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节文化创新的途径同步训练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范曾是我国当代国画家的一个代表性人物。范曾指出,中国文化的发展振兴,首先要继承中华文化精华的部分,使之充分发展,不断创新,这样我们才有一个健康的文化振兴。这说明文化的健康发展(   ) ①离不开社会实践                 ②不能失去文化的民族根基 <br />③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④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br />A.②③<br />B.①②<br />C.①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中国文化的发展振兴,首先要继承中华文化精华的部分,”说明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基础,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不能失去文化的民族根基,②正确;“不断创新”说明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③正确;①④与题意不符。该题选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网载文指出,悠久的文化传统必须经过“现实”的途径,进行创新、转化,刁能成为“软实力”。这说明(   )<br />A.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br />B.体现时代梢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br />C.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文化继承<br />D.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和融合</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说法错误,不是体现的传统和创新关系,B说法正确,传统文化经过“现实”的途径,强调的是传统文化要注入时代精神,C没有体现,D没有体现,答案为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红线女从艺近70年,演过近百个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其代表作《荔枝颂》、《珠江礼赞》、《昭君出塞》更被视为粤剧唱腔的经典。她在演出《一代天骄》、《王昭君》时,在传统旦角的基础上,融入京腔、昆腔演唱艺术和西洋美声技法,创造了使海内外观众为之倾倒的“红腔”。这给文化创新的启示是(   )<br />A.要通过不断创新,弘扬中华文化<br />B.要全面继承传统文化<br />C.要吸收外来文化<br />D.要发展各种形式的大众文化</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依据题干,红线女在传统旦角的基础上,融入京腔、昆腔演唱艺术和西洋美声技法,创造了使海内外观众为之倾倒的“红腔”,说明要通过不断创新,弘扬中华文化,A正确。B本身说法不对,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C本身说法不对,要吸收有益的外来文化。D说法不对,要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故本题答案选A。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错误,是因为(   )<br />A.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br />B.任何文化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br />C.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过程<br />D.借鉴优秀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共同点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故选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蒙古·传说》以现代舞融合民族舞,借鉴欧美舞台艺术的表现手法,混搭多媒体技术,再现了蒙古族的婚礼、迁徙、庆祝及战争场面,上演了一曲清新的“跨界”民族风。《蒙古·传说》“跨界”之举取得成功说明(   ) ①运用现代科技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br />②潜移默化是传统文化的特征<br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重要保证<br />④各民族文化既要保持特色,又应博采众长<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①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不是潜移默化,③④正确,答案为D。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齐白石的一位朋友曾给他写信说:“无论作诗作文,或作画刻印,均须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这一观点启示我们( )<br />①艺术创作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br />②艺术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br />③要充分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br />④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创新文化<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③<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材料中“游历中求进境”启示我们艺术创作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①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并没有涉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没有涉及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③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现代绘画大师。他继承了我国绘画优秀传统,吸取西画之长,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者融之。”这表明( )<br />①文化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r />②文化在推陈出新中实现传承<br />③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br />④文化创新能增加传统文化的价值<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②③<br />D.①③</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徐悲鸿继承我国绘画优秀传统,吸取西画之长,创造自己独特的风格,说明文化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表明文化在推陈出新中实现传承,①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实现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举措,③选项观点错误;文化创新并不能增加传统文化的价值,④选项观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作为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的重要视觉艺术展览项目,“心灵的景象——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展”在澳大利亚拉开帷幕,渲染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从6月份开始的主题为“感受中国”的“中国文化年”,是迄今在澳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中国文化宣传活动。下列关于中澳文化交流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br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br />②要充分吸收澳大利亚文化的优秀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r />③要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断推陈出新<br />④要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倾向<br />A.①②③<br />B.①②④<br />C.①③④<br />D.①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文化具有多样性,要在交流中传播,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融合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倾向,①②④都是对文化交流的正确认识;③是文化的继承发展,不是交流传播,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级动画大师宫崎骏以清新的艺术风格,精湛的艺术功底和充满孩童般的想象与构思,宣扬生命的真善美、和平与环保等充满正能量的主题,这值得中国动画创作人员学习与借鉴的是(   )<br />A.