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是人类诗意地牺居在大地上的内在精神支撑,是人与万事万物和谐相处的生命密码。”下列说法与题中观点相符合的有</p><p>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p><p>②哲学为人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睿智地看待生活 </p><p>④学好了哲学就能够正确对待名利、得失</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哲学是教人如何看待世界,即如何对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对待知识和规律,如何对待个人和社会、自己与他人的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哲学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又可以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材料中强调了哲学的作用,选A;②错误, 因为哲学有正误之分;④过于绝对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向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p><p>A. 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p><p>B. 方法论体现世界观</p><p>C.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p><p>D.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材料中的预言属于世界观范畴,采取的措施属于方法论范畴,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D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选项说法错误,世界观属于主观范畴,不能起决定作用,排除;B选项说法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排除;C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5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style="width:16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p></td><td style="width:185.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不同</p></td><td style="width:16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td><td style="width:185.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根本方法</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二者的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6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我们正在寻找确定新的价值取向,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学者称,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发展的哲学”,这说明</p><p>A. 哲学是智慧之学,为人们的实践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p><p>B.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p><p>C. 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科学地看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p><p>D. 哲学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哲学的产生的知识。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哲学为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而不是方法指导,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因为哲学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原来许多包含在哲学之内的学科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科学。据此,有人悲观地认为哲学已经“无家可归”,哲学的使命已经结束。相反,有人认为这既是科学的成熟也是哲学的成熟,哲学不是‘无家可归”,而是“四海为家”。下列关于这两种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p><p>A. “无家可归”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哲学不能代替科学</p><p>B. “无家可归”论耆错误地把哲学与具体科学绝对地对立起来</p><p>C. “四海为家’乙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对哲学的推动作用</p><p>D. “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同样需要哲学的指导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B、D的表述都是正确的,但本题要求回答表述错误的,因此正确答案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古以来,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艺术技艺的追求上,中国人都讲究和谐、圆满、对称、均衡的哲学。龙泉青釉瓷器造型千变万化,但器型都工巧端正自然,追求和谐、圆满、中和之美。可见</p><p>A.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p><p>B. 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C. 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D.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A选项表述的是哲学的起源,与题意无关。“中国人都讲究和谐、圆满、对称、均衡的哲学,龙泉青釉瓷器造型千变万化,但器型都工巧端正自然,追求和谐、圆满、中和之美”,可见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B选项正确入选。C选项表述本身错误。D选项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然科学作为知识体系,总要求助于一定的理论思维形式,并在自己的理论结构中包含某种世界观因素;哲学又总是不断地从自然科学中吸取营养,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并反过来给科学以影响。这说明( )</p><p>①自然科学是哲学的附属物和衍生品</p><p>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p><p>③哲学是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p><p>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自然科学作为知识体系,总要求助于一定的理论思维形式”强调了哲学对于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哲学又总是不断地从自然科学中吸取营养,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强调了自然科学对于哲学的重要性,故②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说法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排除;③说法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科学的哲学才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上述事实说明</p><p>A. 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p>B.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p><p>C.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p><p>D. 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可以看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故C选项入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A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例外论”在19世纪中叶引导了美国在美洲大陆的扩张,19世纪末在美国变得强大起来之后又引导美国走向帝国主义,在二战后又引导美国谋取世界霸权。由于这一思想根深蒂固,美国人总是强调,美国在世界上的所作所为不过是要“担当世界的领导”,而不是谋求世界霸权。从哲学角度看,美国人的言行说明(   )</p><p>①世界观决定并体现着方法论 </p><p>②世界观是内容,方法论是形式</p><p>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p><p>④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材料中美国在霸权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各种行为以某得世界霸权,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选D;①错误,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②错误,二者不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td style="width:22.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br /> </p></td><td style="width:170.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br /> </p></td><td style="width:181.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br /> </p></td></tr><tr><td style="width:22.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br /> </p></td><td style="width:170.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br />②主体不同:世界观自发形成,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哲学家)<br />③特点: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有序、逻辑和完整的体系<br /> </p></td><td style="width:181.2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人们把世界观形成体系,用某种理论形式表现出来就有了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r />②都把整个世界当作研究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br />③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br /> </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0月,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可他说:“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我何必与天命作对呢?”