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p><p>①三清山的风光旖旎</p><p>②葛仙山的道观 </p><p>③大猩猩在画布上爪印</p><p>④学生在公交车上给老师让座</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③大猩猩在画布上爪印不属于文化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①属于纯粹“自然”的东西,不属于文化现象。②④都属于文化现象。本题正确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 )</p><p>①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自然生成的 </p><p>③ 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自然生成的不是文化。题目中,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具有继承性,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故①③④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1年10,辛亥革命百年影像展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56张老照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100年前发生在“首义之城”武汉的那段革命风云,引起了人们对历史的追思。上述材料说明 </p><p>①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②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p><p>③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④选项与题意不符。题目中,辛亥革命百年影像展上,56张老照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100年前发生在“首义之城”武汉的那段革命风云,引起了人们对历史的追思。上述材料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故②③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中央提出文化强国目标之后,股市迅速做出了反映,文化传媒产业板块的股票价格整体上涨近25%。由此可见</p><p>① 股价波动受多种因素制约,政府宏观调控之手控制股价 </p><p>② 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给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 </p><p>③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p><p>④ 文化是综合国力基础,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党中央提出文化强国目标之后,股市迅速做出了反映,文化传媒产业板块的股票价格整体上涨近25%。由此可见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给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故②③入选。①选项错误,政府宏观调控不能控制股票价格。④选项表述与事实不符。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下列各项能够说明两者相互交融的是</p><p>A. —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p><p>B. 经济发展了文化就一定能够发展</p><p>C. 先进文化促进经济发展,落后文化阻碍经济发展</p><p>D. 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说明了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 ( ) </p><p>① 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 ② 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p><p>③ 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总是被动的 ④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①④入选。②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③选项错误,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不总是被动的。选B。</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潜移默化</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深远持久</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的文化影响</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特点</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具有持续性和相对稳定性</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点</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强调空间(“横”)的影响,文化在无形中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侧重于影响的过程和方式,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润物细无声”等</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强调时间(“纵”)的影响,经年累月所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侧重于影响的程度和效果,如“乡音难改”</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要求</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提高自身素养</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全面发展</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孔子的《论语》被公认为代表中国文化首屈一指的著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在历史的变化发展中存续下来,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 )</p><p>A. 文化是思想家的精神产品的总和 B. 文化素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获得</p><p>C. 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D.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孔子的《论语》被公认为代表中国文化首屈一指的著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在历史的变化发展中存续下来,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故D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B选项表述错误,文化素养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C选项夸大了文化经典的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校积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把学校办成“文化的大观园”,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校方之所以这样设计,原因在于 ( )</p><p>①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 </p><p>②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p><p>③ 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④ 文化活动促进经济的发展</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某校积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把学校办成“文化的大观园”,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校方之所以这样设计,原因在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故①②③入选。④选项错误,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微博具有书写快.传播广.即时交流等特点,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微博打假.微博寻人.微博求职.微博营销.微博论政……技术发展带来了新变化,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通了官方微博,称为与群众沟通的新平台。这说明,微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p><p>① 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 已成为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唯一手段</p><p>③ 文化发展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④ 决定了文化创新的方向和途径</p><p>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技术发展带来了新变化,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通了官方微博,称为与群众沟通的新平台。这说明,微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与实践活动,故①③入选。②选项“唯一手段”的表述错误。④选项错误,微博不能决定文化创新的方向与途径。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 如何全面提高广大师生的文化素养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的任务。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 )</p><p>A. 思维方式 B. 交往方式 C. 行为选择 D.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 如何全面提高广大师生的文化素养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的任务。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故D选项入选。其他选项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南非世界杯上,每当自己的队伍进了球,巴西球迷敲着鼓,跳起了桑巴舞;而法国球迷双臂前伸,双手左右翻动,跳起了法兰西舞蹈;韩国球迷穿着典雅的高丽古装,敲响了鲜族长鼓。不同国度的球迷不同的庆祝方式体现了世界文化的 ( )</p><p>A. 多样性 B. 继承性 C. 同一性 D. 稳定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在南非世界杯上,每当自己的队伍进了球,巴西球迷敲着鼓,跳起了桑巴舞;而法国球迷双臂前伸,双手左右翻动,跳起了法兰西舞蹈;韩国球迷穿着典雅的高丽古装,敲响了鲜族长鼓。不同国度的球迷不同的庆祝方式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故A选项入选。其他选项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首流行于国内的民间小调《茉莉花》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写进了他的歌剧《图兰朵》之后,《茉莉花》香遍世界,让世界认识了璀璨的中国文化艺术,领略了中国民乐艺术的迷人气质。这表明</p><p>A. 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C. 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 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民间小调《茉莉花》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写进了他的歌剧《图兰朵》之后,《茉莉花》香遍世界,让世界认识了璀璨的中国文化艺术,领略了中国民乐艺术的迷人气质。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B选项入选。A选项只强调个性,错误。C选项只强调共性,错误。D选项表述错误。</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民族文化</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文化</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表现</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的规律</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原因</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结论</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79.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从文化角度来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有( )</p><p>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p><p>②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p><p>③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新</p><p>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p><p>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所以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加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实现文化创新,促进共同繁荣,本题应选C;我们应该弘扬的是先进文化,而不是各种各样的文化,②观点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30多年来,中国人的拜年方式经历了从电报、书信到电话、短信、电子邮件、QQ乃至微博的变迁。这意味着科技进步( )</p><p>A.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p><p>B. 加快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p><p>C.