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54:07

江西省临川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4月20日,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迈向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重大航天科技成果。这主要说明(&#xa0;  &#xa0;)</p><p>A.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    B. 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p><p>C.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迈向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重大航天科技成果。这主要说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D适合题意;经济政治决定文化,A是错误的;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B是错误的;C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唐代诗词108部系列微电影》我用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读、建构唐诗精华和精神本质,更适应了当今人们的欣赏和观影需求。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p><p>①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p>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p><p>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p><p>④文化创造活力能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①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意味着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故入选。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故入选。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意味着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故排除。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并不能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故排除。故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下列历史典故与民族精神内涵对应正确的(&#xa0;   )</p><p>①土尔扈特部东归——爱好和平     ②大禹化干戈为玉帛——团结统一</p><p>③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强不息   ④台湾人民抗击荷兰殖民者——爱国主义</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土尔扈特部东归体现了团结统一,①错误;大禹化干戈为玉帛体现了爱好和平,②错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体现了自强不息,③适合题意;台湾人民抗击荷兰殖民者体现了爱国主义,④适合题意;故本题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393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8.75pt"><td style="width:57.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内涵</p></td><td style="width:313.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名言警句</p></td></tr><tr style="height:37.5pt"><td style="width:57.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团结统一</p></td><td style="width:313.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②同胞共气,家国所凭;</p><p>③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p></td></tr><tr style="height:36.75pt"><td style="width:57.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爱好和平</p></td><td style="width:313.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礼之用,和为贵;</p><p>③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p></td></tr><tr style="height:37.5pt"><td style="width:57.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勤劳勇敢</p></td><td style="width:313.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②天道酬勤;③不畏强御;④勇者不惧</p></td></tr><tr style="height:57pt"><td style="width:57.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自强不息</p></td><td style="width:313.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③不怨天,不尤人;④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td></tr><tr style="height:37.5pt"><td style="width:57.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爱国主义</p></td><td style="width:313.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p><p>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时,曾为创办的白云岩书院写过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p><p>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决定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p><p>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契机和体现 </p><p>③蕴涵着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操,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p><p>④充溢着从容淡定的情怀,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精神追求不能决定民族的生存和发展,①不选;材料中的精神追求不能体现与时俱进的观点,②不选;“江山常在掌中看”体现着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操,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③正确;“日月每从肩上过”体现着从容淡定的情怀,“江山常在掌中看”体现着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操,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在当今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p><p>①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p><p>②要对民族自身文化价值充分肯定</p><p>③应担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责任 </p><p>④必须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表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必须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应担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责任,故③④符合题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故①错误;“对民族自身文化价值充分肯定”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故排除②。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古典园林处处充满文化气息。古代人造园把人生对于自然的终极理想,通过物质性的手段表现出来。我们看到的景观,都不单纯是一花一树一亭一阁,其背后往往隐藏更多的历史文化典故和深刻的哲学内涵。材料体现了(   )</p><p>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p><p>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p><p>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可以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p><p>④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根本标志。</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中国古典园林处处充满文化气息。古代人造园把人生对于自然的终极理想,通过物质性的手段表现出来。这体现了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②适合题意;③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质疑“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炒作“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近段时间,网上出现不少恶搞、抹黑革命先烈、抗战英雄的谣言,混淆视听之余,在社会上也产生了极其恶劣的不良影响。这启示我们要: </p><p>①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p><p>②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xa0;</p><p>③提高国民素质,树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xa0;</p><p>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中“网上出现不少恶搞、抹黑革命先烈、抗战英雄的谣言”是民族精神的缺失,需要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②正确,选A;③④与材料主旨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多建一座图书馆,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这句话形象地说明  (      )</p><p>A. 加强科学文化修养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p><p>B.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p><p>C. 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p><p>D. 