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北师大万宁附中年高二文科期末考试政治模拟试卷(含答案)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战争实践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的经验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文化传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这表明( )</p><p>①我国传统哲学思想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p><p>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p><p>③哲学培养了人们改造规律和探索解决问题的精神 </p><p>④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可以为人们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指导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④两项符合题意;我国传统哲学属于意识,所以不一定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①项观点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改造规律本身,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7年8月8日,中国科学家宣布在“54吨·天”的国际最大曝光量下,得到了暗物质与核子的碰撞截面应小于“6×1047平方厘米”限制,再次刷新了对暗物质粒子性质限制的世界纪录。由此可见,这里所说的“暗物质”( )</p><p>①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是不同于哲学“物质”的另一种客观实在 </p><p>③按其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 ④是能被人类所认识的具体的物质形态之一</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暗物质”也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符合物质的特性,属于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是能被人类所认识的具体的物质形态之一,①④两项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存在另一种客观实在,②项观点错误;材料主旨是人类发现暗物质,不涉及暗物质的发展规律,③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75.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7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style="width:110.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上的物质概念</p></td><td style="width:258.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具体的物质形态</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2" style="width:1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p></td><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特性</p></td><td style="width:110.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p></td><td style="width:258.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存在状态</p></td><td style="width:110.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生不灭、永恒存在</p></td><td style="width:258.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有生有灭</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1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3" style="width:436.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抽象和概括;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48年前,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写了一部科幻名著《海底两万里》。2017年5月23日,新华社记者乘坐“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4811米海底时发现,海底世界的许多细节都与《海底两万里》中的描写不谋而合。这表明</p><p>①人们能直接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p><p>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能将幻想变成现实</p><p>③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p><p>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超前反映事物</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4811米海底时的发现与科幻名著《海底两万里》中的描写不谋而合,这表明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超前反映事物,人们对客视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故③④正确;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能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①错误;意识活动的创造性要通过实践才能将幻想变成现实,②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人工智能各方面的发展都在逐渐完善,应用也越来越多,并且在很多方面的表现都超越了人类,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威胁人类生存的担优。有专家指出,机器人或人工智能系统要完全达到人类的水平,有自发的情感和创造性,是很难实现的,或者说是不可能实现的。该观点是基于</p><p>①人工智能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无法跨越到意识领域</p><p>②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物质工具,和人的意识有着本质区别</p><p>③意识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而人工智能不具备这一特性</p><p>④人工智能只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类制造物,无法取代人脑</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意识的能动作用。题干中有专家指出,机器人或人工智能系统要完全达到人类的水平,有自发的情感和创造性,是很难实现的,或者说是不可能实现的。该观点是基于人工智能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无法跨越到意识领域;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物质工具,和人的意识有着本质区别,故①②正确;意识没有超越时空的特性,③错误;人工智能知识一种工具,没有人所特有的意识,④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19大报告中提到: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的变化,但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说明</p><p>A. 只有保持性质的稳定才有利于事物的发展</p><p>B.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C. 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认识和改造</p><p>D. 质变为量变开辟新的道路,要促成质变</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习近平对我国国情的判断说明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的变化,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正确判断,A项与题意不符;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改造,C项说法错误;发展要通过质变来实现,但质变并不等于发展,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首例人工仿生机器眼移植治疗老年性视网膜黄斑变性(AMD)所导致失明的手术在英国成功。手术成功后,病人周围视野是自己的,中央的视野则来自机械设备Argus II。Argus II目前所提供的画面是黑白的,但Argus的开发团队正在努力对电极大脑刺激进行编译,希望尽快能让大脑接收彩色信号。这表明在科学领域</p><p>A. 实践中新工具新设备的产生决定了认识的发展</p><p>B. 没有被发现的真理也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有待人们去创造</p><p>C. 认识应不断发展,并不断通过实践验证</p><p>D. 认识促进了实践的发展</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知识。