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58:00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巩固练习试卷3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针对社会关注的多校划片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时表示,多校划片是各地在解决单校划片带来的问题中探索出来的办法,是目前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举措之一,建议全国推广多校划片,但不意味着都要划片,建议各地结合实际采取合适的办法。建议所包含的唯物论道理是(&#xa0;&#xa0;&#xa0; )</p><p>①尊重了学生入学具体的客观实际情况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p><p>③坚持了辩证唯物论科学的辩证否定观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建议全国推广多校划片,但不意味着都要划片,建议各地结合实际采取合适的办法。”建议尊重了学生入学具体的客观实际情况,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①④项符合题意;②③项不属于唯物论道理,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新医改进程中,政府构建了药品集中采购的新机制。但是一些廉价救命药因为利润微薄甚至亏本,很多厂家不愿意生产。针对新问题,我国力推的“药改”,将对药品集中采购办法进行完善,力图建立廉价“救命药”的供应保障机制。这体现的哲理有</p><p> ①新事物的发展离不开自我的不断否定</p><p>②矛盾推动若事物一直处于前进发展之中</p><p>③新水物战胜旧事物的途径是辩证否定</p><p>④新事物通过肯定基础上的否定不断完善</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中的药品集中采购新机制是新事物,新事物不断克服自己的缺点,发展自己的优势,从而实现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既肯定又否定的辩证否定过程,是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过程,因此,①和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位学者指出,我们很容易成为自身成功的受害者,比如成功的制度更容易僵化,因为人们往往会满足于早期的成功,而不想改变。这给我们的辩证唯物论启示是(&#xa0;&#xa0;&#xa0; )</p><p>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 处理问题要一切从实际出发</p><p>C. 事物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中    D.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人们往往会满足于早期的成功,而不想改变。这给我们的辩证唯物论启示是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顺应时代发展,适时改变自己。B项符合题意;AC项不属于辩证唯物论启示,与题意不符;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烟草天蛾毛虫专吃烟草植物,在此过程中摄人大量尼古丁。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烟草天蛾毛虫把尼古丁保留在自己的血液中,遇到掠食者时就把它们喷出来。生物学家说,正是生物之间无休止的较量,才造就了如此缤纷的世界。从材料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的哲理是</p><p>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p><p>②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p><p>③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p><p>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p><p>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正是生物之间无休止的较量,才造就了如此缤纷的世界”中的“较量”体现的是矛盾的斗争性,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造就了缤纷世界,说明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①③正确;②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材料中强调自然界的联系,没有强调人类的意识,④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实现“中国梦”是确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前提,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要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追逐“中国梦”,这说明</p><p>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p><p>②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p><p>③矛盾双方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p><p>④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 </p><p>A.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 ②④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即它们是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①说法正确;实现“中国梦”是确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前提,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这体现了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③说法正确;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②表述错误排除;④与题意不符。该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总是需要睡眠的,但有人酣然入睡,亦有人寝不安席。酣睡者、不眠者都有其具体的原因。由此可见(   )</p><p>A.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p><p>B.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p><p>C.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有条件的</p><p>D.意识对人具有激励作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其次要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题中“人总是需要睡眠的”说明了矛盾具有普遍性;但“酣睡者、不眠者都有其具体的原因”这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由此可以得出题中材料体现了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答案A正确;B表述有误,应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和题意无关;D表述有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体现了(&#xa0;&#xa0; )</p><p>①理想信念是指引人生道路正确前行的条件 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p><p>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xa0;&#xa0;    ④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选项说法错误,理想信念不一定是指引人生道路正确前行,故排除。材料:“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③选项说法正确。④选项与题意无关,材料中没有体现自在事物的联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菜根谭》说:“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哲理与之一致的是</p><p>A.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p><p>B.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p><p>C.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p><p>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蕴含的哲理是矛盾的双方相比较而存在,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而制约。故C选项蕴含的哲理与题目表述一致。A选项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B选项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不同;D选项体现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9月,美国航天局科学家展示了他们所谓的迄今为止有关火星上存在水的最确凿证据:随季节变化的条纹状含盐流水痕迹。科学家还能够探测到浸满水的高氯酸盐分子的存在。这一发现使火星上存在生物的可能性变得更大了。这些发现进一步证明了( &#xa0;&#xa0;&#xa0;)&#xa0; </p><p>①事物总是在运动变化发展中不断自己暴露和展现其本质&#xa0;                     </p><p>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p><p>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        </p><p>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p><p>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美国航天局科学家展示了他们所谓的迄今为止有关火星上存在水的最确凿证据,使火星上存在生物的可能性变得更大了。这些发现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人们可以正确地认识物质世界的现象及其本质。②③项符合题意;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自己无法完成,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不断探索。①项说法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2月,四川卫视推出《诗歌之王》节目,创新性的将经典的诗歌文化与原创音乐重新结合,以精炼的诗为歌词,与音乐碰撞出火花,一方面让经典诗歌得以流传,另一方面,也拉近大众与诗歌之间的距离,真切的体会到诗歌之美。这在哲学上给我们的启示是(&#xa0;&#xa0;&#xa0; &#xa0;)</p><p>①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p><p>②坚持辩证否定观,用扬弃的方法对待事物的发展</p><p>③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要在同一中把握斗争    </p><p>④正在处理和把握事物的联系促进事物的发展</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四川卫视推出《诗歌之王》节目,创新性的将经典的诗歌文化与原创音乐重新结合,一方面让经典诗歌得以流传,另一方面,也拉近大众与诗歌之间的距离,真切的体会到诗歌之美。这在哲学上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坚持辩证否定观,用扬弃的方法对待事物的发展,要学会正确地处理和把握事物的联系以促进事物的发展。②④项符合题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①项说法错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丰富了人们对饮食的需求。但是,使用时要严格控制其添加量,因为食品添加剂超过一定剂量时会显现其对人体的毒害性。