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58:06

江西省南昌一中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仿真题(A题) 政治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中华骄傲,是文化的骄傲,是民族的自信。第四节课“文以载道”带领大家学习古典文化之美。文学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情怀和志向,字里行间,有意境、有韵味、有风骨,回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共鸣。翻开一本书、读上一首诗,就像乘着文学的小船,漫游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说明(    )</p><p>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p><p>③文学作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翻开一本书、读上一首诗,就像乘着文学的小船,漫游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说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①④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影响人的深远持久特点,②项与题意不符;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项说法错误;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巴陵戏新编历史剧《远在江湖》通过滕子京当政岳州府后除弊兴利的一系列举措,以现代人思想感情为观照,着力塑造了一个有“家国情怀”“天下担当”的勤政爱民的“公仆”形象。剧中所塑造人物滕子京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也让更多的观众通过这部作品了解了巴陵戏。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p><p>①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p><p>②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p><p>③文化继承的内容是否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是文化创新的关键</p><p>④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新编巴陵戏历史剧《远在江湖》以现代人思想感情为参照,着力塑造了一个有“家国情怀”“天下担当”的勤政爱民的“公仆”形象,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材料启示我们,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只有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②④项符合题意;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前提,①项说法错误;文化创新的关键是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这说明,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p><p>①必须更高地举起伟大的抗战精神的火炬</p><p>②必须把弘扬抗战精神作为当前国家工作的重心</p><p>③必须把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p><p>④必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明,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更高地举起伟大的抗战精神的火炬,把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①③项符合题意;当前国家工作的重心仍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项说法错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是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作用和必须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三角”组合最新导演创作的印象系列第六部作品《印象普陀》,在浙江普陀揭开全球首演的帷幕。印象系列的六部作品虽同冠“印象”之名,但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气质、风韵。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p><p>A. 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p><p>B.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五彩缤纷、丰富多彩</p><p>C.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p><p>D. 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文化特征</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气质、风韵。”说明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由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文化特征,不同的思想文化,不同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ABC本身正确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是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中华骄傲,是文化的骄傲,是民族的自信。一笔一划,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横平竖直,承载着中华文明厚重的底蕴和价值。第一节课“字以溯源”为同学们讲述了前辈们为了传承、保护汉字而坚守一生的故事。重视汉字的传承和保护是基于(    )</p><p>①汉字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p><p>②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p><p>③汉字演变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的历程</p><p>④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厚重的底蕴和价值,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必须重视汉字的传承和保护,①④项符合题意;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②项说法不准;材料强调的是汉字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价值,没有体现汉字演变的历程,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卫视频道以建设“主流媒体、公益频道”为目标,着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打造自办精品文化栏目,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公益电视服务和良好的收视体验。该频道这样做是基于(    )</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    ②大众传媒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p><p>③多元的文化生活需要主流媒体正确引导    ④流行娱乐的文化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该频道这样做是基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而多元的文化生活需要主流媒体正确引导。只有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打造自办精品文化栏目,才能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公益电视服务和良好的收视体验。①③项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途径,②项说法错误;流行娱乐的文化并不都是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材料表明(    )</p><p>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p><p>②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p><p>③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p><p>④文化创造必须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上述材料中的“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强调的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同时人民是文化创新的主体;题肢①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题肢③首发错误,因为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历时6年建成的广东省博物馆,将藏品16.6万余件(套)及镇馆之宝等免费全面向市民开放,产生巨大社会效应。请你为广东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活动确定一个合适的宣传标题</p><p>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p><p>B.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p><p>C.变革文化传播方式,促进广东精神文明建设    </p><p>D.大力发展文化普及,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材料中广东省博物馆免费全面向市民开放,这一做法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免费开放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因此答案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发展文化产业,因此A不符合题意;C变革文化传播方式的说法不符合题意;通过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无法做到大力发展文化普及,因此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某地启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三下乡”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是因为(    )</p><p>A. 教育是实现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B. 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自发形成的</p><p>C. 精神文明创建可以培育文明风尚    D. 这些活动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大众传媒是当今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排除;选项B表述错误,因为人的素养是自觉参与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因为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6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草案)》正式在公众面前亮相,经人大网站公布,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9月1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表决通过,并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通过国家立法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等进行规范的文化价值在于(   )</p><p>①维护国歌尊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p><p>②弘扬民族精神,充分发挥“主心骨”的指导作用</p><p>③提升国家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④建设精神文明,从根本上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p><p>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通过法律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等进行规范,这有利于维护国歌尊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①正确;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与材料无关,②不选;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等进行规范,这有利于提升国家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正确;通过法律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等进行规范,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9月20日是全国第十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各地纷纷发出倡议,制定标语,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树文明新风尚。这些做法(    )</p><p>①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p><p>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道德滋养    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p><p>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各地纷纷发出倡议,制定标语,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树文明新风尚。这些做法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道德滋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①③适合题意,排除④;②中的根本保证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  如果说乡愁是对故乡的深深怀念——怀念青山绿水,怀念父老乡亲,也怀念温暖的乡音,乡音是故乡记忆的依托。当下中国所处的时代,正是人口频繁流动和城市化速度之快史无前例的时代,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国人而言,最大的乡愁,则莫过于传统乡音——方言的遗失。</p><p>在电视中,在广播里,在最通行无阻的网络世界中,普通话是中国人使用最为普遍的语言。相比之下,方言作为一种主流之外的“亚语言”,传承路径却愈加逼仄。在逐步失去大众媒体平台的依凭之际,方言作为一种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陪伴,正滑入岌岌可危的境地。</p><p>这些年的全国两会和地方各级两会,均有代表就方言问题递交议案、提案,呼吁社会关注方言、保护方言,留住乡音里的乡愁。</p><p>(1)结合材料与所学文化知识,阐明代表关注方言、保护方言的理由。</p><p>(2)在方言岌岌可危的今天,请就如何留住乡音里的乡愁提两条建议。</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历史演进具有重要作用。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p><p>②关注方言、保护方言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p><p>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方言体现了文化区域性的特点,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保护方言资源,有利于传承地方特色文化。</p><p>(2)示例:家庭是传承方言的土壤,鼓励家庭成员在家说方言;挖掘当地方言资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方言进行采集并妥善保存;方言走进校园,推进校园方言教育;等等。</p><p>【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与所学文化知识,阐明代表关注方言、保护方言的理由。</p><p>代表关注方言、保护方言,主要是因为方言承载着区域或地方的文化历史价值,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可运用文化遗产、中华文化的特点等知识,阐明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关注方言、保护方言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保护方言资源,有利于传承地方特色文化。</p><p>(2)在方言岌岌可危的今天,请就如何留住乡音里的乡愁提两条建议。</p><p>建议一定要围绕挖掘、保护和传承方言这一主题来提,如鼓励说家乡话、演地方剧、开设地方课程、让方言走进学校等,要具体且有操作性。</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文化建设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培养和弘扬了民族精神,提高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了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p><p>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青年学生应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p></div></div>
<div><p>【答案】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p><p>②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p><p>③积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并不断为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p><p>④立足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博采国外文化之长。</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青年学生应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p><p>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民族精神、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共同思想基础等,运用教材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内容知识,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并结合青年学生应立足社会实践,身体力行等加以说明。</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省南昌一中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仿真题(A题)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