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多建一座图书馆突出加强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可以少建一座监狱说明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B适合题意;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相互促进,不是加强科学文化修养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排除A;不能说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C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文明有时候只不过是一句感谢的话语,一份关怀的目光,一个微笑的面孔,文明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这告诉我们,公民在道德建设中要(      )</p><p>A.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p><p>B. 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p><p>C. 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点滴小事做起</p><p>D.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明有时候只不过是一句感谢的话语,一份关怀的目光,一个微笑的面孔,文明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这告诉我们,公民在道德建设中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C适合题意;传统道德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传统美德是道德的精华,A是不科学的;B不符合题意,排除;D的主体是国家,不是公民,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大师”王林的神秘面纱被揭开,近年来在极少数地方政府官员中,迷信“大师”“指点”,信奉怪异“风水”,公共决策时要烧香拜佛请“风水师”代为参考的现象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假如你想写篇评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合做标题的是</p><p>A.继承传统文化,保卫民族生活精神家园      </p><p>B.抵御落后文化,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p><p>C.取缔腐朽文化,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p><p>D.倡导和谐文化,倡导社会主义文明新风</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迷信“‘大师’‘指点’,信奉怪异‘风水’,公共决策时要烧香拜佛请‘风水师’代为参考”等行为,是落后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故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故A项中“继承传统文化”的表述不科学,故不能入选;C、D两项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我国民间美食作为窗口,将美食和历史巧妙地掺绊在一起,通过美食展现历史的醇厚,展现中国人的人生百味。在对着屏幕咽口水的同时,不难发现,除了烹饪好的美味摆在面前之外,影片中更多地是介绍劳动者如何对食材进行采掘.加工.制作。自开播后,该片就力压众多电视剧和娱乐节目,成为同时段全国收视冠军。由此可见(     )</p><p>①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p><p>②文化创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p><p>③弘扬主流文化就会引起观众的共鸣</p><p>④文化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我国民间美食作为窗口,将美食和历史巧妙地掺绊在一起,通过美食展现历史的醇厚,展现中国人的人生百味。该片就力压众多电视剧和娱乐节目,成为同时段全国收视冠军。这说明文化创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①②适合题意;③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xa0;(      )</p><p>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p><p>B. 世界观和方法论随时互相转化</p><p>C.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p><p>D. 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思想不同,世界观不同,所做的事情就不同,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适合题意;C本身说法错误;B、D是干扰项,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疑邻偷斧”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居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孩子走路的样子.说话的神态等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后来他的斧子找到后,再看那邻居家的孩子,怎么也不像偷斧子的了。故事中丢斧子的人犯的错误是(&#xa0;&#xa0;      )</p><p>A. 唯物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主观唯心主义</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主观唯心主义从主观出发。故事中丢斧子的人犯的错误是主观唯心主义,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对社会生活中所说的“真正的哲学”,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      )</p><p>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p>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p><p>③真正的哲学将会取代具体科学</p><p>④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p><p>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的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①②④适合题意;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但不会取代具体科学,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是中国发展的唯一山路。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皮推进、全方位展开,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更好保障.文化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开创了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p><p>请你运用《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建设文化强国?</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④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p><p>【解析】本题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角度进行回答。</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图案是“和谐中华,活力山东”。该会徽创意以11个“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古汉字小篆繁体“中华”的“华”字;造型语言借鉴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四喜人” “同心结”的手法,寓意第十一届全运会“和谐中华,全民全运”的理念。同时以“运动人形”作为会徽主形态,昭示“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会徽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了具有山东文化传统特色的特征元素:其中的几何形构成元素来源于山东济南出土的战国时期“错绿松石铜豆”上的“几何勾连雷”纹饰。色彩将山东传统木版年画中的颜色与奥林匹克五环色彩融合为一体。构图文字应用了中.英文和阿拉伯数字。会徽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也进行了创新,表现手法轻松.活泼.现代,既体现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又表现出现代山东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新形象。</p><p>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设计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p></div></div>
<div><p>【答案】(1)立足于社会实践。十一运会徽设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p><p>(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十一运会徽设计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时代精神,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实现了文化创新。</p><p>(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十一运会徽设计博采众长,在东.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实现了文化创新。</p><p>(4)积极创新内容和形式。表现手法轻松.活泼.现代,既体现了深厚的齐鲁文化底蕴,又表现出现代山东充满活力的新形象。(巧妙融入了具有山东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合区域文化特色,实施创新,也可适当给分。)</p><p>【解析】本题以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图案是“和谐中华,活力山东”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文化生活角度,设问指向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设计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属于措施类试题,本题实际是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调动运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等知识回答。</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睁眼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p><p>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p></div></div>
<div><p>【答案】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p><p>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p><p>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p><p>【解析】本题以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设问指向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进行分析。</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省临川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