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的是</p><p>A. “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p><p>B.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p><p>C. “我思故我在”与“心外无物”</p><p>D.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究竟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气者,理之依也”是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理生万物”是唯心主义观点,认为意识决定物质,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A项正确;“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物是观念的集合”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没有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的分歧,B项不选;“我思故我在”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心外无物”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没有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C项不选;“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均是唯物主义观点,二者没有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幼儿园“小学化”背离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的教育精神。纠正这一问题</p><p>①必须从《教育规划纲要》出发 ②必须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改变教育规律 </p><p>③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 ④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做事情不能从主观出发,从《教育规划纲要》出发的观点错误,①不选;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②错误;纠正材料中的问题,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p><p>A.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p><p>B.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p><p>C.实践活动可以隔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p><p>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精神的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物质力量,B表述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联系是客观的,人不能随意隔断事物之间的联系,C表述错误;只有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才具有知道作用,D表述错误。材料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p><p>A. 吃一堑,长一智 B. 学以致用</p><p>C. 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是实践第一性的观点,体现了亲身实践的重要性。“吃一堑,长一智”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观点,与之哲学寓意不同,A项不选;“学以致用”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之哲学寓意不同,B项不选;“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体现了实践第一性的观点,C项应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体现的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的观点,与之哲学寓意不同,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由于</p><p>①工匠精神是正确意识,能够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 </p><p>②工匠精神作为认识源于实践,又推动实践的发展</p><p>③工匠精神作为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p><p>④只要有量变就会引起质变,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工匠精神是正确意识,能够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因而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①正确;工匠精神作为认识源于实践,又推动实践的发展,因而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②正确;工匠精神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不选;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只要有量变就会引起质变观点错误,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清代赵翼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该诗启示我们</p><p>A.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p><p>B. 相比较而言,后出现的事物具有更强的适应性</p><p>C. 处理问题要把握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p><p>D.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杜诗篇已没有欣赏价值了</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体现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A项正确;“后出现的事物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观点不正确,B项不选;该诗没有强调处理问题要把握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C项不选;“李杜诗篇已没有欣赏价值了”观点错误,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哲学上看,“万事如意”与“成事在天”的区别在于</p><p>A. 前者是积极的观点,后者是消极的观点</p><p>B. 心想不一定事成,天命却是不可违抗的</p><p>C. 前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p><p>D. 两者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A项不是从哲学角度来说明的,不选;“天命不可违抗”观点错误,B项不选;“万事如意”认为人的意识决定物质,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而“成事在天”却认为事情由“天”来决定,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正确;两者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是二者的共性,不是二者的区别,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p><p>①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p><p>②世界是物质的</p><p>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p><p>④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根据题意“世间万物,变动不居”,说明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符合题意,入选;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变化发展的看问题,“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体现了这一点,④符合题意,入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①表述错误,排除;④正确指出了世界的本质,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所谓“干一寸胜过说一尺”,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重在落实、贵在行动、少说多做。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p><p>A.只有实践才能够真正地改造世界 </p><p>B.认识来自实践,实践才会形成认识</p><p>C.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行动 </p><p>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中材料“所谓‘干一寸胜过说一尺’,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重在落实、贵在行动、少说多做”,强调的是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启示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故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C项中“说什么并不重要”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本题材料并未反映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故B、D两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南宋诗人杨万里写道:“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p><p>下列与这首诗蕴含的哲学思想相同的有(   )</p><p>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p><p>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p><p>③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p><p>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体现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观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均体现了这一哲学观点,①②正确;“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没有体现新事物不可战胜的观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现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观点,③④均不符题意,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这告诉我们</p><p>A.应当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p><p>B.要统筹全局,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p><p>C.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p><p>D.要注重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双目标”、“双结合”、“双引擎”等词句,可知材料中所强调的是要树立全局观念,从而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所以答案选A。B错误,只有当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材料强调的是整体的作用,而CD则强调部分的功能,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多发叠加,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始终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p><p>A.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p><p>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p><p>C.事物处在量变与质变的交替过程中 </p><p>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多发叠加,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所以答案选B。