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56:38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并不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是科学之科学。</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科学之科学”是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此说法正确。需注意的是哲学中有两组对立,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但是后者是从属于前者的,所以,哲学中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做事情成功的前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是普遍的,这句话没错。但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发展属于质变,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发展属于质变,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点,即优点和缺点。</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点,但这两点未必就是优点和缺点。</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上层建筑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与经济基础相适合的上层建筑才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17世纪,数学统治了哲学,因而产生了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心理学统治了哲学以后,产生了贝克莱.休谟和康德;到了19世纪,在叔本华.斯宾塞.尼采等人的著作中,生物学成了哲学思想的背景。这表明( ) </p><p>A. 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p><p>B. 哲学是“科学之母”</p><p>C. 哲学为人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p><p>D.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并没有体现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A项不选;哲学是“科学之母”观点错误,B项不选;材料没有体现哲学为人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C项不选;“在17世纪,数学统治了哲学”“心理学统治了哲学”“到了19世纪,生物学成了哲学思想的背景”这表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D项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影片《盗梦空间》中,男主人公不仅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对其植入思想,而且认为这些思维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人们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可以穿越时空,人们甚至可以通过思维来进行犯罪。这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中的_____________问题。(     ) </p><p>A、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B、思维和存在都是世界本原 </p><p>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材料中的主人公靠思维就可以改造世界,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是唯心主义,D适合题意;A、C没有体现;B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p><p>A.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p><p>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p><p>C.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p><p>D. 万物在运动,但在概念中运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故选A。其他三项属于唯心主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诗蕴涵的哲理是( )</p><p>A. 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无条件    B. 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p><p>C.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 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A项错误;运动是绝对的,不需要条件,B项错误;“少小离家老大回”“鬓毛衰”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的,“乡音无改”则体现了事物存在着相对静止,故这句诗蕴涵的哲理是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项正确;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商务印书馆历时7年修订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了大量的新词,如“雷人”“给力”“宅男”“宅女”“PM2.5”“北漂”“微博”等,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这说明(  )</p><p>①认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都是对社会生活真实的科学的反映 </p><p>②新词来自于客观存在,反映了我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p><p>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新词是人主观创造的 </p><p>④文化作为一种意识现象,会随着客观存在的变化而变化</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认识有正误之分,并不都是对社会生活真实的科学的反映,①不选;新词来自于客观存在,反映了我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②正确;③否认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不选;新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大量的新词,这说明文化作为一种意识现象,会随着客观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p><p>A.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p><p>B.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p><p>C.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p><p>D.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的简单意思是:老天不会因为人们讨厌寒冷,就舍弃冬天;大地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遥远的距离,就放弃了辽阔。这说明事物不会以人自身的意志而转移,D符合题意。A、B、C材料没有体现。</p><p>考点:规律的客观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指出“西藏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这给“老西藏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激励西藏人民鼓足干劲,以百倍的信心,调动一切力量,不遗余力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这说明</p><p>A. 精神对实践起推动作用且具有直接现实性</p><p>B. 精神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p><p>C. 宝贵的精神可以超越地理环境条件的束缚</p><p>D. 宝贵的精神是沟通主观与客观世界的桥梁</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精神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A项错误;“老西藏精神”激励西藏人民鼓足干劲,不遗余力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这说明精神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B项正确;精神并不可以超越地理环境条件的束缚,C项错误;实践是沟通主观与和客观世界的桥梁,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生二胎的条件正在拟议中,放开“单独二胎”是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顺应了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专家表示,放开“单独二胎”可调节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不会导致人口暴涨。这说明</p><p>①联系是普遍的,任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p><p>②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联系 </p><p>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p><p>④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具有普遍性,但联系是有条件的,①是错误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固有的联系,调整和改变状态,从而建立新联系,②是错误的;放开“单独二胎”可调节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不会导致人口暴涨,这说明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启示我们要</p><p>A. 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p><p>B. 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p><p>C. 坚持对立统一.全面看问题</p><p>D. 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中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启示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主要矛盾,而不是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主要矛盾,而不是强调坚持对立统一、全面看问题,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主要矛盾,而不是强调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当代民谣艺术家、文学家鲍勃·迪伦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这样评价他:“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这启示我们:</p><p>A. 