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某地依托互联网搭建的虚拟博物馆,让静态文物“活”了起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其魅力,省钱、省时、省力,还能享受到互动性极强的沉浸式体验。这一做法体现的道理是</p><p>A. 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p><p>B.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p><p>C.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p><p>D. 大众传媒完全超越时空的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某地依托互联网搭建的虚拟博物馆,让静态文物“活”了起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其魅力,从而更好地让人们享受到互动性极强的沉浸式体验,这表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故B入选。A选项错误,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C、D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故乡是文学创作离不开的母题,时代发展了,现代人的乡土情结也变得多种多样,乡土文学不能仅仅是怀旧的风景式、景观式静态书写,社会的高度流动与开放,要求作家敏锐捕捉当下现实的活跃及其对乡土文化产生的影响,纵深开掘乡土题材。这表明</p><p>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p><p>②文化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p><p>③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p><p>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文化具有双重性作用,只有健康向上的文化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③选项表述错误,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指对人的影响。题目中表明了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故B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也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作为同时期的世界级戏剧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下,同样都创作出了脍炙人口超越时空的剧作。和中国人对于莎士比亚的熟悉相比,不但西方人对于汤显祖的了解是片面的,中国人也还没有真正走进汤显祖的世界。这提醒我们( )</p><p>①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肯定自身文化的价值 </p><p>②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文化需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 </p><p>③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 </p><p>④在把握继承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p><p>A. ①② B. ①④</p><p>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③选项表述错误,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不一定都要认同。题目中的意思提示我们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肯定自身文化的价值,在把握继承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故①④选项正确正确。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9日晚,央视一套《中国民歌大会》圆满收官,获好评无数。民歌是活着的历史,是人民日常生活的生动写照。民歌当中所流露出来的最本真的人文气息,是缓解我们当下这个社会的浮躁之气的一剂解药。这表明( )</p><p>①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p><p>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源于生活</p><p>③对人民群众的情感决定着文艺的生命力</p><p>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 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但文化有先进、健康和落后、腐朽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①说法错误;④与题意不符,应排除;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如《后园》(南朝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逆读:蝉鸣隐密树,鸟戏拂余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品味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p><p>①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 </p><p>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p><p>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p><p>④文学典籍浩如烟海,良莠难辨</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品味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③适合题意;①中的“难以逾越”、④中的“良莠难辨”说法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我们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优良品格;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广阔胸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勇者担当;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坚毅韧性;有“论必做,做必成”的务实品行;还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伟大志向。文学者认为,我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因为 ( )</p><p>①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p><p>②“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秉性</p><p>③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务实于人”, 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p><p>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中华民族注重吸收其他国家的外来文化</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①说法错误;外来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中华民族对外来文化不是全盘吸收,④说法错误;文学者认为,我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因为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秉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务实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主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材料反映了</p><p>①家庭美德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p><p>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家庭美德建设为重点</p><p>③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p><p>④家庭美德建设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诚实守信为重点,②观点错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③是错误的;“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思想家、文学家爱默生在他的作品《处世之道•崇拜》中写道:“有两件事我最憎恶:没有信仰的博学多才和充满信仰的愚昧无知。”对于这一观点,以下理解正确的是</p><p>A.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B. 信仰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p><p>C.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可或缺</p><p>D. 在文化选择中明辨是非,增强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是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B错误;“有两件事我最憎恶:没有信仰的博学多才和充满信仰的愚昧无知。”观点表明了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可或缺。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戏比天大、德如地厚。台上演戏、台下做人。”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冯巩深深体会到,“从艺者没有天赋干不了、没有勤奋干不成、没有文化干不大、没有人格干不长。要永远记住我们的生活作品比荧屏作品更需要责任担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p><p>①艺术工作者的道德修养是使作品保持生命力之关键</p><p>②艺术工作者的道德修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p><p>③艺术工作者应成为一个真正有知识、有文化涵养的人</p><p>④艺术工作者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文化需求是作品保持生命力的关键;②应选,艺术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就是其思想道德修养的具体体现;“没有文化干不大”体现了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性,③应选;④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传统美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祌财富,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下列名言中,体现中华民族追求人际关系和谐的是</p><p>①“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物”(《孟子•尽心章句上》)</p><p>②“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p><p>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p><p>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岳阳楼记》)</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②选项意思是:政权之所以能兴盛,在于顺应民心;政权之所以废弛,则因为违逆民心,其阐述了政权与人民的关系,故排除。④选项意思是其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不体现和谐人际关系,排除。故排除法①③选项均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人际关系和谐。故A入选。</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用文化点亮旅游业发展。为此,L市发动全市各部门营造良好的第二届旅博会文化氛围;首次推出“互联网+旅游”主题馆,打出智慧旅游无限L网,推出网络版旅博会;重点邀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和省市布展,设立“一带一路”展馆,展示旅游形象、展销旅游商品,积极开拓山地旅游线路;与国际三大旅游组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业理事会和亚太旅游协会)合作,培训和提升L市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和水平,做好旅游产业的软件设施建设。</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L市上述做法的文化学道理。