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56:54

福建省清流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政治文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8月23日12时50分,台风“天鸽”在珠海市金湾区登陆。截至17时,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55亿元。对此,人们不可回避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人们能否提前发出准确预警?如何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这表明</p><p>①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        ②哲学思想产生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p><p>③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xa0;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会思考一些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表明了哲学思想产生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②③正确;材料只是表明了哲学思想是如何产生的,并没有表明哲学的作用,①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科学界曾认为,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核的最小的、不可分的基本粒子。毛泽东根据辩证法观点,在1955年提出“基本粒子”必定是无限可分的观点。之后物理学家发现了比质子、中子更小的夸克粒子。这一事例说明    (    )</p><p>A.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xa0;&#xa0;&#xa0;&#xa0;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不断发展</p><p>C.哲学是具体科学研究的基础&#xa0;&#xa0;&#xa0;&#xa0;D.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题中材料“毛泽东根据辩证法观点,在1955年提出‘基本粒子’必定是无限可分的观点。之后物理学家发现了比质子、中子更小的夸克粒子”,体现了哲学的发展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故A项符合题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研究的基础,故C项表述错误;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而不是具体的指导,故D项表述错误;B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因此,答案是A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数学有正数与负数、力学有作用与反作用、化学有合成与分解、生物学有遗传与变异,这是科学常识。从中发现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引出对立统一规律,这是哲学智慧。对此认识正确的是</p><p>A.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p>B.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C.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p><p>D. 哲学能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从中发现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引出对立统一规律,这是哲学智慧。这说明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C适合题意;A、B、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颁发给杰弗里·霍尔、迈克尔·拉斯巴什和麦克·杨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生物节律的分子机制方面的发现”。他们的发现揭示了为何植物、动物和人类能够适应这种节律(生物钟),从而与地球的运动规律相适应。科学家的研究表明</p><p>①人的思维是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②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p><p>③地球的运动规律决定了生物的节律  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联系性</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选项的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④选项错误,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题目中,他们的发现揭示了为何植物、动物和人类能够适应这种节律(生物钟),从而与地球的运动规律相适应。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故①②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闭上眼睛就是天黑》中观点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7084def1/SYS201801021943289524927965_ST/SYS201801021943289524927965_ST.001.png" width="155" height="1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气者,理之依也</p><p>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p><p>C.存在就是被感知</p><p>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气者,理之依也,是唯物主义,题中漫画闭上眼睛就是天黑,是主观唯心主义,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强调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存在即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漫画闭上眼睛就是天黑也是唯心主义,故入选。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唯物主义,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人日已远,古道照颜色。孟子留下了“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的经典名言。下列哲人名言蕴含哲理与其相同的是</p><p>A. 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    B.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朱熹)</p><p>C. 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D. 一切皆流、一切皆变(欧布里德)</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物是观念的集合”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材料中孟子名言所蕴含的哲理相同,A项应选;“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项不选;“气者,理之依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项不选;“一切皆流、一切皆变”承认了事物的运动变化,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无关,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做“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也就是“事后诸葛亮”;但它一经产生又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成为"高鸣报晓的雄鸡",也就是"事前诸葛亮"。哲学要成为“事前诸葛亮”和“事后诸葛亮”需要</p><p>①成为精神力量,发挥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xa0;  ②正确总结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p><p>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④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哲学属于意识的范畴,不能说起着“决定力量”,否则会陷入唯心的阵营,故排除;“事后诸葛亮”比喻哲学是对时代经验的总结,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事先诸葛亮”指真正的哲学把握时代脉搏,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具有推动社会变革的功能,故题肢②③正确。题肢④与题意无关,故排除。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p><p>①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p><p>②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p><p>③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p><p>④沧海桑田  断章取义</p><p>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形谢神灭”属于唯物主义,“理生万物”属于唯心主义。“沧海桑田”属于辩证法的观点,“断章取义”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故②④选项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科学家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们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100年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广义相对论的其他预言如光线的弯曲、水星近日点进动以及引力红移效应都已获证实,唯有引力波一直徘徊在科学家的“视线”之外。这表明(  )</p><p>①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p><p>②科学家的准确预言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关键 </p><p>③物质世界的存在是客观的 </p><p>④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意识活动的特点。