材料体现的哲理有</p><p>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p><p>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 </p><p>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p><p>④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注意把握事物量的变化 </p><p>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会给人类带来一些好处,但使用过量的话则会带来危害,说明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我们看问题时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同时也能说明事物的变化超过一定的度会引起其性质的改变,因此我们要注意把握量的变化,②④符合题意,应入选。①③与题意无关,所以排除,答案应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全国假日办运行14年来,在保证国民休好公共假期、维持假日市场平稳运行、拉动假日旅游经济方面功不可没,但是国民针对全国假日办的吐槽,也折射出目前老百姓休假、旅游的现实困境。这种看法(  )</p><p>①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p><p>③既把握了主要矛盾,也看到了次要矛盾 &#xa0;&#xa0;&#xa0;&#xa0;&#xa0;&#xa0;&#xa0;     ④着重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全国假日办运行14年来,在保证国民休好公共假期、维持假日市场平稳运行、拉动假日旅游经济方面功不可没,但是国民针对全国假日办的吐槽,也折射出目前老百姓休假、旅游的现实困境。这种看法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做到了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②④项符合题意;观点不涉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①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对全国假日办的评价,不涉及主次矛盾关系,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最热经济关键词。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xa0;&#xa0;&#xa0; )</p><p>①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p><p>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p><p>③同一事物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实现同一</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这是因为同一事物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侧成了目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侧重点,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③项符合题意;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①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矛盾的特殊性和主次矛盾,不体现矛盾两个方面属性的关系,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向深入,2014年2月,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会议要求,在这一活动中,各省区市党委要高度重视,抓好领导协调工作;市县党委要切实履行活动直接责任人的责任,精心组织;乡镇街道党委要积极参与,自觉行动。这一要求(  )</p><p>①坚持了系统优化的方法,注重了事物的整体性 </p><p>②承认了个性与共性相互联结,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p><p>③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p><p>④坚持了实践的观点,看到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层层分工,各有任务,齐抓共管。坚持了系统优化的方法,注重了事物的整体性。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①③项符合题意;这一要求没有体现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也没有强调改革的动力问题,②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骤然翻起的浪花。”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的关于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哲理是(&#xa0;&#xa0;&#xa0; )</p><p>A.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p><p>C.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D. 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主次矛盾</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的关于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哲理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项符合题意;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曹植七步诗中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其实,曹植和曹丕如果不是“同根生”,曹植的才华和抱负就不会对曹丕的皇位构成威胁。故两兄弟的真实关系应该是“只缘同根生,相煎分外急”。由此可知</p><p>A.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p><p>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p><p>C.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p><p>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正因为曹植和曹丕属于“同根生”,才引发了争夺皇位的斗争,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A项符合题意;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而不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矛盾的斗争性,没有强调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C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看到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启示我们看问题时要坚持</p><p>A. 联系的观点    B. 发展的观点    C. 静止的观点    D. 一分为二的观点</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对互联网的客观全面分析,启示我们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D项符合题意;AB项均与题意不符;静止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是错误的,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gt;指出,今年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相机调控”强调政府要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相机调控”的哲学依据是</p><p>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xa0; 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p><p>③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相机调控”强调政府要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相机调控”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④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解决矛盾而不是认识事物,①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体现的是矛盾的特殊性而不是矛盾的普遍性,②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新常态”是“习式热词”之一。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袭的发展状态,用以表达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告诉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从哲学上看,“新常态”说明</p><p>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p><p>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p><p>③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          </p><p>④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告诉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体现了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②正确;“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袭的发展状态”体现了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④正确;①③与材料无关。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日,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在与韩国棋王李世石的围棋对决中,以4:1取胜,成为人们关注和谈论的焦点,有专家预言人类2.0时代即将来临,人脑终将结合电脑,人类应学习如何驾驭智能机器人,携手进入新人类文明时代,以下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p><p>①矛盾具有特殊性,不能以此否认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p><p>②矛盾具有同一性,人类和机器人可以合作共赢、共创未来</p><p>③人工智能虽能独立思维,但主导权仍掌握在人类手中</p><p>④人工智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某些功能是可以超越人类的</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我们不能因为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在与韩国棋王李世石的围棋对决中以4∶1取胜而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①正确;②不选, 因为机器人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我们不会与机器人合作;③不选, 因为机器人没有思维意识;④正确,因为机器人在某些方面确实可以超越人类,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曾作出这样的比喻:“高中阶段就像一个人的腰,腰间无力,今后干什么都不行。”高中阶段在人生中如此关键,我们必须珍惜时光,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为今后成才打好基础。这就是说要</p><p>A.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p><p>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p><p>C.