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57:15

安徽中州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哲学与生活第七八课练习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钾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常量元素,尤其在炎热的夏天,人们稍微活动,就大汗淋漓,感到倦怠乏力,究其原因之一是体内的部分钾随着汗液排出体外。这告诉我们</p><p>①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p><p>③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④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条件性</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在炎热的夏天,人们稍微活动,就大汗淋漓,感到倦怠乏力,究其原因之一是体内的部分钾随着汗液排出体外。这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联系是多样的,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条件性。故③④入选。①选项错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②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公祭仪式上提到对待战争的态度时说:“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这告诉我们</p><p>①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明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p><p>②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③实践能够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凡事需要吃一堑,长一智</p><p>④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明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启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不能忘记历史、要吃一堑长一智,故题肢①③正确;题肢②④说法正确,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的获奖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可分为五个系统。这五个系统通过经络相互连结在一起,相生相克而相互调节,维持人体的协调和平衡这一理论(   )</p><p>①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            </p><p>②体现了整体的功能是部分功能相加</p><p>③表明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发挥具有统帅作用  </p><p>④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中“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可分为五个系统”,这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①④适合题意;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②是错误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2015年12月28日津保高铁正式通车,保定与天津跨入1小时同城时代。有网友戏称:从此“京津冀”真正成为了1小时高铁圈内的“近邻”,可以过上早晨吃煎饼果子,中午吃驴肉火烧的日子了。津保高铁的开通(  )</p><p>①体现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发展</p><p>②是人们突破事物本质的联系,建立的一种新联系</p><p>③是人们在固有联系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建立的新联系</p><p>④说明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具有普遍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津保高铁的开通体现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发展,是人们在固有联系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建立的新联系,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选项②说法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突破事物本质的联系,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普遍联系是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存在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但是,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虽然是客观的、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所以,两个事物之间要存在联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没有一定的条件,两个事物之间就不存在联系。因此,我们要避免主观随意性,不能随便抓住两件事情就把它们联系起来,而要从普遍联系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正式开幕。根据中俄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两国在2014年和2015年共同举办青年交流年活动。这是两国继成功互办“国家年”“语言年”和“旅游年”之后,又一次重大人文交流活动。中俄不断加强文化交流, 体现了(  )</p><p>A.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p><p>B.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p><p>C.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p><p>D.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中俄不断加强文化交流,体现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故B选项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排除;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良好生活习惯是每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有人提出:生活从必要的家务劳动抓起,品德从孝心抓起,文明从说话抓起,学习从小处抓起。下列选项中与此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p><p>①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p><p>③不见高山,不见平川 ④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活从必要的家务劳动抓起,品德从孝心抓起,文明从说话抓起,学习从小处抓起”说明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事物量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选项②不符合题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指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排除;选项③不符合题意,“不见高山,不见平川”说明规律是客观的,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枯萎的外表,内里的强大》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31/10/ebf7a1d4/SYS201807311004187173711722_ST/SYS201807311004187173711722_ST.001.png" width="163" height="16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既要分析事物的偶然联系,也要分析必然联系 </p><p>②既要看到事物的现象联系,也要看到本质联系 </p><p>③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又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 </p><p>④既要重视客观条件,又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漫画中,这棵树外表虽然是枯萎的,其根系却是非常强大的,但是根系隐藏在地下,是我们所看不到的,这启示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现象联系,也要看到本质联系,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又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故②③入选。①④选项与漫画主旨不符。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考古》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31/10/ebf7a1d4/SYS201807311004188744730419_ST/SYS201807311004188744730419_ST.001.png" width="213" height="1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善于抓住关键,突出重点</p><p>②积极参与实践,勇于创新</p><p>③重视量的积累,持之以恒</p><p>④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本题漫画强调的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而不能只是点到为止;也说明了想问题、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③④两项符合题意;②项中虽然提到实践,但并不是强调坚持的重要性,排除;①项亦不合题意要求,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清代诗人张维屏在《新雷》一诗中写道:“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其中,“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可寓指</p><p>A.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p><p>B.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p><p>C. 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p><p>D. 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千红万紫安排著”,注重了量的积累,“只待新雷第一声”,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C说法正确;AB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材料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状态,选项与题意不符;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D说法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引用俄罗斯谚语“大船必能航”和中国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形容不断发展的中俄关系。下列各项与上述谚语和古诗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p><p>A.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p><p>C.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题干说“大船必能远航”和中国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无路与花明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故A符合题意,B观点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观点体现矛盾具有特殊性,D体现了认识的差异性,故答案应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网谈”日益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热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官员纷纷“触网”,直接在网上了解社情民意,回应民间诉求……同时,这也激起了普通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网络日益成为民众参政议政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新平台,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然而,在一些网络推手的恶意推动下,谣言在网络上快速传播,误导网络舆论,形成“网络暴力”,危害社会稳定。为此,政府应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引导公民有序参与网络生活。</p><p>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网络发展对我国政治生活的影响。</p></div></div>
<div><p>【答案】①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网络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p><p>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网络发展拓宽了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搭建起政府与公民沟通的新平台。</p><p>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网络发展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带来有利条件,但用之不当也会带来不利影响。</p><p>【解析】本题以“网谈”日益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热点,需要政府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引导公民有序参与网络生活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网络发展对我国政治生活的影响。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联系的观点。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材料中,网络发展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巨大的作用,考生可以从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网络发展拓宽了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搭建起政府与公民沟通的新平台,考生可以从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材料中,虽然网络发展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带来有利条件,但用之不当也会带来不利影响,故考生可以从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作为高科技发展的要素,超级计算机早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国防方面的竞争利器。经过我国科技工作者几十年不懈地努力,我国的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水平显著提高。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曾以每秒4 700万亿次的峰值运算速度和2 566万亿次的持续运算速度,双双刷新国际超级计算机运行性能最高纪录,排名世界第一,登顶世界超级计算机领域的“珠穆朗玛峰”。</p><p>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p></div></div>
<div><p>【答案】(1)发展具有普遍性,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超级计算机的研制成功体现了人的认识的发展。</p><p>(2)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技术工程师通过突破所面临的技术难点,迎来了“天河一号”的诞生。</p><p>(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正是经过工程师长期的努力,才获得了最后的成功。</p><p>【解析】本题以超级计算机早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国防方面的竞争利器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着重讲述了事物发展的趋势与状态两个方面。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教材考查的是考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其意图在于了解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答案的组织能力。首先,材料中,超级计算机的研制成功体现了人的认识的发展,故体现了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其次,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来看,技术工程师通过突破所面临的技术难点,迎来了“天河一号”的诞生,即说明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最后,从事物发展的状态来看,“天河一号”的诞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我国技术工程师长期的努力的结果,故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哲学道理。</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中州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哲学与生活第七八课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