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阳高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月考(三)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理学之后诸卷》一书共14卷,是亚里士多德对“最高本体和终极原因”的研究,因将其编排在《物理学》之后而得名。下列对《物理学》《物理学之后诸卷》的理解正确的有( )</p><p>①两者研究对象不同 </p><p>②两者均属于自然科学知识 </p><p>③两者为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p><p>④两者为客观与主观的关系</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物理学之后诸卷》一书是亚里士多德对“最高本体和终极原因”的研究;故《物理学之后诸卷》不是自然科学知识,排除②。④选项表述错误,二者不是客观与主观的关系。两者研究对象不同,为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故①③选项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p><p>①金鸡报晓 ②水滴石穿 ③发奋图强 ④葵花向阳</p><p>A. ②→①→④→③</p><p>B. ②→④→①→③</p><p>C. ③→①→④→②</p><p>D. ①→④→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故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是水滴石穿→葵花向阳→金鸡报晓→发奋图强,B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苟子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汗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此观点</p><p>①蕴含辩证法的思想 </p><p>②属于相对主义的观点</p><p>③蕴含唯物主义的思想 </p><p>④属于唯物史观的观点</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观点蕴含了按规律办事的辩证法思想,①正确;此观点不属于相对主义观点,②错误;此观点蕴含了规律客观性的唯物主义思想,③正确;此观点不属于唯物史观的观点,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西方哲学家贝克莱提出:“物是观念的集合”。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p><p>A. 都探讨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p><p>B. 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是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p><p>C. 都探讨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p><p>D. 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物是观念的集合”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都探讨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都是唯心主义观点,C适合题意;A、B、D均不适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月,鉴于“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中国教育部对中国中小学地方教材提出修订要求,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我们尊重史实,强调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年轻一代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因为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真正开创未来。从唯物论的角度,这表明( )</p><p>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p><p>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p><p>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社会历史性 </p><p>④意识总能如实的反应事物的本质和规律</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同时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②适合题意;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充分尊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一客观现实,就要既坚持底线思维,防止在速度下台阶过程中意外“摔跤”,又要保持战略定力,彻底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不急不躁,顺势而为。这要求我们 ( )</p><p>①制定方针与政策以解放思想为前提 </p><p>②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p><p>③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p><p>④利用好意识活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干中“充分尊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一客观现实”,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②项符合题意;“既坚持底线思维,又要保持战略定力”,体现了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③项符合题意;制定方针与政策应该以客观实际为前提,①项观点错误;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意识活动对经济发展有反作用,不一定是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经济发展有阻碍作用,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们己学会如何用HIV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来防止病毒的复制,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死亡优选法急剧下降。但研究人员至今还未找到如何从体内完全清除病毒的方法,因为与任何其他病原体不同的是,艾滋病病毒似乎天生就有潜伏和无法检测的能力。对此,丹麦研究人员提出“先踢后杀”( kiCkandkillapproaCh,疗法,力图将病毒从其藏身之处激活,然后杀死它。这表明</p><p>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p><p>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认识的反复性</p><p>③认识是不断推翻已有真理向前发展的过程</p><p>④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是推动人们探索的动力</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对艾滋病病毒的研究过程告诉我们,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认识的反复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推动人们探索和研究,从而促进认识的发展,人们对艾滋病的研究和探索永无止境。②④项符合题意;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但不是循环过程,①项说法错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是不能被推翻的,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为了调整我国的人口结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一年前推出“单独二孩”政策。这一政策逐步放开以来,全国共有约70万对符合条件的夫妻提出二胎申请,与此前官方提出的每年约200万对夫妻提交申请的预期差距较大。上述材料表明( )</p><p>A. 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p><p>B. 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p><p>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p><p>D.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实际情况与官方预期差距较大,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B符合题意;A错在“超越历史条件”;C、D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1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因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稳增长”,为中国强盛贡献力量。这说明( )</p><p>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离不开部分 ②整体统率部分,要立足局部,搞好整体</p><p>③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④部分的动能及其变化决定整体的功能</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主旨是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有助于中国经济的稳增长,从哲学上看,中国经济是整体,中小企业是部分,体现的是整体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强调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离不开部分,①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没有体现整体对部分的重要性,②项不合题意;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宋代大学者朱熹曾经提出过一种“三到”读书法:“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p><p>①要重视事物的部分,整体功能高于部分</p><p>②要学会综合的思维方法,统筹考虑各要素之间的关系</p><p>③应优化系统内部结构,着眼于事物的整体</p><p>④关键性部分对整体功能有决定性作用</p><p>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这说明读书要发挥心、眼、口的整体功能,并不是着重强调要重视事物的部分,①不选;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这启示我们要学会综合的思维方法,统筹考虑各要素之间的关系,②正确;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这启示我们应优化系统内部结构,着眼于事物的整体,③正确;材料强调整体,并不强调部分,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材料蕴含的哲理有</p><p>①要把握事物的多样联系,积极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p><p>②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p><p>③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需要改变事物原有属性</p><p>④注重各个要素的有机整合,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让域内各种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表明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各个要素的有机整合,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从而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②④项符合题意;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能创造,①项错误;事物原有属性具有客观性,不能随意改变。③项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不率,顺不从”,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和重要岗位负责人,本该起着表率作用。一旦权力运行中稍有偏移,不仅会发生经济社会资源的错配,也会扭曲小环境的政治生态,从而导致治理失序、问题丛生。从哲学角度看,这启示我们</p><p>①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p><p>②创造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有利于发挥整体最大效益</p><p>③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p><p>④各部分力量协调配合,整体效果得以最大限度发挥</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和重要岗位负责人,对整体工作大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治理失序、问题丛生。