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55:07

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学考模拟政治试卷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名句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名句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故题目观点正确。</p></div>

    题型: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落后文化通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对传统习俗要敬而远之。(  )</p><p>&#xa0;</p></div></div>
<div><p>【答案】F</p><p>【解析】试题分析:落后文化是通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传统习俗并非全是落后文化,故本题说法错误。</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你有你的世界观,我有我的世界观,我们都是哲学家。</p><p>&#xa0;</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该观点错误。该观点混淆了世界观与哲学家的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你有你的世界观,我有我的世界观,即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是,不是说有世界观就是哲学家。</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09.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p></td><td style="width:237.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width:1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p><p>别</p></td><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p></td><td style="width:109.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td><td style="width:237.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形成</p></td><td style="width:109.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自发形成,人人都有</p></td><td style="width:237.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特点</p></td><td style="width:109.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零散的、朴素的</p></td><td style="width:237.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理论化、系统化的</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有理,就看大家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该观点表述错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故题目观点正确。</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应以吸收为主、为我所用。</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题目观点错误。</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故题目观点错误。</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认识问题,其实哲学只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其二,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故题目观点错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关于意识是如何产生的,首先必须知道,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物质从其自身的发展中产生出思维的生物,进而产生出意识,是物质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故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故本题表述正确。</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学习国学经典不能拘泥于原著,这符合辩证否定观的要求。</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故学习国学经典不能拘泥于原著,这符合辩证否定观的要求,题目观点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市围绕突出的环境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化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积极实施生态修复,开展水环境流域综合治理。这一做法</p><p>①分清了问题的主流和支流    </p><p>②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p><p>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p><p>④把握了主次矛盾的辩证统一</p><p>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某市围绕突出的环境问题,抓重点补短板,这是抓住了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把握住了主次矛盾的辩证统一,不是分清了问题的主流与支流,①不选,④正确;材料中的做法是把握住了主次矛盾的辩证统一,不是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②不选;材料中的做法既抓重点,又补齐短板,这是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③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被俗称为“好人法”的这一规定(    )</p><p>①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②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p><p>③将会推动良好风尚的发展</p><p>④将会提高对救助人的道德要求</p><p>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中民法总则的这一规定,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弘扬诚信、友善等价值准则,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正确;民法总则的这一规定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②正确;民法总则的这一规定有利于推动助人为乐等良好社会风尚的发展,③正确;民法总则的这一规定没有提高对救助人的道德要求,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塞罕坝人经过55年的艰苦奋斗,三代人的顽强拼搏,创造了荒原变林海、沙漠成绿洲的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彰显了中华民族的</p><p>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团结统一精神</p><p>③爱好和平精神                      ④自强不息精神</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塞罕坝人经过55年的艰苦奋斗,三代人的顽强拼搏,创造了荒原变林海、沙漠成绿洲的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精神,①④适合题意;②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前所未有地重视老城保护与复兴、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其目的是</p><p>①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p><p>③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④彰显中华文化的个性和特点</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重视老城保护与复兴、历史文化遗产,其目的是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②③适合题意;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①是错误的;④不是本题的目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杰出科学家都有“毕生成一事”的坚持。袁隆平、屠呦呦、黄大年等人无一不是数十年如一日,在各自专业领域潜心钻研,不断追求,才取得突破性成就。这启示我们要</p><p>A. 牢牢抓住主要矛盾    B. 实现质变,必须重视量的积累</p><p>C. 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D.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袁隆平、屠呦呦、黄大年等人无一不是数十年如一日,在各自专业领域潜心钻研,不断追求,才取得突破性成就。这启示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B适合题意;其他选线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9月26日,“圆梦中国人”全国百姓宣讲报告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先进人物,用一个个真实的事例,展示了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生动诠释了为实现中国梦砥砺奋进的崇高价值追求和宝贵精神品格。他们的事迹启示我们 </p><p>①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价值</p><p>②只有在劳动与奉献中才能创造价值</p><p>③只有牺牲自我才能走向成功</p><p>④只有满足自我才能实现人生价值</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不同领域的先进人物在不同岗位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因而受到社会的尊重,这启示我们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价值,①正确;“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生动诠释了为实现中国梦砥砺奋进的崇高价值追求和宝贵精神品格”这启示我们只有在劳动与奉献中才能创造价值,②正确;只有牺牲自我才能走向成功观点绝对,③不选;只有满足自我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观点错误,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越酒闻天下,东浦酒最佳”。我市Y区东浦镇,是闻名的水乡、桥乡、名士之乡,更是酒坊云集的黄酒之乡。2500多年的酿酒历史,传承着古法酿造工艺,酝酿出至今维系生活的醉人的黄酒文化,但近些年却面临传统黄酒产业转型发展和传统酒文化传承的困境。目前,Y区政府以省政府出台的特色小镇建设指导意见为指导,先期投资50亿,结合东浦自身特质,以黄酒文化为魂,科学规划和建设融特色民俗区、黄酒作坊体验区、黄酒文化创意园区、黄酒产业园、休闲旅游服务区等为一体的黄酒特色小镇,同时注重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开发技术。Y区谋求将黄酒小镇构筑成富有产业支撑、文化内涵、旅游功能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打造成为保护发展历史经典产业的重要平台和传承弘扬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p><p>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运用文化与经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知识,说明Y区黄酒小镇建设对传承传统文化的价值。</p></div></div>
<div><p>【答案】(1)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经济与文化相交融。Y区投入巨资建设黄酒小镇,将传统黄酒文化寓于黄酒产业发展和旅游开发中,构筑弘扬和传承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发展平台。</p><p>②文化发展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Y区以黄酒文化为魂构筑融产业支撑、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等为一体的黄酒小镇,坚信传统黄酒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把握了文化发展规律,有利于主动担当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责任。</p><p>【解析】本题知识指向明确,要求考生用文化与经济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知识分析黄酒小镇建设对传承传统文化的价值,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注意从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然后加以分析。“先期投资50亿”“以黄酒文化为魂”“注重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开发技术”等体现了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经济与文化相交融;“结合东浦自身特质,以黄酒文化为魂,科学规划和建设融特色民俗区、黄酒作坊体验区”体现了主动担当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责任,是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成果的普惠化,民间财富积累和慈善事业同时得以快速发展,慈善行为的社会总量和慈善事业的发展结构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由于法律规制的缺位,人们无法依据法律对照慈善行为的合法性,使得自发的慈善行为和慈善事业出现了不少乱象。无论是良善社会的培育,还是对现存民间慈善乱象的解决,都需要法律来规制。2016年3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部法律通过其强制引导,使慈善得以最大限度的弘扬;通过其预测和导向,更好地释放社会的慈善活力。</p><p>结合材料,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角度,说明对社会慈善行为加以法律规制的依据。</p></div></div>
<div><p>【答案】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自发的慈善行为和慈善事业出现了不少乱象都有要求对慈善行业加以法律规制。</p><p>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对对慈善行业加以法律规制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慈善事业健康发展。</p><p>③对社会慈善行为加以法律规制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要求。</p><p>【解析】本题以对社会慈善行为加以法律规制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的知识,设问指向对社会慈善行为加以法律规制的依据,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p><p>本题考查“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课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结合丙同学观点,简述我们应该如何用“实干”托起“中国梦”,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认识论的知识主要包括:实践的含义及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与具体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对社会慈善行为加以法律规制分析意义,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学考模拟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