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选修2专题四第三节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同步训练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56年底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文章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         )<br />A.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br />B.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br />C.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r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总结了中国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论述了向外国学习的问题,他主张( )<br />A.以洋为鉴,一切照搬<br />B.分析借鉴,洋为中用<br />C.一概排斥,以我为用<br />D.全面接受,照抄搬用</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到:在一切民族、一切国家好的东西都要学,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即分析借鉴,洋为中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在建设中应处理好的经济方面的关系有( )<br />①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②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④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⑤中央和地方的关系<br />A.①②③<br />B.①②③④<br />C.①②③⑤<br />D.①②③④⑤</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①②③④⑤均符合题意,应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首先论述的关系是( )<br />A.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br />B.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br />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br />D.中央和地方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是经济关系的首位,在《论十大关系》中首先论述的是这一关系。此题选A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论十大关系》指出,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包括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这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启示是( )<br />A.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br />B.做到学习国外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一切的东西<br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br />D.要照搬西方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模式</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项的观点不是材料所指;B、D两项的观点否定了借鉴的“批判”性;C项的观点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2年3月5日至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召开。工人和农民代表大幅增加,三位农民工代表进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一方面固然说明我国民主程度不断提高,一方面也说明我国一直在贯彻毛泽东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国内的积极因素中,工人和农民是( )<br />A.基本力量<br />B.中间势力<br />C.多数力量<br />D.可以团结的力量</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应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毛泽东曾说过,你对原子弹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还是只有几分想,没有十分想呢?你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毛泽东的上述观点表明(   )<br />A.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br />B.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br />C.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br />D.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影响,相互制约</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多搞经济建设则强调经济建设地位的重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论述了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三大比例关系。他们分别是 (    )<br />A.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关系,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之关系,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br />B.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之关系,汉族与少数民族之关系、中央与地方之关系<br />C.国家、生产单位与生产者之关系,中国与外国之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br />D.中国与外国之关系,革命与反革命之关系,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之关系</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三大比例关系,只能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毛泽东这段话表明我国当时( )<br />A.以俄为师<br />B.以苏为鉴<br />C.与苏联结盟<br />D.与苏联矛盾激化</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毛泽东的这段话是在苏联暴露出一些问题后在《论十大关系》中讲的,表明我国当时“以苏为鉴”。</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党内和国内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遇到严峻的挑战。我党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性,在对待苏联经验的态度问题上,开始由“以俄为师”转为“以苏为鉴”,这种转变的目的是( )<br />A.抛弃苏联经验,走自己的路<br />B.更好地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避免“苏联模式”中的问题,少走弯路<br />C.指导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br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项“抛弃苏联经验,走自己的路”是不正确的,因为苏联模式还有借鉴意义;C项也是错误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认识,应排除D项。故选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正确的理解是( )<br />A.它是人民民主革命的基本方针,不适用于社会主义革命<br />B.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方针,与人民民主革命的方针是两回事<br />C.它是土地革命的基本方针<br />D.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B、C三项说法本身都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什么是国内外的积极因素,下面的理解错误的是( )<br />A.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br />B.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br />C.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br />D.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一切中立和反动的势力都要打倒</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势力可以分化和利用,而不是一味地打倒,故D错误,应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在对待外国经验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 )<br />A.批判和排斥一切外来的东西<br />B.学习兄弟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东西必须排斥<br />C.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所有东西,我们都应该拿来<br />D.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对于外国经验,毛泽东认为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毛泽东曾说过,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在此,毛泽东认为( )<br />A.在限制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的前提下,运用价值规律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br />B.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br />C.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br />D.要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毛泽东在此主要强调要运用价值规律管理经济,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他们(苏联、东欧国家)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你对发展重工业究竟是真想还是假想…… 你如果是真想,或者想得厉害,那你就要注重农业和轻工业,使粮食和轻工业原料更多些,积累更多些,投到重工业方面的资金将来也会更多些。”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的次序是      (    )<br />A.农业——轻工业——重工业<br />B.重工业——轻工业——农业<br />C.农业——重工业——轻工业<br />D.轻工业——重工业——农业</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国民经济计划的次序农业、轻工业、重工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论十大关系》中,对于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毛泽东的主张是(     ) ①在坚持中央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   ②坚持中央与地方的平等分权<br />③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④必须始终坚持中央的领导,所有权力归中央<br />A.③④<br />B.①②<br />C.①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毛泽东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张, ②④明显是错误的,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与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下列观点不属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要求的是(     )<br />A.在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都分应按计划生产,附有一部分计划外的生产为补充<br />B.在工商经营方面,应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br />C.在所有制方面,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r />D.在市场方面,应以国家市场为主体,附有一定范围的由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注意题中要求是不属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要求的是只有C是符合题目要求。</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材料一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报告时指出,在管理体制上,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材料二2011年5月28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省直管县(市)改革试点,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进一步理顺省、市、县(市)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积极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途径和方式。<br />(1)为什么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br />(2)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br />(1)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各方积极性的调动和提高,是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必须非常重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力争调动两个积极性。 <br />(2)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一方面我们强调要顾全大局,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地方的利益。如此,才能正确处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br />【解析】本题考查对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理解,从为什么、怎么做两个角度设问,紧扣教材基础知识,第(1)问是原因、意义;第(2)问是措施。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阅读上面材料,回答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内容或主题。</p></div></div>
<div><p>【答案】(1)这段文字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即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的各种矛盾关系。(2)明确了当时国内外存在的积极因素。即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这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br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材料说明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可用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的内容及相关知识解答。</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