启示我们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①③项符合题意;客观联系不能创造,②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关键部分的作用,④项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假定一条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试图用手去帮助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手脚,你越挣扎就被咬得越厉害,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了你的脚,你的最佳选择就是牺牲这只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住生命。这个经济学上的“鳄鱼法则”告诉我们 ( )</p><p>①任何时候部分都要服从并服务于整体<br />②部分决定整体</p><p>③要着眼整体,寻求最优目标 <br />④要注意把握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脚是身体中的部分,牺牲一只脚保全生命,体现了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要顾全大局,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①③适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排除;④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诗句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 )</p><p>A.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B.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流而不流</p><p>C. 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 D.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苏东坡的这段话意思是: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如果从那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强调的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体现的也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D项符合题意;“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项不合题意;“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流而不流”是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B项不合题意;“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强调的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入冬以来最持久影响范围最广的雾霾天气来临,影响包括京津冀、山西、陕西、河南等11个省市在内的地区。</p><p>雾霾分为雾和霾。霾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达20多种,与雾相比,霾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霾中细小粉粒状的飘浮颗粒物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所以,霾影响最大的就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痛、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病种上。</p><p>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如何治理雾霾,古有祈求神灵护佑,今有“等风吹”等现象,到底如何应对,人们都在思考。</p><p>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就如何治理雾霾提出合理化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应对雾霾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求我们坚持正确的意识作指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雾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p><p>③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应对和治理雾霾需要遵循规律。</p><p>④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尊重规律能基础上认识和利用规律。</p><p>【解析】本题以2016年入冬以来最持久影响范围最广的雾霾天气来临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论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就如何治理雾霾提出合理化建议,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辩证唯物论的知识主要包括: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存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尊重规律能基础上认识和利用规律。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解决气候变化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统一。</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 01 6年的地方CDP增速目标纷纷“出炉”,有二十几个省份相较2015年GDP增速目标下调了今年的目标,下调幅度最多达2个百分点,还有8个省份维持去年目标,只有一个省上调了目标。GDP增速目标引发广泛关注。经济降速的同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全国各省区市“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字里行间,勾勒出中国“十三五” 时期发展的价值取向。未来五年之内,全国各地必须“精准施治’’弥补各自发展的最大短板,这决定了五年之后全国层面能否如期兑现全面小康的庄严承诺。</p><p>请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简要说明如何实施“精准施治”?</p><p> </p></div></div>
<div><p>【答案】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精准施治”最重要的是要“准”,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进行调查研究,从各地实际需要出发,才能将工作做好。</p><p>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根据当地实际,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积极弥补各自的短板,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3分)</p><p>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精准施治”一定要按规律办事,既要有满腔的热情,还要稳步推进,不可急于求成,要杜绝盲目蛮干。(3分)</p><p>【解析】学生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理解,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首先要审读设问,确定答题范围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问题指向是简要说明如何实施“精准施治”。其次要审读材料,找准关键句,联系教材知识。最后组织答案,注意理论联系材料。可以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既要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意志主义者,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无所作为的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p><p>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国家战略,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要深入研究论证京津冀区域和三省市功能定位,科学合理确定在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中的“角色”和“职责”,合理分工,优化配置,并和环渤海地区发展协调衔接。</p><p>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说明应如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p></div></div>
<div><p>【答案】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相关部门应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科学合理确定在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中的“角色”和“职责”,合理分工,优化配置,实现国家和区域发展最优目标。②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京津冀要根据各自在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中的“角色”和“职责”分工,各司其职,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p><p>【解析】本题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组织设问,检测学生对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育理性精神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难度不大。</p><p>设问要求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如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属于措施类问题,这类问题需要写出相应的原理及其方法论。分析材料,“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要深入研究论证京津冀区域和三省市功能定位,科学合理确定在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中的‘角色’和‘职责’”强调的是是整体对部分的重要性,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同时,京津冀要根据各自在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中的“角色”和“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强调的是部分岁整体的重要性,也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最后整合成完整答案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奈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p><p>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如何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p></div></div>
<div><p>【答案】①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党坚持解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④还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接受实践检验,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真理。</p><p>【解析】本题要求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来分析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如何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考查的是哲学第六课的相关内容。需要学生在仔细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取出相关知识。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可以得出:“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理论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丰富和发展。</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