结果,这个病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由此可见</p><p>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p><p>②自发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的生活</p><p>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p><p>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上述材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选项①正确。最终这个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这说明人们的生活需要科学的世界观的和指导,故选项③正确。选项②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选项④说法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种人,看到一片树叶,最喜欢说:啊!这里有一棵树,你看不见吗?而他看到了一棵树,又会说:树后边就是大片的森林啊,你也看不见吗?当他走到森林边看到了一丛灌木,则会蹲在灌木丛里说:这片森林怎么都是灌木啊?真没意思呀!从哲学的角度看,下列观点与此一致的是</p><p>①存在即被感知 ②绝对理念是世界的本原</p><p>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材料中“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种人”,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者,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与题意不符,应排除;③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题意不符,也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代哲学家用诗词标榜自己所从属的哲学阵营,当代歌手的歌词中也蕴含着哲学思想。以下歌词中与孟子的“心之官(官:官能,作用)则思”的观点具有不同的哲学倾向的是( )</p><p>①真心祈祷,天佑中华,愿你平安昌盛生生不息啊(《天佑中华》)</p><p>②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我的歌声里》)</p><p>③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国际歌》)</p><p>④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求佛》)</p><p>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孟子的“心之官则思”是唯物主义观点;①“天佑中华”认为天是世界的本原,决定一切,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④“佛”是世界的本原,决定一切,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孟子观点不属于同一哲学派别;②③是唯物主义观点,与题干观点一致,不符合要求,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p><p>①前者正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p><p>②后者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p><p>③二者的观点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p><p>④二者的观点在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桓谭的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但没有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作用,故没有描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①不选;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观点是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②正确;二者的观点一为唯物主义观点,一为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③正确;二者的观点是在思维与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不是在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公孙龙《坚白论》中辩言,对于一块白色而坚硬的石头,人们可以看得到“白”,但看不到“坚”;可以摸得到“坚”,但摸不到“白”。“白”与“坚”都是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这一观点是( )</p><p>①唯心主义观点 ②唯物主义观点</p><p>③形而上学的观点 ④辩证的观点</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干中的“白”“坚”指向的是意识,石头指向的是物质,认为“白”“坚”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强调意识可以离开物质,是唯心主义的体现,故①正确,②错误;认为“白”“坚”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是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这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而不是辩证的观点,故③正确,④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同志多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p><p>①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p><p>②抛弃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思想</p><p>③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p><p>④把认识世界作为实践的最终目的的科学</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世界观与科学方法论的统一就在于它所有的观点都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的反映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所以①和③正确,答案选C。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完全抛弃了近代形而上学的思想,而是抛弃了其中不合理的成分,继承了其中合理的成分,②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门科学,其最终的目的也不是认识世界,而是改造世界,④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的性质注定了它必须做“在黄晕中起飞的猫头鹰”,也就是“事后诸葛亮”;但它一旦产生又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成为“高鸣报晓的雄鸡”,也就是“事前诸葛亮”。哲学成为“事前诸葛亮”,体现在()</p><p>①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p><p>③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④批判旧制度和旧思想,更新人的观念</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成为“事前诸葛亮”,表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体现在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批判旧制度和旧思想,更新人的观念,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①说法错误,错在“物质基础”;哲学必须通过实践而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游子,你可记得土地的芳香。妈妈,你可知道儿女的心肠。一碗水,一杯酒……”这蕴含的道理是( )</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p><p>②社会实践活动是文化的产物 </p><p>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p><p>④文化作为物质力量影响人的发展</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游子,仍记得土地的芳香,乡愁是故乡的水、酒、云、还有一生情”,这都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体现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不对,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④说法不对,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影响人的发展,不是物质力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这表明</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p><p>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p><p>③奥林匹克精神离不开物质载体 </p><p>④奥林匹克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的特点。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这既表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也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离不开物质载体,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④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作者而言,诗是“瞬间幸福的记录”“强烈感情的自然迸发”,散发着“成熟的理性”;对读者而言,“诗如禅机、在于参悟”,而“有灵魂的人可以在诗中找到知己”,形成新的自我。材料告诉我们( )</p><p>①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发展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p><p>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应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有灵魂的人可以在诗中找到知己”,形成新的自我,这告诉我们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发展,①正确;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②③不选;“诗如禅机、在于参悟”,而“有灵魂的人可以在诗中找到知己”,这告诉我们应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p><p>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中许多科学家谈青少年时期科普作品对他们的影响,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表明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这些科普作品为人所创造,又影响了新一代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体现了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①②项符合题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而非根本动力,③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科技与民族的关系,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的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p><p>联系材料,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剖析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p><p> </p></div></div>