</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交融,文化服务于经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L市要为当地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L市首次推出“互联网+”,打造智慧旅游,提升旅游业科技含量。③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L市积极引进国际培训,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和水平。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L市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经济圈,开拓旅游新领域,提升文化产业转型。</p><p>⑤抓好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或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L市要用旅游文化点亮旅游业发展,为L市旅游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和保障。</p><p>【解析】本题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用文化点亮旅游业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点出了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试题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等知识点,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事物的能力。</p><p>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L市上述做法的文化道理,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 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体现在: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然后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引领。作为中华民族英雄文化史的一部分,他们在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展现不同的英雄特质:忠于诚信、舍生取义、公而忘私、艰苦奋斗……但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 或是主观臆断,或是恶意调侃,甚至虚构荒唐情节,把恶搞先烈当时髦,以调侃英雄、诋毁英雄为能事,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用灰暗的心理、扭曲的心态在网上质疑英雄人物的事迹,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更有一些人别有用心地借助网络等传媒大肆宣染:这是一种对英雄电影文化的突破和创新。</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请你谈谈如何批驳这种把抹黑英雄当作文化创新的言论。</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抹黑”英雄,出于某些人特定的目的,无视历史事实,冲击传统文化的道德底线,混淆是非观、荣辱观,阻碍社会实践的发展。②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一要批判地继承传统,二是体现时代精神。“抹黑”英雄,肆意歪曲革命传统精神,是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的表现。③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否认英雄史迹,恶意调侃,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不利于文化创新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恶搞先烈、诋毁英雄,无法满足人民正确的精神文化需求。</p><p>【解析】本题以恶搞先烈当时髦,以调侃英雄、诋毁英雄为能事,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点出了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试题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文化创新等知识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p><p>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如何批驳这种把抹黑英雄当作文化创新的言论,属于措施类试题,实际是考查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解答时可以从立足于社会实践、正确的对待传统文化、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等角度思考,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p><p>150年前,孙中山先生出生之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战乱频发,民生凋敝,无数仁人志士为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和影响下,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孙中山先生终其一生矢志斗,印证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改造中国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p><p>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今天,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学习和继承他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学习他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学习他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坚韧不拔、百折不桡的奋斗精神。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p><p>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探究如何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div></div>
<div><p>【答案】①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要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相结合;②利用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宣传孙中山精神;③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要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把弘扬孙中山精神融于社会主义建设中;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全民族综合素质,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p><p>【解析】本题请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探究如何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问题指向是探究如何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大众传媒的功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角度来分析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9月,G20峰会在中国浙江杭州举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 材料一 2016年9月4日晚,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在西湖唯美上演,《春江花月夜》《采茶舞曲》是中华文化的诗意表达,意境深邃引人遐思;《天鹅湖》《月光》是中西方文明的精彩合璧,多姿多彩令人陶醉。这场借助全新全息投影技术,在《印象西湖》基础上全新打造、创意独特的大型水上情景表演,形象演绎西湖之美、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为中外嘉宾呈现了一幅流光溢彩的文化画卷,很好地彰显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世界文明的多彩,赢得了中外嘉宾的点赞。</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最忆是杭州”为何能赢得中外嘉宾的点赞。</p><p> </p><p> 材料二 近年来,杭州市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发展至今,已有超过100万名城市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文明、志愿旅游、志愿关爱、志愿国际等志愿服务行动中来,G20峰会前后,在杭州的大街小巷、车站码头、交通路口、文博场馆、街道社区,随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因为他们的贴心的服务,杭州城变得更有温度,让八方来客爱上杭州;因为他们真诚的微笑,杭州城变得更加美丽,让泱泱中华倍添光彩。</p><p>(2)结合材料二,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说明杭州市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文化意义。</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最忆是杭州” 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最忆是杭州”呈现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元素,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③科技是影响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忆是杭州”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形象演绎了西湖之美、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p><p>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最忆是杭州”呈现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能增强国内观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p><p>(2)①积极发展志愿服务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互帮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③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让广大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④培育“四有”公民,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公民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p><p>【解析】本题以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为话题设置情境,点出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精神文明这一主题。试题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精神文明建设等知识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最忆是杭州”为何能赢得中外嘉宾的点赞,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中西方文明的精彩合璧”“借助全新全息投影技术”“在《印象西湖》基础上全新打造、创意独特的大型水上情景表演”“彰显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调动运用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科技是影响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等知识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p><p>(2)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设问指向杭州市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文化意义。解答时把握命题角度和范围,从精神文明的任务和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角度思考回答。</p></div>
页:
[1]