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实践中新工具新设备的产生推动了认识的发展,而不是决定,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真理不能被创造,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正确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的发展,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为什么比动物聪明,世界上主要有两派观点,认为人的脑容量大,然而总能发现比人脑更大的物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脑重”与体重之比,人是最大的,可是发现的一种野外鼠类,比例比人还高,可见“现有的观点,总能找得到反例”。这佐证了:</p><p>①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p><p>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不可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p><p>③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p><p>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说法错误,①不选;材料中的事例佐证了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不可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②正确;真理不包容谬误的成分,③不选;材料中的事例佐证了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六度分割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六度分割理论主要说明</p><p>A.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普遍的联系</p><p>B.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p><p>C. 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p><p>D. 联系具有多样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联系的观点。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解答。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普遍的联系,故排除A;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故排除B;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六度分割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六度分割理论主要说明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故C正确;材料强调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不是强调联系的多样性,故排除D。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7年11月1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韩正在上海市委常委学习会上强调,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立足大局、把握大局,紧密结合上海市的实际,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部署。这启示我们要( )</p><p>①立足整体,顾全大局      </p><p>②重视关键部分的作用</p><p>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创造事物  </p><p>④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立足大局、把握大局”,这启示我们立足整体,顾全大局,①项符合题意;紧密结合上海市的实际,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部署,这启示我们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适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大局,没有强调关键部分的作用,②项不合题意;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而不是创造事物,人不能创造事物,只能改变事物的具体形态,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20年间,“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就像一棵幼苗,在风雨中茁壮成长,结出了累累硕果。我们要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恒心,推动“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更大成就。下列诗句与材料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p><p>①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p><p>②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p><p>③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p><p>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主旨和引用的古诗蕴含的哲理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体现了用发展观点看问题,①项符合题意;“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的,②项不合题意;“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项符合题意;“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的,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生活中为了个人一时之便随手乱扔废电池的现象司空见惯,殊不知,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失去耕种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以使600吨水受到污染,而这600吨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p><p>①把握废电池联系的多样性是我们正确处理废电池的前提</p><p>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处理好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p><p>③要坚持适度的原则,控制好废电池丢弃量</p><p>④要正视废电池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和普遍性。“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失去耕种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以使600吨水受到污染,而这600吨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我们要把握废电池联系的多样性是我们正确处理废电池的前提,要正视废电池处在普遍联系之中,①④正确,选B;②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不选;③与材料中主旨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我国</p><p>A. 物质文化需求已经完全得到满足</p><p>B. 应让补齐民生短板统率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p><p>C. 基本国情已经改变,社会主义迎来质的飞跃</p><p>D. 经济建设仍是中心工作,但要更注重全面发展</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应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发展应该着力解决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新时代仍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中心工作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项符合题意;从新时代的主要矛盾看,我国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没有得到完全满足,A项观点错误;新时代主要矛盾不再是民生短板,而是不平衡发展问题,B项不合题意;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变,C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细节就是全局的基础,细节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人们认为细节决定成败。</p><p>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辨析,细节决定成败。</p></div></div>
