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58:21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人无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    )</p><p>①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属于世界观范畴</p><p>③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观。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是属于世界观范畴,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世界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③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阿凡达》全球票房达到26.3亿美元,创历史之最。《阿凡达》之所以成功,除了超凡的想象力和先进的技术之外,通片所宣扬的普世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也功不可没。“阿凡达”是梵语,意为神灵降落在人间的化身,这说明《阿凡达》吸收了印度文化的精华。而通片所宣扬的万物有灵、天人合一,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主要的是,生态环保、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甚至是爱惜异类动植物,所传达的则是全球化时代的普世价值观。正因为如此,印度人、中国人、欧美人,在看《阿凡达》时都会产生强烈共鸣。这体现了</p><p>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p><p>③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电影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阿凡达》这部影片吸收了印度文化的精华,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还有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甚至是爱惜异类动植物的普世价值观,正因为如此,印度人、中国人、欧美人,在看《阿凡达》时都会产生强烈共鸣。这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故①②入选。③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④选项错误,电影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2015年世界哲学日致辞中指出,世界哲学日的核心理念是,人们深信哲学可以为造福人类、推动和平、解决复杂问题作出重要贡献,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也曾经笑谈:“哲学,就是对无解的问题做出费解的回答。”他们强调哲学的作用在于</p><p>①培养人们的批判性精神以变革社会 </p><p>②推动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以造福人类 </p><p>③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科学的方法 </p><p>④提供人类个体解放和集体解放的力量</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作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人们深信哲学可以为造福人类、推动和平、解决复杂问题作出重要贡献,体现了哲学能够培养人们的批判性精神以变革社会,提供人类个体解放和集体解放的力量。①④符合题意。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高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推动具体科学的发展,②错误。哲学为具体科学提高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不提供具体科学方法,③错误。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传统文化须敬畏。有人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逐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这种观点</p><p>①认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体现了人有深远持久的特点</p><p>③强调对传统文化要革故鼎新    ④肯定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特点。材料中观点表明对传统文化不能简单抛弃,这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也体现了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与这种观点无关,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网络流行语“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2014年被“美国在线”录入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引发大量网民围观。这表明</p><p>①现代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p><p>②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志</p><p>③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p><p>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p><p>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网络流行语“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被“美国在线”录入俚语词典,这说明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说明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故①③符合题意。②与题意无关,题中并不能体现出人类文明程度,排除;④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并称中国四大名著,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学艺术的魅力。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p><p>①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     <br />②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p><p>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br />④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作用,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①②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山东昌乐县发现的“昌乐骨刻文”,证明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作为文明标志的文字,把现有认知的中华民族文字史提早了1000年左右,对于中国文明史有重大意义。另外宁夏回族自治区大麦地岩画中的图画文字,也可能是比甲骨文年代更为久远的原始文字。我国更更久远的文字的发现说明</p><p>A. 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丰富成果    B.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p><p>C.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D. 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我国更久远的文字的发现说明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B正确且符合题意;A C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民间的剪纸作品多以中国的喜庆表达方式为主,如龙凤呈祥、喜鹊登枝、喜花、灯花、礼花等。这说明</p><p>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p><p>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p><p>③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p><p>④传统文化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我国民间的剪纸作品多以中国的喜庆表达方式为主,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传统文化的作用在材料中未涉及,应排除;①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说,当今社会人性冷漠,好人难做。这种情形的确有,然而我们身边更多的是温暖—一“最美妈妈”、“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他们用良知和善举,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故此要</p><p>A.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B.宣扬道德模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p>C.将社会公德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D.在全社会大力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题中材料“有人说,当今社会人性冷漠,好人难做。这种情形的确有,然而我们身边更多的是温暖—‘最美妈妈’、‘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他们用良知和善举,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这启示我们既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要积极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来引导人们的行为。由此可见,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D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故C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无德无才是废品(庸人),有德无才是半成品(好人),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小人),有德有才是精品(贤人)。”这一比喻表明(     )</p><p>①科学文化修养比思想道德修养更重要          </p><p>②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p><p>③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有机统一的    </p><p>④科学文化修养比思想道德修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p><p>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有机统一的,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由此可见,科学文化修养比思想道德修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题中材料“无德无才是废品(庸人),有德无才是半成品(好人),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小人),有德有才是精品(贤人)”,强调的是真正的人才既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由此可见,③④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没有轻重之分,片面地强调哪一方面都是不正确的,故①②两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严打网络色情,严厉查处了一批传播淫秽色情内容的非法网站和违规转发黄色手机短信图片的运营服务商。这表明</p><p>①要避免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危害文化市场</p><p>②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p><p>③应提供以流行文化为主的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p><p>④要发展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p><p>A.①②&#xa0;&#xa0;&#xa0;&#xa0;B.②③&#xa0;&#xa0;&#xa0;&#xa0;C.①④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 D</p><p>【解析】考查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选择。这一现象是由自发性导致的,而不是盲目性。流行文化不一定是有益的、健康的文化,所以①③的说法不准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市文化部门重点支持县级文化馆、乡镇文化馆、社区文化馆、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这些举措的重要意义在于 </p><p>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p><p>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新思潮 </p><p>③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p><p>④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p><p>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是中央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特点的高度概括。