性认识<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青蒿素研制成功的来源于科学实验,也即时间。故排除。③表述错误,青蒿素的发展取决于人们实践的水平,而不是认识的深化。故排除。整个青蒿素的研究过程可以看出,青蒿素实验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民间方药是在对抗疾病中获得的主观性认识。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说明了( )<br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r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br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br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都是在强调实践的作用。故D选项入选。A、B选项的表述与题意无关。故排除;C选项的表述是错误的,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独立于实践之外。故D选项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如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协调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稳中有为。上述材料表明( )<br />A.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br />B.运动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br />C.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br />D.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说明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D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故排除。B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C选项表述错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D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20世纪以前,人们认为太阳系几乎就是一切,不相信太阳系以外还存在其他星球。到了1900年,人们又认为太阳系所属的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至于银河系的大小,当时最大胆的估计是宽约2万光年。1920年,天文学家测算出银河系的真实宽度是10万光年,且不是全部的宇宙……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证明了( )<br />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②认识在发展中不断推翻已有的真理<br />③对事物的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制约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①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材料强调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发展变化过程,不同时间段认识不同,是因为当时的实践条件、实践水平不同,所以③符合题意;对宇宙认识的不断深化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④符合题意;材料突出强调人类认识的发展历程,没有强调客观对象是否无限变化,所以①与题意无关;②说法错误,因为已经被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只是向前发展了。所以,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顺利完成12天太空飞行后,回收舱于2016年4月18日16时30分准确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着陆区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把6000余枚小鼠早期胚胎带上了太空,经过数天太空旅行,小鼠早期胚胎在太空中顺利完成从细胞到囊胚的全程发育。这一实验首次证明了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完全可以发育到囊胚阶段,迈出了解开人类太空繁衍谜团的第一步。这一实验( )<br />①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世界的活动<br />②再一次印证了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br />③人的认识与实践检验密不可分、相伴而行<br />④是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实践形式<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③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根据题目,我国利用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将6000余枚小鼠早期胚胎带上了太空,经过数天太空旅行,小鼠早期胚胎在太空中顺利完成从细胞到囊胚的全程发育。这一实验首次证明了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完全可以发育到囊胚阶段,这说明了科学实验活动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世界的活动;故①入选。通过这次实验得知,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完全可以发育到囊胚阶段,解开人类太空繁衍谜团的第一步,说明了人的认识与实践检验密不可分、相伴而行,故③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可是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样人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细胞培养出需要移植的器官。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上述事实说明( )<br />①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可能有共识<br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需要不断的深化<br />③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br />④认识是不断推翻已确定的真理向前发展的过程<br />A.①③<br />B.②③<br />C.③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是人们的认识是可以达成共识的。④选项表述错误,认识可以不断向前发展,但不是以推翻原有的认识为条件,故排除。根据题目的表述,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需要不断的深化。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研人员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于去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这一发现印证了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言。新发现不仅填补了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也意味着科学家抓住了揭开宇宙奥秘的“钥匙”。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了( )<br />①世界统一于物质②构成世界的物质成分是一样的③客观世界的多样性④物质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美国科研人员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所做的预测。一旦发现了宇宙大爆炸时期的引力波,就可以揭开宇宙的各种谜团,甚至了解宇宙的开端和运行机制。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了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故①④入选。②选项表述不科学,故排除。③选项的表述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6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表明( )<br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r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r />C.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r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建国60多年来我国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这说明事物是绝对运动的,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表明存在着相对静止,说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符合题意;ABD都是说的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郑州郑州,天天挖沟”,这句民谣反映了市民对郑州城市道路频繁施工的批评。作为省会城市,郑州的市政规划没有从城市发展的现状考虑,缺少统筹考虑和长远安排。今天挖开修好的路面埋下水管道,明天又挖开埋电缆,后天再挖开埋光纤,造成了人力财力资源浪费,也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上述现象的存在是由于相关部门( )<br />①没有遵循系统优化的原则②缺少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③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④缺少整体性、联系的眼界<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题中“郑州的市政规划缺少统筹考虑和长远安排”,说明了郑州市相关部门没有从整体上去把握客观事物,没有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由此可见,①④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③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每到春节人们都要写春联,贴春联。2015年春节临近,某班老师写了一句上联“千古江山今朝新”,要求学生写出下联,既要符合写作要求,又要符合联中的哲理。下列最恰当的是( )<br />A.万事如意步步高<br />B.百年岁月当代好<br />C.日丽风和河山秀<br />D.春满人间百花艳</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该对联上联体现出的哲理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下联也应该有体现这个哲理的选项,故B选项入选。其他选项不体现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哲学原理。故排除。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绝不能灰心于困难。在漆黑的夜晚,你要想到旭日东升的美好;在寒冷的冬季,你要想到千里冰封的壮丽;在汹涌的海边,你要想到乘风破浪的豪迈。材料中的观点体现的哲理是( )<br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勇于面对挫折<br />B.既看到矛盾主要方面,又看到矛盾次要方面<br />C.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r />D.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想到明天旭日东升的美好等,这些观点都表明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勇于面对挫折,故A选项入选。B选项强调的是矛盾的主次方面,与题意无关,C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排除。D选项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A、</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共中央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2015-2020)。为制定好“十三五”,国家先后派出8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最新形势。从5月至7月,总书记习近平相继赴三省调研,并举行三场座谈会,听取18个省区市党委书记的意见和建议。9月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部署“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工作。在此基础上,十三五规划明确:我国的GDP增长率以7%为宜;要在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这10个方面重点着力并出台具体措施。<br />结合材料,分析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过程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div></div>
<div><p>【答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为制定十三五规划,国家派出多个调查组到基层单位实地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最新形势,体现了这一点。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制定好十三五规划,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前布置任务、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说明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③要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才能实事求是。(或者写“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反对夸大意识的作用,也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无所作为。”)和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整个过程体现了两者的结合,没有偏废其一。<br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过程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考生在分析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时可以根据材料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答案,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其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三,要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者有机结合。当然,考生在实际的作答中还可以从意识的能动作用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也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4月,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G20峰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一切筹备活动都要从全局出发;同时,还要注重细节,把每一个环节都考虑细致,在细节上下功夫,于细微处见品质,确保办一届精彩、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峰会。<br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的有关知识谈谈为什么筹备成功的峰会既要“从全局出发”又要“注重每一个环节”。</p></div></div>
<div><p>【答案】(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所以,筹备成功的峰会要“从全局出发”(2)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所以,筹备成功的峰会既要“从全局出发”又要“注重每一个环节”。<br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的有关知识谈谈为什么筹备成功的峰会既要“从全局出发”又要“注重每一个环节”。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是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首先考生需要答出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材料中,一切筹备活动都要从全局出发体现了这一点;之后,需要写明其方法论要求,结合材料再进行分析。其次,考生需要答出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题目中,还要注重细节,把每一个环节都考虑细致,在细节上下功夫,于细微处见品质的表述体现了这一点。</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