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 )<br />A.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br />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br />C.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br />D.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一些人担心某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将人类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这个观点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故A入选。B错误,机器人只是人类的一种工具不可能有意识。C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D选项没有体现。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漫画《水没多深》提醒我们(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39dbad83/SYS201708151259381907446015_ST/SYS201708151259381907446015_ST.001.png" width="163" height="2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失败是成功之母<br />B.客观事实是复杂的<br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r />D.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从画面上看到,这是用一条一边非常深,而一边非常浅的河来比喻股市复杂多变,一人站在水浅处说“水没多深”,这说明事物是十分复杂的,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A和漫画没有关系。此人是在实践后获得的认识,但因为事物非常复杂,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获得认识,没有调查固然没有发言权,不全面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C不选;D的说法本身错误,因为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可以是亲身实践,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br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br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br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br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正是由于管仲正确认识了马有“识途”的功能,并利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才解决了迷路问题,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故选项②③,应选;选项①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而非意识决定物质,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动物的活动不是实践,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漫画《只顾一头》启示我们办事情要(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39dbad83/SYS201708151259385301188893_ST/SYS201708151259385301188893_ST.001.png" width="152" height="16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不断解放思想<br />B.树立全局观念<br />C.重视部分的作用<br />D.发挥主观能动性</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从漫面上来看,一只猴子坐在一个长凳子上要去接同伴从树上送下来的果子,这时因为它的重力集中到一头,凳子另一头高高翘起,凳子就会翻,结果是果子都拿不到。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顾虑周全,不能“只顾一头,不顾另一头”,要树立全局观念,因此B项正确;A、C、D三项在本漫画中都没有体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br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br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br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br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认识活动没有直接现实性,①错误;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有自身的局限性,所以要推动智库建设,集众人智慧,②正确;重视智库建设,让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③正确;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要靠实践来检验,不是靠不同认识主体的认同,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逆水行舟,一篱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br />A.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br />B.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br />C.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br />D.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前进上升运动</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逆水行舟,一篱不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故C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说法错误,量变引起质变是客观的、必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排除;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说法错误,量变引起质变,也可能是向下的、倒退的变化,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说明( )<br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br />②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br />③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br />④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材料“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的是整体优化的观点,不涉及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①不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新的战略思想布局,这说明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②正确;事物的整体功能不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③不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说明系统优化方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④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br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br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br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br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之所以听到琴声,是人的活动弹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故选项①符合题意,应选;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故选项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说法错误,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琴声与人的主观世界有关,排除;选项④说法太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一组是( )<br />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br />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br />③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br />④物有甘苦,尝之者识<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体现了辩证否定观,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为学之实,故在践履”“物有甘苦,尝之者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 )<br />A.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导致储蓄、消费结构变化<br />B.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推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发展<br />C.面临低碳经济的冲击,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将趋于减少<br />D.国际经济秩序处于新的转型期,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上升</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说法错误,“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导致储蓄、消费结构变化”体现的是物质决定意识,排除;B符合题意,“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推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发展”,这里“理论”推动科学研究发展体现的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可以入选;C说法错误,“面临低碳经济的冲击,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将趋于减少”体现的是物质决定意识,排除;D说法错误,“国际经济秩序处于新的转型期,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上升”体现的是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没有体现意识的相关内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之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由此,在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环境学。这表明实践是( )<br />A.认识的重要来源<br />B.认识发展的动力<br />C.人类认识的目的<br />D.检验认识的标准</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材料中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之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人类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由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环境学,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故选项B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式。浙江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具有典型意义,2002年该集团根据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萌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为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发展,吉利集团选择并购沃尔沃,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方案,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吉利集团于2010年8月成功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几年来,该集团业绩稳定,快速实现了转型升级。<br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p></div></div>
<div><p>【答案】①吉利集团的海外并购充分考虑了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吉利集团通过恰当选择对象,科学制定方案,从而成功实施并购,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充分发挥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③吉利集团遵循市场规则,成功并购,实现转型升级。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br />【解析】辩证唯物论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原理和方法论,我们可以结合材料中有关吉利发展案例的描述一一阐述体现的唯物论原理。材料中描述了该集团根据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萌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为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发展,吉利集团选择并购沃尔沃,意在表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战略,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描述了吉利集团选择并购沃尔沃,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方案,意在表明制定规划和方案指导工作,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可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材料中描述了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吉利集团于2010年8月成功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意在表明尊重市场规律完成收购,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外出旅游时,我们常会看到游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有人认为这种涂鸦只是个人行为,微不足道。然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一个公民的个人行为往往会被快速传播,无限放大,从而影响世人对国家形象的直观印象。<br />运用唯物辩证法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知识,说明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用自身的正能量为国家形象增光添彩。</p></div></div>
<div><p>【答案】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这要求我们要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每个公民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国家的整体形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承担起应有的责任。<br />【解析】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辨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要求你分析作为中国公民如何用自身的正能量为国家增添光彩,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是小切口试题,难度不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完成答案:首先,阐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要突出于部分对整体的作用及其方法论要求;其次,从对自身要求的角度,说明公民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国家的整体形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为国家形象增光添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美食种类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葱姜蒜椒等多种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民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br />结合材料,分析美食的创造和品鉴过程是如何体现意识作用的。</p></div></div>
<div><p>【答案】①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②美食的创造从材料的选取、佐料的搭配到烹制方式的选择,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③美食的创造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活动,体现了意识对我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④人们品尝和分享美食产生种种感慨,体现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r />【解析】本题以中华美食文化为话题背景,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考查意识作用的有关知识点。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美食的创造和品鉴过程是如何体现意识作用的,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意识的作用。解答体现类的解答题一般遵循以下几步: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指向。审读设问,明确考查的是哪一知识点或哪一知识范围,并在头脑中对此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的子知识点过电影似地快速回顾。第二步,带着设问,审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考生一定要带着问题分析材料,将知识指向和材料进行对接。材料一定要读两遍,第一遍快速浏览,了解大概;第二遍精读细读,将材料中与本题所考查知识(或知识范围)有关的语句画出来,简明扼要地标明此处体现了哪一子观点,为组织答案做好准备。第三步,作答。把知识点和材料联系起来,形成答案要点。组织答案时可以采用“子知识点+材料某处体现了这一子知识点”的格式,也可以采用“材料某处体现了某一子知识点”的格式。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意识的能动作用。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难度不大。</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要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加强政策沟通,关注我国与中亚国家经济的相互影响,制定区域合作规划和措施。加强道路联通,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贸易发展,改变与中亚国家贸易比重较低的现状。加强货币流通,虽然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依然困难重重,但要相信与中亚各国合作的前景可观。<br />联系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分析怎样加强与中亚各国的经济往来。</p></div></div>
<div><p>【答案】①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关注与中亚各国经济的相互影响。②根据已知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材料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就是建立新的联系。③事物的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改变与中亚贸易比重较低的现状。④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既要关注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又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中亚各国合作的前景是可观的。<br />【解析】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唯物辩证法总特征”,设问指向加强与中亚各国经济往来,其实是措施类解答题,因此考生首先应该明确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是联系观和发展观,然后梳理知识,主要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再次,结合中亚各国经济往来进行分析,实现原理与材料的一一对应。</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