材料只是体现了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并未体现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所以排除A。C与材料不符,故排除。材料并未提及人生价值的实现,所以排除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这体现了</p><p>A.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p><p>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p><p>C.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p><p>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阴阳是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统一的。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说明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C符合题意。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故A错误。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矛盾双方不可分割,不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不可分割,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下列说法体现这一方法的是</p><p>A.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p><p>B. 为官发财,应当两道</p><p>C. 四面出击,全面突破</p><p>D. 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选项A体现的是实践是改造世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方法;B体现的是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双方性质具有特殊性,当官和发财不是一条道;C是不分主次,A、B、C均不符合题意。老虎,苍蝇地位不同,都要一起打,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说,事情越是到了最后越是关键,为了成功,千万不能松懈。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p><p>A. 人们在量变和质变面前无能为力 B. 接近质变的量的积累是最重要的</p><p>C. 要重视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前提条件 D. 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人们在量变和质变面前无能为力观点错误,A项不选;任何阶段的量的积累都是重要的,不是接近质变的量的积累最重要,B项错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条件,C项错误;“事情越是到了最后越是关键,为了成功,千万不能松懈”这是启示我们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D项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是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在向其他地区传播的过程中,各地以其为参考,制定出符合当地气候和物产需要的“农事历”,从而使它具有了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和广泛适应性。“二十四节气”的传承过程体现了</p><p>①矛盾普遍性对于解决具体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p><p>②矛盾特殊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p><p>③矛盾特殊性是普遍性经验的来源和有效载体 </p><p>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各地以其为参考,制定出符合当地气候和物产需要的‘农事历’”这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对于解决具体问题具有指导意义,①正确;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②错误;实践是普遍性经验的来源,③错误;“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在向其他地区传播的过程中具有了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和广泛适应性。这体现了矛盾特殊性可以转化为矛盾普遍性,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颁布后,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提出了制定地方扶贫标准的意见。这不能体现的哲理是</p><p>A.一切从实际出发 </p><p>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p><p>C.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p><p>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为反向设问题,要求选出不能体现该材料的选项,这一点作答时考生切记要注意。29个省区制定了本地区的扶贫政策,从唯物论的角度是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辩证法的角度是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AD不符合题意的要求。根据国家扶贫纲要的要求制定出自身的扶贫计划,做到了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排除B。材料并未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所以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表是近几年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词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11年</p></td><td style="width:37.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12年</p></td><td style="width:47.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13年</p></td><td style="width:5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14年</p></td><td style="width:70.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15年</p></td><td style="width:38.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16年</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加快水利改革发展</p></td><td style="width:37.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推进农业科技创新</p></td><td style="width:47.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活力</p></td><td style="width: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p></td><td style="width:70.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辐射带动作用</p></td><td style="width:38.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关注农业现代化及农村电商</p></td></tr></table><p> </p><p>中央一号文件确定不同的关键词,是因为</p><p>A.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p><p>B. 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矛盾</p><p>C.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p><p>D.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事物的性质,而是强调不同时期中央一号文件不同的原因,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涉及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不同,而不是不同事物,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主次矛盾,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不同时期中央一号文件不同的关键词,说明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故入选。</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我未来的理想是当‘网红’,面对“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的问题,一位小学三年级女生的回答让家长瞠目结舌,“网红”之所以成为他们羡慕的对象,无非是粉丝众多、收入颇丰,而且似乎没什么门槛。北京多所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有八成小学生希望成为“网红”,一些家长甚至为孩子报了“网红培训班”。然而,一些“网红”的表现却令家长们失望,炫富、炫身材,爆粗口……如果任由这类内容主导青少年的价值观, 将是互联网作为一种文化的失败,也是成年人社会的失职。</p><p>材料二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近日各地两会陆续召开,2016年的地方GDP增速目标纷纷“出炉”。截止1月26日,在26个已经召开两会的省份中(其中一个省份发展目标尚未出炉),有16个省份相较2015年GDP增速目标下调了今年的目标,下调幅度最多达2个百分点,还有8个省份维持去年目标,只有一个省上调了目标。GDP增速目标引发广泛关注。经济降速的同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全国各省区市“十三五” 规划建议的字里行间,勾勒出中国“十三五” 时期发展的价值取向。未来五年之内,全国各地必须“精准施治”弥补各自发展的最大短板,这决定了五年之后全国层面能否如期兑现全面小康的庄严承诺。</p><p>(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小学生为什么热衷于“网红”</p><p>(2)请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简要说明如何实施“精准施治”?</p></div></div>
<div><p>【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粉丝众多、收入颇丰,似乎没什么门槛是小学生热衷于“网红” 的决定性原因。</p><p>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或意识对物质具有指导作用),不良意识的引导是小学生热衷于“网红”的另一重要原因。</p><p>(2)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精准施治”最重要是要“准”,要摸清当地的实际,从实际需要出发,才能将工作做好。</p><p>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根据当地实际,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积极弥补各自的短板,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p><p>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精准施治”一定要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要杜绝盲目蛮干。</p><p>【解析】本题以互联网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和我国“十三五” 时期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回答本题,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网红”粉丝众多、收入颇丰,似乎没什么门槛等客观现状是小学生热衷于“网红” 的决定性原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良意识的引导是小学生热衷于“网红”的另一重要原因的角度进行说明。</p><p>(2)如何实施“精准施治”,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精准施治”要从实际需要出发,才能将工作做好;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实际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积极弥补各自的短板;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精准施治”一定要按规律办事,杜绝盲目蛮干等角度进行说明。</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