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江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君子修其身必先修其表。没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很难锻造出优秀的学生。学校里的人文景点、校风校训、语言文字、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都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和学术气氛,无形中能使学生们受到熏陶,健康成长。这说明( )</p><p>①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关键性作用</p><p>③文化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④优秀的文化可以塑造人生,培养健全的人格</p><p>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校园里的良好文化和学术气氛,无形中能使学生们受到熏陶,健康成长,这说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①正确;文化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影响作用但不是关键作用,②不选;优秀文化才具有积极的意义,③不选;良好校园文化和学术气氛,能使学生健康成长,这说明优秀的文化可以塑造人生,培养健全的人格,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全球化时代,西方国家常常通过媒体网络、文化贸易、学术交流、电影电视等手段大规模对外传播其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进而影响和控制他国。材料说明( )</p><p>①大众传媒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p><p>③要注重文化发展所面临的安全挑战④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p><p>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不是强调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①不选;西方国家利用大众传媒对他国进行文化渗透,进而影响和控制他国,这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②正确;西方国家利用大众传媒对他国进行文化渗透,这告诉我们要注重文化发展所面临的安全挑战,③正确;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观点错误,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今春节已不仅是中国的春节,更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节日。许多国家在春节来临之际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其热情不亚于中国本土。这表明( )</p><p>A. 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B.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p><p>C. 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D.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不是材料所强调的,A项不选;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不选;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取长补短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如今春节已不仅是中国的春节,更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节日,这表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D项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月,文化部正式发布了《“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该计划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开展绘就了路线图。以下选项符合我国文化交流政策主张的是( )</p><p>A. 相互借鉴 完全融合 维护我国文化安全</p><p>B. 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维护自己传统</p><p>C. 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 各国文化一律平等</p><p>D. 和平共处 文化渗透 扩大文化影响力</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完全融合”说法不正确,A项不选;传统文化有精华有糟粕,“维护自己的传统”说法错误,B项不选;在文化交流中,我国文化与他国文化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项正确;“文化渗透”带有贬意,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简言之,即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如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论坛/BBS等网络社区。材料说明( )</p><p>①体现科技进步的网络文化是当代的先进文化</p><p>②科技进步丰富了文化的传播手段</p><p>③新兴媒体会完全代替传统媒体 </p><p>④科技改变了文化生活</p><p>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网络文化不能说是当代的先进文化,①不选;材料表明自媒体的发展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这说明科技进步丰富了文化的传播手段,②正确;新兴媒体并不会代替传统媒体,③不选;自媒体的出现使公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这说明科技改变了生活,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产物,是我们党立足中国国情,把握时代脉搏,进行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材料表明( )</p><p>①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p><p>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p><p>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并不同步,①不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产物,这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也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③正确;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中国传统文化被认为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体系,维系中国传统文化脉络绵延不绝的正是其包容性。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是( )</p><p>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②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p><p>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④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p><p>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是说柔弱的可以战胜坚强的,并没有体现文化的包容性,①不选;“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体现了唐朝当时的胡风之盛,这说明中原文化能包容少数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②正确;“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说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不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是说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这体现了一种包容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12月13日,近万名各界群众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共同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设立南京大屠杀公祭日( )</p><p>①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p><p>②有利于追忆历史,展望未来,维护和平</p><p>③有利于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p><p>④有利于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设立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①正确;设立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有利于追忆历史,展望未来,维护和平;有利于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②③正确;设立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并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我国电影市场单片总票房高达559.11亿,以13.45%的同比增长速度领先全球其他市场。《建军大业》、《战狼2》等一批结合了商业片风格的优秀主旋律电影的出现,打破了多年萦绕在国产主旋律电影头上的低迷“魔咒”,取得了票房、口碑成绩双丰收。</p><p>材料说明( )</p><p>①艺作品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②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内容的创新</p><p>③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的主导产业 ④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建军大业》、《战狼2》等一批结合了商业片风格的优秀主旋律电影取得了票房、口碑成绩双丰收,这说明文艺作品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①正确;文化创新的本质并不在于内容的创新,②不选;文化产业并没有成为我国的主导产业,③不选;一批结合了商业片风格的优秀主旋律电影取得了票房、口碑成绩双丰收,这说明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月16日,在教育部印发的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中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在“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中,推荐背诵篇目数量增加到72篇。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表明( )</p><p>A. 教育是兴国之魂,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p><p>B. 要丰富传统文化内涵,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p><p>C. 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坚信中华文化的生命力</p><p>D. 古典文化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教育并不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A项不选;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不能丰富传统文化内涵,B项不选;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表明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坚信中华文化的生命力,C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古典文化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农村文化建设是文化部的重点工作之一,长期以来,文化部坚持重心下移的工作原则,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这有利于( )</p><p>①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p><p>③彻底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④进一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这有利于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①④正确;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不能彻底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②③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去年5月,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拉开帷幕。