从外来文化中寻找创新源泉<br />B.在文化创作中体现时代精神<br />C.在文化创作中要善于模仿别人<br />D.充分挖掘文化作品的商业价值</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宫崎骏的作品具有“清新的艺术风格,精湛的艺术功底和充满孩童般的想象与构思”,说明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的创新,所以B符合题意;文化源于社会实践,A错误;文化创作要善于创新而不是模仿别人,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商业价值,D排除。答案选择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文学艺术千年传承,用语方面从文言到白话的转变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文学作品的书写方式和表达习惯。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的现实生活又给她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这说明对待传统文化应该(   )<br />A.全面吸收,不断发展<br />B.体现时代精神,不断创新<br />C.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r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项全面吸收错误,C,D两项是对待外来文化如何创新,材料没体现,因此选B项。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悠久的文化传统必须经过“现实”的途径,进行创新、转化,才能成为“软实力”。这说明(   )<br />A.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br />B.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br />C.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文化继承<br />D.不同民族文化间需要交流、借鉴和融合</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必须经过“现实”的途径进行文化创新,意思是文化创新要做到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特点,体现时代精神,B说法正确;A强调文化创新中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题意不符;文化创新的实质是文化发展,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途径,不是目的,C说法错误;D是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与文化创新无关。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称“思想狂徒”的某学者在博客中发表“《论语》——中国人的宿命之书”“孔夫子——中国人的人格分裂之祖”“孔夫子是中华民族的罪人”等观点。这些观点(   )<br />A.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br />B.能促使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br />C.是“封闭主义”的表现<br />D.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某学者的观点全盘否定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ABC与题意无关,答案选D。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和创新文化的过程中( )<br />①学习外来文化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基<br />②借鉴、融合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r />③不断排除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障碍和文化竞争<br />④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br />A.①②③<br />B.②③④<br />C.①③④<br />D.①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不同的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③错误;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汉书》记载: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br />A.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本地的社会实践<br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br />C.弘扬传统文化应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br />D.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邯郸学步启示我们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故选D。其他三项与题意无关。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5月27日至6月2日期间,名为“荆楚风•两岸情--2013湖北宝岛文化交流之旅”的大型综合性交流活动将在宝岛台湾举办,湖北省部分省直单位和6个市共同组团入岛,在苗栗、彰化、嘉义、台南、高雄和台北等地举办系列文化、基层交流活动。人们期盼两岸年轻一代携手担负起中华文化继承与创新的重任。下列对文化继承、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br />A.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br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r />C.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br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继承、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的关系,可用排除法来做。A中的交流传播与题意无关,且没有体现创新,A不适合题意;B强调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与题意无关;D没有涉及继承的重要性,排除;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中发展,发展中继承,并推动文化创新,C正确的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故当选。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保护文化多样性宣言》第七条指出:“每项创作都来源于有关的文化传统,但也在同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启示我们实现文化创新必须处理( )<br />①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br />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br />③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br />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br />A.①②③<br />B.②③④<br />C.①③④<br />D.①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每项创作都来源于有关的文化传统”告诉我们要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在同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则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故①②③的表述是正确的。④说的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但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排除。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传统戏剧一直叩不开年轻观众的心扉,但京剧意象杂技剧《齐鲁风韵·粉墨》却被年轻人叫好又叫座。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大胆突破,把杂技表演、意象、艺术巧妙糅合进传统的京剧表演中,取得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效果。这表明(   )<br />A.文化创新必须迎合年轻人的要求<br />B.文化创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br />C.文化创新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br />D.