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班以“应该‘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因此,我主张深阅读”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   )</p><p>A. 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p><p>B. “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文化需要</p><p>C. “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p><p>D. “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表现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通过“深阅读”能够使人具备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和叩问心灵的力量,有助于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说法绝对,C错误。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30日,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由此可见</p><p>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p><p>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p><p>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p><p>④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③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阐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题目中,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由此可见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故①④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p><p>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p><p>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p><p>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p><p>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④选项表述错误,题目强调了通过现代传媒,让我们的中华餐饮文化更具有魅力而不是内涵。《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而且通过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故①③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4年“十一” 黄金周,全国电影票房达到惊人的10.7亿元。 同时,电影品质进一步提升, 主流价值观得到了广泛传播。材料表明</p><p>A. 文化市场越繁荣越要加强管理</p><p>B. 市场化才能提高电影产品质量</p><p>C. 经典文化才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p><p>D. 电影产业发展注重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是我国主流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2014年“十一”黄金周,全国电影票房达到惊人的10.7亿元。同时,电影品质进一步提升,主流价值观得到了广泛传播表明电影产业发展注重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D适合题意;A材料没有体现;B说法绝对;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是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C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慈善涉及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捐赠、慈善财产、慈善服务等。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规范慈善活动,弘扬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表明 ( )</p><p>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p><p>②弘扬传统美德需要扶正祛邪、扬善惩恶</p><p>③弘扬传统美德需要从小事做起</p><p>④依靠法律才能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④选项表述错误,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不仅仅要依靠法律。且题目中不是表明要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题目中,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规范慈善活动,弘扬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表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传统美德需要扶正祛邪、扬善惩恶;故①②入选。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2月15日,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这座传承2008年奥运会元素、又将迎来2022年冬奥会的“双奥”场馆,见证了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又一重要时刻: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在此揭开面纱。</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21/10/01ed3851/SYS201808211003400330471829_ST/SYS201808211003400330471829_ST.001.png" width="286" height="18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冬奥会会徽“冬梦”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以汉字“冬”为主体,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p><p>冬残奥会会徽“飞跃”,设计秉承展现举办地文化、体现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奥会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设计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同时形象化地表达了轮椅等冬残奥会特殊运动器械形态。</p><p>两个会徽注重把中国文化底蕴、现代国际风格、冬奥运动特征融为一体,生动彰显了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时代风貌和文化魅力,形象地展示了冰雪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传递出运动员超越自我、奋力拼搏的精神,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憧憬。</p><p>参加评审的众多评委认为,“冬梦”和“飞跃”通过汉字和书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整体上动感十足,体现出以运动员为中心和冬季运动拼搏疾驰的形象;设计色彩非常明快,手法也非常国际化,具有时代感,为今后会徽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立体呈现、延展设计预留了广阔空间。</p><p>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冬梦”“飞跃”,以自信的方式告诉世界:中国人要梦圆冬奥、放飞理想,为奥林匹克和世界冰雪运动发展贡献自己的热情和智慧!</p><p>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p></div></div>
<div><p>【答案】(1)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和继承性,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p><p>(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在交流传播的过程中推动文化间的借鉴、融合。</p><p>(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p><p>(4)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p><p>【解析】本题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在此揭开面纱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本题通过让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社会热点进行分析,考查的是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材料中,冬奥会会徽“冬梦”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以汉字“冬”为主体,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可以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以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两个会徽注重把中国文化底蕴、现代国际风格、冬奥运动特征融为一体,考生可以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冬梦”“飞跃”,以自信的方式告诉世界:中国人要梦圆冬奥、放飞理想,为奥林匹克和世界冰雪运动发展贡献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可以从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的角度进行分析。</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之美,见于表,而源于心。城市之美,见于楼阁,而源于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审视一座城市,离不开文明的视角,有了“文明”二字,方能显示出这座城市恒久的典雅与魅力。</p><p>2017年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市委书记高宏志代表邯郸人民领取“全国文明城市”牌匾,这是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城市竞争中最具价值的“金字招牌”,经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努力,当之无愧地落在了邯郸。</p><p>邯郸创城活动以来,闯红灯的少了,楼道堆放杂物的少了,公共场所,随手乱扔垃圾的市民少了……市民素质整体得到了提升。每个邯郸人都深刻感受到了文明的进步、文明的渗透、文明的力量。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顺应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让城市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让每个市民都成为受益者。</p><p>(1)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邯郸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意义。</p><p>(2)我们作为邯郸人就“守住文明的成果”提两条宣传语</p></div></div>
<div><p>【答案】(1)意义: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推动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形成美好的文明风尚;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有利于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p><p>(2)宣传语: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文明使生活更美好;文明需要你我珍惜;创城是任务,保持是义务;</p><p>【解析】本题以邯郸市在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邯郸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意义。意义类非选择题主要是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或影响作出具体分析。故考生要会审题,做到思路清晰,要紧扣材料,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故本题考生在充分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可以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形成美好的文明风尚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从作为邯郸人就“守住文明的成果”提两条宣传语。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融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等为一体,突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文明使生活更美好;文明需要你我珍惜等。</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