全国各地坚持“群众评、评群众”,组织引导广大群众挖掘身边好人,推选道德典型,一批新的道德模范脱颖而出。一时间,讲述凡人善举、聆听好人故事、共话道德之美在社会上形成风尚。开展道德模范评选( )</p><p>①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 ②有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p><p>③有利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可以根除落后文化,腐朽文化</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①正确;开展道德模范评选与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无关,②不选;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有利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正确;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并不能根除落后文化、腐朽文化,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国创新捷报频传。从移动支付到大数据开发,从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到量子通信技术,从世界最多产的人工智能科学论文到世界最领先的光伏产业链,中国在许多行业突破科技瓶颈,成为世界的领跑者。2018年,我国将牢牢把握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继续快速发展,与实体经济进一步融合,催生更多新业态,拓宽发展新空间,壮大发展新动能,凝聚起更为强大、更为持久的科技创新力量。发挥科技进步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谈谈科技进步的意义。</p></div></div>
<div><p>【答案】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的创新与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有利于形成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变革。 </p><p>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的进步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拓宽渠道;为决策机关的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p><p>当今世界,各国之间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技的进步,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占据主动。</p><p>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科技的进步,能提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p><p>⑤文化对人产生重要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社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有利于培育科学精神、进取精神,增强创新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解析】本题以我国科技创新的成就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的创新有利于形成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变革;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的进步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科技的进步,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占据主动;科技的进步,能提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文化对人产生重要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社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有利于培育科学精神、进取精神,增强创新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两岸一家亲,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始终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两岸拥有共同的民族文化基因,为此,需要加强两岸的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心”的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交流。通过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可以减少因长期对峙、隔离状态下所形成的误会和误解,增强两岸民众的亲和力。文化认同具有精神粘合剂的作用,有了文化认同的存在才谈得上民族国家的存在。因此,要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为两岸和平发展与走向统一提供重要动力。</p><p>(1)阅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为什么有利于推进祖国统一?</p><p>(2)请列举两个有利于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的事例。</p></div></div>
<div><p>【答案】(1)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在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巩固精神根基,共同维护和平与发展。</p><p>海峡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拥有共同的中华文化。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显示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p><p>两岸文化交流合作能减少因长期对峙、隔离状态下所形成的误会和误解,增强两岸民众的亲和力。能够发挥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作用,反对台独,推动祖国早日统一。</p><p>示例:两岸故宫合展中华精品文物、邀请台湾青年到大陆参观访问......</p><p>【解析】本题以加强两岸的文化交流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的鲜明民族性、文化交流与传播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共同维护和平与发展;海峡两岸拥有共同的中华文化。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能减少因长期对峙、隔离状态下所形成的误会和误解,增强两岸民众的亲和力。能够在效反对台独,推动祖国早日统一等角度进行说明。</p><p>(2)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从两岸故宫合展中华精品文物、邀请台湾青年到大陆参观访问等方面列举事例。</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p><p>中医药学在实践层面强调养生“治未病”,并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理念和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养生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今天,要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相协调,将其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形式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处理好中与外的关系,坚持中西医健康理念和方法优势互补、融合利用,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让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享受中医药健康养生的益处。</p><p>材料二: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在去年公布的双一流院校名单中,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多所中医药院校名列其中,这体现了国家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p><p>(1)阅读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新发展?</p><p>(2)结合材料二,说明教育在中医药文化发展中的意义。</p></div></div>
<div><p>【答案】(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相协调,将其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形式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p><p>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处理好中与外的关系,坚持中西医健康理念和方法优势互补、融合利用,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p><p>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实践,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要能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让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享受中医药健康养生的益处。</p><p>(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医德高超、医技精湛的合格中医药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p><p>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通过教育,学校将系统化、理论化的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这种方式全面且具体的归纳了大学生应该理解并应该掌握的内容,是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知识领域最为有力的传承。</p><p>教育在推动文化的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科研,有利于推动传统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增强中医药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p><p>【解析】本题以推动中医药的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的途径、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如何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新发展,考生可从中医药的创新发展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相协调;中医药的创新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中西医健康理念和方法优势互补、融合利用;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实践,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要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等角度进行说明。</p><p>(2)教育在中医药文化发展中的意义,考生可从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医德高超、医技精湛的合格中医药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通过教育能使中医药文化更好地传承;教育在推动文化的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教育有利于推动传统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增强中医药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等方面进行说明。</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