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p><p>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为今后成才打好基础”体现了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故A正确且符合题意,当入选;B不符合题意,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比较而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解题时可注意以下字眼,如“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优劣”等,排除;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央视辞职的柴静,推出了她自费百万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再次唤起了公众对环境的关注。针对空气污染的严峻形势,中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既要在全面治理污染的框架下通盘考虑,进行总体设计,又要突出重点,加大对空气污染的治理力度。这一做法遵循了</p><p>①科学的系统优化方法&#xa0;&#xa0;&#xa0; &#xa0; ②主次矛盾的统一&#xa0;     </p><p>③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 &#xa0;&#xa0;&#xa0;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通盘考虑”、“总体设计”体现了科学的系统优化方法,①符合题意;“又要突出重点”体现了主次矛盾的统一,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③不选;材料没有体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下列选项与材料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p><p>A.见微知著      B.弄巧成拙       C.心物一体    D.舍本求末</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选项A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选项C否定了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故排除;选项D强调办事情要抓住重点,不能颠倒主次矛盾关系,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很多时候,“人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下列与各话与材料寓意一致的是(   )</p><p>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②兵强则灭,木强则折</p><p>③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     ④蝉噪林静,鸟鸣山更幽</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人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体现了矛盾同一性的特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不选;“兵强则灭,木强则折”体现了矛盾双方的转化;“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体现的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不选;“蝉噪林静,鸟鸣山更幽”强调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本题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td colspan="2" style="width:13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br />&#xa0;</p></td><td style="width:13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的同一性<br />&#xa0;</p></td><td style="width:132.4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的斗争性<br />&#xa0;</p></td></tr><tr><td rowspan="3" style="width:61.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br />&#xa0;</p></td><td style="width:61.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不同<br />&#xa0;</p></td><td style="width:13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br />&#xa0;</p></td><td style="width:132.4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br />&#xa0;</p></td></tr><tr><td style="width:61.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特点不同<br />&#xa0;</p></td><td style="width:13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br />&#xa0;</p></td><td style="width:132.4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br />&#xa0;</p></td></tr><tr><td style="width:61.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作用不同<br />&#xa0;</p></td><td style="width:13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br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面相互利用、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br />③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br />&#xa0;</p></td><td style="width:132.4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br />②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的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br />&#xa0;</p></td></tr><tr><td colspan="2" style="width:13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br />&#xa0;</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276.4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br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br />&#xa0;</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妥。“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p><p>①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p><p>②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p><p>③矛盾的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p><p>④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p><p>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我们要从试点中总结出共性的经验,选B。③错误,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③错误,共性和个性不能比较谁更优越。</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下列说法体现该方法的是(&#xa0; &#xa0;)</p><p>A.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B. 四面出击,全面突破</p><p>C. 为官发财,应当两道    D. 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D正确;A强调了实践,不选;B强调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D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中,与“一国两制”反映同一哲理的是</p><p>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p><p>C.牵牛要牵牛鼻子 D.无风不起浪,有水才行船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一国两制”强调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在港澳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是社会主义制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一国两制体现了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符合题意,选B。A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C体现了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D强调了联系的观点。</p><div><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right:auto; margin-left:auto;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td colspan="2" style="width:75.6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90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的主要方面</p></td><td style="width:132.8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的次要方面</p></td></tr><tr><td rowspan="3" style="width:21.6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p></td><td style="width:43.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p></td><td style="width:190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p></td><td style="width:132.8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p></td></tr><tr style="height:3.5pt"><td style="width:43.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位</p></td><td style="width:190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处于支配地位</p></td><td style="width:132.8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处于被支配地位</p></td></tr><tr><td style="width:43.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作用</p></td><td style="width:190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起主导作用</p></td><td style="width:132.8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起主导作用</p></td></tr><tr><td colspan="2" style="width:75.6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33.6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相互依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p><p>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矛盾双方力量此消彼长,不断运动变化的结果。