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p><p>D. 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方式</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随着科技进步,人们的拜年方式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意味着科技进步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方式,D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A错误;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B错误;C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央民族乐团响应中国政府“文化走出去”的策略,频繁出访欧洲,加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文化走出去”有利于 ( )</p><p>① 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 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p><p>③ 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 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中央民族乐团响应中国政府“文化走出去”的策略,频繁出访欧洲,加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故①④入选。②③选项表述不是文化走出去带来的影响。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弟子三千,七十二贤” ,扩大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这表明 </p><p>① 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p><p>③ 教育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唯一源泉 ④ 教育在人才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③选项中“唯一源泉”的表述错误。题目中,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弟子三千,七十二贤” ,扩大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这表明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人才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故①②④入选。选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引起了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 </p><p>① 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p><p>② 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p><p>③ 表明了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 </p><p>④ 体现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题目中,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引起了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体现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表明了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故②③④入选。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搜狐网与《京华时报》从实际出发,结合新形势,探索道德建设宣传新形式,共同推出“平凡的良心”专题,“善良.诚信.担当.坚持”等优良传统引起群众的强烈共鸣,总点击量超过2亿人次。这表明</p><p>A. 网络是优秀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p><p>B. 文化创新立足实践,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p><p>C. 继承传统文化就能实现文化创新</p><p>D. 网络文化都是优秀文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A选项表述错误。网络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途径。C选项表述过于绝对。D选项错误,排除。题目中,搜狐网与《京华时报》从实际出发,结合新形势,探索道德建设宣传新形式,共同推出“平凡的良心”专题,“善良.诚信.担当.坚持”等优良传统引起群众的强烈共鸣,总点击量超过2亿人次。这表明文化创新立足实践,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故B选项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平凡的良心”取材于网民身边的凡人善举,展现当代普通百姓的精神风采,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吻合,产生了积极反响。这表明 ( )</p><p>A.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p><p>B. 文化创新满足了人们的一切需求。</p><p>C.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p><p>D. 文化形式上的创新一定获得人民群众的喜爱</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平凡的良心”取材于网民身边的凡人善举,展现当代普通百姓的精神风采,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吻合,产生了积极反响。这表明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了;故A选项入选。B选项中“一切需求”的表述错误。C选项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选项表述过于绝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下列选项能体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是 </p><p>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p><p>②独弦不成音,独木不成林 </p><p>③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 </p><p>④己所欲,尽施于人</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均体现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①③入选。②④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以华夏为号.炎黄为旗.阴阳为道.中庸为德.龙凤为图.汉字为记,凸显了中华民族的鲜明特征。这表明 ( )</p><p>①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 </p><p>② 中华文化有独具特色的内容和表现形式</p><p>③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p><p>④ 中华文化在世界多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以华夏为号、炎黄为旗、阴阳为道、中庸为德、龙凤为图、汉字为记,凸显了中华民族的鲜明特征。这表明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其有独具特色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世界多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故①②④入选。③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领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段文字所强调的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p><p>A. 源远流长 B. 博大精深 C. 异彩纷呈 D. 丰富多彩</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通过中华文明与其他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的对比——其他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中华文明却奔流不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强调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故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B、C、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 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文学艺术的这一特点反映的中华文化的特征是 </p><p>A.博大精深 B.求同存异 C.兼收并蓄 D.源远流长</p></div></div>
<div><p>【答案】 A</p><p>【解析】</p><p>试题分析: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 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故本题选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黄梅戏是我国五大剧种之一,被誉为“中国乡村音乐”,18世纪后期在皖鄂赣地区形成的采茶调基础上,吸收青阳腔.徽剧和当地民歌精华,形成自 己的特色并不断繁荣发展。黄梅戏的形成体现了</p><p>A.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B. 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p><p>C.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 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黄梅戏是18世纪后期在皖鄂赣地区形成的采茶调基础上,吸收青阳腔.徽剧和当地民歌精华,形成自 己的特色并不断繁荣发展。黄梅戏的形成体现了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故B选项入选。A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C选项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D选项表述本身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________命题。 </p><p>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悲观主义 D.教条主义</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说明做事情要立足于客观实际,每个人的长相都各有其特点,这正是自己区别于他人的所在,所以材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表现,所以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 )</p><p>A. 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p><p>B. 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p><p>C. 要不失时机促成事物发展</p><p>D. 按规律办事才能造福人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不违背农时,粮食就会吃不完。不用细密的渔网到池塘里捕鱼,那鱼鳖水产就会吃不完。砍伐林木按照一定的时节,那木材便用之不尽。材料强调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为D。B说法欠妥,AC不符合题意要求。</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7年是我国建国68周年。68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民族精神的鼓舞下,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六十八年沧桑巨变,一甲子春华秋实。成功的背后,无不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 </p><p>(1)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请说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p><p>(2)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div></div>
<div><p>【答案】(1)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p><p> (2) ①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p><p>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p><p>【解析】本题以2017年是我国建国68周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回答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本题难度相对较小,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考生主要回答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与自强不息即可。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本题考查的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故主要从民族精神的地位、作用与意义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问题?其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p></div></div>
<div><p>【答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p><p>包括两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p><p>【解析】本题是一道简答类题目。这类题目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记忆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其包括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叫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