<div><p>【答案】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4分)</p><p>②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角度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坚持了存在决定思维,是唯物主义的做法。(3分)</p><p>③从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角度看,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这说明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坚持了可知论。(3分)</p><p>【解析】本题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的相关知识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总体来看设置比较科学,体现了重点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联系材料, 结合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剖析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本题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的知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然后,从这两个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展开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建设性。100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改变了历史进程和亿万民众的命运。历史已经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代深刻察析资本主义的科学方法。面对近年来美国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宣告“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法国著名政治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呼吁“现在该维护马克思的幽灵们了”;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马克思依旧是当今不可超越的思想家。巴西著名经济学家多斯桑托斯则指出,马克思的思想仍然是分析当今世界发展和变化的真正的、卓有成效的工具。</p><p>结合材料,分析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仍然是当代深刻察析资本主义的科学方法。</p></div></div>
<div><p>【答案】(1)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于实践,又经过了实践的反复检验。③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p><p>【解析】本题以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马克思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于实践,又经过了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等角度说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代深刻察析资本主义的科学方法。</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7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 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G市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中,结合《通知》精神,根据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培育对象。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不盲目贪大。注重挖掘当地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传统,传承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茶叶文化、陶瓷文化等,通过文化元素的植入、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品牌的打造,增强特色小镇的文化氛围,提升特色小镇的功能和品质。在发展现代科技新兴产业的同时,陶瓷、茶叶这些带有鲜明G市印记、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产品、传统产业也随着特色小镇一起发展壮大起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使农民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推动了互联网民宿建设,为特色小镇、休闲旅游增添了新亮点。</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G市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中,是怎样发挥文化的作用的。</p></div></div>
<div><p>【答案】答案: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体现着一种精神价值。G市通过文化提升了特色小镇的功能和品质,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了特色小镇的建设。</p><p>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G市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中,发挥科技、文化的作用,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促进了G市经济发展。</p><p>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G市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开拓了农民视野,推动了互联网民宿建设,为特色小镇、休闲旅游增添了新亮点。</p><p>【解析】本题以特色小镇建设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G市通过文化提升了特色小镇的功能和品质,推动了特色小镇的建设;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G市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中发挥科技、文化的作用,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促进了G市经济发展;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G市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推动了互联网民宿建设,为特色小镇、休闲旅游增添了新亮点等角度进行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女排赢了!时隔12年,2016年里约,中国女排奥运再夺冠!中国女排,这是支逆袭到底的伟大队伍。她们配得上世界冠军的荣耀,配得上电视机前的亿万华夏儿女为她们激动地呐喊、雀跃和流泪。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结晶。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无论比分怎么样,从来没有放弃过。”现在时代虽然不同了,但女排精神没有褪色,反而愈加闪光。中国女排的夺冠,“女排精神”的彰显,又一次点燃了中国人的激情。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这样的精神。</p><p>(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国女排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p><p>(2)今天我们应如何弘扬女排精神?</p></div></div>
<div><p>【答案】(1)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女排夺冠,为国争光,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②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女排队员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绝不放弃,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作出表率,激发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p><p>(2) ①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女排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②弘扬女排精神,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③弘扬女排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④弘扬女排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女排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任意答三点即可)</p><p>【解析】本题以女排精神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中国女排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考生可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女排为国争光,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女排队员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绝不放弃,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作出了表率等角度进行说明。 </p><p>(2)如何弘扬女排精神,考生可从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女排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弘扬女排精神,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弘扬女排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女排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方面进行回答。</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