以现代手段改造传统文化,就能实现文化创新</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文化创新必须迎合年轻人的要求”的观点错误,因此排除;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而不是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C表述错误,排除;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而不是以现代手段改造传统文化,,就能实现文化创新的,D表述错误;依据材料信息,答案B正确。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前,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成为一种文化时尚,不过,对“红色经典”的改编必须坚守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尊重原作的基本内涵、时代背景、主要情节,在此基础上,实现精神视野的拓展与艺术观念的更新。这要求创作者在改编“红色经典”时,必须处理好(   )<br />A.借鉴与融合的关系<br />B.吸收与传播的关系<br />C.继承与创新的关系<br />D.改造与继承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对“红色经典”的改编,必须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实现精神视野的拓展与艺术观念的更新,说明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C正确。题干中没体现借鉴其他民族或国家的文化,A不正确。B、D均与题干无关。本题正确答案选C。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位中国知名作家曾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这体现的道理是(   )<br />A.继承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主要任务<br />B.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br />C.植根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r />D.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该题考查文化创新,不是继承外来文化,而应该是批判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A观点错误;题干说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说明我们对外文化交流、借鉴的同时,必须要坚持以我为主,B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观点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而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D观点错误。本题答案选B。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显示,2014年11月1日至12日,北京空气质量均为优良级别。2014年11月7日至2014年11月12日正值APEC会期,网络热议,将这样的蓝天称为“APEC蓝”。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京津冀实施道路限行和污染企业停工等措施,来保证空气质量达到良好水平。如北京市政府先后制定了《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北京市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和“停车”、“停限产”、“停工”等10个分方案,部分市民也迎来6天的“小长假”。在这些严厉治霾的措施下,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道路畅通了,久违的湛蓝天空出现了.那么,“APEC蓝”可以常态化吗? 专家指出,这些只是权宜之计,要解决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引发的气候变化给我国自然和经济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留住APEC蓝,需要我们创新环保理念,重归“天人合一”的观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环保科技,加快构建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这是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难选择的根本出路。<br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应该如何创新环保理念,留住APEC蓝?</p></div></div>
<div><p>【答案】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创新环保理念要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实践进行环保文化创新。<br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一个具体途径。创新环保理念要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成份。<br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另一具体途径。创新环保理念要充分吸收外国的先进的有益成果。<br />④创新环保理念进行文化创新,既要反对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反对拒绝接受一切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br />【解析】此题设问范围明确,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设问指向,创新环保理念,留住APEC蓝,题的类型属于措施类,其实是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解答时,首先获取和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然后回扣教材文化创新途径的知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最后把材料与信息一一对应即可。材料中创新环保理念要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实践进行,说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材料中创新环保理念要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成份,充分吸收外国的先进的有益成果,说明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通过材料中创新环保理念进行文化创新,还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创作是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部好的作品应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用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结合材料,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讲话精神”对文艺创作者的启示。</p></div></div>
<div><p>【答案】(1)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艺创作者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艺创作者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这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3)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为文艺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文艺创作者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4)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也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br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文化创新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设问比较简单,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根据课本知识回答即可。注意知识点要与背景材料结合。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莫言“一诺”,让几代中国人“梦”想成真!莫言说“我小说中的人物确实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我不了解很多种人,但我了解农民。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山东高密市东北乡曾让他经历饥饿、焦虑、精神匮乏,但也让他找到了叙述根基与精神家园。莫言从小接受的“民间叙事教育”——听老人讲故事赋予了他天马行空、古灵精怪的虚构能量。因此,一旦遭遇当年以马尔克斯为首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潮流,即折叠变形为颇具东方色彩的“魔幻先锋”。莫言的想像力超越了人类存在的全部……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称他“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途径”的有关知识,说说莫言圆梦“诺奖”给予我们的启示</p></div></div>