<div><p>【答案】(1)笼统地说细节决定成败是片面的。</p><p>(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从这个角度讲,关键的细节对事物成败起着决定作用。</p><p>(3)整体和部分有着严格的区别,其地位、作用和功能是不相同的。一般来说,整体处于主导地位,而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处于从属地位。当部分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要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从这个意义上说,细节无法替代整体的功能,细节又不可能决定成败。</p><p>(4)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同时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p><p>【解析】本题是评析题。用联系观对“细节决定成败”观点的评析。评析类主观题要坚持辩证思维,既指出观点的合理之处,又要指出不妥之处。“细节就是全局的基础”可看出本题实质是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作答。细节决定成败合理之处是可到了关键部分对事物成败起着决定作用。不合理之处未看到部分永远代替不了整体。最后我们应坚持什么样的观点。结合课本知识作答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乌兰牧骑创排的蒙古剧《黑缎子坎肩》参加2017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于2017年7月4日、5日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演出。</p><p>该剧围绕一件黑缎子坎肩展开情节,通过萨仁和库鹿格之间悲欢离合的爱情悲剧,给人以刻骨铭心的视觉冲击和情绪感染。演出现场,演员精湛的表演、扎实的唱功将蒙古族民族、民俗和民间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受到现场观众的称赞。</p><p>专家们认为,该剧从蒙古族民歌中寻找创作题材,在唱腔设计上充分沿用蒙古民歌的曲调,在叙事视角上以蒙古族底层牧民的生活为切入点,不仅具有蒙古族特色,还契合了整个人类的心灵需求,在坚守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立场的基础上,又在舞台表现和导演手法上努力追求现代化的呈现方式,体现出该剧的现代追求和当代视野。</p><p>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蒙古剧《黑缎子坎肩》为什么能受到观众称赞。</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剧在叙事视角上以蒙古族底层牧民的生活为切入点,展现了蒙古族的民俗风情,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p><p>②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能够推动事物的发展。该剧在坚守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立场的基础上,也有现代追求和当代视野,给人以刻骨铭心的视觉冲击和情绪感染。</p><p>③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该剧不仅具有蒙古族特色,还契合了整个人类的心灵需求,是在尊重文艺创作规律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p><p>【解析】本题以蒙古剧《黑缎子坎肩》受到观众称赞为背景,检测学生对唯物论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育科学精神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难度不大。</p><p>结合材料,设问要求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蒙古剧《黑缎子坎肩》为什么能受到观众称赞。关键是分析材料,该剧受称赞的具体原因,然后对接唯物论道理即可。“在叙事视角上以蒙古族底层牧民的生活为切入点”,可以与物质决定意识对接;“通过萨仁和库鹿格之间悲欢离合的爱情悲剧,给人以刻骨铭心的视觉冲击和情绪感染”,可以对接意识的能动反作用;“不仅具有蒙古族特色,还契合了整个人类的心灵需求”,可以对接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最后按照哲学题的答题格式整合成完整答案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法治经验,要扎根于中国现实,使我们的法治建设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p><p>建设法治中国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法治经验,必须扎根于中国现实。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的知识加以说明。</p></div></div>
<div><p>【答案】①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②西方国家的法治文明与其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但我们不能盲目照搬,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③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如果脱离我国实际(或我国国情),盲目照搬西方的法治经验,难免在法治建设上犯错。</p><p>【解析】本题要求运用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的知识加以说明“建设法治中国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法治经验,必须扎根于中国现实”的观点和合理性。需要调用的知识为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属于小切口深分析类型,较为简单。首先明确什么是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然后结合该观点指出我国建设法制中国必须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最后,指出若果照抄照搬,就会变成谬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p><p>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p><p>家风是无言的教育,良好家风的涵养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是累寸土之功、积细流之举的过程;是批判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过程;是用社会主义精神进行改造和熔铸,使之升华为社会主义新文化、新道德,并凝聚激发为强大的正能量的过程。</p><p>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涵养良好家风。</p></div></div>
<div><p>【答案】答案:要重视量的积累,家风的涵养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要让传统家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p><p>【解析】本题要求运用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涵养良好家风。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发展的观点。包括发展的特点,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趋势,发展的状态。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取舍。结合材料可知,涵养家风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是累寸土之功、积细流之举的过程</p><p>,可用重视量的积累分析;用社会主义精神进行改造和熔铸,使之升华为社会主义新文化、新道德,并凝聚激发为强大的正能量的过程,可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来分析。</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7年9月3日国家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金砖国家要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p><p>习近平强调,深化金砖合作,助推五国经济增长动力。要以创新促增长、促转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要落实《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推动各领域合作机制化、实心化,不断提升金砖合作含金量。要发挥人文交流纽带作用,把各界人士汇聚到金砖合作事业中来,打造更多像文化节、电影节、运动会这样接地气惠民生的活动,让金砖故事传遍大街小巷,让金砖国家人民的交往和情谊为金砖合作注入绵绵不绝的动力。</p><p>请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简述金砖国家如何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的第二个“金色十年”。</p></div></div>
<div><p>【答案】①发展具有普遍性,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立足自身,放眼长远,让合作行稳致远。</p><p>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意识。要以创新促增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p><p>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准备走曲折道路。要打破藩篱,扫清障碍,激发活力。</p><p>④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通过不断改革,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p><p>【解析】本题以金砖国家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的第二个“金色十年”为背景,组织设问,检测学生对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难度不大。</p><p>设问要求回答金砖国家如何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的第二个“金色十年”,属于措施类主观题。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发展的观点,所以主要运用方法论分析。主要包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意识,做好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飞跃。最后把这些方法论与设问结合起来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