矛盾的主次方面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p></td></tr></table></div><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苏格拉底有个著名的三段式推理,这个三段式推理是:“凡是人都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下列说法与此三段式推理所体现的哲学原理相近的有</p><p>①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②数列2(n—1)与10的关系</p><p>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凡是人都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数列2 (n—1)代表偶数,10是一个偶数,所以,数列2 (n—1)与10的关系以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三段式推理相近,②③适合题意;①体现了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影响;④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均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云语录: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材料表明</p><p>①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p><p>②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p><p>③矛盾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p><p>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中“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④符合题意;残酷与美好是对立统一的,因此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③符合题意;①②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子女赡养负担加重,为适应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完善,启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材料体现的哲理是</p><p>①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并促进其发展 </p><p>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p><p>③完善上层建筑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基础 </p><p>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为适应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我国启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既表明了我国完善上层建筑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基础,又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社会意识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才能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北京军区某机步团坦克六连士官贾元友,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靠着忘我的拼搏精神,通过15年的不懈奋斗,终于成为信息化时代的“铁甲精兵”。这表明(&#xa0;&#xa0;&#xa0;&#xa0;&#xa0; )</p><p>A.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p><p>B. 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要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p><p>C.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奉献,做到为人民服务</p><p>D. 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贾元友努力成长的故事表明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A项符合题意;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要具备良好的内部条件而不是外部条件,B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C项与题意不符;材料表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社会公平是当前我国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党对社会公平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过程。我们党关于社会公平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xa0;&#xa0;&#xa0; )</p><p>①真理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②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p><p>③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xa0;&#xa0;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历史性</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我们党关于社会公平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具有历史性特征。②④项符合题意;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①项说法错误;物质不依赖于意识,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  </p><p>①意识,将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  </p><p>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  </p><p>③上层建筑,服务于先进的经济基础,推动社会进步  </p><p>④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p><p>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从设问要求看,要求选项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而①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才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否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故②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属于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所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挥正确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使之服务于先进的经济基础,推动社会进步,故③④符合题意。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各界人士对此反响不同。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部分省市结合本地实际推出“足球进校园”方案,并进行试点。这蕴含的哲理是(  )</p><p>①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p><p>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xa0; </p><p>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会因人而异&#xa0;  </p><p>④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要自觉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上</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各界人士对《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反响不同,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会因人而异。③项符合题意;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部分省市结合本地实际推出“足球进校园”方案,并进行试点。体现了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综合思维方式问题,②项与题意不符;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而不是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上,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诚信并不遥远,诚信就在身边:实践每一句诺言,不迟到,不说空话,不作弊,让诚信融入我们的学习,让诚信渗入我们的生活。培育和践行诚信意识的哲学依据是</p><p>①诚信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根本途径</p><p>②正确的价值观规定个人沿正确人生道路前进</p><p>③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和生活方式</p><p>④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之所以重视培育和践行诚信意识,这是因为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和生活方式,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故③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选项说法错误,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根本途径,排除;②选项中的“规定”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是“深化改革年”,我国将谨慎稳重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社部率先推进的《工资支付条例》有望成为下一步工资收人分配改革的破冰之作。该条例将会替代由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材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xa0;&#xa0;&#xa0; )</p><p>①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xa0;&#xa0; ②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p><p>③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xa0;&#xa0;&#xa0;&#xa0;&#xa0;&#xa0;&#xa0;&#xa0;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p><p>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工资制度改革属于分配制度改革,体现了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坚持正确的工资改革思路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④项符合题意;工资制度改革属于分配制度改革,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①项与题意不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决定于社会意识,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这是国务院根据我国居民医疗保险现状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重大举措,对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材料表明</p><p>①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p><p>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事物的关键</p><p>③改革能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p><p>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中强调了“这是国务院根据我国居民医疗保险现状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体现了我们制定政策要根据国情,体现了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正确;该政策对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意识的反作用,即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④正确,选C;②错误,认识事物的关键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错误,因为只有正确的改革,尊重客观规规律的改革才能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两岸相隔66年,几经阴云密布、骨肉相离,终走向握手言欢。