<div><p>【答案】(1)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莫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社会实践是其文学创作的源泉。(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莫言从“民间叙事教育”中提取素材,汲取营养,锐意创新,体现了继承对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莫言能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体现时代性。(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莫言既借鉴马尔克斯等文学巨匠的笔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莫言的成功来自生活,离不开农民(5)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br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有关知识说说莫言圆梦“诺奖”给予我们的启示。从本题设问上看,本题的切口不大,直接考查学生对文化创新途径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以从中找出关键语句来寻找答题的突破口。题中材料“我小说中的人物确实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我不了解很多种人,但我了解农民。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体现了文化创作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伟大社会实践;题中材料“莫言从小接受的“民间叙事教育”——听老人讲故事赋予了他天马行空、古灵精怪的虚构能量”,体现了文化创作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题中材料“一旦遭遇当年以马尔克斯为首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潮流即折叠变形为颇具东方色彩的‘魔幻先锋’”,体现了文化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另外,学生还可从避免几种措施倾向的角度去简单概括。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创新,增强遂昌旅游吸引力“世界百位文化名人”之一的汤显祖曾任遂昌县令五年,在此写就了闻名中外的《牡丹亭》。近年来,浙江省遂昌县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以乡、村级特色文化节庆活动为基础,推出以农事活动、民俗文化等为内容的各种节庆活动,形成了以浙江省重点扶持的文化节庆活动——汤显祖文化节为龙头,金竹山茶油开榨节、高坪杜鹃节等20多个节庆活动为支撑的特色乡村文化品牌,吸引了近30万中外游客;同时又成功举办了《昆曲·牡丹亭》特种邮票首发式,组团赴英国、意大利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遂昌县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有力促进了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br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遂昌县是如何增强旅游吸引力的?</p></div></div>
<div><p>【答案】(1)立足社会实践。遂昌县结合当地人民群众的农事活动等具体实践,推出特色节庆活动,实现文化创新。(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遂昌县继承了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特色乡村文化品牌。(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遂昌县加强与外国文化的交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4)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既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又以开放的态度吸收外来文化。<br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遂昌县增强旅游吸引力的措施。本题的切口不大,直接考查学生对文化创新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学生必须紧紧围绕材料,并从材料遂昌县发展当地旅游业的具体措施中找出关键性语句,以进一步明确解题的突破口。本题材料中“近年来,浙江省遂昌县推出以农事活动、民俗文化等为内容的各种节庆活动”,启示学生可从立足社会实践这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角度去分析说明;本题材料中“遂昌县继承了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特色乡村文化品牌,成功举办了《昆曲·牡丹亭》特种邮票首发式”,启示学生可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一文化创新途径去分析说明;本题材料中“遂昌县组团赴英国、意大利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启示学生可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一文化创新途径去分析说明;另外,学生还可从“遂昌县既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又以开放的态度吸收外来文化”的概述中说明遂昌县在发展当地旅游业中反对 “历史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材料一:潮州陶瓷历史悠久,是我国的古瓷都和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在唐代,受长江流域灿烂文化的影响,潮州陶瓷古窑悄然兴起,此时出现制瓷工艺,潮州城郊窑场遍布,种类繁多,盛极一时。宋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除了为炉、壶、盂、罐一类日用器皿装饰之外,还结合当时的需求,进行观赏瓷器的制作,如西洋狗、狮子、人像和佛像等,其手法简练而传神,造型技艺相当高明。潮州陶瓷进入辉煌时期。 材料二:时今,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潮州陶瓷产业发展阻力重重,陶瓷工艺略显疲态,陷入困局。<br />(1)请你谈谈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br />(2)结合材料一的启示,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破解潮州陶瓷工艺发展的困局。</p></div></div>
<div><p>【答案】<br />(1)①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p><p>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也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p><p>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p><br />(2)面对当前困境,潮州陶瓷业应做到: </p><p>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潮州陶瓷行业应在陶瓷生产实践中不断的创新;</p><p>②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对传统陶瓷工艺,潮州陶瓷行业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应结合时代要求,不断进行工艺创新;</p><p>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潮州陶瓷业应加强同中外优秀陶瓷企业的交流,学习、吸收他人的优秀制作技艺,为我所用,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p><p>④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只有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潮州陶瓷业才能走出困境。</p><p><br />【解析】问题(1)要求考生请你谈谈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属于简单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结合教材,从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方面、继承对发展的作用、发展对继承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即可 问题(2)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的启示,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破解潮州陶瓷工艺发展的困局,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解答时要注意设问中的“运用文化创新相关知识”的知识限定。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包括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的知识,具体到本题,考生可以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