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54:24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强调讲好中国故事是因为(  )</p><p>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xa0;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p><p>③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xa0; ④中国故事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并不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①不选;强调讲好中国故事是因为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因为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②③正确;中国故事并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新年第一天,中英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孔子》开播。国际化的视角、平民化的叙事,摆脱了孔子塑造刻板单一的窼臼,让孔子从“至圣先师”的神坛回归生活。中英合作的制作方式,是对孔子“和而不同”理念的一次饶有趣味的表达,也是对“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命题的积极探索。这一做法有利于(  )</p><p>①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p><p>②实现文化创新,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p><p>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性,全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p><p>④展示中华文化包容性,引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中英合作的做法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①正确;中英合作的制作方式是对“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命题的积极探索,这一做法有利于实现文化创新,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②正确;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全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观点不正确,③不选;这一做法并不能引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太远,古称龙城,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是做出突出贡献的。山西省政府提出,在城市规划中,一定要小心呵护传统历史文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保护,还是要进一步下功夫的,要彰显唐风晋韵的厚重底蕴。这说明(  )</p><p>①传统文化对推动城市发展意义重大&#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省的核心</p><p>③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要与时俱进&#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说明城市发展需要保护传统历史文化,并没有说明传统文化对推动城市发展的意义,①不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不是建设文化强省的核心,②不选;材料说明传统历史文化的保护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这说明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要与时俱进,③正确;城市规划要彰显唐风晋韵的厚重底蕴,这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不仅火遍了神州,其热度更是持续不退。在节目播出期间,打开微信朋友圈,可以看到来自大河上下江南塞北的朋友,许多人都在“指点江山”,更有人恨不能冲入百人团比赛一把,收视率居高不下。《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能赢得更高的收视率是因为(  )</p><p>①它唤起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尊崇</p><p>②互联网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发挥了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p><p>③它创新了文化传播的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大众所喜闻乐见</p><p>④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继承传统、推陈出新</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能赢得更高的收视率是因为它唤起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尊崇,①正确;互联网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途径,②错误;《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能赢得更高的收视率是因为它创新了文化传播的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大众所喜闻乐见,③正确;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歌作为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体现着国家认同和民族情怀。2017年9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落实了宪法规定的国家标志制度。国歌立法的文化意义在于</p><p>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国歌立法并不能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①不选;国歌立法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正确;国歌立法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③正确;国歌立法与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无关,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公益众筹指公益机构通过互联网方式发布筹款项目并募集资金。相对于传统的公益融资方式,公益众筹更为开放,只要网友喜欢的项目,都可以通过公益众筹方式获得项目资金。今天,他在环保、疾病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公益众筹(  )</p><p>①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p><p>③有利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公益众筹在环保、疾病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说明公益众筹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①正确;公益众筹并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②不选;公益众筹在环保、疾病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说明公益众筹有利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正确;公益众筹与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无关,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列宁指出,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的唯物论即绝对的、不发展的。对这一诊断理解正确的是(  )</p><p>①唯心主义是人类智慧树上一朵不结果的花        ②旧唯物主义都是愚蠢的  </p><p>③聪明的唯物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④只要存在聪明的唯心论,就能实现聪明的唯物论</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聪明的唯心论是辩证的,因而它是“花”。但唯心主义在根本方向上是错误的,因此唯心主义是人类智慧树上一朵不结果的花,①正确;旧唯物主义中有的也包含有辩证法的观点,不能说都是愚蠢的,②不选;聪明的唯物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③正确;只要存在聪明的唯心论,就能实现聪明的唯物论观点错误,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武汉是汇聚南腔北调的大都市,由于社会交往的需要和学校教学用语的影响,使得许多武汉孩子更喜欢说普通话。但是,武汉方言仍然富有生命力。近几年涌现出的许多新词“搞人”“掉得大”等,都带有浓郁的武汉特色。从哲学的角度,武汉方言的变化体现出(  )</p><p>①事物变化的总是表象,内在本质是不变的   ②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④事物在其自身运动演变中得以生存和延续</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事物的发展变化既有量变也有质变,内在本质也是可变的,①不选;武汉方言仍富有生命力,近几年涌现出许多新词,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正确;运动并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③错误;武汉方言新涌现出的新词使武汉方言更富有生命力,这体现出事物在其自身运动演变中得以生存和延续,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研究发现,颜色浅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距离要远一些,反之则显得近一些,这是颜色深浅差异在人的视线中所造成的错觉所致。我国海军的隐身快艇为了在近距离和对手,使用了蓝色和白色的海洋迷彩,让敌方的目视观察造成错觉。由此可见(  )</p><p>①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改造世界   ②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p><p>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             ④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只是体现了意识能反映世界,并没有体现意识能够改造世界,①不选;人的意识不是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②不选;我军使用蓝色和白色的海洋迷彩这是遵循和利用了视觉对颜色深浅物体反映的客观现实,这说明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也说明了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p>“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p><p>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p><p>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原理,分析“二十四节气”存在的合理性。</p></div></div>
<div><p>【答案】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为指导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国古人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寻找规律,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中国人通过观察,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提出“二十四节气”理论,这反映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p><p>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二十四节气”对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体现了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p><p>【解析】本题以“二十四节气”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意识的能动作用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二十四节气”是为指导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而形成的,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这反映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二十四节气”对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等角度进行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两大文件的制定,是由党的自身定位和肩负的使命,以及当前反腐败的形势决定的,是共产党人发挥聪明才智凝聚共识的结果,是从严治党的时代要求,是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条倒》的核心内容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对党内政治生活做出了详细具体的规定。《条例》和《准则》构筑了防腐拒变的心理防线和制度防线,通过党内监督的方式让公职人员和党政干部不想腐、不敢腐、不易腐、不能腐,对党的建设和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p><p>材料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最大亮点。</p><p>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体现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p><p>文化建设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p><p>(1)结合材料一,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制定上述《条例》和《准则》的哲学依据。</p><p>(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建设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重要意义。</p><p>(3)请你就如何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提两条建议。</p></div></div>
<div><p>【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条例》和《准则》的修订是由当前党的建设和反腐败的实际要求决定的。 </p><p>②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条例》和《准则》的修订遵循了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规律,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p><p>③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条例》和《准则》的修订可以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廉洁意识,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p><p>(2)①有利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p>②有利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p><p>③有利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培育良好文化环境。</p><p>④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p><p>(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p><p>(3)答案示例:①结合地区实际,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活动。②充分运用大众传媒等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的宣传。</p><p>(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只要围绕主题作答,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p><p>【解析】本题以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中国共产党制定上述《条例》和《准则》的哲学依据,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条例》和《准则》的修订是由当前党的建设和反腐败的实际要求决定的;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条例》和《准则》的修订遵循了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规律;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条例》和《准则》的修订可以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廉洁意识,推动社会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p><p>(2)文化建设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重要意义,考生可从它有利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它有利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有利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培育良好文化环境;它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等角度进行说明。</p><p>(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从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活动、充分运用大众传媒等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开展宣传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