广义相对论的其他预言都已获证实,唯有引力波一直徘徊在科学家的“视线”之外,这表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①正确且符合题意;美国科学家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证明了物质世界的存在是客观的,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错在“关键”;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实验只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唐诗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诵读唐诗,不仅可以让我们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而且也能从中获得哲学智慧的启迪。下列诗句中,蕴含哲理相近或相似的是:</p><p>①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p><p>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p><p>③寒梅雪中尽,春风柳上归          </p><p>④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强调了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强调了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强调了冬去春来,即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强调了新事物取代旧事物,①③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人为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比如层积法、湿润低温沙藏等物理方法,以及利用植物激素处理种子的化学方法的。通过这些方法,人们可以打破种子的休眠期,让种子更快更好的萌发。这意味着</p><p>A. 人类自身需要是改造世界的基础</p><p>B. 意识能够把头脑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p><p>C. 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是可以改变的</p><p>D. 规律的客观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科研新发现为情景,考查规律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人为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这是人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的结果,C项正确。规律是客观的、无条件的,D项错误。世界的物质性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基础,A项错误。人们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B项错误。故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下列对哲学中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是</p><p>①物质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集合</p><p>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p><p>③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p><p>④物质撇开了事物的具体形态,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哲学中所学的物质并不是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集合,①不选;哲学上所说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正确;哲学上所说的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③正确;哲学上所学的物质并不是不可捉摸的,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欧布里德向邻居借了一笔钱后,一直拖着不还,邻居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一个月前向你借钱的我了,你怎么能叫现在的我为过去的我还钱呢?”。下列选项中与欧布里德犯了同样错误的是</p><p>A. 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B.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p><p>C. 认为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统一    D. 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中欧布里德的观点只承认了绝对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是诡辩论思想的体现。A项承认了相对静止,与材料中观点不一致,不选;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与欧布里德犯了同样错误,B项正确;认为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统一、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均与材料中欧布里德的观点不一致,C、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去年谷歌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打败李世石,到百度机器人击败最强大脑选手,不少媒体纷纷渲染“人工智能威胁论”,认为人工智能将超载人类。这种论调</p><p>A. 肯定了人脑和电脑的活动机制根本不同    B. 肯定了人工智能只是部分模拟人的思维</p><p>C. 否定了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D. 否定了人工智能已经具备真正的意识</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不少媒体纷纷渲染“人工智能威胁论”,认为人工智能将超载人类,这种论调否定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正确且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这种论调否定了人工智能只是部分模拟人的思维,B说法错误;人工智能不具备真正的意识,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你幸福吗?”成为热门话题。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吃饱后,有人感到很幸福,有人觉得很平常、不幸福。从哲学上看 </p><p>①幸福因人而异,没有一致的标准&#xa0;&#xa0;&#xa0;      ②意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p><p>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xa0;&#xa0;&#xa0;&#xa0;&#xa0;&#xa0;&#xa0;  ④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从哲学上看,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一致的标准,①不选;意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因而面对同一件事,有人感觉很幸福,有人觉得很平淡,②正确;幸福或不幸福作为一种主观感受都是对人们所处的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这体现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③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了意识能动的认识世界,并没有体现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研究表明,人脑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功能,人脑不同不忘的损伤会导致人特定的运动或认知功能障碍。这说明 </p><p>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p><p>③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p><p>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不是由人脑决定的,①不选;“人脑不同不忘的损伤会导致人特定的运动或认知功能障碍”这说明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也说明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②④正确;意识的本质并不是大脑的机能,③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南宋诗人赵师秀在《约客》中写道:“黄梅时节农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是</p><p>①气候及生物生存自身特有的规律      ②这时气候及生物生存规律的主观反映</p><p>③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表现    ④生动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p><p>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黄梅时节农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黄梅时节,是梅子黄熟的时候,在江南这段时间,由于上空经常有热,冷空气相遇就会有连绵的阴雨。所以说家家雨。意思是,梅子黄熟的时候下着连绵的阴雨,青蛙在青草地和池塘里随处可见。表明是气候及生物生存规律的主观反映。生动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故本题选C项。①③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孙子兵法》有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而阵,大破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这两个事实说明</p><p>A. 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B.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p><p>C. 不同性质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作用    D.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同样的兵法策略,马谡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结果惨败,这说明做事物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项正确;A、B项本身正确但不是材料要体现的;不同性质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也可能起到相同的作用,C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p><p>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国范围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我国贫困人口大量减少,但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p><p>材料一: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近年来政府大力支持惠农产业,但因市场信息不对称、项目不符合当地实际等原因,农民实际收益有限,一些群众对政府的扶贫项目极其排斥。针对这种现状,当地政府改变扶贫策略:不再要求农民“认领”扶贫项目,不主动资助农民创业,而让其完全成为农民个人行为、市场行为;为那些有基础、有干劲、有思路的农民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其申请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观念一变天地宽,该县的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p><p>材料二:有人认为,落后地区的贫困,归根到底是由当地落后的文化习俗造成的,如人们不思进取,坐等救济,早婚,多子,不重视教育等观念导致“懒生穷”。另有人认为,贫困地区文化习俗落后的根源,恰恰在于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落后的经济状况,不是“懒生穷”而是“穷生懒'。</p><p>(1)结合材料一,分析当地政府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是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 </p><p>(2)请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评析材料二中两种不同的观点。</p></div></div>
