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班以“应该‘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因此,我主张深阅读”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   )</p><p>A. 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p><p>B. “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文化需要</p><p>C. “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p><p>D. “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表现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通过“深阅读”能够使人具备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和叩问心灵的力量,有助于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说法绝对,C错误。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p><p>A.文化对政治、经济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p><p>B.民族精神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p><p>C.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p><p>D.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的文化对政治、经济有重要的促进作用,A是错误的;民族精神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B是错误的;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D是错误的;民族精神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C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p><p>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p><p>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p><p>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p><p>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④选项表述错误,题目强调了通过现代传媒,让我们的中华餐饮文化更具有魅力而不是内涵。《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而且通过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故①③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快速的键盘输入取代了手写汉字,汉字的日常书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光明网曾做过“汉字书写调查”,85.2%的被调查者认为,全民的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请你撰文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文章的标题可为</p><p>A. 书写汉字,传承文化</p><p>B. 书写汉字,批判继承</p><p>C. 立足实践,创新汉字</p><p>D. 普及书法,古为今用</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故书写汉字,传承文化,A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以下古语蕴含的思想依次是( )</p><p>①“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摘自张载《西铭》</p><p>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荀子》 </p><p>③“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摘自《左传》 </p><p>④“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p><p>A.民本、仁爱、诚信、正义 B.仁爱、民本、诚信、正义 </p><p>C.诚信、民本、正义、仁爱 D.正义、仁爱、诚信、民本</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人类万物都是天地所生,统治者与人民,人与人之间的爱要像爱同胞手足一样,①体现的是仁爱思想;“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说,百姓能够拥戴君王为王,也同样有力量废除君王,就像水可以载动船只,也可以淹没船只,②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意思是,信用是一个国家的珍宝,是百姓所依赖的,③体现的是诚信思想;“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意思是仁爱的人,言行合乎正义,不谋个人私利,宣明大道而不计较功利,体现的是正义思想。B正确且适合题意;ACD说法都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p><p>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p><p>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p><p>④主流媒体能够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体现了此观点;②错误,应是有助于提高大众文化影响力;材料中央视推出的节目在传递正能量,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④错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但不能决定文化发展方向。故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柏拉图说“美的东西是美使它美的”。下列选项中与柏拉图观点蕴含相同哲理的是</p><p>A. 未有此事,先有此理</p><p>B.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p><p>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p><p>D. 古今易俗,新故异备</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柏拉图的观点认为,美的东西不是它本身美,而是“美的理念”让它美,这是客观唯心主义,与之相对应的是A。B中的“心”,代表的是主观唯心主义,CD都是辩证法观点,正确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谁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 。从哲学上看,这一段歌词所反映的问题是</p><p>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p><p>③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④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谁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是探讨世界是什么的,也就是世界的本源问题。在哲学上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故本题选C项。②④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  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 《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p><p>材料二  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它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增添绚丽的色彩。</p><p>    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p><p>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发展历程</p></td><td style="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重要成果</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创立毛泽东思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就</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改革开放时期</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p></td></tr></table><p> </p><p>(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p><p>(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分料二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p></div></div>
<div><p>【答案】(1)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p><p>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p>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p><p>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p><p>(2)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p><p>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p>③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p><p>【解析】本题材料一以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材料二以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限定为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材料中,“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可以从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可以从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 《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等,可以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p><p>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分料二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本题属于启示类主观解析试题。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归纳为什么要这样做。故本题考生在充分解读材料的基础上,着重可以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及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等角度进行展开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  2012年5月14日,在央视首播的七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反响,不仅收视率屡创新高,还引发了社会对美食、民俗、文化认同等话题的热烈探讨,更带来了商机一-地方特产热.卖,以“美食之旅”之名_使旅游线路成为热门。一部纪录片同时火爆了媒体、商家和产业。无独有偶,《中国好声音》的走红和《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有异曲同工之妙。浙江卫视引进全球热播的 TAe Voice,节目一开播,便以创新的节目形式、真挚的声音和情感艳惊四座,被网友誉为“耳尖上的中国”。</p><p>(1)请结合《舌尖上的中国》,谈谈优秀文化作品对人的影响。</p><p>(2)为什么《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带来了如此大的商机?</p><p>(3)结合The Voice对我国观众的影响,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捧,带来了商机,体现了优秀文化作品对人们实践活动的导向作用。</p><p>②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社会各界对《舌尖上的中国》的强烈反响,体现了优秀文化作品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激发人们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p><p>(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优秀的文化对经济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在现代社会中, 文化消费和需求越来越突出,优秀文化产生的经济效应越来越大,它不仅促进了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带动了地方特产和旅游等的消费。</p><p>(3)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受到尊重。</p><p>②要平等地对待各民族和各国的文化。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相互借鉴,和谐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p><p>③要积极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The Voice受到我国观众的喜爱表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交流,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p><p>【解析】本题以央视首播七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要求结合《舌尖上的中国》,谈谈优秀文化作品对人的影响。该题的原理指向性明确,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和理解,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几个方面,结合材料《舌尖上的中国》进行具有阐释。</p><p>(2)本题考查为什么《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带来了如此大的商机,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舌尖上的中国》属于文化现象、居大的商机属于经济,故本题是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优秀的文化对经济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p><p>(3)本题要求结合The Voice对我国观众的影响,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属于措施类试题。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就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推动文化的交流传播,主要从正确的态度、遵循的原则、做文化交流的使者角度分析回答。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我国出现了信仰迷失、价值取向扭曲、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归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希望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这一体系内涵丰富,但不够简明、不便于群众传播践行。在总结群众实践、吸取中华文化传统精华、借鉴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的提炼,把高深的理论变成了老百姓看得懂、记得住的价值信条,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p><p>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过程。</p></div></div>
<div><p>【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变化的现实。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24字核心价值观的变化,体现了实践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深化过程。从总结实践到吸取传统精华、借鉴人类文明,从不便传播到看得懂、记得住,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p><p>【解析】本题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归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希望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过程。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材料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变化的现实,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24字核心价值观的变化,体现了实践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可以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从总结实践到吸取传统精华、借鉴人类文明,从不便传播到看得懂、记得住,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可以从认识的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