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54:38

福建省华安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理)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p><p>A. 矛盾双方是不可分的    B. 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p><p>C. 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D. 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这一论断看到了权利与义务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D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权利可以放弃,义务不能放弃。B、C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具有无神论意义的是</p><p>A. 子不语怪.力.乱.神</p><p>B. 天不变道亦不变</p><p>C.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p><p>D.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B、C、D选项均强调“天”,即承认世界上是存在神的,属于唯心主义思想,故排除。A选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不存在神,故属于唯物主义思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p><p>A. 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 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p><p>C. 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 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强调了事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拔苗助长,苗枯田荒”说明了如果不按照禾苗生长的规律去做,很容易导致禾苗枯萎,田地荒芜,故均启示我们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故C选项入选。A选项与题意不符。B选项表述错误,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选项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取得成功的条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p><p>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p><p>C. 要发挥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 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按图索骥”指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这一成语启示我们要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故B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均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p><p>A.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 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p><p>C. 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D.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故A符合题意。BCD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是因为:</p><p>A.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    B. 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C. 别国的经验不一定是从实际出发的    D. 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是因为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B选项入选。A、D选项表述本身这正确,但与题意不符。C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即使蒙住了眼睛,也不等于世界漆黑一团。这是因为</p><p>A.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B.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p><p>C.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即使蒙住了眼睛,也不等于世界漆黑一团。这是因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B选项入选。A选项强调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题意不符,排除。C、D选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不是题目的原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主席强调,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我们既要登高望远,顺应时代潮流,做好顶层设计;又要脚踏实地,有序推进,争取早期收获。我们这样做的理由是</p><p>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p><p>③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④事物数量的增减一定引起质变</p><p>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我们既要登高望远,顺应时代潮流,做好顶层设计;又要脚踏实地,有序推进,争取早期收获,这里充分看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也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故①②入选。③选项表述错误,整体决定部分。④选项错误,量变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引起质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真理就是</p><p>A. 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B. 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p><p>C. 对人们有用的东西    D. 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故D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是正确反映。B选项错误,排除。C选项表述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因为</p><p>A.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p><p>C.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具有客观性。故C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B、D选项不是题目的原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是:</p><p>A.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p><p>B.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p><p>C. 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p><p>D. 共性与个性是相互联结的,个性寓于共性之中</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说明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故A选项符合题意;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说法错误,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p><p>A. 唯物主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 区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根本标志</p><p>C. 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D. 唯心主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故C选项入选。A、B、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p><p>A. 联系的观点    B. 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观点    D. 否定之否定的观点</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这是因为: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和源泉;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事物的对立和统一是认识辩证法的实质问题;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的焦点。由此可见,C选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的有 </p><p>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避之      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p><p>③物极必反                              ④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选项①不符合题意,“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避之”说明矛盾的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排除;选项②不符合题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看到部分,没从整体着眼,是形而上学观点,排除;选项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列表述,符合辨证法思想的有 </p><p>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天不变,道亦不变</p><p>③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④因时制宜,因地制宜</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辩证法有三个基本观点——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选项①看到动与静的辩证统一,选项③④看到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①③④均含有辩证法思想,故D选项符合题意;选项②不符合题意,“天不变,道亦不变”认为“天”“道”是不会改变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坐井观天”之所以作贬义用,是因为它</p><p>A. 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 割裂整体与局部关系</p><p>C. 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D. 陷入唯心主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坐井观天”意思是说,坐在井里观察天空,就会觉得天很小很小。其实不然,不是天太小,而是由于看天的人站得低、眼光太窄的缘故。故“坐井观天”之所以作贬义用,是因为它割裂整体与局部关系;故B选项入选。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爱因斯坦说:“我评定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一个标准,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p><p>A. 人生价值的大小是看社会对他满足的程度</p><p>B. 人生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自我价值实现的程度</p><p>C.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完善自我</p><p>D.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爱因斯坦说:“我评定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一个标准,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这句话表明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故D选项入选。A、B、C选项表述错误,排除。</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社会价值</p></td><td style="width:152.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自我价值</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2" style="width:1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p><p>别</p></td><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p></td><td style="width:15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位</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居于首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p></td><td style="width:15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居于从属地位</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一般情况下,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是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地实现其自我价值。同时,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目标和归属,社会必须尽可能地为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各种条件</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说过:“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段话说明(  )</p><p>A.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p><p>B. 价值观人皆有之</p><p>C. 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p><p>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穷人与富人看到的同样的景色的时候的反映是不一样的,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说明了.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故C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度是几何学中著名的欧几里得定理,在两千多年里被沿用。但实际上,在凹曲面上,三角形的内角之和小于180度,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的内角之和大于180度。这说明</p><p>①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②真理不断推翻自身向前发展</p><p>③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一真理成立的条件是平面图形,但如果在凹曲面上或球形凸面上就不能成立,这说明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性的认识不包含谬误的成分,排除;选项②说法错误,真理总是在超越自身中不断向前发展,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不能被推翻,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某乡水果资源丰富且毗邻县城,交通便利。根据这种状况,乡委乡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产业品牌”的战略,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广脆蜜桃、草莓、凉薯、西瓜、李子等特色时鲜水果种植。在广大干部群众的顽强拼搏和真抓实干下,该乡培育出“勺哈脆蜜桃”“浦口凉薯”“新农草莓”等特色水果产业,乡域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p><p>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材料的理解。</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该乡立足于资源区位优势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符合当地的客观实际。②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意识能促进事物发展,要自觉树立正确意识。该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p><p>【解析】本题以乡委乡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产业品牌”的战略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等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设问指向谈谈你对材料的理解,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要包括: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意识能促进事物发展,要自觉树立正确意识;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将引发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有专家指出,人工智能作为颠覆性技术,可能对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影响。我国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必须加强前瞻预防与约束引导,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p><p>结合材料,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p></div></div>
<div><p>【答案】①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带来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是其主流。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我们必须正视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问题,加强前瞻预防与约束引导,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p><p>【解析】本题以人工智能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矛盾主次方面。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又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我们要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材料中人工智能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但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带来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是其主流;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我们必须正视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问题,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p><p>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将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堆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为此,科技部、国家发政委、中国工程院会同相关单位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规划(草案)》,经过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重点对2030年我国新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保障措施进行系统的规划和部署。</p><p>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阐述科技部等相关单位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的意义。</p></div></div>
<div><p>【答案】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规划》制定过程中科技部等部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有助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p><p>【解析】本题以人工智能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阐述科技部等相关单位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因此考生可以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进行总说,然后分别从这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需要、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需要进行说明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省华安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