<div><p>【答案】(1)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政府制定扶贫计划,改变扶贫策略,科学谋划该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政府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釆取措施,改变了该县贫困落后的面貌,正确发挥了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作用。</p><p>(2)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精神的贫困会导致物质的贫困,“懒生穷”的说法有一定合理性;②物质决定意识。经济贫困会导致文化落后,如果将“懒生穷”理解为经济贫困的根源在于落后的文化习俗,夸大了意识的作用。</p><p>【解析】(1)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包括通过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还包括人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本题结合材料对以上理论分别进行说明即可。</p><p>(2)本题可利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观点,说明落后文化阻碍经济发展,“懒生穷”的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再利用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说明“懒生穷”的观点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懒生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温州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了,可水环境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人们不良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严重污染了水环境。温州市政府出台了《温州市美丽浙南水乡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治水政策文件。将在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珊溪水源保护、“两河”整治等方面工作中,寻求新突破。并向市民发出倡议:人人争当治水护水的宣传者、践行者与监督者。计划到2020年,温州基本能够建成美丽浙南水乡。 </p><p>(1)结合材料,运用规律普遍性和客观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温州市为什么要开展美丽浙南水乡建设。</p><p>(2)温州市的美丽浙南水乡建设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p></div></div>
<div><p>【答案】(1)①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水环境有其固有的循环规律,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规律。市民不恰当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使水环境恶化,水质被污染是人们的活动违背客观规律的结果。②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温州市政府认识到水环境的恶化与人们的活动有关系,并向市民发出倡议,建设美丽浙南水乡有利于改善水环境,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造福人民。</p><p>(2)①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美丽浙南水乡建设从温州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珊溪水源保护、“两河”整治等方面工作中,寻求新突破。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温州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治水政策文件,充分调动领导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为建成美丽浙南水乡而不懈努力。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温州市政府从实践出发,在 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领导干部和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制定一系列治水政策文件和措施建设美丽浙南水乡。</p><p>【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规律普遍性和客观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温州市为什么要开展美丽浙南水乡建设,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然后从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按规律办事的角度分析说明;再次可以从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改变规律作用的范围,为人类造福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温州市的美丽浙南水乡建设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属于如何做到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明确的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是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有机的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p><p>电影《战狼2》以中国海外撤侨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中国退伍军人冷锋在非洲战乱地区不顾个人安危营救同胞和异国难民的英雄故事。上映以来,几乎场场爆满,获得巨大成功。</p><p>材料一:影片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爱国主义深埋在中国人心中,《战狼 2》只是一个小小的火种。”冷锋的扮演者吴京这样说。“首先它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它对空中、吊臂、水下各种运动镜头的运用相当纯熟,枪战、打斗、爆炸等场景设计出自好莱坞著名执导萨姆-哈格雷夫斯和中国同行之手,非常精彩。”电影最后出现了这样一行字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每到这个画面,影院里就会掌声雷动,很多人在大银幕上找到了情感归属感。“它符合、呼应了国势和民心,成为中国崛起的时代隐喻,也是中国梦的集体表达。”“中国英雄的魅力,正是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p><p>材料二:吴京说,他的创作灵感来自于 2011年的北非大撤侨,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外撤侨行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英雄为了同胞、侨胞的安危,义无反顾,走进动荡与暴乱、硝烟与战火的异域中。“冷锋”是现实中无数中国英雒的集合与代表。</p><p>(1)有人说,电影故事是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认识。</p><p>(2)如果让你给小伙伴们介绍一下这个影片,你可以使用的关键词是什么?请列举2个。</p></div></div>
<div><p>【答案】(1)①电影故事是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体现了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来源于客观事物,《战狼2》故事并非空穴来风,它来自于北非大撤侨。②该观点没有看到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在反映客观事物时带有主观色彩,受人的知识、立场、知识构成等因素影响,《战狼2》的构思、拍摄与演员和导演的思想、素质、演技、能力等有很大关系;③没有看到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战狼2》突出了爱国主义色彩,是其自觉选择性;主人公“冷锋是现实巾无数巾国英雄的集合与代表”体现了其主动创造性。</p><p>(2)爱国主义、非洲利比亚撤侨、情节精彩、中国英雄等。</p><p>【解析】本题以电影《战狼2》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战狼2》故事并非空穴来风,它来自于北非大撤侨,“电影故事是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的观点有一些合理性;但该观点没有看到意识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反映客观事物时往往带有主观色彩;该观点没有看到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电影故事并非都是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的角度进行分析。 </p><p>(2)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从爱国主义、非洲利比亚撤侨、情节精彩、中国英雄等角度例举关键词。</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省清流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政治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