本题材料中“文化部门支持县级、乡镇、社区文化馆以及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是政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这将有利于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由此可见,③④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并未涉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方面的问题,故①②两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培育“四有”公民:</p><p>①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br />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p><p>③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p><p>④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①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全社会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志愿服务者。我国政府的这一做法:</p><p>①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②有利于抵御外来文化,反对文化霸权</p><p>③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      ④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p><p>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全社会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志愿服务者。我国政府的这一做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故①④入选。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③选项错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p><p>①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r />②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p><p>③坚持科学的实践观    <br />④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摸着石头过河”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科学的实践观,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有: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p><p>②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p><p>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p><p>④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p><p>A. ②①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项符合题意;“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②项不合题意;“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③项不合题意;“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④项符合题意。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黑格尔曾这样评价苏格拉底,“他的生活和他的哲学是一回事,但他的哲学活动绝不是脱离现实而退避到自由纯粹的思想领域中去”。由此可以看出</p><p>A. 哲学是照进现实的一面镜子,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p><p>B. 哲学不是悬于空中的思想楼阁,而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p><p>C. 哲学并非凭空产生,哲学智慧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p><p>D. 哲学都要反应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C适合题意;哲学是对现实的反映,但不一定是真实写照,A是错误的;B是强调哲学的作用,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真正的哲学要反应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D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是遭人误解最久、最深的一门学问。可以说它不是科学,也可以说它是最抽象的科学。这句话中前后两个“科学”分别是指</p><p>A. 具体科学 朴素的、零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B. 具体科学 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p>C.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之科学</p><p>D. 现世的智慧,文化的活动灵魂 科学之科学</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是系统的。故A、C、D三项说法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从哲学基本派别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分类,组合正确的一组足</p><p>①学以致用      ②按图索骥      ③掩耳盗铃      ④刻舟求剑</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一是二者何者是世界的本源,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②③属于唯心主义,适合题意;①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不适合题意;④是没有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斗缕,恒念产后力维艰。”“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然而,当今“舌尖上的浪费”令人触目惊心。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厉行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已经刻不容缓。</p><p>材料二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有代表递交提案,建议将“勤俭节约”纳入基本国策,坚持不懈地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不断提升公民的节约意识,使之成为公民基本的道德准则,自学提高道德素质。</p><p>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树立勤俭节约意识的原因。</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文化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有利于推动经济、政治的发展。②文化塑造人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④树立勤俭节约意识也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有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p><p>【解析】本题以继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本题属于典型的外延式主观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把握和知识迁移能力。解答本题的思路是以“勤俭节约”为中心,从国家、社会、个人、思想道德建设等不同角度分析其作用,结合文化生活知识。本题是原因类题目,注意此类主观题的答题模式。</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材料:在二万五千里征程中,红军在敌人围追堵截下,忍饥挨饿,长途跋涉,身着单薄衣衫翻越空气稀薄的雪山,冒着枪林弹雨冲过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无数动人故事,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p><p>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伟大长征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中,需要弘杨长征精神,这体现了我国高度的文化自信。</p><p>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②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和精神支柱。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符合人民的根本愿望和时代潮流。弘扬长征精神,能坚定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它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巨大的精神价值和强大生命力。</p><p>【解析】伟大长征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中,需要弘杨长征精神,这体现了我国高度的文化自信。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问题指向是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具体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文化自信的含义、中华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作用、长征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长征精神与文化自信的关系、长征精神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系等方面来分析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能不断丰富中华民族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激励全体人民为振兴中华努力奋斗。 </p><p>材料二: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书法进课堂”等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部署要求,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该活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素质和境界,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p><p>(1)结合材料一: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为何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p><p>(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意义。</p></div></div>
<div><p>【答案】(1)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p><p>(2)①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辨识能力,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②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③有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p><p>【解析】本题分别以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考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为何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本题考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一中“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能不断丰富中华民族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激励全体人民为振兴中华努力奋斗。”这一有关键信息,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重要性)和必要性等角度来回答。</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意义,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问题指向是说明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从材料二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转化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来组织答案: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现,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读书活动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有利于更好地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辨识能力,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读书活动提升了人们的素质和境界,有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另外,材料中出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考生可由此答出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