两岸领导人会面,来自于两岸双方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得益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累积的丰硕成果,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到</p><p>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p><p>②社会发展也遵循着量变和质变的规律 </p><p>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p><p>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发展趋势</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选项表述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没有涉及到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两岸走向握手言欢,这是大势所趋,我们可以感悟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发展也遵循着量变和质变的规律。故①②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各级人大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一府两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都要进行宪法宣誓。从唯物史观看,推进依宪治国的哲学依据是(&#xa0;&#xa0; )</p><p>①社会存在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要求</p><p>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从唯物史观看,推进依宪治国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依宪治国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③④项符合题意;①项与题意不符;法律制度属于上层建筑,②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5月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随着通胀回落、经济下滑,货币政策的重心已经从预防通货膨胀转向预防通货紧缩。国家货币政策的转变表明</p><p>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p><p>B.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p>C.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p><p>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随着通胀回落、经济下滑,货币政策的重心已经从预防通货膨胀转向预防通货紧缩”可知国家货币政策的转变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体现,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从根本上说,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在(&#xa0; )之中。(&#xa0;&#xa0;&#xa0; )</p><p>A. 历史规律    B. 创新驱动    C. 大众创业    D. 人民群众</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从根本上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在成绵高速绵阳往成都方向处,一辆货车发生侧翻,车上20多吨梨子散落一地,引起附近村民疯抢。哄抢者真的缺少这些物资吗?并非如此,一是占便宜的心态,二是凑热闹的本能,有好处为什么不去捞点儿?这是国人的常规心态,即便是我们早已是衣食无忧。这说明(&#xa0;&#xa0;&#xa0; )</p><p>①尽管客观上生活富足,但意识容易指导人们作出破坏社会的行为</p><p>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p><p>③从众心理支配下的人的行为是错误的                        </p><p>④要完善上层建筑来化解社会矛盾</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说法不对,应该是错误的意识容易指导人们作出破坏社会的行为。题干中即便是我们早已是衣食无忧,但占便宜的心态,凑热闹的本能,仍是某些国人的常规心态,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要完善上层建筑来化解社会矛盾,②④符合题意。③说法不对,对从众心理支配下的人的行为要进行具体分析。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做好城市工作,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又要推进改革创新,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这说明:</p><p>①城市工作要遵循经济基础适合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规律</p><p>②城市工作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p>③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p><p>④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要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做好城市工作,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又要推进改革创新,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这说明城市工作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要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故②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说法错误,城市工作属于上层建筑,排除;③说法错误,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p><p>&#xa0;201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为文艺繁荣发展累基砌阶,立柱支梁。意见指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准确把握文艺工作面临的形势;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生动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评价文艺作品,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相统一,绝不让文艺成为市场的奴隶。</p><p>(1)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说明为什么“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p><p>(2)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文艺为什么要坚持为人民服务</p></div></div>
<div><p>【答案】(1)①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要求好的作品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p><p>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我国文艺创作如果盲目迎合市场容易流于庸俗和肤浅,如果一味注重思想艺术性则很难在市场上受欢迎。因此,好的作品既要关注市场又注重思想艺术性,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p><p>③两点论与重点论是相统一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社会主义文艺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p><p>(2)①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文艺坚持为人民服务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是我国文艺事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p><p>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只有坚持为人民服务,才能推出反映人民的心声的优秀作品。</p><p>【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说明为什么“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p><p>首先要清楚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就是矛盾的观点,涉及到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等知识;其次要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可运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说明好的作品既要关注市场又要注重思想艺术性,要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是相统一的观点,说明社会主义文艺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运用矛盾具有特殊性原理,说明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要求好的作品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道理。</p><p>(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文艺为什么要坚持为人民服务。</p><p>材料指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生动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评价文艺作品,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相统一,绝不让文艺成为市场的奴隶。</p><p>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段材料通篇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的观点,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只有坚持为人民服务,才能推出反映人民的心声的优秀作品;文艺坚持为人民服务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是我国文艺事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文艺工作者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巩固练习试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