要有批判精神,敢于推翻一切权威    B. 坚持创新思维,就要促成事物质变</p><p>C. 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D. 要坚定不移,坚持在曲折中前进</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迪伦获得“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这启示我们坚持辩证否定观,既保留又克服,批判地继承,并不断创新,推动文化向前发展。C项符合题意;批判精神并不是要推翻一切权威,对待权威的态度是崇拜而不迷信,A项错误;发展通过质变实现,但质变并不等于发展,B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代社会里“几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不复存在,如何陪伴老人,让父母变老的过程不再孤独成为当今社会热点话题。或许我们无力改变“分离两地”的状态,但我们可以经常与父母联系,在老人的日常生活中“刷”出存在感,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慰藉。这告诉我们</p><p>①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一定的物质原因    </p><p>②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p><p>③社会意识应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p><p>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反作用</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现代社会里“几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不复存在,如何陪伴老人,让父母变老的过程不再孤独成为当今社会热点话题。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一定的物质原因,社会意识应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①③适合题意;②违背了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反作用,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9月18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5周年纪念日。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由此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充分说明</p><p>A.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唯一主体</p><p>C.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没有说明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A、D项错误;人民群众并不是社会历史的唯一主体,B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价值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下列属于哲学中的价值判断的是(    )</p><p>①重庆山多人多                        </p><p>②重庆山美人更美</p><p>③梅花开了小面熟了                    </p><p>④梅花香小面更香</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的判断,被称为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人的主观判断。重庆山多人多,梅花开了小面熟了这只是对事物现象的陈述,并不涉及人的主观判断,①③不选;“山美人更美”“梅花香小面更香”涉及到了人的主观判断,②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云曾说:“成功”的“成”是成就自己,“功”,功德天下。你只有成就了自己,帮助了别人,你才会有真正成功的感觉。所以大家想着自己的时候也想想将来自己能给别人做些什么事。马云的“成功学”表明</p><p>①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p><p>②成就自己才能拥有幸福人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p><p>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才能“成功”  </p><p>④马云对“成功”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你只有成就了自己,帮助了别人,你才会有真正成功的感觉,马云的“成功学”表明,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才能实现人生价值,①符合题意;马云的“成功学”也表明,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才能“成功”③符合题意;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②错误;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④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世界上有棕色熊猫吗?有人说,没有,因为其至今只看到过黑白熊猫,从未见过棕色熊猫。下列说法与这种判断方式一致的是(  )</p><p>①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②事物是理念的影子③世界是不可认识的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p><p>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至今只看到过黑白熊猫,从未见过棕色熊猫”就判断没有棕色熊猫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题肢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题肢②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题肢③属于不可之论;题肢④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对此解读正确的有</p><p>①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是对地上之山水的再现</p><p>②地上之山水是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的内容</p><p>③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是对地上之山水的主观映象</p><p>④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之妙源于创作者的智慧和情感</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是有意识的参与,不纯粹是对地上之山水的复制。④选项表述错误,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之妙源于创作者的实践活动。故排除法②③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央视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自播出以来,备受关注,各方好评不断。其中有几期内容尤为令人动容,麦家几次哽咽朗读完写给处在叛逆期的儿子的信;柳传志深情朗读儿子结婚仪式上的致辞;郑洪升郑渊洁父子携手朗读《父与子》。这些朗读之所以感动众人,是因为(&#xa0;&#xa0;)</p><p>①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其中蕴含无数寻常父子的感情</p><p>②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其中透着天下父亲的无私爱心</p><p>③同一性寓于斗争性,每个慈父必须面对儿子的叛逆</p><p>④斗争性寓于同一性,父子间的冲突是一种爱的冲突</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朗读者》自播出以来,备受关注,各方好评不断。这些朗读之所以感动众人,是因为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朗读者中蕴含无数寻常父子的感情,引起大家共鸣;而斗争性寓于同一性, 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父子间的冲突是一种爱的冲突,通过这种冲突使父子间的爱更加真切。①④项符合题意;②③项均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台风“莫兰蒂”来袭,浙江泰顺三座国宝级古廊桥相继被洪水冲毁,当地政府号召民众抢救古廊桥木构件,国家文物局表示在资金、技术上全力支持廊桥修复工作,短短几天民间捐款超过300万元。</p><p>修复古廊桥的依据有(&#xa0; &#xa0; )</p><p>①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继承</p><p>②先继承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p><p>③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精髓</p><p>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p><p>A. ①②</p><p>B. ①④</p><p>C. ②③</p><p>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能把同一过程的两方面割裂来看,故题肢②错误。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选项说法有误,故题肢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作业帮”.“小猿搜题”.“学霸君”等互联网智能答题类APP近两年在学生中悄然流行。也成为老师.家长和学生争论的话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06/10/9e7db352/SYS201807061001426914197147_ST/SYS201807061001426914197147_ST.001.png" width="576" height="2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的相关知识,综合说明同学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搜题APP软件。</p></div></div>
<div><p>【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p><p>(或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矛盾分析法,承认矛盾.揭露矛盾)。使用搜题APP有利也有弊,需要合理引导,正确使用。</p><p>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不同的学生,使用搜题APP软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需要培养学生使用搜题APP软件的自律性,恰当使用。</p><p>【解析】本题以互联网智能答题类APP近两年在学生中悄然流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矛盾观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矛盾观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综合说明同学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搜题APP软件。对立统一的观点即矛盾的观点,内容比较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